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_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_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_人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往往关注不够。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的位置。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其编写的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下面以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例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作一对比分析。

一、降低要求的知识点。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从课标与大纲的角度看,层次降低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从光的反射内容上看,由“定律”降为“规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的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尽管这

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但是由于初中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的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突出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降为“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传统教科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的是具体的量的把握要求,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的需要。能够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当然这个变化所引起的学生练习和习题变化是较大的。

3、将“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没有强调“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但是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对生活中这一现象,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去澄清头脑中的潜科学概念和验证这一现象特点的猜想,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两个特点的过程,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课标中并没有提出“知道”,“理解”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

二、有增有删的知识点

1、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升为“认识”层次,删减了“知道凸透

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内容提升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看上去似乎矛盾,其实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的课改理念,体现了“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课标要求,所以对凸透镜的认识重点放在生活实际上,反对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分纠缠在“主光轴”等概念上,这一减一增,反映了对知识传承的弱化,对联系生活实际的强化。

三、增加的知识点

1、从“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为什么就一定只能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呢?教材中为此专门增加了两节即“眼睛和保护你的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两节。

2、增加了走进彩色世界一章:“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和“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使传统的教材中“颜色之迷”是打“”号的,表示选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多也就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一般都不会再作任何说明和解释,有些教师更是一跃而过。然而随着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艺术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作为美术的基础知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课程标准重新提出了“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终结性要求。而且还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关于“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在课程标准中也是重新提出的。但只提出“比较”这一过程性要求,不要求记住具体规律。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看出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较之传统教科书变化是非常大的,7个知识点,有6个发生了变化或删减,或降低,还有增加,为了让大家对整个初中物理阶段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变化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的不同点简单概括如下:(之所以课标与大纲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编写课本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尤其是课改的今天,课标比教材更具有指导价值,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创新教材,整合教材,但课标是相对稳定的。)

(1)、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增加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2)、增加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3)、对“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表述变为“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删除“知道摄氏温度”。

(4)、在实验操作方面,“会使用液体温度计”变为“会测量温度”、“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知道晶体的熔点,理解沸点 沸点与压强 的关系”变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从理解层次降低为“说出、描述、知道”层次。

(6)、将热学中一些要求“知道”的概念,例如 “知道蒸发现象”、“知

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知道液化现象”、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变为统一的“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这一变化增加了对物质的区别要求,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7)、增加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8)、“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变为“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该变化一是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由“理解”层次降为“了解”层次,二是突出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要求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9)、“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常识”、“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降为了“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10)、删减了“理解电流的概念”、“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地于支流之和”。

(11)、删减了“知道电压的概念”、“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理解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上的电压之和”、“理解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相等”。

(12)、删减“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的构造”,而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了“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没有在课本上列出有关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几个因素。

(13)、将演示实验“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从而降低了难度。

(14)、对欧姆定律的要求不。

(15)、删减了“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知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而改为“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即从“理解”降低为“了解”。

(16)、删减了“知道电功其及单位”和“理解电功的公式”,而改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作用”。由于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不作要求,所以有关电功计算的练习和习题也应该删减,而应该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电能的问题。

(17)、删减了“理解焦耳定律”,而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这一变化也要求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作相应的变化。

(18)、删减了“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改为“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这一变化要求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19)、删减了“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将演示实验“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将“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及演示实验“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变为“通过实验,了解通电

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21)、将“常识性了解电磁波及其传播速度”、“常识性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常识性了解激光的应用”变为“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2)、增加了“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与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3)、增加了“知道物质是由于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将不断深入”、“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24)、增加了“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的影响”、“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25)、增加了“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将“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等技能性要求改为“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26)、增加了“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7)、增加了“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28)、删减了“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作力的图示”,改为“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9)、将“知道惯性定律,知道惯性现象”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0)、将“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不要求计算侧面压力,不讨论静液以外情况)”变为“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2)、选入了“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变为“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变为“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对于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等知识没有终结性的要求,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的浮力计算。

