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2次阳性症状 孕妇2次阳性症状

二次感染新冠之后会发生什么?

二次感染是指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复查时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二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具体的病情严重程度,通常与病毒数量,以及人体自身免疫力、有无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次阳性症状 孕妇2次阳性症状2次阳性症状 孕妇2次阳性症状


1.无症状感染:

3.重型感染:

奥密克戎大规模流行以来,整个社会对疫情感染的态度急剧转变,每个人都做好了被感染的准备。

然而,第一批感染者才刚刚开始康复,网络上就已经充满了关于“二次感染”的讨论。“感染次数愈多,免疫力越差”“重复感染会死”等论断也开始出现。

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主要还是重复感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有人引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2022年11月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和首次感染患者相比,重复感染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然而这篇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平均年龄63岁的美国退伍军人,是否适用于普通人存在争议。

今年9月《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99.17%的二次感染都是轻症,只有少数为重度(0.78%)或危重(0.05%),再感染比初次感染症状更轻,只有1.08%的二次感染者需要住院治疗,相比之下,初次感染住院治疗的比例为 3.66%。

不过,群体不能代表个体,个体不能代表群体。为了了解重复感染新冠后的真实情况具体是什么样的,塔门采访了9位重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希望从感染症状、重复感染相隔时间、应对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冠二次感染后,身体症状如何?

目前,关于新冠二次感染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疫情指挥中心2022年9月3日公布的诊断标准,确诊新冠病毒感染14天后,再次确诊,为二次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应在初次感染之后至少90天,如果间隔不到90天,但发现了感染不同分支的证据,这也判定为二次感染。

这次,我们采访了两次感染间隔2-9个月的9位朋友,他们的感染症状有很大差异,有人第二次感染症状更轻,有人重复感染后体力明显下降,也有人初次感染症状很轻,二次感染加重了好几倍。

1. “第二次症状比第一次轻”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总体来说第二次症状轻很多,上次像大号流感,这次像普通感冒。

第一次感染发烧了3天,最高38.7度左右,喉咙痛,有点咳嗽。发烧的时候很不舒服,什么饭都吃不下,吃连花清瘟还吐了,我在床上躺了两三天,第十天才转阴。

第二次是我爸妈先感染的,传染给我女儿,第二天我也中招了。主要是喉咙痛,第二天开始低烧,最高37.8度,可以明显感觉到疼痛从喉咙沿着鼻咽管向上迈进,之后出现了轻微鼻塞、头疼、流鼻涕的症状。这次比上一次转阴要快,周六测出阳性,周三做抗原已经阴了。

我觉得抗体还是有作用的,因为这次是家人之间传染的,应该是同一种毒株,但我爸妈是第一次感染,他们的症状要重很多。我和我老公都是二次感染,症状比较轻,甚至生着病,我还能从早到晚带娃玩一天。

木木,男,39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今年3月我在韩国感染过一次,当时连续发烧了4天,烧到39.4度左右,感觉头疼、浑身酸痛。我吃了退烧药,到第五天才慢慢好一点。

后来我到中国,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有外地司机到公司来,我觉得第二次感染就是从外地司机开始的。有一天晚上,我和同事一起在家里吃饭,第二天他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我做抗原发现自己也感染了。

第二次症状比第一次轻很多,还是有点发烧,身体酸痛,但没有第一次那么难受了。有流鼻涕的症状,就像感冒一样。

因为不太熟悉哪种药更好,我只吃了连花清瘟和999感冒灵,后来觉得吃药很麻烦,就没再吃了。感染那几天我还一直在工作、做家务,第五天虽然抗原还是阳性,身体已经不疼了,就像回到没有生病的时候一样。

两次感染都是奥密克戎,我觉得第一次更疼,但这次感染后,我身上长了一个肿块,可能因为生病期间免疫力降低,身体出现了炎症,需要去医院切掉。

被被,36岁,上海,已接种第1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今年四月底五月初,我在上海封控期间感染过一次,当时觉得喉咙疼、头疼,连续发烧了好几天,一直37.4度左右降不下来,第七天左右转阴。

第一次转阴以后,身体很容易感到疲劳。后来上海解封,每天下班到家都觉得很累很乏力,躺在床上一直大口喘气,有一种身体被抽空的感觉。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来吃了复合维生素才改善。

