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干货如何快速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时,只要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就可以确定元素所在的的周期和族。(1)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的纵行数。,二纵行为第ⅠA、ⅡA族,第3~7纵行为第ⅢB~ⅦB族,第8~10纵行为第Ⅷ族,第11、12纵行为第ⅠB、ⅡB族,第13~17纵行为ⅢA~ⅦA族,第18纵行为0族。而该元素的周期数=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数+1。注意,使用此法若为第六、七周期第ⅢB族(含镧系、锕系元素)后的元素需再减去14,然后再定位。(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序数-原子序数=18-该元素纵行数。

干货如何快速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干货如何快速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

(1) 除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一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4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8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元素周期表[1]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IA族是ns1,IIIA族是ns2 np1,O族是ns2 np4, IIIB族是(n-1) d1·ns2等。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根 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当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的周围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经过综合推测,成功地预言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现在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指导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首先整理,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当然还有未知元素等待我们探索.

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

位置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一般的就是写出电子排布结构,然后根据层数和外层电子树看在哪

知道一个元素的质子数,如何推断另一个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8;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2;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根据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一个镁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4-12=12;

(3)一个镁原子中,有12个质子、12个电子和12个中子,共有36个粒子.

故答案为:(1)12;(2)12;(3)36.

怎样利用周期表来推断元素的位置?

一、结构简图法

本方法常用于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或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

1. 已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根据下列等式来推:电子层数=周期数,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2.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阴离子在具有该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的前面,阳离子在具有该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的下一周期的左边位置,简称“阴上阳下”。

例1.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 X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 X元素的正价比Y的小

解析:依题意知,X、Y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由上述位置关系可知,原子序数为:X>Y;外层电子数:Y>X;原子半径:X>Y;正价:Y>X。选CD。

二、区间定位法

记住原子序数推断元素位置。基本公式:原子序数-区域尾序数(10,18,36,54,86)=值,对于18号以前的元素,若0<值≤7时,元素在下一周期,值为主族序数;若值为0,则元素在尾序数所在的周期,一定为零族元素。对于19号以后的元素分三种情况:若值为1~7时,值为族序数,位于VIII族左侧。若值为8、9、10时,为VIII族元素。若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所得值,即为VIII族右侧的族序数。

例2. 据国外有关资料,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的)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其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

A. 第六周期IVA族

B. 第七周期VIA族

C. 第七周期VIII族

D. 第八周期VIA族

解析:因86<116<118,所以元素应与118号元素同处于第七周期,又116-86-14=16,故该元素位于第16纵行,即VIA族。选B。

三、特征法

1. 利用次外层电子数的特征确定周期位置:次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在第二周期;次外层电子数是8的元素在第三周期;从第四周期开始次外层电子数有如下规律,I A、II A族都是8个;III A~零族都是18个。

2. 利用常用特征来推主族元素的位置:如根据“形成化合物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多的元素”等特征来推。

例3. (2006 江苏)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确的是:( )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

B. Y元素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解析:依题给信息:“X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可知,X元素为O,“X、Y位于同一主族”则Y为S,“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则Z为P。据此可判断A正确、B错误、C错误、D正确。选AD。

四、性质法

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质来确定。

1. 根据原子半径、离子半径来推主族元素的相对位置:同周期中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主族中下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上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变化与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类似。

2. 根据化合价来推主族元素的位置:正化合=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如果已知负化合价(或阴离子符号),则须用等式先求出正化合价:正化合价=8-1负化合价1,再确定主族位置。

3. 通过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比较,确定元素的相对位置。

4. 通过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比较,确定元素的相对位置。

5. 通过比较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确定元素的相对位置。

例4. (2005 江苏)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 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等电子体 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由题设条件不难推出A、B、C、D分别为碳、氮、氧、氢,X、Y、Z分别为CH4、NH3、H2O,它们的稳定性应依次增强,A错;由于碳、氧等都存在同素异形体,故形成的单质多于5种,B错;C项中X、Y在常温下为气体,选CD。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判断

C、N、O、F都符合啊,比如C,6号元素,减去2=4

所以C的纵行数为4,正确啊。

根据核外电子及其排布,还有质子数排布的。

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的纵行数 这只是部分适用,主要还是要看核外电子的数量和排布方式

稀有气体都在表中,没排都是一个稀有气体结束啊;那些结论都是从元素周期表上总结的,对着表看

原子结构示意图未知,如何确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呢?

记住零族元素的位置及他们的原子序数。然后把未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零族元素相比较确定位置。如83号元素,先找与之相近的零族元素氡(86),往前数,所以在周期表中第6周期第5主族。又如89号元素,大于86,所以在第7周期,从左到右数,确定在第三副族。也可记住每个主族的元素,然后从上到下确定相应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如何求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所在的位置

我说下主族元素吧,副族我也没学呢……

你首先要知道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然后排列核外电子,层2个,第二层8个,第三层8个,依次类推,你看有几层就是第几周期,外层有几个电子数就是第几主族

举个例子12号镁元素,282,有三层,那么就是第三周期,外层有两个电子,那么就是第三周期第二主族

首先如果知道了相对原子质量,就可以根据你背的稀有气体那质量来判断。

2.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仅限主族)

3.电子层数=周期数

4.要记住每一横排的元素个数

这样才能用稀有气体质量推出来。

(每排的个数是有规律的,貌似是2

88

32

32

……你自己数数再总结一下,我忘了-

-)

这要靠记忆啊

在第几周期第几族

副族还是主族

总之不仅要背还要会写化学符号以及中文名称

如果你是初中就要至少背到前20个元素

高中至少前36个

就是到第4周期结束

总之就是多看

多记

知道脑子里能浮现出那部分元素周期表

渐渐的做这类题就会容易了

如何通过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价电子(外层电子)表达式中,能级序数的值(通常看价电子表达式中的ns)为周期数,

由价电子(外层电子)表达式确定族序数,可以按以下4条判断

1.只有s电子(价电子为1s2除外)或同时有s、p电子且p电子数小于6时为主族元素,此时族序

数等于价电子数

2. 有d电子且价电子数小于8为副族元素,此时族序数等于价电子数,

当价电子数大于10时,为副族元素,族序数等于价电子数的个位。

3.当价电子为1s2或ns2np6时为0族元素

4.价电子数为8——10时为第八族元素(用罗马数字表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