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露地蔬菜是什么意思 露地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收完玉米还能种什么农作物

看你那里的有效积温、熟制。如果你收获完玉米还有充足的有效积温剩余,你可以根据有效积温选择作物。黑龙江基本上是没戏,玉米收割完,多剩个100多度的有效积温,啥也种不了。而河南河北地带可以种植冬小麦。再往南选择就更多了。

露地蔬菜是什么意思 露地蔬菜种植技术大全露地蔬菜是什么意思 露地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露地蔬菜还是陆地蔬菜

1、露地蔬菜还是陆地蔬菜?答案肯定是露地蔬菜啦。

2、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一般在春季的4月20号,农历的三月二十日左右,是谷雨节气,古人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个时节,万物复苏,清晨会有一些雾气,它附在小麦或蔬菜的叶子上面,人们通常把它说成露水。

3、所以说露地蔬菜是正确的。

大棚种植蔬菜和露天种植,都有什么区别?

种植时间不同,口感不同,周期长短不同,一般大棚种植蔬菜的话,不需要按照一定的季节进行种植,而露天种植的话要按照适合的季节种植,否则会影响蔬菜的口感,而它的种植周期也比较长对于空气的温度,湿度很难掌控,而且病虫害也会很多,管理的难度比较大,相对来说大棚种植的话,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顾虑。

大棚种植的话产量比较高,种植的过程中温度也比较高,有可能会滋生很多病虫害,价格不一样,大棚种植的话,管理格比较高,所以种植出来的蔬菜价格比较贵,种植的农产品品种也比较优质,管理比较精致。

首先价格不一样,一般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价格比较贵,因为格比较高,再加上平时的关照,时间也比较长,大棚里面种植出来的蔬菜一般是深绿色的,一年四季都可以提供。

春天快到了,有什么蔬菜是春天种植的啊?

适宜春季种植的露地蔬菜品种:

眼下已进入春季,有些蔬菜即将开始育苗或播种,但露地蔬菜是条“短腿”、生产量较少,个别农户在房前屋后种点蔬菜,也只是自给自足,没有商品量。有很多地方常用蔬菜,如大葱、茄子、韭菜、西红柿等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购进的。因此,种植露地蔬菜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利润空间。适宜春季露地栽培的蔬菜品种主要有:

1.春大葱 3月上中旬育苗,春季不割,麦收后定植于大田,霜降收获。

2.小拱棚或地膜西、甜瓜 3月中旬阳畦育苗,4月上旬定植于小拱棚或4月20号以后定植于地膜上。

3.茄果类(茄子、辣椒、西红柿) 3月上中旬阳畦育苗,4月下旬定植于露地,麦收后收获。

4.早春西葫芦 可3月上、中旬育苗,也可于4月10号前后地膜直播每亩1500株左右,麦收前可结瓜。

5.春豆角 一般不育苗,采用地膜直播,播种时间在4月10号前后,亩用种量1.7~2千克,每亩4000穴,每穴3粒种子,不间苗。

6.春萝卜或春葫萝卜 春萝卜或春葫萝卜产量不算高,但价格不低,一般在3月上旬小拱棚直播,5月下旬~6月初收获。

其它还有油菜、波菜、茴蒿等小菜,冬瓜、南瓜、西芹等均可种植。

摘自:2008.02.04.03版《云南科技报》

春天快到了,盆栽蔬菜哪些品种适合这个温度和季节种植

(中原地区)春天种植的蔬菜:1 果菜类的茄子,番茄,辣椒,采用育苗(2月中下旬),(4月20-25日)移栽,苗龄(5-6片叶,株高20厘米左右)60天左右,6月上中旬开始上市. 2 瓜果类,黄瓜,3月上旬营养钵阳畦育苗,4月20日左右(苗龄40-45天,株高20厘米左右)移栽,5月下旬始收。3 叶菜类,荆芥,小白菜4月15-20日平畦撒播,5月下旬即可间苗采收上市。还有春萝卜,春白菜等都是春天播种的(这是亲自种植过的几种春季播种蔬菜,没有种植过的详情省略不答)

番茄,黄瓜,茄子 南瓜,丝瓜等等 许多的吧

柿子就是番茄 ,黄瓜,茄子,小白菜,小水萝卜

大葱,芸豆 好多呢吧具体说也说不清 菠菜,小白菜,生菜,黄瓜茄子辣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拉

露地栽培蔬菜为什么发病率比设施栽培蔬菜发病高

所谓设施栽培是具有一定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蔬菜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的有效生产。由于蔬菜设施栽培的季节往往是露地生产难以达到的,通常又将其称为反季节栽培、保护地栽培等。采用设施栽培可以达到避免低温、高温暴雨、强光照射等逆境对蔬菜生产的危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蔬菜育苗、春提前和秋延迟栽培。设施蔬菜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一是面积迅速扩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蔬菜设施栽培技术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近10多年来发展面积迅猛。2003年全国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750万亩,比1980年增长350倍。其中大棚1590万亩,中棚1275万亩,日光温室750万亩,加温温室和连栋大棚15万亩。我市大中棚面积目前有4万亩。

二是栽培方式多样。我国地域宽广,地形、地貌乃至气候、土壤等条件异较大,加之经济技术基础不一。因而,开成了不同的设施栽培形式,如地膜覆盖,塑料薄膜大棚,连栋大棚,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遮阳网覆盖栽培,防虫网栽培等。

