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第三世界的 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 、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第三世界的 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的 第三世界的兴起


1、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各国家(其中亚洲18个,非洲6个)。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等。万隆会议和它通过的最后公报体现的亚非各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而斗争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亚非会议做后公报》则因其代表正义团结友好进步,被作为战后国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而普遍引用。由中国最早提出,中印和中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更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不仅在亚非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第一,亚非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第二,亚非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3】,宣告了殖民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第三,万隆会议有力的推动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第四,万隆会议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

2、 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富汗发起,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5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关于战争的危险呼吁和平的声明》,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与“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冷战后,又逐步调整了运动的重点,确立了今后的宗旨和方向:一方面继续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大国干涉,为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另一方面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

不结盟运动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历史的潮流。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运动,他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发对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七十七国集团

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控制掠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集团。该集团的活动始于1963年,在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关于贸易和发展问题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了一个联合宣言生命,当时被称为七十五国集团,1964年增加到七十七个,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七十七国集团因此而得名。1992年,该集团的成员已经达到132个,但该名称始终沿用。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第二,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1964年,最早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概念”,1967年,该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利亚宪章》又最早使用了“最不发达国家”【4】的概念。该集团通过了一系列的纲领性文件,集中阐述了南南合作的的指导原则,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压迫剥削。第三,在推动南北对话和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总之,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大大推进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使整个世界产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

1.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各国家(其中亚洲18个,非洲6个)。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等。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不仅在亚非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第一,亚非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第二,亚非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宣告了殖民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第三,万隆会议有力的推动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第四,万隆会议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

2.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富汗发起,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5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关于战争的危险呼吁和平的声明》,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运动,它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发对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七十七国集团。

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控制掠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集团。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第二,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1964年,最早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概念”,1967年,该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利亚宪章》又最早使用了“最不发达国家”的概念。该集团通过了一系列的纲领性文件,集中阐述了南南合作的的指导原则,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压迫剥削。第三,在推动南北对话和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总之,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大大推进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使整个世界产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 、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1、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各国家(其中亚洲18个,非洲6个)。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等。万隆会议和它通过的最后公报体现的亚非各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而斗争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亚非会议做后公报》则因其代表正义团结友好进步,被作为战后国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而普遍引用。由中国最早提出,中印和中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更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不仅在亚非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第一,亚非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第二,亚非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3】,宣告了殖民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第三,万隆会议有力的推动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第四,万隆会议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

2、 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富汗发起,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5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关于战争的危险呼吁和平的声明》,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与“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冷战后,又逐步调整了运动的重点,确立了今后的宗旨和方向:一方面继续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大国干涉,为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另一方面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

不结盟运动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历史的潮流。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运动,他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发对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七十七国集团

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控制掠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集团。该集团的活动始于1963年,在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关于贸易和发展问题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了一个联合宣言生命,当时被称为七十五国集团,1964年增加到七十七个,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七十七国集团因此而得名。1992年,该集团的成员已经达到132个,但该名称始终沿用。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第二,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1964年,最早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概念”,1967年,该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利亚宪章》又最早使用了“最不发达国家”【4】的概念。该集团通过了一系列的纲领性文件,集中阐述了南南合作的的指导原则,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压迫剥削。第三,在推动南北对话和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总之,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大大推进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使整个世界产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

①战后到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主要在亚洲和北非几个国家。

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战场在非洲。

③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不仅最后消除了一批顽固的老殖民据点,而且一些国家从争取维护民族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的诞生、77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问题一:第三世界是什么意思 这是我国 *** 的发明,在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说法。

*** 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

第一世界:经济和国防很发达的国家,具体就是指美国和前苏联。

第二世界:经济和国防比较发达的国家,以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如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等。

第三世界:经济和国防相对落后的国家, *** 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展中国家”,以非洲国家为主的落后国家。

其实,按当时的国情,我国可以算做“第二世界”国家,但是排不上前面,所以,按 *** 的脾气,“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就自降等级,讲我国划进“第三世界”,而且想当第三世界的“头”。

第三世界的国家数量是最多的,在联合国同样是一票,所以,我国进 *** 合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是出了力的。

但是,由于我们交的都是“穷朋友”,搞得我们国家入不敷出,叫苦连天,直到毛死后,我国调整了外交政策,交了很多“富朋友”才使我国好了起来。

问题二:第一第二第三世界是什么意思啊 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指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亚、非、拉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现在MS只有第三世界了.12MS不用了

问题三:什么叫第三世界?中国是不是第三世界中的? 第三世界通常指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其所指涉的国家和区域,虽然没有绝对明确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的 *** 说: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能称霸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能称霸。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一九七八年五月七日)

问题四:第三世界是指什么 在政区国家上,第三世界, 在50-60年代泛指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国家或非工业化国家。

现在是指在亚、非、拉地区的不结盟的非卫星国, 通常包括,经济上从阿尔及利亚到南斯拉夫,政体上从印度到中国等各式各样的国家。

在哲学意义上,第三世界,是指科学世界,即宏观微观的实验世界.第三世界观,即称时空观

问题五:“第三世界”指什么? 是 *** 提出来的,他当时把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称为揣第一世界,欧美的发达国家称为第二世界,其他的亚非拉国家叫做第三世界

问题六:第三世界国家是什么意思 第一世界国家为发达国家,第二世界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为不发达国家

问题七:第三世界是什么意思 这是我国 *** 的发明,在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说法。

*** 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

第一世界:经济和国防很发达的国家,具体就是指美国和前苏联。

第二世界:经济和国防比较发达的国家,以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如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等。

第三世界:经济和国防相对落后的国家, *** 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展中国家”,以非洲国家为主的落后国家。