(34)、增加了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

(35)、增加了“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的内容。

(36)、增加了“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的内容。

(37)、增加了“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机械功”和“机械功率”的概念从“理解”层次降低为“知道”层次。

(38)从“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变为“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发展的作用”。

(39)、将“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变为“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40)、将“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传热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变为“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从知道降为了解层次。

(41)、将“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理解计算热量的公式”降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2)、将“知道燃料的热值”变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3)、将“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知道四冲程内燃机构造和工

作原理”、“知道热机的效率”变为“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4)、增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45)、增加了“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46)、将“常识性了解几种主要能源、节能的重要性、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变为“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发展的关系”、“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47)、增加了“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后请老师们注意:

课程标准推行的是大众教育,它给出了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一些初中物理教师认为达到课标要求就行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这个标准,除此之外,对于学生或者上一般的成绩的学生教师应该他们跃过这个标准。。对于那些希望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讲,仅达到课标要求就远远不够了。因此老师们在上课时,要采用分层教学。,

物理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

不论你是学生亦或者是老师,对于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更新与改革有什么看法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研学成为当下初中物理学科教研的当务之急。课程标准的主体是内容标准,在这里我们对两版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做了逐一的罗列比较,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课标研学提供方便。

在内容标准上,新课标的变化在于将“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作为课程内容纳入了一级主题,原课标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仍作为一级主题,这三个主题的二级主题稍有删节,总体不变,下面是对这三个一级主题内容的详细比较。左侧是2011版课标,右侧是2022版;红字是删节内容,绿字是增添内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条目的包括哪几方面

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

增加内容主要有几大方面,一个方面也是知识点,再有一个方面就是实验的要求,还有知识和生产生活的联系这一方面的条目也有加强。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增加了的知识点。第一条:“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静电场的内容在小学也要求,但不是那样的明显,到了高中也是比较弱化的,所以在初中这一块,我们对这个内容就加强了。另外还有磁场,“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这部分在“实验稿”里要求不明显。接下来还有“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在“实验稿”里,对电功率是“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但是对电功本身没有做要求,老师提出电功应该做要求,所以这次修改稿里,我们就把电功也提出来了。其实在“实验稿”里,已经暗含在里面,只是我们这次更加明确地提出来而已。接下来,我们还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比如以前在“实验稿”里关于惯性这块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在“修改稿”里,就要求“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产或自然中的有关现象”。就是强调要用物体的惯性,去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第四节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

1929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1924年的《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纲要》,并稍加修改后,于1932年正式颁布,称为《正式标准》。《正式标准》中关于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与各校原来采用的无多大别。初中在第三学年开设,上、下学期每周分别为3课时和4课时,高中也在第三年开设,每周均为6课时。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分初中和高中两部分,分别规定了初中和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要求等项目。这是一份比较完整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从形式和内容来看,都是比较正规的,比过去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把它们的内容分别摘录如下: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见之简单物理现象;

(2)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之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之兴趣;

(3)使学生练习运动官能及手技,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

2.时间支配

第五学期每周4小时,第六学期每周3小时。

3.教材大纲(教材的限度,排列次序可酌量变更)

(1)固体、液体和气体

(2)长度、面积与其单位

(3)重量与力——力之单位、比重

(4)秤

(5)浮力

(6)液体内之压力

(7)大气压力、虹吸、气体之压力

(8)打气筒、抽水机与抽气机

(9)时间及单位——钟及表

(10)运动——距离、速度、加速度

(11)简单机械

(12)摩擦

(13)材料之强弱及弹性

(14)振动与波浪、水波、声波

(15)声音之强弱、高低及品质

(16)音阶与乐器(例如琴笛、喇叭、钟鼓等)

