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喜迎新春手抄报 2022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喜迎新春的手抄报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很多人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举家欢庆,庆祝团圆。下面我带来的是关于喜迎新春的手抄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喜迎新春手抄报 2022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喜迎新春手抄报 2022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关于喜迎新春的手抄报1

关于喜迎新春的手抄报2

关于喜迎新春的手抄报1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又是贴窗花、又是放爆竹。在这噼哩啪啦的爆竹声中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一个个烟花在空中绽开了。贪婪地看着一朵接一朵绽放的烟花。它们五颜六色,一会儿像孔雀开屏,一会儿像百花齐放,一会儿又像群星闪烁,美丽得让人陶醉!,我们高兴的不亦乐乎。乍一眼看,嘉兴犹如白昼般明亮。家乡的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那天,我们中午就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过年饭了。我却乐悠悠地看起了电视节目。晚上我们吃团圆饭的时候 ,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把几个特大红包递给了我。我和爸爸妈妈都说不用给,但大妈妈还是把压岁钱硬塞进了我的口袋,他们都说是对我英语成绩的奖励。

吃完饭,紧接着,春晚开始了,我守在电视机旁欣赏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猛然间,我们发现天上飘下了鹅毛大雪,我见到雪总是“三把钥匙挂胸口”——开心开心真开心!我的眼睛直勾勾的盯在外头。就这样直到钟声敲过了12点。我们才把一大串鞭炮放在了楼底下,刚一点燃,爸爸就笑呵呵地冲进来刚一跨进门。我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真是热闹非凡。

每一次过春节,我总是很高兴,是因为有春晚、爆竹、烟花、红包和喜气洋洋的气氛陪伴着我使我快乐,当然今年我也不例外!

关于喜迎新春的手抄报2

除夕这一天,人们脸上像挂着一朵朵正在怒放的“鲜花”,说说笑笑。一出门,只见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在门上贴着“倒福”,在门的两侧贴着红对联。对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美好心愿。“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我一边念着对联,一边走进家里。刚进屋,我就被一桌丰盛的晚餐吸引住了。有红烧牛肉、鱼、鸡汤、羊排……全都是大鱼大肉,看得我两眼发直,口水直流三千尺。

我知道:鱼是年年有余;羊肉是喜气洋洋;鸡是吉祥如意……看来这年饭不仅美味可口,还很有学问呢!

吃完年夜饭,时间过的真快呀!眼间快十二点了!当悠扬的钟声刚敲过十二下,鞭炮、爆竹便齐鸣起来。烟花从这家阳台上,从那家楼洞口里,腾空而起。顿时整个天空变的火花满天,绚丽多彩。正在看电视的人们都出来了,连在被窝里的人们也被爆竹声、欢笑声惊醒了,纷纷穿上衣服出来观赏。看!那一朵朵烟花在天上飞舞着;有的像闪闪的珍珠;有的像闪烁着光彩的宝石;有的喷着红光升到天空中,照亮了大地。 “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传到九霄云外,划破了沉静的夜空,孩子们的欢呼声,大人们的议论声,彩炮的爆炸声,汇成了一支交响曲,久久回荡在夜空中!

这欢快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岁,又迎来了新春!

