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在“树冠""一词中。冠是读[guān] 还是 [guàn]?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树冠”读guān。 汉语中的 “冠”有两个读音:

一个是guān ,一个是guàn 。 读guān 时,意思是“帽子”。例如以下词语中的“冠”都读guān:皇冠、桂冠、衣冠、免冠、王冠、怒发冲冠。 如果词语的意思是说“形状像帽子的东西”,这时“冠”也要读guān。例如在“花冠”、“鸡冠”、“鸡冠花”、“树冠”中都读guān。“冠状动脉”是指环绕心脏表面的形状像王冠的动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的疾病,这两个词中的“冠”都要读guān。 读guàn时有这样几个意思: 一、表示“戴(帽子)”,是动词,例如成语“沐猴而冠”中的“冠”要读guàn,这种用法具有书面语色彩,一般用于文言句式或词语中。

二、表示“居于第一位”或“排在第一”的意思,这时“冠”也是动词。例如:“勇冠三军”、“位冠群臣”。这种用法也有书面语色彩。 三、表示“冠军”或“第一名”的意思,是名词。例如“夺冠”、“三连冠”、“学习成绩为全班之冠”、“经济效益为同行业之冠”中的“冠”都是这个意思,都要读guàn。假如将“夺冠”中的“冠”误读成guān,意思就成了“夺帽子”,显然是错误的。 四、表示“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称谓)的意思,是动词。例如“冠名权”、“冠以‘英雄’二字”、“冠以顾问的头衔”。

猿猴取月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沐猴而冠

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出处释义:人们都说楚国人愚鲁无知,果然是这样。

2,猿猴取月

释义: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出处释义:想要去拿镜子里的花,想要去捞水中的月亮,徒劳无功。

3,尖嘴猴腮

释义:意思是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出处释义:想你这尖嘴猴的,应该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4,猴头猴脑

释义: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出处释义:看他虽然是人的形象,却像猴子头猴脑,身上穿着件单薄的衣衫。

5,土龙沐猴

释义: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出处: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出处释义:当时的习俗正在标榜门户,征追逐名利,认为这是土龙猴子,这不是因为自己树立,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冠状读音?

gàng

“冠”的基本含义为把帽子戴在头上,如沐猴而冠;引申含义为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如冠军。

在日常使用中,“冠”也常做动词,表示加在前头,如冠头。

“状”的基本含义为形容,样子,如状貌、奇形怪状;引申含义为情况,情形,如状况、病状。

在现代汉语中,“状”字还有叙述,描写的含义,如状语、状其事。

“冠状”这个词的拼音是:gàng,这词中的“冠”是平声,不能读作四声guàn。读“冠军”这一词时读g

五年级下册成语解释并造句162个?

162个呀,我只有100个。1.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3.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4.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6.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7.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8.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9.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1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2.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13.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14.成语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造句 赤膊上阵释义 他终于~,亲自出马了。16.成语 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造句 四面楚歌释义 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18.成语 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造句 有勇无谋发音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造句 坚壁清野发音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造句 指没有本领充本领.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47.目不转睛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49.【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衷心的祝她马到成功.50.【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一个人即使犯下再大的错误只要能悬崖勒马,我们都应该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51.【马齿徒增】表示自谦,意为年龄增大了,但学问没有长进,事业没有成就十年来,我马齿徒增而已,什么成果也没有搞出来。52.【马工枚速】称赞人的才能各有所长你们二位马工枚速,各有所长,何必谦虚。53.【马革裹尸】形容忠勇杀敌,战死疆场在出征前,战士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表示了“马革裹尸,誓不生还”的决心。54.【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作战。现形容太平麻痹思想在帝国主义还存在,战争威胁还存在的今天,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55.【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他长期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56.【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这就是我刚才对你说的,不要再去想起复做官,安心落意守祖坟的原因所在。你明白吗?57.【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推销员挨门逐户地推销产品,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58.【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59.【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60.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王董事长白手起家,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61.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这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62.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63.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64.破釜沉舟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有破釜沈舟的决心,不得冠军绝不回去。65.投笔从戎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大伯父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进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66.前车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67.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高,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68.勤能补拙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勤能补拙,只要你多付出心力,一定有成功的机会。69.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70.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三人~,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71.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天闻鸡起舞,打太极拳健身。72.①成语:哀鸿遍野②读音:āiànyě③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造句: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一片凄凉。73.岚光湖色:形容山水的风光美丽看着眼前的岚光湖色,仿佛一切烦恼和负担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74.联袂登台:同台演出今晚的演出据说会有两位名角联袂登台献艺。75.令人咋舌:另人惊讶他们的奢侈糜烂,达到了令人乍舌的程度。76.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这些沐猴而冠的人,终究会受到唾弃的。77.讷言敏行:在言语上笨拙,在行动上聪明老王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我很信任他。78.走马观花原意:春风得意的样子。释义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cūluè)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huò)。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79.鸿鹄之志:高远的志向。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80.一马当先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一个小伙子千里迢迢的从云南来到这,只见他拎着两个大包,汗流浃背,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马当先替他拎包,谁知包太重,那汉子自不量力,被累倒在地81.成语解释.「莘莘」学子,辛,众多的学生。造句,这学堂有许多莘莘学子。82.离乡背井,离开故乡,在外地生活。造句,为了前途,他离乡背井83.刮目相看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做吴下阿蒙。85.梁上君子解释:窃贼的代称。用在「窃盗小偷」的表述上。例句:昨夜梁上君子光顾我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86.街头巷尾解释:从巷头到巷尾,指街巷的各个地方。例句:里长发动街头巷尾的邻居清扫社区的街道。87.一丁不识解释:不识一字,即文盲知意。例句:老奶奶没上过学,所以一丁不识,连名字都不会写。88.一了百了解释: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例句:明知功课写不完,他索性把簿子撕掉一了百了。89.一刀两断解释:比喻决心断绝关系。也用来形容果断。例句:我们的观点既然如此不同,那麼从今以后你别再来见我,从此一刀两断好了。90.一口咬定解释:不肯改变原先说的话。例句:被害人一口咬定,把嫌犯指认出来。91.一寸丹心解释:指有一颗忠诚之心,是一种谦称语。例句:但愿我的一寸丹心,能为班上争取更多的荣誉92.一五一十解释:完完全全,全部的意思例句:请你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交代清楚。93.一介不取解释:一分一毫也不苟取例句:由於黄先生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介不取,而赢得大家的赞誉。94.一元复始解释:一元:一年。指一年又开始了。例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95.一心一意解释:非常专心。例句: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做好。96.一手遮天解释:比喻玩弄权术、瞒上欺下的行径例句:由於黄先生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手遮天,而赢得大家的赞誉。97.一文不值解释:形容东西毫无价值。例句:我辛辛苦苦作的风筝,哥哥却说它一文不值,真没眼光。98.一日十行解释:读书速度很快。例句:我学了速读之后读书一十行。99.一日三秋解释:比喻思慕心切例句:老师平日受到同学爱戴,这两天因生病请假,使同学有一日三秋之感100.一日千里解释:形容速度很快。例句:现代飞机的速度,用一日千里已不足以形容它的快。

