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五金行业】铸造、锻造、冲压、压铸,他们有什么区别?

铸造、锻造、冲压、压铸,他们分别有什么区别?加工过程分别是如何的?

你好,希望以下回答对你有帮助!我是从事五金行业的!

【五金行业】铸造、锻造、冲压、压铸,他们有什么区别?【五金行业】铸造、锻造、冲压、压铸,他们有什么区别?


冲压工艺,冲压是用金属片,用冲床高速冲压成型!

锻造工艺:原材料是铜棒,一般在三米到米长,直径因产品而定。先切割!(大概产品长度稍长点)然后在烤红锻造(产品初步成型)→机加(产品修整成型)→抛光(表面处理)→电镀(产品上色)→装配(产品组装)→包装(成品)

铸造:把金属融化倒入模具里成型的

压铸:是将材料锭通过融化冲压成型的,压铸(产品初步成型)→机加(产品修整成型)→抛光(表面处理)→电镀(产品上色)→装配(产品组装)→包装(成品)

使用在不同场合或不同机械上的模具:

铸造模---用于铸造的模具。

锻造模---使用于锻压机床上的模具。

冲压模---使用于冲床或液压机上的模具。

压铸模---使用于压铸机上的模具。

锻造件一般是用锻压机加热后热墩或冷墩两种的工件,压铸件是把金属熔化到液体,然后再进入压铸机经过高速压射成形的一种工艺铸件,冲压件是冲床来完成薄板类产品(成形、拉深等等),之于合模线:锻件类为上、下模接鏠线,压铸件为动、定模分型线,冲压件是凸模与凹模的断裂线。

压铸模具设计流程主要有哪些要求?需要画图吗?

1、对压铸件进行结构分析

满足压铸件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宜采用薄壁结构。

压铸件所有转角处,应当有适当的铸造圆角,以避免相应部位形成棱角,使该处产生裂纹。

压铸件上应尽量避免窄而深的凹穴,以免使模具的相应部分出现尖辟,使散热条件恶化而产生断裂。

分析压铸件上的尺寸精度用压铸方法加工能否达到,若不能达到,则应留加工余量以便后加工。

2、选样分型面及浇注系统

根据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分型面的位置,并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合理选择浇注系统,铸件具有佳的压铸成型条件、长模具寿命和的模具机械加工性能。

3、选择压铸机型号

根据铸件的形状、尺寸及工厂实际压铸机的拥有情况,选定压铸机的型号规格。

4、合适的模具结构

模具中各结构元件应有足够的刚性,以承受锁模力和金属液充填时的反压力,且不产生变形。

尽量防止金属液正面冲击或冲刷型芯,避免浇道流入处受到冲蚀。

合理选择模具镶块的组合形式,避免锐角、尖辟,以适应热处理的要求。

成型处有拼接后容易在铸件上留下拼接痕,拼接痕的位置应考虑铸件的美观和使用性能。

模具的尺寸大小应与选择的压铸机相对应。

5、画压铸模装配图

压铸模装配图反映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主要零件的形状、尺寸及压铸的工作原理。

6. 对相关零件进行刚度或强度计算。

7. 画出压铸模零件图

对压铸件进行结构分析

满足压铸件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宜采用薄壁结构。

压铸件所有转角处,应当有适当的铸造圆角,以避免相应部位形成棱角,使该处产生裂纹。

压铸件上应尽量避免窄而深的凹穴,以免使模具的相应部分出现尖辟,使散热条件恶化而产生断裂。

分析压铸件上的尺寸精度用压铸方法加工能否达到,若不能达到,则应留加工余量以便后加工。

模具设计都要画图的

什么是3D图档,压铸模具

3D图档,就是用UG、PROE、SOLIDWORKS(这3个是常用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等三维设计软件,绘制的三维造型图档。

压铸模具由于型腔比较复杂,现在的模具设计制造厂家,几乎全部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压铸模的零件图纸。

步骤:

1、先用三维设计软件绘制压铸件的毛坯造型;

2、对压铸件的毛坯造型进行分模,设计出压铸模的动模镶块、定模镶块、滑块、镶件和型芯等零部件;

3、压铸模的型腔部分三维设计完毕,模架部分可以三维设计,也可以用AUTOCAD等二维设计软件进行二维设计(现在,比较先进的压铸模厂家,型腔和模架全部都用三维设计了,而且是模块化的。AUTOCAD也有三维模块,但是用的人很少);

4、对三维设计的零件,复杂的型腔镶块进行加工中心编程加工,简单的模架部分,出二维零件图,去车铣刨磨加工生产。

压铸模设计中,用三维软件设计的零件图纸和装配图纸,就是压铸模具的三维(3D)图档。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大作业具体解答过程。