12月放开以后,身边很多人都阳了,先是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测出了两条杠,公司让我们居家办公,后来我老公也测出了两条杠。我自己一直没事,还觉得第一次感染的抗体有点用。

结果有一天觉得喉咙痛,打了好几个喷嚏,下午四五点钟嗓子突然哑了,我觉得不妙,测了抗原发现很淡很淡的第二条杠,就估计是中招了。

第二次感染程度更轻,发了两天低烧,有一点咳嗽和黄痰,抗原在第五天转阴。不过现在还在居家办公,运动量很小,没有之前身体很虚的感觉。

2. “二次感染,体能明显下降”

程佳其,女,32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1年12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3个月

我刚打完第三针疫苗,就二次感染了。

没打疫苗之前,我已经有点轻微的咳嗽、喉咙痛,打完以后马上就加重了。周围那时候大家也都已经感染了,虽然我每天戴口罩、吃维生素,但也没用。本来以为第一次感染的抗体能起码再撑半年,没想到不过三个月以后就又“中招”了。

虽然第二次感染也是一周就转阴,但这次感受到体能明显下降了:

我信佛,本来每天都要做“大礼拜”(又称“磕长头”)。第一次感染的时候,虽然每天也很困,我还是能每天磕三四百个“大礼拜”。但第二次咳得死去活来,完全没力气了。

第三次感染最开始症状很轻微,我没发烧,也没咳嗽。不到一周就转阴。

但是今年我体能下降很厉害,动一动就会喘,现在确认是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看的中医说这是新冠后遗症。而且我觉得现在我的记性也变差了很多,答应好别人的事情经常会忘记。

小胡,女,21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第一次感染的潜伏期,喉咙一直不舒服,后来发烧了一个晚上,测出抗原是两条杠。

当时比较严重的症状是咳嗽,断断续续咳嗽了快一个月,尤其是最开始的一个礼拜,每天晚上都会咳醒好几次,睡不了一个整觉,转阴之后偶尔还会咳痰。

我已经打过两针科兴,感染之后过6个月可以打加强针,所以12月21日我去打了安徽智飞的第三针,本来想增强一下免疫力,结果打完第二天晚上就发烧了。我估计之前已经感染了,不过还在潜伏期,打完症状发作出来了。

第二次感染我烧了一个晚上,咳嗽没有第一次严重,但是头痛、全身无力,在床上躺了两天,还有点流鼻涕。现在爬楼梯感觉很累,呼吸很困难,喘不过气,因为我家在5楼没有电梯,以前爬5楼我觉得还算轻松,不会累得气喘吁吁的,现在感觉呼吸都是痛的。

小贝,女,28岁,已接种2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第一次感染比较严重,发烧、酸痛、乏力、咳嗽,各种症状叠加在一起。从3月26日开始,一直到清明节假期我都处于非常乏力、喉咙很痛的状态,发烧了三天,咳嗽持续了1个多月。

12月11日那周政策放开,我和朋友去泡汤,过两天我朋友就阳了,14日我开始嗓子疼,一直到17日才测出弱阳,21号转阴。第二次感染阳的时间是蛮短的,但咳嗽一直到现在还没完全好。

第二次感染主要是呼吸道的症状,吞刀子、咳嗽、嗓子哑说不出话,晚上会有轻微头疼,但睡一觉就好了。转阴之后有很明显的乏力,比如出门买菜,以前很轻松就走过去了,第二次感染之后你走过去会觉得很喘很累。

从症状上来看,第二次是轻一些的,但从愈后的体力恢复上来说,第二次有明显的乏力。

3. “初次感染症状较轻,二次感染明显加重”

龙猫,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1年12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月第二次感染,间隔2个月

第一次基本无症状,轻微咳嗽,喉咙有点干而已。第二次发烧了,喉咙痛、头痛、背痛、鼻子堵,咳嗽也很厉害。

主要还是我自己以为已经感染过了,不会再感染,就放心大胆地出去吃饭太多次,大大提升了感染率。我室友不咋出去吃饭,一直都是阴性。

Max,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第一次感染没什么症状,有轻微的喉咙痛、头晕,像扁桃体发炎的感觉,大概只疼了一天。

但那之后,我明显感觉记性变差了,有时候会忘记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候身上带了一个东西,我还是会到处找。前段时间去体检,发现多了一个甲状腺结节,医生说可能跟感染新冠有关系。

