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得的地不同用法 得的地不同用法口诀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得的地不同用法 得的地不同用法口诀得的地不同用法 得的地不同用法口诀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而在句子中用在“得”字后面的,是由形容词或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语。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1、“的”

“的”是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如:

清新的空气

暂时的苦难

安然自得的姿态

比爱情更娇贵的东西

他的才华和眼光

张开的嘴巴

阴云密布的傍晚

喝茶的时候

外面的大雨

“的”能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例如:

我的

他的

男的

捡的

红的

黑的

吃的

喝的

大的

主要的

过去的

塑料的

踢球的

看热闹的

书面语中双音节定语修饰单音节中心语,有时使用古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之”。

例如:

小康之家

幸福之路

违法之事

激动之情

侧隐之心

彼此之间

高明之处

2、“地”

“地”是状语的标志,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如:

谦虚地表示

严肃地处理

眼睁睁地看着

不动声色地说

急匆匆地跑

雨不停地下

历史地考察

有组织地进行调查

3、“得”

“得”是补语的标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引出状态补语或程度补语。

例如:

跑得很快

决定得了

讲得眉飞色舞理

讲解得宽泛一点

洗得干干净净

变得坚强起来

活得悠哉悠哉

惊讶得顿时呆坐在椅子上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怎么用,其实有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简记就是:

“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或者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本人是2012年7月1日建的博客。6.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在唱歌时若唱成“de”反不如唱成“dì”音顺耳。邓丽君在演唱时将“的”一律唱成“dì”,就觉得非常好听。

二、地——助词,注意:读音为“de”

1.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2.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词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如:有些网站的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4.与思考或知觉有关的若干动词的接尾词。如:我觉得太棒了!5.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大家都知道,“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各不相同,恰当地使用有助于学习和理解。低年级的学生一时难以分清,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会逐渐好转的。不过,现在,我们就要从一点一滴处,培养他们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和习惯。

具体如何做,没有高招,不过倒是有点体会——举例子。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转,另外补充自己一点个人观点:好象听说以后可以通用“的”。

一般来说

的后接名词

我的老师

地后接动词

飞快地跑

得后接形容词

十分得鲜艳

或者

的前面是名词

地的前面是形容词

得的前面是副词

当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最简单一句口诀:白名土动双行。白字旁的“的”,后面跟名词,土字旁的“地”后面跟动词,双人旁的“得”,后面跟形容词。例句:我的钢笔;激动地说,好得不得了。记住这句口诀就行:白名土动双行。我给我女儿就是这么教的。

给楼主补充一点:记得前几年出了一个新规,“的”可以替代“地”的功能用法,但是反过来不行,也就是说,但凡可以用“地”的地方,写“的”现在也是可以的,但是反过来则是语法错误。

“的”是形容词性的,一般后面接名词,“…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地”是副词性的,一般后面接动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而“得”后面接得是补语成份,比如“做得很好”“很好“来形容“做”,但它在句子后面,是对前面补充说明!

我说得简洁一点吧,“的”两个名词之间,“得”用在动词后,“地”用在副词后,动词前。

一、句子中的成分不同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比如:美丽的花儿。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比如:认真地做操。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比如:锻炼起得早。

二、修饰主体不同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

1、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

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

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

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

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等。

2、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

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

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等。

3、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

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

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等。

扩展资料: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法结构。

“地”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法结构。

“得”字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补语的特定表示。

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1、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修饰限制+的+名词定语+的+名词。

2、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修饰限制+地+动词状语+地+动词。

3、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一、区别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二、用法

1、“的”

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如:好吃的食物、晴朗的天空、美丽的女孩、可爱的小朋友、温暖的阳光、颤巍巍的双手、饱经风霜的面庞。

2、“地”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如:迅速地奔跑、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淡定地往前走、哗啦啦地下着雨、快乐地笑、疯狂地摇摆。

3、“得”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如:跑得慢、吃得很撑、安静得连根针都能听得见、打呼噜打得很响、笑得弯了腰、吓得哭了。

扩展资料

的得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

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的地和得的区别及用法

“的”、“地”、“得”都是连接前后文的虚词,并无实际的意思也不能单独使用,三者的区别在于用法不同。

1、“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

2、“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如何,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她真是傻(形容词,作谓语)得可爱(副词)。

3、“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一般用“地”前面的词语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不及格的事实。

扩展资料

1、“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3、“的、地、得”记忆口诀:

名词跟着白勺跑(的),

动词跟着土也跑(地),

动词后面双人到(得)。

三者的区别在于用法不同。

“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

“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不及格的事实。

“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如:她真是傻(形容词,作谓语)得可爱(副词)。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温馨提示: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一一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

+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一一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

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一、区别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二、用法

1、“的”

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如:好吃的食物、晴朗的天空、美丽的女孩、可爱的小朋友、温暖的阳光、颤巍巍的双手、饱经风霜的面庞。

2、“地”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如:迅速地奔跑、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淡定地往前走、哗啦啦地下着雨、快乐地笑、疯狂地摇摆。

3、“得”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如:跑得慢、吃得很撑、安静得连根针都能听得见、打呼噜打得很响、笑得弯了腰、吓得哭了。

扩展资料

的得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

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三个“de”最主要的功能都是连接前后两个词。

区别和用法:

