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顺应和同化的区别 顺应和同化的含义

心理学中的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都是什么意思?

1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比如骑自行车就是一种行为图式

顺应和同化的区别 顺应和同化的含义顺应和同化的区别 顺应和同化的含义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中,去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没有质的改变。比如会骑车了以后,再学怎么左拐弯,怎么右拐弯,去适应不同路况。

3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的变化,是质变。比如你觉得路途遥远,骑自行车慢,于是换了辆摩托。

4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它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不平衡,你就会想办法来调整自己来调整自己以重新达到平衡。比如你觉的路途遥远,骑自行车实在麻烦,怎么办?正好手边有摩托,重新学习一下怎么使用,你上路了,这就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这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概念,也是认知心理学的雏形——日内瓦学派对认知过程的解释。

1、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2、顺化是指儿童在习得新的知识之后,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3、平衡化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识过程,其目标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一般出现在新旧信息势均力敌、一方无法完全吃掉另一方的时候;

4、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也是皮亚杰认为认知加工(同化、顺化、平衡化)以后在人脑中的结果。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图式是个体过去经验的主观的的组织。同化是指新知识与个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是知识的重新组织。顺应是指刺激情境与有机体已有的观念和经验的互相作用,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平衡是指新知识与有机体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和经验相互作用,以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或调整已有的认知结[gPARAGRAPH3]是社会认知理论中四种基本的认知图式,是知觉过程的四个基本成分。图式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同化是指新知识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使个体将原有的经验整合到当前的认知结构之中。

同化与顺应的定义是什么?

皮亚杰所下的定义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同化:有机体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这种过程就叫同化。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机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的环境提供的信息,因此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这种过程就叫顺应。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后者主要是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不会

教育心理学同化和顺应的区别,最好有例子?

教育心理学同化和顺应的区别是一个是融入,另一是屈服。

同化是全部无条件的顺从。同时同化更有包容性。

顺应: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

同化:夫妻、父母、子女、朋友、师生间,容易引起同化作用。

同化的简介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文化环境不同的个人或团体,与另一不同的文化模式相接触,融合成为同质的文化单位而言

也是社会学所称社会互助的另一方式。换言之,同化的内容是文化,同化的过程是本国的文化,吸收外来的文化,而与之结合。

或相反的,使外来文化消灭,而与本国文化相符合。在同化过程中,个人或团体因与另一文化团体直接生活在一起,

(1)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2)顺应: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摘要】

教育心理学 同化和顺应的区别,最好有例子,【提问】

心理学上的“同化”与“顺应”是什么意思?

同化与顺应易混淆,同化与顺应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图式的形成或是否改变已有图式,没有则是同化,有则是顺应。具体的例子如下:

图式:鸟是一种会飞且有羽毛的动物。

同化:看到鸽子后知道鸽子是会飞且有羽毛的,知道鸽子是鸟,将鸽子纳入已有图式中。

顺应:了解到切并不会飞但也是鸟这个是事实后,改变已有图式,不再将“会飞”作为鸟的必要条件。

同化与顺应的区别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同化和顺应的区别是一个是融入,另一是屈服。

同化是全部无条件的顺从。同时同化更有包容性。

顺应: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

同化:夫妻、父母、子女、朋友、师生间,容易引起同化作用。

同化的简介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文化环境不同的个人或团体,与另一不同的文化模式相接触,融合成为同质的文化单位而言

也是社会学所称社会互助的另一方式。换言之,同化的内容是文化,同化的过程是本国的文化,吸收外来的文化,而与之结合。

或相反的,使外来文化消灭,而与本国文化相符合。在同化过程中,个人或团体因与另一文化团体直接生活在一起,

同化和顺应是什么意思?

心理学上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顺应都是生活心理学常用的手段,结果都是顺从,但是过程不一样。

“同化”更多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其认同你的想要的结果。“顺应”更多利用你的“权威”得到对方的认可。顺应比同化更有强制的手段。

举个简单的例子:

现在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在治理问题儿童的事件中,更多是让问题儿童放在正常儿童的环境中,用其他人的行为来影响问题儿童的认知。例如有的小孩怕小狗,但是将其放在不怕小狗的儿童一起做相关游戏,他慢慢会被其他儿童影响,从而达到不怕小狗的治疗目的。--这就是同化。

日常的广告,会请来明星代言,其就是用明星的地位来影响日常人的行为,既然明星都认同了,那我们选择最起码不会错。例如很多人购买东西就会认牌子,最起码牌子的东西不会有大问题,这就是顺应的结果。

你可以分析一下“加多宝”的广告语,有两句话我感触比较深--大家都在喝、销量冠军。这个大家就是有通话的作用,后者则有顺应的作用,给你选择其的理由。

如何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其内部心理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有生物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生物有机体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同化就是有机体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而顺应则是有机体的内部结构受到所同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适应性的改变。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 *** 景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把 *** 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当前的刺 *** 景时,其认知结构由于 *** 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所谓图式是指人们适应某一特定情境的内在结构,是皮亚杰用来解释人的认知结构的概念。

同化和顺应,有人能简单直白的介绍一下吗?举个例子吧。搞不太懂

同化是指全部融入另一个;顺从是屈服于另一个。

所以同化一般用于文化、种族之间,而顺从往往用于个体与个体、人与人之间。

以历史来举例:中国历史上北方先后出现了几十个草原民族和文明,也曾经征服过中原。但到现在北方的文明都消失了,成为了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北方民族也大多不复存在,血脉融入了汉民族,包括鲜卑族,大唐开创者的始祖。这就叫同化,一般先进的同化落后的,有点像吞噬。

清朝的 *** 因为打不过满人,被满族人统治,不得不剃发留辫。这叫顺从,就是暂时不能抵抗,屈服但心里不一定认同。

所以,同化是全部无条件的顺从。同时同化更有包容性。

看头像像是外国友人,希望能够帮到你。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骚扰我,呵。

建构主义理论的同化和顺应怎么解释

不要听

数学教学同化和顺应平衡的例子

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的概念,指有机体在摄取食物后,经过消化和吸收把食物变为自己本身的一部分的过程。

皮亚杰把这一名词借鉴到心理学中,用于描述“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皮亚杰,B.英海尔德,1980)。

教育心理学同化和顺应的区别,最好有例子

同化和顺应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都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机能,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 *** 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 *** 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同化:儿童原有认知图式认为哺乳动物是胎生的、生活在陆地的,了解到马的成长后知道马是胎生,是哺乳动物,将新信息纳入到原结构.

顺应:同样认知结构,了解到鲸鱼并非生活与陆地但也是哺乳动物这个事实后,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再将生活在陆地作为哺乳动物的必要条件,这就是顺应.

怎样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

同化和顺应之间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具体分析如下:(1)二者之间的对立①同化是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它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②顺应是指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它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2)二者之间的联系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境时,就产生了皮亚杰所说的不平衡状态。个体很自然地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整这种不平衡。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什么叫顺应迁移,同化迁移,顺向迁移?三者之间怎么区分

1、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是指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不能将新的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

2、顺应迁移既包含顺向迁移也包含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而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先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

3、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 同化性迁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

4、在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鱼”,由带鱼、草鱼、黄鱼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鳗鱼,把它纳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鱼的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概念的意义。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