桂冠的冠是什么意思啊?

桂冠 [ guì g

【基本释义】把月桂树的枝条或花环作为一种胜利或杰出的象征,后来习惯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也比喻冠军。

【示例】桂冠诗人(杰出的诗人)

【典故】原先人们把月桂树的枝条做成花圈的形状或把花圈戴在头上作为一种胜利或杰出的象征,后来通常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也比喻冠军或杰出的人物。荣膺桂冠,表示光荣地获得了最高的荣誉。

读音 冖

五笔 四角号码: 37214

郑码: CJK 统一汉字 U+51A0

笔画:9

释义:[guān]:1.帽子。 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 2.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3.姓。

详细释义:

冠 [g〈动〉〈名〉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 o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排于首位的事例 。

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

如 “冠”。曰 “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加在前头 。

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冠 [g〈名〉

(会意。从“冖”( 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 帽子)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顶端 。

如 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如:鸡冠

冠的形义?

冠:像人首戴冠之形。人形后音化为“元”声。后世字形加“寸”,表示以手戴冠。故冠既可用作名词,表示一种帽子;又可用作动词,表示戴上帽子。卜辞中用作人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冠g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冠guàn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姓。

4、本义:帽子;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古义:

1、用作名词,意思是:帽子。

古文出处:西汉·司马迁《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

释义:刚洗过澡穿戴衣帽时,总要弹一弹帽冠上的灰尘。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2、用作名词,意思是: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

古文出处:清·蒲松龄《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释义: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尸位素餐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3、用作动词,意思是:戴帽子。

古文出处:先秦·屈原《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释义: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4、用作名词,意思是: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成人。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

释义:成年的有五六个人。

5、用作名词,意思是:位居第一。

古文出处: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释义:最近几年的的寇莱公在追求奢侈方面排第一。

今义:

1、超越、领先。

2、加上。

3、古代为年满二十岁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礼叫「冠礼」,所以也称成年男子为「冠」 。

4、名次第一的、最优秀的。

扩展资料“冠”字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冠,絭也。所以絭发,弁冕之緫名也。从冂,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从寸。

白话版《说文解字》:冠,卷束。是用来卷束头发的饰物,是戴帽子这一动作的泛称。字形采用“冂、元、寸”会义,“元”也作声旁。因为戴帽子有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字形采用“寸”作边旁。

“冠”字的组词:

1、帽子。 【组词】:「皇冠」、「桂冠」、「凤冠」、「怒发冲冠」、「衣冠楚楚」。

2、位于顶端像帽子的东西。 【组词】:「鸡冠」、「花冠」。

3、古代的一种仪式。为年满二十岁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礼。 【组词】:「冠礼」。

4、超越、领先。 【组词】:「艳冠群芳」、「收视率勇冠三台」。

5、第一、最优秀的。 【组词】:「冠军」、「全县之冠」。

6、加上。 【组词】:「冠夫姓」、「冠罪名」。

锦衣行昼的成语解释,锦衣行昼是什么意思?

词目:锦衣行昼

拼音:ī xíng z解释:喻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5~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列传·项籍》~808~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梁书》卷九《柳庆远列传》~82~

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