第二次感染症状比上次严重很多,第一天就发高烧,感觉喉咙痛、咳嗽、鼻塞,从晚上9点开始睡,但一整晚都没有睡着,因为头太疼了。当时以为自己没什么事还洗了个澡,症状就加重了。第二天整个人没有力气,高烧39度,一整天都晕乎乎的。反复高烧持续了3天才退下来,现在第七天刚刚转阴,还是会咳嗽和鼻塞。

我第二次感染的时候,公司里已经很严重了,我父母都感染了,抗体可能在6个月内还有作用,再长就没什么用了。

张兆华,男,26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7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5个月

第一次感染难受了两三天。刚开始是嗓子疼,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直接被疼醒,之后开始头疼,熬了一整个通宵都睡不着,第三天头不疼了,咳嗽了两天,基本上就没事了。

第二次的痛苦程度,是第一次的至少三倍以上。第一个晚上浑身不自在睡不着觉,两三个小时醒来一下,醒也不能完全清醒,睡也睡不踏实,一量体温38度多,一直翻来覆去熬到了早上六点多。光是反复发烧就折磨了我三五天,水在手边我都不想拿起杯子,过了一个星期才减轻了,现在已经第十天了,偶尔还会咳痰。

这次感染我比较诧异,因为近几天也没怎么出门,也没和别人接触,想不明白怎么就感染了。

二、重复感染后,如何看待新冠病毒?

尽管网络上有不少“应阳尽阳”“早阳早好”的声音,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不希望反复感染,一方面,感染的过程比较痛苦,另一方面,人们担心反复感染会对免疫力造成损害。

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能不感染就不感染,因为挺难受的”“把自己的防护做好,但最后感染了确实也没有办法”。

1. “既然逃不掉,只有乐观面对了”

木木,男,39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新冠刚开始的时候很危险,现在已经过去很久了,它就像一场感冒而已。

我现在觉得越早感染越好,第一次被感染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感冒,我觉得是感染之后有了抗体,不太容易马上生病。

听说时间过3~6个月就容易再感染,我刚刚康复,身体还有抗体,所以觉得无所谓。不过主要目的是身体健康,我也还是小心点,尽量别再被感染。

被被,36岁,上海,已接种第1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这一波来之前我蛮害怕,毕竟之前得过一次,不过真的看到第二条杠的时候,也觉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然逃不掉,只有乐观面对了。

我看到国外的研究,说重复感染一次比一次轻,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有一定抗体的。就我自己亲身经历来说,没有那么吓人,就当再打一针加强疫苗。

2. “没有那么恐怖,也没有那么无所谓”

张兆华,男,26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7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5个月

2020年初我在家50多天没出门,被这个东西吓到了,挺害怕的。

第一次感染完,我觉得好像也没那么恐怖,非常确定这就是一个重感冒,一点事都没有。

第二次感染之后,我心态又变了。它不像一开始认识的那么恐怖,也没有后来以为的那么无所谓,它还是一次比较重的生病,需要重视起来,尽量别感染。

3. “我对重复感染还是挺害怕的”

小胡,女,00后,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对重复感染还是挺害怕的,因为网上很多人说,感染了很多次之后身体会越来越差。我现在已经第二次了,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离第三次、第四次也不是很远。

有很多国外的小伙伴,经历了好几次感染,我会去看他们的经验贴,看一下别人的情况怎么样。我现在觉得能不感染就不感染吧,把自己的防护做好,但真的感染了确实也没有办法。

Max,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一开始觉得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到我身上,自从第一次感染之后就小心了一些,第二次感染之后觉得确实不要再得了。因为重复感染对身体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每次发烧都会影响肺部、身体各种功能,所以有点焦虑。

有人觉得越早越好,现在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病毒会变异,每次感染的毒株可能都不一样,但抗体可能只有六个月。我挺担心第三次感染的,因为防不胜防。

小贝,女,28岁,已接种2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知道感染之后觉得挺丧的,担心已经有了第二次,那会不会有第三次、第四次,新冠这个事没有人能说得清后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遇到一些其他问题,所以还是蛮担心的。