(17)太阳与热、热之来源——摩擦、燃料及电

(18)温度与温度计、温度计之分度法

(19)物性之胀缩

(20)热量

(21)物态之变化、冰、水、水蒸气、沸腾与凝固

(22)导热质和绝热质、对流与通风

(23)光之直进、影与日、月之蚀、光之速度

(24)光之反射及折射、虹

(25)平面镜

(26)眼镜、灵视、(为英语“透镜”lens的音译,引者注)焦点及焦距、正像及倒像

(27)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

(28)太阳及颜色

(29)磁铁、指北极与指南极、罗盘、地磁

(30)摩擦起电、正电与负电

(31)电池、正极与负极、干电池与湿电池

(32)电流、磁效应、热效应及化学效应

(33)导电体与绝缘体、电线与保险丝

(34)电压——雷电、触电

(35)手电筒、电灯、电话、电铃、电报

(36)电机、发电机与电动机、电扇、电车

4.实施方法概要——教法要点

(1)教材宜以常识为中心,不应受物理学本身之组织所约束

(2)讲解之时,应以启发学生之理解为首要,不应令其作机械式之记忆

(3)务将教材具体化,以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纯为物理学实验中所能见及之事实,不必讨论

(4)讲解之时,须作简单之表演实验,以使学生对于所见留有深刻印象

(5)应多备简单之问题,使学生于课外自动寻求其答案

5.物理实验及注意点

(1)圆规及尺之用法

(2)三角板及量角规之用法

(3)物体容积及面积之测量

(4)直角三角形各边之关系、π之值

(5)秤之构造及用法

(6)有规则固体之比重(由其容积及重量求之)

(7)无规则固体之比重(由其容积及重量求之)

(8)浮力(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失去之重量定之)

(9)气体之压力、实验者之肺压力

(10)液体之压力

(11)打气机及抽气机(作图以示其构造)

(12)滑车之用法(固定滑车与可动滑车之不同,滑车组之配合)

(13)摩擦(比较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之大小)

(14)质料之强弱

(15)声音之高低

(16)温度计之分度法及构造(华氏与摄氏温度计之区别)

(17)温度计之用法;体温、冰水温度、沸水温度

(18)热量(热水与冷水混合后之温度)

(19)膨胀(玻璃杯炸破之原因)

(20)沸腾

(21)影——微隙照相机

(22)平面镜

(23)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24)物体之色

(25)磁铁及罗盘

(26)摩擦起电

(27)电池

(28)安装电灯、电键、构造

(29)保险丝

(30)电磁铁

(31)电镀

实验应注意之点:

(1)每次实验所需之器具应多备数套,以备所试验之问题不能与演讲相衔接

(2)宜训练学生如何自制简单之器具

(3)宜训练学生对于常见之现象能作有条理之观察及记录

(4)应使学生了解简单器械之构造及用法

(5)宜训练学生不籍画图器具绘图以表示各种简单器械之结构并能利用圆规、三角板及尺条等以绘较完善之图

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了物理学中之简单原理,并能用以解决日常问题及说明常见现象

(2)训练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培养其观察与实验之才能

(3)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之关系

2.时间支配

(1)讲解及表演第三年每周3小时

(2)问题解答及讨论第三年每周1小时

(3)实验第三学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3.教材大纲

(1)度量衡及基本单位

(2)密度及比重

(3)力及其单位

(4)物质之三态

(5)固体之弹性——虎克定律

(6)液体中之压力——巴斯卡原理、水压机

(7)自来水之供给

(8)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物体比重之测法

(9)气体之压力、大气压力、托里拆利管、气压计

(10)压力及气体容积之关系——波意耳定律

(11)各式唧筒及其它利用气体压容关系之设备

(12)杠杆与力

(13)斜面与合力、力之平行四边形定律

(14)简单的省力器械、器械之利益与效率

(15)力与运动、速度、加速度、等速运动、等加速运动、自由坠体

(16)圆周运动现象与离心力(只限于简单之叙述)

