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你知道吗?

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

“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你知道吗?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你知道吗?


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你知道吗?


“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具体算法是:如2009年己丑天干是己土,地支为丑土。以后的年份以此类推,2010天干为己后面的庚金,地支则为丑后面的寅木,2010就是庚寅年,那么2011就是辛卯年,2012就是壬辰年。

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年份- 3)/12余数对地支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2余数是7即为午 即1894年是甲午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年月日的?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你

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天干地支有哪些,如何推算年份.

提起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有哪些,如何推算年份.,另外,还有人想问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天干地支与年份对应的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有哪些,如何推算年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

1、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天干地支有哪些,如何推算年份.

2、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

1、月干公式:月干=年干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与干支纪年始于立春相对应,干支纪月法采用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干支纪月图表:

2、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干支纪月是干支历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术数等领域中,这使得干支历一直在和都流行不衰。而事实上”正月建寅”是与北斗七星在地球上所观察的运动有关,与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期的时间相同。近年天干地支年份对照表。

天干地支用于历法纪时:

天干地支在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对应天干地支表年份。

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

此外,干支注记时间的方式起码还从殷历开始,附加在各个朝代至今所制定的历中,两种历法同时并用。

代表的时间:2021年天干地支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时间01时至03时)。1999年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与年份对应的表.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时间05时至07时)。有天干地支的年龄对照表。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17时至19时)。1999年对应的天干地支。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时间19时至21时)。2085年天干地支。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时间21时至23时)。出生年干支与对应年份表。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有哪些,如何推算年份.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有哪些,如何推算年份.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与年份对照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表怎么推算

天干:年份减3,除以10,没有余数就是天干的后一个,余数是1对应甲,是2对应乙,依次往后推。

地支:年份减3,除以12,没有余数就是地支的后一个,余数是1对应子,是2对应丑,依次往后推。

天干地支为五行五行分阴阳四象而来。五行土分四象为辰戌丑未。排序上,五行土排在木火金水之后。“辰”排在五行木“寅卯”之后。“未”排在五行火“巳午”之后。“戌”排在五行金“申酉”之后。“丑”排在五行水“亥子”之后。

十二地支也可以理解为四象:寅卯辰为少阳处东方,巳午未为老阳处南方,申酉戌为少阴处西方,亥子丑为老阴处北方。十二地支排序以老阴子水为开始,和冬至一阳生意义相同,到亥水结束。所以十二地支的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渊源发展

远古的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干支”古名“岁”(摄提)。据《王表》与《三命通会》等记载:“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地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岁”以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三皇本纪》:“氏,木德王,岁起摄提”。

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怎么算的?

干支纪年法是根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的。10和12的小公倍数是60,所以干支纪年就会出现“六十一甲子”的现象了。用图示来表示就是: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

癸酉

11

甲戌

12

乙亥

13

丙子

14

丁丑

15

戊寅

16

己卯

17

庚辰

18

辛巳

19

壬午

20

癸未

21

甲申

22

乙酉

23

丙戌

24

丁亥

25

戊子

26

己丑

27

庚寅

28

辛卯

29

壬辰

30

癸巳

31

甲午

32

乙未

33

丙申

34

丁酉

35

戊戌

36

己亥

37

庚子

38

辛丑

39

壬寅

40

癸卯

41

甲辰

42

乙巳

43

丙午

44

丁未

45

戊申

46

己酉

47

庚戌

48

辛亥

49

壬子

50

癸丑

51

甲寅

52

乙卯

53

丙辰

54

丁巳

55

戊午

56

己未

57

庚申

58

辛酉

59

壬戌

60

癸亥

表一

当然,我们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去一个一个地数年份。不过,从表一的排列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即十个天干和我们现行的公元纪年都是符合十进制进位法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公元纪年尾数相同的,则天干应该是一样的,如同表一所呈现出来的规律。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公元后年份的天干地支的推理方法。

一、公元后纪年的干支计算法

1.天干定位──尾数定天干

1首先,我们从一些的已知的年份中去发现规律吧。大家都知道辛酉发生于1861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其中的共同点是干支纪年的干支都为辛,公元纪年的尾数同为1。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天干辛对应的数应该是。那么依此类推,壬对应的数应该是2;癸对应的数应该是3。制表如下:

天 干 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序数4567890123

表二

下面,我们可以检验一下:甲午爆发于1984年,尾数为4,对应的天干是甲;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尾数是8,对应的天干是戊。

新成立后,我国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前辈史家通过逆推,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辛对应的数是1。

(1911+7)除以12余数是9吧!怎么成10了呢?

你知道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吗

天干地支怎么计算?

公元年份:

年份尾数定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

年份除以12余数定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0、酉1、戌2、亥3

例如2023年,尾数是3,天干为癸;2023除以12余数为7,地支为卯,所以2023年是癸卯年。

公元前年份:

年份尾数定天干:甲7、乙6、丙5、丁4、戊3、己2、庚1、辛0、壬9、癸8

年份除以12余数定地支:子9、丑8、寅7、卯6、辰5、巳4、午3、未2、申1、酉0、戌11、亥10

例如公元前221年,尾数是1,天干为庚;公元前221年除以12余数为5,地支为辰,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庚辰年。

天干地支怎么算的?

一、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二、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一)对应月份: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腊月

(二)代表的时间: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干支计时法

干支是用来计时的,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

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太阳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

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前面讲过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因此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

再看两个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即一元。

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由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

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即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

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以上内容参考:

天干地支是怎么计算的啊

不是计算,是排列的循序顺序!

如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60年一循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5

67

89

10

1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5

67

89

10

11

12

1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六十年为一轮回,用阳历年份除以12。年份的后一位从天干中找出,地支则在余数中找。

例如2022年,2022除以12,余6。尾数2为天干中的壬,余数6为地支中的寅,故2022年为壬寅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