我身边很多人非常支持放开,他们觉得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事,甚至希望早点感染,所以也不爱戴口罩。当时我有一个思考,政策放开会不会对我以后的交友产生影响。比如有些人就是不爱戴口罩,就是喜欢去人多的地方,那这个人携带病毒的几率就比较大,那我是不是要跟他减少接触,我自己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4. “主要担心老年人”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对于平时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我一直没有觉得疾病本身很可怕,我担心的都是其他事。

第一次感染我主要担心家里的小朋友和猫,万一我们要去隔离,娃怎么办?猫怎么办?担心会不会传染给邻居,邻居会不会很怕我们。

现在主要担心老年人。这一波受感染的老年人很多,医院里人也很多。我的外婆和奶奶都80多岁了,这次都感染了。只能庆幸她们没有出现危险症状,如果真的严重到去医院,家人肯定是很担心的。

三、行为上,有哪些应对/预防的措施?

经历过两次感染之后,不少人对疫情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表示不能再掉以轻心,要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此外,有人坚持健身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有人购买血氧仪、制氧机,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人去医院拍片,检查肺部是否受到损伤。

此外,人们对于疫情的一个共识是,防范病毒不应打乱正常生活的节奏。就像受访者@张兆华 所说的:“正常走路过程中受伤了,伤口包扎包扎还是要往前走,不能一直围着这个事转。”

1. “去医院检查”

小胡,女,00后,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担心感染之后可能会伤害到肺部,所以去做了个CT,出来结果是正常的,才放心下来。大家咳嗽很严重的话,还是要去医院查一下。

2. “防护措施该做还是会做”

龙猫,女,90后,已接种3针疫苗

2021年12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月第二次感染,间隔2个月

现在出去吃饭会比较谨慎,防护措施该做还是会做的。虽然大家都已经感染过了,有群体免疫,但还是担心会感染新的毒株。吃过一次亏之后不像之前那么嚣张了。

Max,女,24岁,已接种3针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第一次感染之后,我觉得自己身体素质没有跟上,就去健身了,结果还是没有抵抗住这个病毒。我觉得有机会还是要健身,病毒来了就是看自身免疫力能不能打败它,要保持良好作息和适当锻炼的习惯。

现在就是与病毒共存的时代了,每个人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我觉得普通口罩没什么作用,基本上能戴N95就会戴N95。

3. “购买退烧药、血氧仪、制氧机”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们家已经备好了一些退烧药、血氧仪,可以在家里监测自己的情况,万一有什么不舒服,也知道什么时候去医院,不至于特别焦虑。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不可能因为这个病毒就不出门了、不上班了。

张兆华,男,26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7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5个月

第二次感染之后,因为症状有点重,我担心家里老人受到影响,就买了制氧机和血氧仪。

生病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没有这个病就有别的病,所以还是要正常生活。正常生活的同时,戴口罩、多锻炼、家里多备一些药品、给老人准备一些医疗仪器。

小贝,女,28岁,已接种2针疫苗

2022年3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9个月

我确实不想再感染了,去人多的地方还是会把口罩戴好,做好手部消毒。这次我父母、外公外婆都感染了,因为外公外婆家里有吸氧机,我现在让他们每天轮流吸氧,我也给他们买了血氧仪,但过了一个周才发货,当时发现很多店都已经缺货了。

4. “少看社交媒体,减少焦虑”

芊眠,女,29岁,未接种疫苗

2022年4月第一次感染,2022年12月第二次感染,间隔8个月

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如果平时经常上社交媒体,会觉得这波疫情特别吓人,因为症状不严重的人,可能不太在网上分享这些经历,只有特别难受的人,会想要在网上分享一下。

我觉得特殊时期还是少上社交媒体,少给自己制造焦虑。如果我看到一些很奇怪的谣言,在我查清楚它是假的之前,我还是会焦虑一下,这就是一种内耗,所以我选择少看社交媒体,少看一些群消息。

四、写在最后

截至发稿当日(2022年12月29日),“新十条”推出还未满一个月,全国各地大多数人仍处在初次感染阶段。

因此,我们能够采访到的有过“二次感染”经历的样本有限:他们大多是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无基础疾病,属于新冠轻型病例。尽管无法代表所有“二次感染”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宏观数据以外的参照。