(17)惯性、牛顿运动定律、质量与重量之区别、重心

(18)单摆

(19)摩擦

(20)功及功率、能及其变换

(21)气体分子及其运动、扩散

(22)液体之扩散、渗透、表面张力及毛细现象、外黏力及内黏力

(23)熔化及结晶

(24)温度与温度计

(25)膨胀及其应用

(26)热量与功

(27)比热及量热器

(28)融解及凝固

(29)蒸发、沸腾、沸点与汽压之关系

(30)湿度及气象问题

(31)制冷设备及热机

(32)热之传播

(33)波动——纵波与横波

(34)波之反射、折射及干涉

(35)声波及其速度

(36)声音之强弱、高低及品质;回音、拍

(37)音叉与共鸣

(38)弦之振动与气柱之振动

(39)留声机

(40)音乐

(41)光之直进、影、日月之蚀

(42)光度

(43)光之波动说与光之速度

(44)光之反射、平面镜与球面镜

(45)光之折射、折光指数、全反射

(46)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47)棱镜

(48)简单之光学仪器(例如映画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照相机、眼镜等)

(49)光谱及物体之颜色

(50)光之干涉及绕射、薄膜之颜色

(51)磁铁、磁极、磁之感应

(52)磁场及磁力线

(53)地磁及罗盘

(54)磁之分子说

(55)正电与负电、导体与绝缘体、库仑定律

(56)静电感应现象(例如金箔验电器、感应盘)

(57)其他静电现象(例如尖端放电、电帷、闪电、避电针等)

(58)蓄电器、电容及介电系数

(59)电池及电流

(60)干电池与湿电池、极化作用与局部作用

(61)蓄电池

(62)电阻——欧姆定律

(63)电池之联接法

(64)电阻之联接法

(65)惠斯通电桥

(66)电能与热量

(67)电解、电镀——法拉第电解定律——电量计

(68)电流之磁效应——电流计、安培计、伏特计

(69)电磁铁、导磁率、电铃及电极

(70)电磁感应及楞次定律

(71)感应圈

(72)电话

(73)发电机原理:直流、交流、整流器、变压器

(74)发电机原理:电车与电扇、电表(即瓦特计)

(75)电磁波及无线电报

(76)晶体检波器与真空管检波器、无线电话

(77)真空管中放电

(78)阴极射线及电子、X射线

(79)放射性

(80)物质构造大意

4.实施方法概要——教法要点

(1)各部分之教材,应以初中物理学之内容为起点,逐步授以物理学上所用之初步方法,使学生对于物理现象得有进一步之了解。教材不应成为大学物理之缩本

(2)讲解之时,务必多作简单实验表演,以佐学生了解各原理之意义

(3)务必使学生能透彻了解各原理及定义之意义,不宜令其徒事背诵字句

(4)宜特别注重物理学应用,不必高谈理论及学说

(5)宜由教员学生前往参观与应用物理有关之场所

(6)须由教员多拟或选简单实用问题与习题,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诸原理以解答之。计算之习题,应督促学生每周按指定时间交入,并于详细改正之后发还

(7)应鼓励学生质疑,凡遇学生发问时,应由教师另设较易解决之问题,以逐步到自行解决其疑难之途径。

(8)凡遇学生超过20人时,问题讨论应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至多以20人为限,分组之时须由才能相埒之学生分为同组

(9)应多举行笔试,试题以属于计算及解释者为宜,背诵定义及定律一类题目,皆应避免

5.物理实验及注意点

(1)长度之测定(游标尺之用法)

(2)天秤之用法(有规则固体之密度和比重)

(3)簧秤与虎克定律

(4)固体及液体之比重与阿基米德原理

(5)液体之压力与深度之关系

(6)液体之比重(Hare氏法)

(7)波意耳定律

(8)唧筒之构造(由学生配合)

(9)秤

(10)力之平行四边形定律

(11)斜面上物体之静止及其运动

(12)滑车之配合及其效率

(13)单摆

(14)压力与沸点

(15)金属之比热与量热器

(16)黄铜针之长度膨胀

(17)气体之膨胀

(18)湿度

(19)冰之融解热

(20)水之汽化热

(21)热之功当量

(22)绝热质

(23)气柱之共鸣、拍音

(24)光的反射

(25)光度计

(26)水及玻璃之折光指数

(27)镜所造成之像

(28)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29)三棱镜之分光作用

(30)磁场

(31)电池

(32)储电于蓄电池之方法

(33)电镀法

(34)电阻及其联接法(惠斯通电桥之用法)

