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湖南省博物馆的旧馆与新馆 湖南省博物馆重建

你好,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上班挺好的,福利待遇不错。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是我省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为正处级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迁址重建,2008年底新馆主体工程完工,2009年底开始布展施工。2012年4月22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占地71.9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她仿矿物晶体形状作为外部造型,以矿物晶体展示及研究为发展方向,从内到外凸显了我馆的独特气质。她拥有珍贵的馆藏、现代化的展览设施、雄厚的科研力量。

湖南省博物馆的旧馆与新馆 湖南省博物馆重建湖南省博物馆的旧馆与新馆 湖南省博物馆重建


新馆以科普立馆,科研强馆”的全新发展理念和鲜明的馆藏特色引领科技文化发展的潮流。【摘要】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上班怎么样【提问】

长沙值得看的博物馆有: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湖南省科学技术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长沙博物馆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简称“湘博”,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藏品达18万余件,尤以蜚声中外的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长沙市博物馆

长沙博物馆新馆整体建筑层高5层,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展示面积9000余平方米,库区面积2800余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近5万件,其中商周青铜器、楚汉文物、长沙窑瓷器为国内外所瞩目。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占地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紧邻李自健美术馆。主体建筑共分四层,一层为艺文区域。二、三层为展览区域,四楼为艺术家工作室。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内容分为四部分:科普展览,包括常设展览和短期展览;科普报告、讲座和培训教育;科学实验教育;特效影视(包括内径18米的球幕科教电影和4D立体动感科教电影)。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是我省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新馆占地71.9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矿物晶体展示及研究为发展方向,从内到外凸显了博物馆的独特气质。

长沙哪个博物馆值得去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值得去。

始建于1958年,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旧馆内设有八个展厅,内容包括宇宙演化、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人类起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矿产形成和矿物岩石分类及宝玉石等。

新馆坐落在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路,占地71.9亩,建筑面积56亩,内设“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石之瑰宝”七个主要展厅。博物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是人们学习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的极好课堂。

馆藏文物综述: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矿产资源样品丰富,有钨、锑、铅、锌、汞、磷、砷和高岭土、海泡石等矿产地250多处。几座独有的石英一黄铁矿晶洞、辉锑矿晶洞、石膏晶洞。

地球历史陈列厅陈列有转动着的巨大地球模型。有古生物标本800余件,如大型三叶虫、1米多长的直角石、芙蓉龙、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等。

矿物岩石标本有1000余件,如金刚石、辉锑矿晶簇、石英黄铁矿晶簇、雄黄雌黄晶簇、方铅矿重晶石晶簇、方解石晶簇、辰砂、黑钨矿、白钨矿、萤石、石膏等矿物晶体以及中国首次发现的世界新矿物一香花石晶体和各种宝石玉石彩石等。其他还有矿床、区域剖面的系统成套标本。

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攻略2020

湖南省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几个综合类博物馆之一,收藏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物和收藏艺术品,国宝级别的文物非常丰富,是一个展示湘楚文化的重要基地,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参观游览指南。

"退后一点,保持一米五的距离。"2020年3月24日早上10

点,在湖南省博物馆门口,身穿黑色制服的保安人员注视着正出示证件、排队进馆的市民和游客,一旦发现队伍"紧密"起来,便立即上前提醒。

前一日,湖南省博物馆发出恢复开馆公告,第二日清晨,不少市民乘坐的士和公交车赶来,还有株洲游客赶早自驾前来,终于在上午十点半左右赶到。这是他们时隔10

年,第一次打卡改扩建之后的省博物馆。

据介绍,截止当天上午十一点,湖南省博物馆收到千余观众的预约申请。疫情期间,省博物馆将每日限额2000人,观众可提前3日预约。

家长带孩子看展成为省博复工主力军

上午10点半,株洲游客刘景和妻子陈女士终于赶到湖南省博物馆,加入排队队伍,3月23日,他们得知省博物馆即将开馆,两人一商量,决定利用疫情的"

假期

",一睹省博新馆。

妻子陈女士回忆,上次打卡省博物馆还是十年前,听说省博物馆改扩建后,两人一直想来参观,但因工作忙碌,计划一再耽搁。最近,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有了

"休息"的契机,这次小旅行让他们很是期待。

和两人一样,不少市民和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在省博物馆二楼的"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展厅,市民周女士一边看展品,一边向孩子介绍文物信息。

周女士是住在长沙汽车东站附近的一名老师,得知省博物馆恢复开馆,第一时间在省博物馆的微信窗口预约登记。第二天,她兴致勃勃地带着女儿洋洋和同事的孩子赶来。

周女士透露,得知恢复开馆信息后,立即决定带着孩子出门,"并没有太大的顾虑。"周女士说,既然能够通过批准恢复开馆,省博物馆一定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是比较安全的。"目前,周女士所在的学校仍未复工,7岁的洋洋也未上学,"