首先您的提问很概念很模糊。压铸的工艺包含很多,有模具制作工艺,有压铸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所以我不清楚您要哪种工艺。下面我全面概述下压铸的基本包含工艺:

压铸件所采用的合金主要是有色合金,至于黑色金属(钢、铁等)由于模具材料等问题,目前较少使用。而有色合金压铸件中又以铝合金使用较广泛,锌合金次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压铸有色金属的情况。 (1)、压铸有色合金的分类 受阻收缩 混合收缩 自由收缩 铅合金 -----0.2-0.3% 0.3-0.4% 0.4-0.5% 低熔点合金 锡合金 锌合金--------0.3-0.4% 0.4-0.6% 0.6-0.8% 铝硅系--0.3-0.5% 0.5-0.7% 0.7-0.9% 压铸有色合金 铝合金 铝铜系 铝镁系---0.5-0.7% 0.7-0.9% 0.9-1.1% 高熔点合金 铝锌系 ----------0.5-0.7% 0.7-0.9% 0.9-1.1% 铜合金

(2)、各类压铸合金的浇铸温度 合金种类 铸件平均壁厚≤3mm 铸件平均壁厚>3mm 结构简单 结构复杂 结构简单 结构复杂 铝合金 铝硅系 610-650℃ 640-680℃ 600-620℃ 610-650℃ 铝铜系 630-660℃ 660-700℃ 600-640℃ 630-660℃ 铝镁系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铝锌系 590-620℃ 620-660℃ 580-620℃ 600-650℃ 锌合金 420-440℃ 430-450℃ 400-420℃ 420-440℃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铜合金 普通黄铜 910-930℃ 940-980℃ 900-930℃ 900-950℃ 硅黄铜 900-920℃ 930-970℃ 910-940℃ 910-940℃ 注:①浇铸温度一般以保温炉的金属液的温度来计量。 ②锌合金的浇铸温度不能超过450℃,以免晶粒粗大。

编辑本段压铸模具设计流程

1、按照产品使用的材料类别;产品的形状和精度等各项指标对该产品进行工艺分析,订出工艺。 2、确定产品在模具型腔中摆放的位置,进行分型面;排溢系统和浇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3、对各个活动的型芯拼装方式和固定方式进行设计。 4、抽芯距和力的设计。 5、顶出机构的设计。 6、确定压铸机,对模架和冷却系统设计。 7、核对模具和压铸机的相关尺寸,绘制模具及各个部件的工艺图。 8、设计完成。

编辑本段压铸模具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1).冷纹: 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叠时有痕迹. 改善方法: 1.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 ,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2.检查形状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闭区域(如鳍片(fin) 、凸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并注意是否有肋点或冷点. 3.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 4.改变充填模式. 5.提高模温的方法:… 6.提高熔汤温度. 7.检查合金成分. 8.加大逃气道可能有用. 9.加真空装置可能有用. 2).裂痕: 原因:1.收缩应力. 2.顶出或整缘时受力裂开. 改善方式: 1.加大圆角. 2.检查是否有热点. 3.增压时间改变(冷室机). 4.增加或缩短合模时间. 5.增加拔模角. 6.增加顶出销. 7.检查模具是否有错位、变形. 8.检查合金成分. 3).气孔: 原因:1.空气夹杂在熔汤中. 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 改善方法: 1.适当的慢速. 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减. 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后充填的地方. 4.检查离型剂是否喷太多,模温是否太低. 5.使用真空. 4).空蚀: 原因:因压力突然减小,使熔汤中的气体忽然膨胀,冲击模具,造成模具损伤. 改善方法: 流道截面积勿急遽变化. 5).缩孔: 原因: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 改善方法: 1.增加压力. 2.改变模具温度.局部冷却、喷离型剂、降低模温、.有时只是改变缩孔位置,而非消缩孔. 6).脱皮: 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汤重叠. 2.模具变形,造成熔汤重叠. 3.夹杂氧化层. 改善方法: 1.提早切换为高速. 2.缩短充填时间. 3.改变充填模式,浇口位置,浇口速度. 4.检查模具强度是否足够. 5.检查销模装置是否良好. 6.检查是否夹杂氧化层. 7).波纹: 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汤流过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够的融合,造成组织不同. 改善方法: 1.改善充填模式. 2.缩短充填时间. 8).流动不良产生的孔: 原因:熔汤流动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属接合处有孔. 改善方法: 1.同改善冷纹方法. 2.检查熔汤温度是否稳定. 3.检查模具温充是否稳定. 9).在分模面的孔: 原因:可能是缩孔或是气孔. 改善方法: 1.若是缩孔,减小浇口厚度或是溢流井进口厚度. 2.冷却浇口. 3.若是气孔,注意排气或卷气问题. 10).毛边: 原因:1.锁模力不足. 2.模具合模不良. 3.模具强度不足. 4.熔汤温度太高. 11).缩陷: 原因: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 改善方法: 1.同改善缩孔的方法. 2.局部冷却. 3.加热另一边. 12).积碳: 原因:离型剂或其他杂质积附在模具上. 改善方法: 1.减小离型剂喷洒量. 2.升高模温. 3.选择适合的离型剂. 4.使用软水稀释离型剂. 13).冒泡: 原因:气体卷在铸件的表面下面. 改善方式: 1.减少卷气(同气孔). 2.冷却或防低模温. 14).粘模: 原因:1.锌积附在模具表面. 2.熔汤冲击模具,造成模面损坏. 改善方法: 1.降低模具温度. 2.降低划面粗糙度. 3.加大拔模角. 4.镀膜. 5.改变充填模式. 6.降低浇口速度