(35)电流之磁效应——简单电流计之制法;安培计、伏特计之用法

(36)电阻率与热能

(37)电铃之接法、电报用法

(38)感应电流

(39)电动机原理

(40)无线电晶体接收机(由学生配接各用器)

(41)真空管检波器(由学生配接各用器)

实验应注意之点:

(1)上列各实验不必全作,惟每人每年少须作实验30个,所选之实验以适应学生之环境为标准,其性质应平均分配下列四项:

①寻求各现象之因果

②证明律例之数量关系

③实用的问题

④由学生自制简单之仪器

(2)所用仪器不须十分精密,惟所观察之结果应力求其准确

(3)实验之结果务必用相当之表格记录之,以训练学生能作有系统之记载

(4)凡遇寻求数量关系之实验时,务必使学生自行估计,并算其所求之结果之误

(5)对于有意义的数码之去留及简捷计算法,须特别注意

(6)应使学生明了实验各步骤之用意,切不可令其只知盲从实验教本

三、对《物理课程标准》的评价

二三十年代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它规定的目的要求、内容等各方面,都比较合理,对保证二三十年代的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为此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高中的不同任务分为两部分开列。初中要有利于普及物理知识,高中是为了提高中等教学的水平,又能保证大学理科的要求和质量。解放后颁布的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十年一贯制中学的影响,对初、高中的不同要求不够突出,出现了螺旋上升的形式,而且倾向于升学,忽视了初中也有就业的任务。当前,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已经明确了初、高中教学任务的区别,这可以说,是这一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2.物理教材的编写和日常教学的要求,提得都很明确。例如,在初中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现象,在“实施概要”中又提出:“教材宜以常识为中心,不应受物理学本身之组织所拘束。”又提出:“务将教材具体化,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纯为实验室中所能见及之事不必讨论。”在高中的“实施概要”中指出:“各部分之教材应以初中物理之内容为起点,教材不应该是初中教材的同心圆的放大,也不应该是大学物理的缩本”。无论初中或高中,都不强调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这与解放后物理教学的要求有所不同。

3.教学内容比较全面,教材体例比较合理。《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不仅在整体上已经全面介绍了经典物理的基本知识,而且其体例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没有多大的改动。

4.教学集中,课时较少。按《标准》,物理教学的时间是初中学习一年(4、3),高中学习一年(6、6)。这样在同一学期中,同时学习的课程门类较少,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不致于头绪多而精力分散。但是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不能解决。当时学校里对《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不能全部讲授。特别对实验的要求,由于仪器设备的不足,在一般学校里,是难以达到的。

5.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例如,在实施方法概要中指出:“要参观与应用物理有关的场所。”“注意物理之应用,……勿高谈理论及学说”等等,这些对今天的物理教学仍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6.重视直观教学原则。《标准》多次指出:“讲解之时,务必作简单之实验表演,以佐学生了解”,“使学生对所见留有深刻之印象”等,都是非常正确的。

7.重视能力的培养。《标准》的目标中,没有提到涉及面较广而实际上又是比较空泛的各门学科的共同要求,如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而对于与物理教育有关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则相当重视。例如在初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思索之兴趣;在高中提到:“略知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的关系”,即今天所说的各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这些意见在平时教学和编写教材中是很值得重视的。

8.注意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三年级,每周有6课时的物理,分配为讲课3课时,讨论1课时,实验2课时,其中实验偏多无法完成,但注意到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一个目标,是一个进步。同时,除了安排1课时的讨论外,还在关于对讲课的要求中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又提到分组讨论时每组学生人数以20人为限,这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发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要求,在解放后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提到的。

9.重视理解原理和实际应用,不重视计算和数学推导。例如,对高中的运动学、动力学的要求都很简略。这就反映了当时编写的教材对计算题的要求不高,更没有象后来强调过的综合计算题而造成学生的困难。

10.教学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标准》对初、高中的教学要求都相当高,课时又少,而且在“教材大纲”的附注说明中,又指出这是限度。显然,这同《标准》对实验的要求一样,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这就难免使物理课,成为中学里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什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等。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特点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需求。

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