现阶段,人们对于二次感染有许多不科学的认识。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或是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捏造谣言,或是对二次感染的症状及伤害轻描淡写。我们希望以9名新冠重复感染者的真实经验,提示大家,二次感染没有那么可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我们也想表达,目前有许多关于二次感染的研究,但并非所有二次感染者都遵循着“具有显著性”的研究结论。例如,有研究表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二次感染风险几率,而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接种了3针疫苗,仍被二次感染。

在二次感染的后果不明确的状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对各种信息广泛参考、多加甄别,而非片面相信或全盘否定。如果因此而内耗,不如像受访者@芊眠 所讲的,少看社交媒体,少看群消息,让自己心态更平和,或是像@被被 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既来之,则安之”。

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新冠肺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情况下,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患者在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则称为二次感染。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并不常见,但是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可能的。

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并且感染风险也会更大。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再次感染新冠肺炎。

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包括:

发热: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烧或者低烧的情况。

咳嗽: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咳或者有痰的情况。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或者喘息的情况。

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乏力、胸痛、胸闷、头痛、嗓子痛、肌肉酸痛、腹痛等症状。

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需要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得到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或者拨打急救电话。

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法与一次感染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使用抗病毒药物、辅助呼吸器等治疗方法。

此外,患者还可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感染其他细菌。患者的治疗方案将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可以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

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个人防护。

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应该注意避免再次感染的风险。为了避免再次感染,患者应该: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就医复查。

在家期间严格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

使用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做好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摸眼、鼻、嘴。

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外出。

关注健康,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避免再次感染新冠肺炎。

二次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会出现类似第一次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但是,据目前的研究,二次感染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被感染后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而有些人则没有或者症状较轻的原因。

此外,有些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疲惫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咳嗽、嗓子痛、胸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味觉和嗅觉减退等。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建议如果你有新冠病毒的感染史,应该加强自我防护,并在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时立即就医。

自从国家宣布疫情逐步全面放开以来,感染新冠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阳康了,各个岗位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不过有很多人表示,接下来更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导致二次感染,哪些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大一些?一个人有可能因为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吗?而且有很多网友表示二次感染之后症状会加重,死亡率也会增加,这让很多人感觉到非常恐慌,真的是如此吗?

什么是二次感染

“二次感染是指一个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已经彻底康复,然后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刘洪艳说,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并且核酸的CT值比较低,病毒载量较高,有传染性。如果康复后超过一个月,核酸又呈阳性,再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短时间内会发生二次感染吗?

因为现在我们感染的毒株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的特点是变异比较快,而且毒株的种类比较多,所以我们身体内产生的抗体只对我们感染的毒株有抵抗力,对于其他的变异毒株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所以可能会发生二次感染。

但是大家不必太担心,短时间内产生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并不是特别高,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而且这种抵抗力在身体内会维持一段时间,所以大约3~6个月的时间,我们不会发生二次感染。

不过即便如此,大家也不要大意,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

哪些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大一些?

专家表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较高。“比如说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感染康复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就比较短。还有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康复之后获得保护力的时间也可能比较短。”刘洪艳说。此外,艾滋病患者或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免疫缺陷人群,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二次感染的风险就比较大。

一个人有可能因为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吗?

人体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由于免疫系统已在发挥作用,短时间再次感染相同或者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可能性较小。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包括德尔塔和原始毒株。“感染之后对与这个病毒相近的变异株有交叉保护,但是如果病毒继续变异,或者是一些关系比较远的毒株,感染风险也会增加。”刘洪艳说。

此外,沈阳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冬春季还有其他的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所以还需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强手消毒,多开窗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

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多高?

有很多养过的朋友没过几天之后发现自己又再次感染了,以为这是二次感染,其实这只是复阳了并不是二次感染。

复阳其实指的是患者的身体尚处于恢复期,体内的病毒并没有完全清除,所以会出现核酸或者抗原阳性的情况,但是这个时候是没有什么传染力的,再经历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转阴。

二次感染其实是指一定时间跨度之后,感染者康复之后再次出现了新冠的症状,体内的病毒量又回升的一种现象,相对于复阳而言,二次感染身体内的病毒量相对较高,CT值一般低于35,而复阳者一般高于35。

二次感染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在三个月以上,但是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多时段跨度也会缩短。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报告,第1次和第2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79天(48天-119天),第二次和第三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65天(43天-97天)。

“二次感染”新冠,症状会加重吗?