地: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是副词或形容词(词组),前面的词描述后面的;

得:前面是动词,后面是形容词,后面是补充说明前面的;

的:其他。

延伸

地:

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天渐渐地冷了。

得:

①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如: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这句非词典原文);

②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拿得动;

③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如:跑得喘不过气来;

④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动作、状态的持续(多见于早期白话),如:出得门来。

的:

①用在定语的后面,如:幸福的生活;

②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如: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真是词典原文)

③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者时间、地点方式等,如:他是昨天进的城;

④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个妹妹我认识的(这句不是词典里的);

⑤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⑥<口>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如:这件屋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这种用法我还没有遇到过)。

三个都是助词,对前、后的词起修饰作用:

的,放名称前;例:好美的女人。

得,放动词后;例:干得好;笑得开心。

地,放动词前;例:马欢快地跑;开心地笑。

PS:因同一词有不同词性,用得时候,据想修饰的词来选用:

“1.她激动得哭了。”和“2.她激动地哭了。”

这里须弄清“激动”的词性,见下面

句1,得 修饰激动(这里做动词),她好激动,以至于哭了;

句2,地 修饰哭(这里做动词),她哭了,激动(这里做副词)地哭。

激动,广义来说有四种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这个用得少点)

1.动词,她很激动。一种类似要疯狂的动作或感受;

2.形容词,激动的她已哭了。形容她的状态;

3.副词,她激动地哭了。形容哭的状态;

4.名词,激动是一种情感状态。

三词都是结构助词,但不可以通用!“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地”用在副词与动词之间。“得”用在谓语(动词)和补语(副词)之间。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的后面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地后面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得前面跟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

怎么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1、后面接的词性不同

“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

2、标记不同

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3、用法和结构形式不同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例: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例: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例: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的、得、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

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拼音】: de 、 dì 、 dí 、 dī

【解释】:

[de]

1. 定于与后面的名词是修饰关系 :美丽~风光|宏伟~建筑。

2. 定语与后边的名词是所属关系,旧时也写作“底” :我~书|社会~性质。②用在词或词组后,组成“的”字结构,表示人或事物:吃~|穿~|红~|卖菜~。③用字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跟“是”相应:他是刚从北京来~。

[dì]

箭靶的中心 :中~|有~放矢。[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境地:~明确

[dí]

真实,实在 :~当|~确。

[dī]

(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 :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组词】:

指的

扑的

禁的

的嗣

的笔

表的

甚的

地【拼音】:dì、de

【解释】:

[ dì ] 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底子:质~。

[ de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组词】:

南地

赏地

猛地

黑地

地志

割地

得【拼音】:dé 、děi 、de

【解释】:

1、[助]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程度的补语之间:听~津津有味‖穿~很干净‖好~很。

2、[助]用在单音节动词的后面,表示可能:修~好‖拿~动‖爬~上去吗?

3、[助]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这种野蘑菇吃~吃不~?‖这件事马虎不~。

4、[助]表示某种状态,有"无法形容"的意味:看你头发乱~‖瞧把你高兴~。

【组词】:

得便

得逞

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得天独厚

应当这么说,高考是按照规范用字来考察的。如果在答题中出现错别字(被留意到,错得离谱),那么便会扣分(这一点常见于作文)。高考一样做错别字处理,只是如果改卷老师忽略了的话那又另当别论。

事实上,在高考答题中,“的”、“得”、“地”错误一般不会出现,因为这种已经是极为常用的字词,想错也不容易。好比“地板”,手写总不会写成“的板”的。居于这一点,我觉得楼主是不必如此担心。只是一般要注意的是,“XX的”是形容词,后边一般接名词;而“XX地”是副词,后边一般接动词。这个则是一般语法规则。 这一点是极其危险而不可取的,因为手写答卷不同电脑输入,电脑输入或许会出错,可是手写答卷,跟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语文,总不至于连这么一点小错误都会出现吧?

的得地这三个字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区分。一般情况下,“的”使用的时候,其前面必须出现名词性词语或短语。“得”则是在需要补充说明的情况下使用。那么最后一个“地”需要搭配动词使用,其前面出现动词,后面才可以使用“地”。比如说漂亮的花朵、唱得好听,高兴得跳了起来。

的得地的使用方法并不难区分,关键是要懂得这三个字具体使用情境,要区分与其所搭配的词语的词性是名词、动词还是补充性修饰词语。区分出这三种词性是正确使用的得地必要条件。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这个不是问题。但在另一些孩子的头脑中,“的 地 得”可能是差不多的,都是“de”,所以他们很难理解。这不是说谁笨谁聪明,主要是不同的孩子对不同的事物敏感。

你要是想通过讲解让孩子明白这三者的区别,你可以把问题简化,别太学术化,给他做个比较:

1、他的哥哥 健康的身体 繁忙的工作——什么样的人或事物,在名词前边用“的”(不用管“的”前边是什么)

2、认真地想 飞快地奔跑 慢慢地黄了——怎么样做或变化,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用“地”(不用管“地”前边是什么)

3、想得头疼 跑得喘不过气来 红得像火——结果或状态怎么样,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用“得””(不用管“得”后边是什么)

举这些例子是给你参考,给孩子讲,每组挑出一个就行。不懂就再拿出一个来:)

的地得 的用法之“地”的用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