其实,按当时的国情,我国可以算做“第二世界”国家,但是排不上前面,所以,按 *** 的脾气,“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就自降等级,讲我国划进“第三世界”,而且想当第三世界的“头”。

第三世界的国家数量是最多的,在联合国同样是一票,所以,我国进 *** 合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是出了力的。

但是,由于我们交的都是“穷朋友”,搞得我们国家入不敷出,叫苦连天,直到毛死后,我国调整了外交政策,交了很多“富朋友”才使我国好了起来。

问题八:第一第二第三世界是什么意思啊 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指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亚、非、拉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现在MS只有第三世界了.12MS不用了

问题九:第三世界国家?什么意思?中国算第几世界?怎么分的? 1974年2月22日 *** 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 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20世纪70年代。世界风云急剧变化,出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我国应采取什么外交策略呢? *** 主席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 *** 主席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个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同年4月, ***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于10日在大会上发言,阐述了 *** 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说明我国对外政策,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 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明:苏、美两霸是第一世界,它们互相争夺世界霸权。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已经由当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坚持反帝反霸的社会主义国家一道,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成为第三世界中不可动摇的力量。在上述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西德、日本等是第二世界,它们具有两面性,是第三世界在反霸斗争中可以争取或联合的力量。 *** 主席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正确战略,为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和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苏美两霸和它们的战争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我国当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问题十:第三世界是指什么 在政区国家上,第三世界, 在50-60年代泛指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国家或非工业化国家。

现在是指在亚、非、拉地区的不结盟的非卫星国, 通常包括,经济上从阿尔及利亚到南斯拉夫,政体上从印度到中国等各式各样的国家。

在哲学意义上,第三世界,是指科学世界,即宏观微观的实验世界.第三世界观,即称时空观

第三世界的名称由来

此名词最先由人口学家Alfred Sauvy于1952年8月14日的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

第三世界包国家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第三世界通常指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其所指涉的国家和区域,虽然没有绝对明确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大众文化中,因对三种世界定义缺乏认识,而任意泛用第三世界一词,去指称世界上发展落后、甚至是蛮荒状态(如传染病肆虐、巫觋与私刑泛滥)的地区,带有强烈的贬意。

传统观点是将世界诸国区分为第一世界:资本主义阵营的西方国家、第二世界:共产主义阵营的东方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发展中的南方国家。

对世界多极化和强权政治的打压有积极因素

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类型国家的称呼。发展中国家的概念是指,这些国家在经济领域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是经济层面的定义;第三世界则是指在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的条件下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方的一支独立的中间力量,是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定义;民族独立国家则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强调的是这些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共同拥有过的从殖民者手中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历史;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地理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与北方的发达国家相对,因而也被称为“南方国家”。其中“第三世界”的概念是国际政治中最经常被使用的概念。

1952年,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索维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指出在“两个对抗世界”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国家。它们在国际上处于被剥夺、被忽视、被鄙弃的境况,其地位类似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第三等级,因此被命名为“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概念提出之后,很快被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所接受,在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被多次提及,成为世界各国、各种国际组织、国际会议、报刊媒体以及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名词。

第三世界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一)第三世界的兴起促进了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和组合,使战后两极政治格局受到冲击。

二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达到130多个,占到世界国家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不但是冲破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强大力量,而且还使国际关系的中心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倾斜,以往几个大国就可以决定世界事务的时代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新兴的第三世界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中间势力”。当整个世界被“铁幕”划分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下的东西两大阵营时,“中间势力”的存在极大冲击了两极格局。在国际斗争中,团结起来的第三世界是世界政治格局中反对强权,保持稳定的积极力量,对美国和苏联集团都是强大的制约。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的存在和发展还大大促进和推动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化走向多极化。

(二)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力量。

冷战期间,超级大国之间并未发生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对抗,主要是因为全面对抗很可能导致双方的同归于尽。但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争夺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并且,这种世界范围内的争斗、角逐主要是以第三世界国家为场所和目标的,使得身处美苏双重霸权压迫之下的第三世界备受伤害。即使苏联解体,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已不复存在,但世界性的霸权主义和地区性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第三世界既是霸权主义的侵害目标,同时也是反对和制止霸权主义的直接而现实的力量。实际上,第三世界争取自身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斗争,就是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直接打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作为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由于第三世界的反对,超级大国无法为所欲为,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因此大大削弱。

(三)第三世界是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建立世界新秩序,就需要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剥削和压迫,改变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旧秩序。为此,第三世界国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使该组织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由少数几个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在许多问题上,第三世界国家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了贡献。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上,第三世界国家就冲破了一些国家的阻挠,在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对塑造新的国际政治结构影响巨大。 除了政治上的斗争之外,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上升。这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还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先进的工业,有的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对改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弱势地位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加强了经济斗争中的合作与协调,尝试拿起经济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1973年,为反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阿拉伯石油生产输出国组织利用石油武器,同西方国家和以色列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斗争的重点开始从政治领域逐步转向经济领域。发展中国家开始用争取经济独立的方法来巩固政治独立,并逐步将政治斗争同经济斗争结合起来。

另外,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要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口控制、跨国犯罪、禁毒问题、恐怖主义等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也需要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参与。只有全球每个国家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全球治理。

第三世界出现的背景: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它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按照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第三世界首先是一个今日世界性阶级分析得出的概念。也就是说,毛泽东是把今日全世界作为一个经济政治体系来分析的,而不是把今日世界的各个部分作为相互分离的经济政治体系来分析的。马克思曾指出:世界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资本主义时代才开创了世界史。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齐世荣曾解释说:世界史不是中国历史,印度历史,欧洲历史,非洲历史等等的相加。当资本主义时代使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各个部分相互密切关联的有机的经济政治体系时,世界史才产生。而毛泽东,就是把中国的国情放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所产生的世界史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