实际上,关于新冠病毒的二次风险也是个老话题了,自2020年起便不断被提起。

在今年11月10日,《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文章《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相关急性后遗症》(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中的观点引发广泛讨论。

不过目前社交媒体上出现的关于二次感染之后出现更严重症状的说法,是对该篇文章的片面性误读。

目前国内对于二次感染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诊断标准,而世卫组织将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定义为在初次感染后至少3个月后核酸检测阳性,如果间隔不到三个月,但发现了感染不同分支的证据,也可判定为二次感染。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向界面新闻表示,从整体上来说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较低,而且二次感染之后病症的程度一般不是加重,而是更轻微仅有少数特殊人群有较低概率会出现原有慢性疾病加重的情况。

金冬雁还表示,即便是不同毒株交叉感染也不会造成更严重的病症,因为虽然是不同的,但是从防重症与防致死来看,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仍然有效。

听听2名亲历者的说法

1、小韩小今年不到30岁,上半年在我国北方某方舱医院做志愿者,照顾患者的时候感染过一次,在政策放宽了之后,小韩再度发生感染。

小孩表示自己第2次感染明显比第1次更加严重,首先是疼痛感从大脑转向的全身,而且干咳特别明显,第2天的时候喉咙痛到崩溃,第3天症状有所消退,但是四肢乏力,却迟迟不见好转。

还表示自己5天之后感想下楼扔垃圾,没想到在楼梯上摔了一跤,小韩小表示即便感染过一次新冠,再次感染的时候,该发烧还是发烧,没有症状减轻的感受。

2、郭先生今年39岁,感染过两次新冠,一次是在加拿大,一次是在海南。

郭先生第1次感染的时候是在加拿大多伦多,当时感染的是阿尔法病毒,而且当时加拿大优先给老年人接种疫苗,年轻人还没来得及接种医疗,当时郭先生发高烧,浑身疼,而且高烧持续了一个月没有退下来。

随后郭先生还出现了腹泻,呕吐,味觉嗅觉丧失的情况,后来郭先生的病情蔓延到了肺部,导致肺部大面积感染,心脏疼痛跟心梗差不多,在医院经历了7天输液之后,症状才得到明显好转,但是整个人的身体素质特别差,出院之后一点力气也没有。

第2次感染之后明显比第1次症状轻很多,虽然同样出现了发烧的症状,但是这一次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大约两天左右的时间就消退了,而且身上也没有那么疼,退烧之后只流了两天鼻涕。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每次感染的病毒毒株也不同,所以出现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关于二次感染之后症状比之前轻还是重,现在还不得而知,不管如何,大家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患者二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症状并不一定会有所加重。二次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通常是因为初次感染以后,身体会短时间之内产生一定的抗体,对人体会出现一定的保护,但是一定抗体在短暂的时间之内就会出现逐渐代谢完毕,在抗体体内没有保护的时候。患者有可能遇到了毒力较强的致病菌株,仍然会导致感染。

尤其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老年人这些人的易感性相对较强,所以容易二次感染。二次感染以后症状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和表现,例如发热、周身乏力不适应等症状。而有的人症状会逐渐加重。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它可能会使人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并可能引发较严重的疾病。如果一个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们可能会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帮助预防再次感染。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抗体的持续时间和保护力。有些研究表明,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可能会持续几个月,但其他研究表明,抗体的保护力可能会很快消失。

因此,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在没有接受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他们的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建议大家仍然要注意预防感染,适当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肺炎二次感染症状表现可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双下肢水肿、咽干、食欲不振等症状,以上的症状可能比第一次的要重。