辞旧迎新迎接新春的手抄报 喜迎新春手抄报

其它 六二班牛气冲天迎新年手抄报主题活动进行时 写美篇在绵绵春雨

新春手抄报展示 写美篇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

香山街小学布置了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手抄报作业

其它 六二班牛气冲天迎新年手抄报主题活动进行时 写美篇在绵绵春雨

漂亮新年手抄报2019春节手抄报简单的欢度春节手抄报喜迎新春我们的

孩子们制作的庆元旦迎新春手抄报

辞旧迎新小报2022虎年元旦新年春节电子手抄报模板新年迎新年

辞旧迎新 手抄报

其它 六二班牛气冲天迎新年手抄报主题活动进行时 写美篇在绵绵春雨

辞旧迎新春节手抄报漂亮

辞旧迎新的手抄报 迎新春手抄报

辞旧迎新春卡通新年猪年小报春节手抄报

迎新年手抄报图片大全辞旧月迎新年手抄报

小学生喜迎新春优秀手抄报简单漂亮小学生喜迎新春优秀手抄报简单漂亮

辞旧迎新牛年到2021小学生春节手抄报模板图片

新春手抄报展示 写美篇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

欢声笑语贺新春春节手抄报设计|欢声笑语贺新-69kb

迎新春庆元旦手抄报

辞旧迎新为主题手抄报辞旧迎新手抄报2022内容欢庆元旦手抄报喜迎

初中喜迎新春手抄报 喜迎新春手抄报

迎新春手抄报内容迎新春手抄报内容100字

2020喜迎新年手抄报作品

迎新年庆元旦手抄报合集来喽.

春节快乐迎新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简单漂亮

作文人网板报网手抄报新春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春节除夕真热闹家

学校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纪实自制新春手抄报2021第9期

小学生喜迎新春手抄报画法步骤喜迎新春的手抄报内容素材

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图片喜迎新春关于新春的手抄报图片喜迎新春手抄报

彭家庄学区大赵村小学五年级开展了迎新春 过大年手抄报汇演

迎新年达旗一中高二年级你好2021优秀手抄报展

喜迎春节手抄报图片一等奖喜迎春节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迎春节五常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6班2021年我们的节日手抄报展

迎春节的手抄报迎春节的手抄报虎年

喜迎新春春节手抄报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庆元旦迎新年

迎新年庆元旦一年级一班手抄报展

喜迎新年手抄报内容喜迎新年手抄报内容文字

迎新春贺新年家乡习俗手抄报六年级喜迎新春获奖手抄报集锦关于新年的

喜迎新春手抄报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喜迎新春手抄报,一起来看看吧!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1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2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3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4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5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6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7

喜迎新春手抄报图片8

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过年,年夜饭吃什么?

香 港

吃盆菜

香港过春节有吃盆菜的习惯,盆菜就是将各种珍贵的食材由下至上层层叠起,放入盆中焖煮而成;荤素搭配,错落有致,菜名比较有寓意,图个好彩头。

团圆饭的餐桌上也往往配有几款“点睛”的吉祥小菜,其中最有名的发菜蚝豉,是将发菜和牡蛎干一同焖煮,讨“发财、好市”的彩头。餐后甜品年糕则象征“年年高升”,不少港人还在传统的糖年糕中加入椰汁、红豆馅、芋头等,让“年味儿”更潮。

澳 门

糖莲藕

糖莲藕、糖冬瓜、年糕、瑶柱、干鱼、腊肠、大橘等是澳门年夜饭的必备食品,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腊月二十八在粤语中的谐音是“易发”,老板这天请员工吃“团圆饭”以示财运亨通。

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的两件大事。花市一般要举办3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做“开年”,这一天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

台 湾

吃火锅

台湾话“吃团圆饭”也叫“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长年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

此外,还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传统家庭选择在年夜饭前祭祖,意在祖先吃过,当子孙的才能开始吃。

广 东

炒韭菜

年夜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广东人喜欢吃海鲜,虾在过年都会是一个吉祥菜式,因为虾寓意着每天都笑哈哈。

在广东潮州,年夜饭有一样青菜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炒韭菜,“韭”字在潮语里是“久”的意思,寓意好运长长久久。年夜饭注重围炉,饭桌中间必放一个“转炉”,转炉中间放的是木炭,炭火通红,菜肴翻滚,相当于现在的火锅,寓意团团圆圆,日子红红火火。

广 西

吃甜食

荔浦芋扣肉、桂林梅菜扣肉、白切鸡、炖鸡、柠檬鸭、生姜炒鸭、腊肉和腊肠都是广西年夜饭的主角,广西部分地方年夜饭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壮族人要吃白斩鸡、酿豆腐、油堆等。在广西桂林,阳朔啤酒鱼是有名的地方特色菜,也是年夜饭餐桌上不可少的美食。粽子在广西各地是必不可少的过年佳品。在广西的百色,粽子还是人们春节走亲访友的新年礼,象征着家人团圆,祝福生活有奔头。客家盆菜是广西玉林客家人必备的年夜饭家宴。