压铸工艺及压铸模设计要点

金属液在通过浇口时,其填充方式可分为层流式填充、喷射流填充、雾化流填充三种方式。当浇口速度较低时,填充方式显层流的状态;当速度增加,金属液不再是连续流出,而是呈粗颗粒状喷出;当速度更高时,水则会呈雾状的细微颗粒喷出。采用层流填充或雾状流填充均可产生令人满意的铸件,粗颗粒流填充因在填充过程中热量损失多而填充不好。一般而言,浇口愈薄,浇口速度愈高才能达到雾化流的状态

金属液进入型腔的流动状态是由流道和内浇口的形式决定的。目前使用较多的流道形式有扇形流道和锥形流道两种。浇注系统由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三部份组成。扇形流道较适合于内浇口长度较短的产品,锥形流道适合于内浇口长度较长的产品。不管是扇形流道还是锥形流道,从流道开始到内浇口其截面积应该逐渐缩小,才能保证控制合金液的流态,并防止气体卷入浇注系统;横浇道应具有一定的长度,可对金属液起到稳流和导向作用

设计浇口与流道一般要遵守如下原则: 1).充填困难的地方优先考虑 2). 各浇口大小应按其主要充填部份的铸件体积依比例分配 3). 浇口位置应避免设在液流容易受阻的地方或直接冲击型芯 4).流道截面积与浇口截面积必须维持平衡 5).流道转弯处或尾部应设突出部位或缓冲包,以起到缓冲及吸收杂质的作用 6).避免流道急转弯及截面积突然改变,以免造成乱流卷入空气 7).流道转弯时,截面积应该适度减小,才不会卷入空气

为了提高压铸件质量,在金属液充填型腔的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型腔中的气体,排除混有气体和被涂料残余物污染的前流冷的金属液,这就需要设置溢流、排气系统,包括溢流槽和排气槽。 溢流槽有如下作用: a、起排出杂物,排出气体作用; b、保持模具温度平衡作用; c、改善流动方向(引流)作用; d、起顶出平台的作用; e、接纳第一份冷的金属流(集渣)作用。

锌合金溢流槽排渣口深度一般取0.2-0.3mm,溢流槽后部的排气道深度一般取0.05-0.12mm。 v为了充分排出型腔内的气体,排气槽的截面积一般为内浇口截面积的20%-50%。

压铸模具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压铸模具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压铸模要求高可靠性和长寿命,与压铸机、压铸工艺有机结合为一个有效的铸件生产系统,优化压铸模具设计、提高工艺水平,为压铸生产提供可靠保证,是大型压铸模设计所追求的方向。

压铸模具结构

通常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包含:融杯、成形镶块、模架、导向件、抽芯机构、推出机构以及热平衡系统等。

压铸模具设计开发流程

模具设计和开发流程,模具设计阶段需要设计人员所做的工作及模具设计的整体思路,其中包含一些与标准认证相关的设计和开发流程,对设计阶段可能产生的缺陷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压铸模具设计要点

第一,运用快速原型技术和三维软件建立合理的铸件造型,初步确定分型面、浇注系统位置和模具热平衡系统。

按照要求把二维铸件图转化为三维实体数据,根据铸件的复杂程度和壁厚情况确定合理的收缩率(一般取0.05%~0.06%),确定好分型面的位置和形状,并根据压铸机的数据选定压射冲头的位置和直径以及每模压铸的件数,对压铸件进行合理布局,然后对浇注系统、排溢系统进行三维造型。

第二,进行流场、温度场模拟,进一步优化模具浇注系统和模具热平衡系统。

把铸件、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后,输入压铸工艺参数、合金的物理参数等边界条件数据,用模拟软件可以模拟合金的充型过程及液态合金在模具型腔内部的走向,还可进行凝固模拟及温度场模拟,进一步优化浇注系统并确定模具冷却点的位置。模拟的结果以图片和影像的形式表达整个充型过程中液态合金的走向、温度场的分布等信息,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可能产生缺陷的部位。在后续的设计中通过更改内浇口的位置、走向及增设集渣包等措施来改善充填效果,预防并消除铸造缺陷的产生。

