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有几个步骤

1、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扩展资料:

作用

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使应急人员熟悉自己的任务,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能力,并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评估应急人员的整体协调性;

2、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控制和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职责和响应程序,

在应急资源等方面进行先期准备,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到限度;

3、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

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应急预案准备和演习;

4、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当发生超过本级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与有关应急机构的联系和协调;

5、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宣传、演练、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各方了解面临的重大事故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首先是成立工作组。把人召集起来、分工;第二是收集资料。各种法律法规、标准,单位资料,相应的上级或地方预案等等;第三是进行风险辨识。把单位可能存在的事故分析出来;第四是对单位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对物资、人员进行评估。查找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整改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步骤应包括的内容是

统一指挥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相关内容如下:

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是应急预案,它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

1.应急预案的定义。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应急事件,为了及时、有序、高效地组织、协调和实施应急工作,而事先制定的一套具体作规范和工作程序。

2.应急预案的目的。

应急预案的制订旨在提高单位灾害应对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员、设备、财产、环境的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能够及时、有序地恢复生产和正常生活秩序。

3.应急预案的作用。

(1)对于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2)具有规范性和可作性,有助于避免造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有助于组织部署资源,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

(4)具备沟通、协调、联动的功能,保障各部门间信息交流与有效合作。

4.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

(1)组织编制。

(2)风险评估,分析事件情况和影响范围,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3)确定编制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任务。

(4)撰写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方案。

(5)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与修订。

5.应急预案的完善。

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推进和更新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能。因此,不时的修订、更新为重要,以保证其实用性和可作性。

6.结语。

应急预案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保障。各单位必须认真制定、落实和执行应急预案,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防患于未然,保障群众的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法律分析: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资料收集3、风险评估4、应急能力评估5、编制应急预案6、应急预案评审。

法律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4.7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 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