三是南北栽培自成特色。南方地区夏季及早秋持续高温炎热和梅雨而导致蔬菜供应的“伏缺”,由于推广遮阳和防雨、防虫网覆盖栽培,加之选用相应的耐热、耐高温品种,解决了这一问题。北方冬季寒冷,光照充足,利用日光温室能有效地增加棚温,解决蔬菜的越冬及春提前和秋延迟栽培。

四是多品种、多茬次综合利用。由于防虫网、遮阳网的大面积推广运用,设施栽培除了冬季增温外,夏季还能进行防雨遮阳栽培,实现多品种、多茬次的栽培与综合利用。

二、设施栽培的类型和特点

1、小棚。一般采用毛竹等材料按80-100cm的间距插成拱架,棚高50―80cm,棚宽100―130cm,在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即成。其特点是生产成本低,晴天时升温迅速,缺点是夜晚降温快,加上棚矮小,不利于农事操作。在生产上一般和地膜覆盖相结合,主要适用于瓜、茄、豆和叶菜的春提早栽培。

2、中棚。一般1.5―1.8m,跨度4-6m,可在棚内进行农事操作,多为竹木结构,性能介于小棚和大棚之间。除用春提早栽培外,还可用于秋延后栽培和育苗。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

3、大棚。一般长35―50m,跨度6―8m,高度2.5m左右,拱架大多为钢结构。大棚具有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作业方便等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每亩造价约1.5万元。

4、日光温室。日光温室是一种北边为土墙,南边为竹架或钢梁、竹杆相结合的半拱型薄膜覆盖的建筑物,其北墙一般高2.6m左右,南北向宽10m左右,东西向长80—100m。其特点是光能利用率高,升温快,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外温能达到15℃,空间高大,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喜温型蔬菜的生长,在北方地区应用较多。每亩造价在3万元以上。

5、现代化温室。这类温室的特点是内部空间高大,温室顶高4―4.5m,设施的环境调控能力强,加温、降温、遮阳、灌溉、施肥等配套设施齐全,可以实现蔬菜的生产,缺点是设施昂贵,每亩造价至少在10万元以上,多用于果菜类的栽培、技术和旅游观光等目的。

三、主要茬口安排

茬口安排的原则:一要考虑不同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如不要将喜冷凉的蔬菜放在夏季栽培,同种同科蔬菜不要在同一块地上长期连作等;二要考虑错开与露地蔬菜上市的时间,如果设施蔬菜的上市时间和露地蔬菜没有区别,则设施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无法体现;三要考虑蔬菜的经济价值,对于露地能够生产的产量高、价值低的蔬菜如大白菜、包菜等,一般不用设施栽培;四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判断哪些种类和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佳上市期如何,市场需求量有多大等因素,以此确定栽培蔬菜的种类和播种生产期;五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设施本身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本地冬季阴雨天多,光照少,大棚不易进行越冬生产。

1、春提前。栽培的蔬菜以茄果类、瓜类和部分叶菜类蔬菜为主。茄果类蔬菜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育苗,瓜类蔬菜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育苗,两类蔬菜都在2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收获。苋菜、茼蒿等叶菜1月上旬播种,2月上旬至3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

2、夏季防雨遮阳。主要是利用大棚的顶膜避雨,加盖遮阳网遮光降温,种植青菜等叶菜。

3、秋延迟。主要栽培番茄、大椒、茄子、黄瓜、西瓜、刀豆等喜温型蔬菜和茼蒿、芹菜喜冷凉的蔬菜。秋延迟的蔬菜播种期大多在7月上中旬,黄瓜、西瓜的播种期为8月上旬。

4、越冬栽培。越冬栽培是冬季寒冷季节在大棚内种植喜冷凉而且产值高的蔬菜,一般都是围绕春节上市,如苋菜、茼蒿、芹菜等,播种期在12月之前。

四、环境调控

设施栽培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为调控的措施,创造出更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光照、温度、气体和土壤环境。但设施栽培容易造成棚内温度升降过快、湿度过大、土壤返盐等问题。

1、温度调控。⑴选用保温性能好的覆盖材料,生产上大棚基本采用塑料薄膜作为覆盖保温材料。⑵选用合理的骨架结构,以减少遮光面积,大、中、小棚基本上都采用钢架结构或竹结构。⑶采用多层覆盖,为了有效的保持棚温,可以大棚内套小棚,小棚上盖草帘,小棚内铺地膜。⑷临时加温措施,如地热线、油炉加温等。⑸适时通风,在棚内温度高于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时要及时通风降温。

2、光照调控。⑴选用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进行冬季生产要选用透光性能好、防尘、抗老化、无滴透明膜作为覆盖材料,大棚膜采用新的醋酸乙烯膜。⑵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冬季在不降低温度的前提下,白天要尽可能对多层覆盖早揭迟盖,尤其是草帘。⑶采用人工补光,冬季如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可用白炽灯、钠灯等进行人工补光,既可弥补光照不足,又能增加棚内温度。⑷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冬季在棚内生产的果菜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叶和黄叶,改善植株中下部的光照条件。

3、湿度调控。⑴通风换气,冬季大棚生产棚内湿度很高,对蔬菜生长十分不利,要适时通风,通风时间要把握在外界气温高于棚内温度时进行,防止通风不当降低棚内温度。⑵地膜覆盖,由于棚内相当一部分的湿度来自于土壤水分的蒸发,采用地膜覆盖可以将土壤蒸发的水分控制在地膜以内。⑶改进灌溉方式,采用滴灌、膜下暗灌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湿度。

4、气体调控。主要是补充二氧化碳,可以通过通风换气、施放二氧化碳气肥或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来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