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400字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400字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400字


王羲之入木三分臣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奠,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人雕刻,各自着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他的书法默契一直印到木板里去了

王羲之入木三分臣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奠,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人雕刻,各自着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他的书法默契一直印到木板里去了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王羲之换鹅帖、欧阳询卧碑三日、怀素秃笔成冢、颜真卿持之以恒等。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书法家,例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等;他们有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我们按时间顺序来做个了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王羲之换鹅帖、欧阳询卧碑三日、怀素秃笔成冢、颜真卿持之以恒等。

王羲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书法家,世人只知道他的书法写得好,却很少有人知道,王羲之其实还有个特别的兴趣爱好,那就是他对大白鹅情有独钟。同时民间还有王羲之“写经换鹅”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便是王羲之换鹅帖的故事。

王羲之换鹅帖:

传说东晋时期山阴地方有个道士想请王羲之给他抄写《道德经》,养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大白鹅,坐等王羲之寻上门来,果然王羲之经过这里便走不动路了,央求道士把大白鹅卖给他。

道士暗自窃喜,说要把白鹅送给他,但有个条件,就是请他抄写《道德经》,王羲之素来珍惜自己的字,但这次为了大白鹅爽快答应。这卷《道德经》,后人称之为《换鹅帖》,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第二杰作。

欧阳询卧碑三日:

欧阳询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在隋朝就已声名远播,到了唐朝达到鼎盛,但他依然虚心好学。

有一次外出,在路边看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写的章草石碑,瞄了几眼觉得也就一般,但心中又想既是一代大家,那肯定有自己的特点,于是静下心来反复观看,发现其中奥妙,在一旁研究比划达三天三夜,这样的求知欲望,无人能及。

怀素秃笔成冢:

怀素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以狂草最为出名,有草圣之称。怀素是唐朝著名的和尚,练习书法的故事有很多,他用木盘做砚台,用木板做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字,磨完就写,写完再擦,日复一日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秃笔堆成了小山,练就一手挥洒自如的狂草。

颜真卿持之以恒:

颜真卿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从小家里穷,练字都是用黄土和水糊在墙上,用小木棍在上面写字。

他师从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颜真卿弃官拜师,以为可以很快掌握书法的窍门,但张旭只是简单指点,介绍一些名帖给他临摹,或是带他云游山玩水,或是看他书写。

颜真卿没有得到什么秘诀,心里着急,直接告诉老师想要学习书法秘诀。老师只说唯有勤学苦练,同时从自然万象中受到启发,没有其他的方法,颜真卿苦苦哀求,老师依然严厉地说,没有什么诀窍,只有下苦功夫。

颜真卿终于醒悟,秘诀就是勤学苦练,细心揣摩,从自然中领悟运笔法则,他持之以恒,最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1、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2、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3、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

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4、唐太宗练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

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痛下苦功。

5、偶创飞白

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

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

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编辑于 2019-07-10

查看全部11个回答

客厅内挂什么油画好超值低价,尽在淘宝!

根据文中提到的书法家为您推荐

「淘宝网」 客厅内挂什么油画好,百万商家,8亿商品,高人气热卖,淘你满意广告

书法大赛征稿通知-通知:2020全国书画开始免费报名了!

根据文中提到的书法家为您推荐

书法大赛征稿通知这场书画不能错过,2020全国书画大赛,免费参加赢取荣誉证书,实物大奖,展现多年临池才艺,发扬书画艺术

山东等闲谷艺术粮仓文化发展有...广告

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1、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2、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3、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

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4、唐太宗练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

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痛下苦功。

5、偶创飞白

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

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

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王羲之卖当

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很爱游山玩水,走进自然景物之中。那年春天,他去杭州探访好友,走到苏州地面,步上一座石桥,举目四望,见前边有一座小村庄,飘扬的酒旗在落日的余辉中闪光,袅袅的炊烟从茅屋顶上缓缓升起,三三两两的农人向村庄走去,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他有些流连忘返,在桥边停下,月亮升起的时候,村庄一片朦胧,更是一番景致,沽来一壶清酒,买了几盘小菜,自斟自饮起来,夜半时分,带着几分醉意,渐渐睡去。

第二天醒来,忽觉头上沉重,回到馆舍躺下就病了,书童请来了苏州的名医为王羲之诊治,王羲之整整病了一个月。出门时身上所带的盘费也已用光,要到杭州看朋友也不能了。这怎么办?他想了想,忽然记起,在他住的旅馆对面有一个当铺,他记得那个“当”字已经破旧不堪了,我何不写个当字去当了?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就叫书童铺纸磨墨。他写好一个当字,叫书童拿 去当了,价格是30两银子,少一个子儿也不当。书童来到当铺,展开王羲之的字,老板一看,果然是个好字,就问当多少钱,书童说30两银子,少一个子儿也不行。老板端详着,说:“好字是好字,只是带着病容,不值不值。”

书童回来把老板的话说给王羲之,王羲之说:“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来了,好!我就再写一个。”王羲之又写了一个字,让书童拿去,老板一看,说道:“这个当字比那个有力多了,只是带着孤气和怒气。就这吧,我要了。”交给书童30两银子。王羲之有了钱,又可以上路了。他来到杭州,见了朋友,朋友设了一桌好酒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的亲戚,开着一个当铺,想求王羲之写个当字,当做招牌,王羲之说:“我已经写好了一个当字,你去取回来就是了。”王羲之把当票掏出来,交给那人。那人带着银两就望苏州而去。到了苏州,见了当铺老板,就要回当。老板听他不是本地人,跑这么远要回当,以为他是个疯子。一看当票是真的,老板想坑他一家伙,算盘子一拨拉,连本带利开口要他40两,那人掏出40两给了老板。老板有点纳闷,明显是坑他,他却喜滋滋地掏出40两银子赎当。就问他:“请问,这个字有什么珍贵的?”那人说:“这是当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你老先生有眼不识金镶玉,哼!再会!”老板急了。喊道:“你回来,我拿50两银 子要了你的当字,要不100两,100 两!”那人听都没有听,回到杭州,见了王羲之,交出了那个当字。 王羲之接过来看都没看,“嚓嚓”两下把那个字撕了个粉碎。那人可惜得不得了,一步晚了,没能救出那个当字。王羲之笑笑说:“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字,和气生财么,这个字是我病好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发脾气的时候写的,带着几分怒气,不好,我现在再给你写一个,包准你挂出去能发财。”于是,杭州的朋友展纸磨墨,王羲之运气着力,挥笔写下一个很大的‘当’字。在场的朋友们无不称奇,人人都夸这个当字极好极好。这个当字经高级工匠刻制,挂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处,非常显眼,生意也非常热闹。从此以后,杭州城的当铺成了全国最出名的当铺。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书法各有千秋

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卖六角扇。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有点生气。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买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卖六角扇。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有点生气。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买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1、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