二次感染新冠之后会发生什么?回答:看了前答友回复,以及相关其他信息资料,认为二次感染新冠之后会发生如下情况,现综述如下。第一、会发生多次感染。二次感染新冠之后会发生第三次感染。据英国政府数据显示,仅有“是三次感染,378 人(0.9%)”不到1%。第二、成年人二次感染后,一般比首次症状要轻,但死亡率有改变有升高。“万一出现了重复感染,症状是否会更严重?在新冠之前,人类已经发现了多种疾病可能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但总体规律是,此前感染产生了免疫力,以后再被感染时,症状会相对较轻。比如和 1918 年的大流感相比,如今的流感只是季节性感染;再如婴幼儿第一次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风险更高,成人经历反复感染后危险就很小。而面对新冠,人体免疫学的基本规律并没有改变。”多次感染不会比首、二次重。结果显示,与仅感染一次的参与者相比,二次感染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17倍,住院风险增加3.32倍,并且至少有一种感染后遗症的风险增加2.1倍。☆信息来源:腾讯网要闻。本研究中的参与者选自美国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 (VHA) 电子健康数据库。题目《警惕!Nature子刊:超4万新冠“二次感染”数据,死亡和重症风险翻倍!》第三、无论首次、再次、多次感染,体内不存在永久性病毒。“新冠感染是一种急性感染,通常情况下,在免疫力正常的人体中,经过 1~2 周时间后,新冠病毒就会被身体清除,因此不会持续刺激免疫系统,更不会出现所谓的「反复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崩溃」。”因此,就不存在免疫系统崩溃一说。

第二次羊了能怎么样

如果第一次被“羊”,要赶快寻求专业帮助。那意味着严重抑郁,使心灵敏感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降低,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第一次被“羊”,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或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接受心理治疗、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来识别并纠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境。

第二次被“羊”,可能是因为在同样的情境下,我们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或者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新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寻求支持和帮助,以缓解内心的负担。

女记者自曝在卡塔尔阳了2次!这两次的症状表现一样吗?

一名在卡塔尔做采访的记者说道,自己在卡塔尔的时期已经得了两次新冠病毒了,对于这两次,他认为症状并没有什么减轻,所以自己最好还是不要去一些聚集性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新冠病毒阳性患者,并且在传染上之后也要做好防护,不要出门,继续传播病毒。

如果自己要是上班族的话,下班的时候可以先等上一会儿,再去坐公交车或者是回家,因为自己下班的那个点钟也肯定会有许多的人下班,如果都要是乘坐一辆公交车上的话,在这辆公交车上有一个阳性,那么就会传播病毒给自己,这样也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可以错峰下班,并且在上下班的时候戴好n95口罩才是重中之重,以及可以去药店买一些油污口罩,当然买n95口罩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它的厂家以及商标,不要买一些冒牌货,现在就有许多的口罩都是假货。

现在各个省市也没有中小学生开学的,因为教育局肯定不敢让免疫力更低下的孩子们开学,只有等疫情风暴过去之后才可以正常恢复上学,当然作为学生也应该要在家好好听网课,并不要在网课期间放松自己,以及我相信自己的老师也肯定会督促自己进行学习的,在休息放假期间也千万不要出门去或者是出去吃饭,到一些聚集性场所中去,这些举动都有可能会使我们染上新冠病毒成为阳性患者,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千万不要出门,如果自己的家中要是没有吃的的话,自己可以去网上购买一些蔬菜包等等之类的菜品,然后把这些蔬菜包放在一个没有人住的家里或者是阳台晾上,三天之后再拿出来,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病毒的。

两次感染后的症状不一样。第1次感染,全身疼痛,发烧,出汗,嗅觉,失灵,第2次感染是咳嗽发烧症状,两次感染症状不同。

据她本人回应称,两次的症状是不一样的,第二次明显症状要轻,而且愈合的比较快。

根据女记者的表述,她这两次的症状表现不一样,第一次是全身酸痛、发烧出汗,第二次是严重咳嗽、发烧症状。

如何区分复阳和二次感染?

复阳”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也阴性了之后,再次检测发现又阳性了。一般认为这时检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

“二次感染”是指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经彻底康复了,但又发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并且核酸的CT值也比较低,病毒载量较高,有传染性。

专家表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的概率都很低。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至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患者感染康复之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

免疫缺陷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高风险岗位的人群,比如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平时和人接触比较多,传染的风险也比较高。

“复阳”目前没有发现有特殊的规律,仅仅是一个检出病毒片段的指标,和体质差异关系不大。

复阳”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也阴性了之后,再次检测发现又阳性了。一般认为这时检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

“二次感染”是指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经彻底康复了,但又发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并且核酸的CT值也比较低,病毒载量较高,有传染性。

专家表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的概率都很低。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至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患者感染康复之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

免疫缺陷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高风险岗位的人群,比如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平时和人接触比较多,传染的风险也比较高。

“复阳”目前没有发现有特殊的规律,仅仅是一个检出病毒片段的指标,和体质差异关系不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