就想好好利用这段假期,带着孩子把能看的地方都看一看。省博物馆是很值得孩子来的地方,能沉浸式地感受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周女士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周女士也透露,在观展时,曾得知,有家长带着孩子从株洲醴陵开车赶来。此外,前来观展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

孩子也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入馆审核严

虽然省博物馆恢复开放,但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博物馆的安检程序十分严格,在省博物馆入口,需要同时出示身份证、居民健康码和预约短信。如有带孩子的家长,也需要为进馆的孩子提供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在现场,不少家长因为未带孩子的身份证明,不能入馆。关于

"居民健康码",游客和市民可以扫描省博物馆入口牌的二维码,通过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领取健康码,健康码呈绿色方可通过。

此外,游客还需特别注意预约。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有市民在进馆前未网上预约,还有市民将"省博物馆"预约成"市博物馆"。

刘景和妻子在核验预约时,就出现了乌龙。两人前一日在网上预约登记,并将预约成功的二维码保存在相册。然而,

出示预约码时,两人却发现预约成了长沙市博物馆。通过摆在省博物馆门口的官方微信二维码,两人才重新预约,进入馆内。

所有的信息核验通过后,即需要经过红外线测量体温。在进入省博物馆广场,正式入馆前,还有一道严格的安检措施——禁止游客带入危险物品和食物。一位游客在包中放置了一些小零食,过安检时,即被要求需要将随身包寄存后,方可进入馆内。

讲解、停车、餐厅等服务暂不开放

目前,省博物馆没有完全对外开放。记者从省博物馆了解到,考虑到可能引起聚集性人流,馆内的餐厅、购物商店和五星占数字展示厅等均未开放。同时,博物馆目前暂不提供团队预约、停车、人工讲解、教育活动等服务。游客可免费使用湖南省博物馆官方

App、微信公众号,体验自助导览。不过,工作人员也透露,购物商店将可能在本周内恢复。

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透露,春节后,省博物馆即在商讨开馆方案,为保证游客安全,省博物馆购入公共卫生防疫检测

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红外测温。同时,将线上线下的预约登记全部转为线上。为保证文物安全,博物馆无法关闭馆内的通风系统,在开馆前,省博物馆也对中央空调的通风系统进行了全面、专业的检测。

受到疫情影响,省博物馆内的展厅开放受到影响,比如,原定三月举办的部分展览,目前只能延期至五月左右。不过好消息是,暂未有展览因为疫情而撤离。

温馨提示

目前,省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

停止入馆),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疫情期间,湖南省博物馆仅提供个人网络实名制预约,每天限额2000

人。

游客可提前三天,登陆湖南省博物馆官网、官方App、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请凭预约短信、有效证件及健康码入馆参观。

2023湖南博物院过年开放时间:1月23日—1月27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馆))、1月21日(星期六)、1月22日(星期日)、1月28日(星期六)闭馆不开放。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位于湖南博物院3楼展厅,面积5243.8平方米,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

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博物馆介绍

湖南博物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今馆址为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2022年7月3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

据2020年4月博物馆官网显示,湖南博物院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博物院共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展览,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和交流展览。

1、辛追墓T形帛画:

1972年,考古学家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第四层的内棺盖上发现了一幅帛画,1973年,人们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第三层内棺盖上发现了一幅帛画,因为这两幅帛画都是上宽下窄,因此就把它们通称为T形帛画。帛画的内容,主要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大部分,表达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的崇拜。

2、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3、人物御龙图:

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棺材之间,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人物御龙图》描绘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此幅非衣帛画上端有竹轴,轴上有丝绳,为一幅可以垂直悬挂的幡,应是战国时期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铭旌。

4、千年女尸

一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千年女尸并不是一般的女尸,她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辛追夫人在地下埋葬了两千两百多年,但是在考古专家们将她挖出来的时候,她的尸体竟然保存的完好无损,就连身体上的各个器官都保存非常完好,全身皮肤细腻光滑还富有一定的弹性。

湖南省博物馆建筑特色:

湖南省博物馆建筑设计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精神内涵入手,转化出湖南省博物馆的新馆建筑外形。同时,建筑顶部造型像水的结晶体,象征了三湘四水洞庭湖的凝固与升华,寓意着凝聚的湖湘文化,象征了环洞庭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对话,

彰显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新馆建筑外观造型呈三殿式,总体布局对称、简练、统一、稳重,象征着湖南底蕴深厚的历史、创新开放的今天和崛起腾飞的未来,也寓意着湖南省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肩负着传承创新的重任、引领湖南文博事业的未来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