福 建

吃面条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厦门人祭祀用牲醴和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

海 南

芹菜粉丝

海南人年夜饭少不了鸡和鱼,象征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年夜饭要边吃边喝边聊,一直吃到下半夜,表示富足,来年吃不完也喝不完。

另外,海南人过年必备两样特别的东西芹菜和粉丝。芹与“勤”谐音,是要人们牢记美味佳肴是勤奋劳动所得;粉丝则是代表着长寿。

甘 肃

兰州糟肉

除夕夜吃长面是甘肃等一些北方地区的传统,换了一年,增了一岁,用此寓意家人不断幸福下去,祈福家中老少“健康长寿”。 长面的汤汁以鸡汤为主,会放入豆腐、粉条、葱花等多种配菜。

兰州糟肉是兰州市民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它具有色泽鲜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特点,老少皆宜。看似简单的.肉片,做饭却是极其讲究,只有按照传统的做法烹制,才能做出这道美味的菜肴。

宁 夏

油炸心

宁夏的汉族人过年时,一定要做油炸点心,其中油饼、馓子和果子是必不可少的。

年初一习俗

【开门炮仗】

在有些地方,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聚财】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虽然这只是俗传,但因为其中蕴含着对来年的期望,于是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这项习俗。

【吃斋】吃斋也是很多地方仍保留下来的春节习俗。“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其实,除夕夜大鱼大肉,今天是该吃点清淡的啦!

【拜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给压岁钱】压岁钱,古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而现在,发红包已不局限于父辈对晚辈了。亲友间相互发起微信红包,传递着新春的祝福!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

春节马上就要到啦,在春节大家最开心的是什么事情呢?我们可以将它写在手抄报上哦。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1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2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3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4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5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6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7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8

喜迎新春手抄报作品9

春节必知的10个民俗知识

一、春联和年画

表达人们心愿,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二、生旺火

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三、爆竹

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四、年糕和饺子

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更深一层的解释,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五、朝正和拜年

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

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亲自上门拜年的习俗,一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现代贺年卡的使用遍及各个阶层。

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六、压岁钱

这“钱”不是钱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方孔制钱成“方胜”(八宝吉祥图案之一),下垂流苏。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民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七、祭祖

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意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八、拜年

抱拳要“左抱右”

“拜年”泛指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而早年间过春节的拜年之礼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头施礼,而“贺年”则是平辈之间相互道新年之禧。无论是“拜年”还是“贺年”,所表达的均是祝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从传统拜年的礼仪上说,有几种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即晚辈给长辈跪拜磕头,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都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先双手抱拳前举,然后用左手握右手,俗称“吉拜”。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九、鞭打春牛

打的是泥牛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鞭牛过后,小牛童还将泥牛肚子里的五谷杂粮分发给现场居民,寓意丰收、和谐。

牛是春耕的主力,民俗专家介绍,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到这时,民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鞭牛是为了“提醒”牛,春天来了,该开始耕田了。牛和人类是朋友,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纸造个假牛,用柳条鞭打,把真牛牵过来看。

在过去,泥牛肚子里会放着五谷杂粮,鞭牛过后,居民就捡拾地上的五谷,泥牛则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征五谷丰登。“传说中,一开始是‘芒神’挥鞭,后来发展到在场的最高行政长官挥鞭,到清朝,皇上也参与进来,一人三鞭。”

十、除夕守岁

惜易逝年华

“亲知邀酌团年酒,儿女同争压岁钱。爆竹千家声未息,天衢车马闹如烟。”清末《燕京岁时杂咏》的这首诗描绘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时百姓家中及街巷里欢庆大年夜的情景。

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守岁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也是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向往。守岁也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

除夕守岁自古传承着祭祀神祖、压岁钱、团年饭、包饺子、踩岁、放鞭炮、围炉聊天、游乐、猜谜语、打牌、玩升官图等众多习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