第三,根据3D模型进行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模拟过程进行的同时我们可以进行模具总布置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压铸机数据进行模具的总布置设计。

在总布置设计中确定压射位置及冲头直径是首要任务。压射位置的确定要保证压铸件位于压铸机型板的中心位置,而且压铸机的四根拉杆不能与抽芯机构互相干涉,压射位置关系到压铸件能否顺利地从型腔中顶出;冲头直径则直接影响压射比的大小,并由此影响到压铸模具所需的锁模力的大小。因此确定好这两个参数是我们设计开始的第一步。

(2)设计成形镶块、型芯。

主要考虑成形镶块的强度、刚度,封料面的尺寸、镶块之间的拼接、推杆和冷却点的布置等,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是保证模具寿命的基本要求。对于大型模具来说尤其要考虑易损部位的镶拼和封料面的配合方式,这是防止模具早期损坏和压铸过程中跑铝的关键,也是大模具排气及模具加工工艺性的需要。图4所示模具成形部分采用10块模块镶拼结构。

(3)设计模架与抽芯机构。

中小型压铸模具可以直接选用标准模架,大型模具必须对模架的刚度、强度进行计算,防止压铸过程中因模架弹性变形而影响压铸件的尺寸精度。抽芯机构设计的关键是把握活动元件间的配合间隙和元件间的定位。考虑模架工作过程中受热膨胀对滑动间隙的影响,大型模具的配合间隙要在0.2~0.3mm之间,成形部分的对接间隙在0.3~0.5mm之间,根据模具的大小及受热情况选用。成形滑块与滑块座之间采用方键定位。抽芯机构的润滑也是设计的重点,这个因素直接影响压铸模具的连续工作的可靠性,优良的润滑系统是提高压铸劳动生产率的重要环节。

(4)加热与冷却通道的布置及热平衡元件的选用。

由于高温液体在高压下高速进入模具型腔,带给模具镶块大量的热量,如何带走这些热量是设计模具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大型压铸模具,热平衡系统直接影响着压铸件的尺寸和内部质量。快速安装及准确控制流量是现代模具热平衡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加工业的发展,热平衡元件的选用趋向于直接选用的设计模式,即元件制造公司直接提供元件的二维和三维数据,设计者随用随选,既能保证元件的质量还能缩短设计周期。

(5)设计推出机构。

推出机构可分为机械推出和液压推出两种形式,机械推出是利用设备自身的推出机构实现推出动作,液压推出是利用模具自身配备的液压缸实现推出动作。设计推出机构的关键是尽量使推出合力的中心与脱型合力的中心同心,这就要求推出机构要具有良好的推出导向性、刚性及可靠的工作稳定性。对于大型模具来说推出机构的重量都比较大,推出机构的元件与型框间容易因为模具自重而使推杆偏斜,使之出现推出卡滞现象,同时模具受热膨胀对推出机构的影响也特别大,因此推出元件与模框间的定位及推板导柱的固定位置是及其重要的`,这些模具的推板导柱一般要固定在把模板上,把模板、垫铁及模框间用直径较大的圆销或方键定位,这样可以限度地消除热膨胀对推出机构的影响,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滚动轴承和导板来支撑推出元件,同时在设计推出机构时要注意元件间的润滑。北美地区模具设计者通常在动模框的背面增加一块专门的润滑推杆的油脂板,加强对推出元件的润滑。如图5所示,动模框底部增加润滑油板,有油道与推杆过孔相通,工作时加注润滑油,可以润滑推出机构,防止卡滞。

(6)导向与定位机构的设计。

在整个模具结构中导向与定位机构是对模具运行稳定性影响的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压铸件的尺寸精度。

模具的导向机构主要包括:合模导向、抽芯导向、推出导向,一般导向元件要采用特殊材料的摩擦副,起到减磨和抗磨的作用,同时良好的润滑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摩擦副间都要设置必要的润滑油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大型滑块的导向结构一般采用铜质导套和硬质导柱的导向形式,配合以良好的定位形式,确保滑块运行平稳,准确到位。

模具定位机构主要包括:动静型间的定位、推出复位定位、成形滑块及滑块座间的定位、型架推出部分与型框间的定位等。动静型间的定位是一种活动性质的定位,配合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小型模具可以直接采用成形镶块间的凸凹面定位,大型压铸模具必须采用特殊的定位机构,以消除热膨胀对模具定位精度的影响,另外几种定位结构是元件间的定位,是固定定位,一般采用圆销和方键定位。成形镶块间的凸凹面定位,保证动静型间定位准确,防止模具错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