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 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的是

如何科学进行池塘鱼类养殖?采取什么主要措施?

(三)施肥方法

首先,通过科学采集鱼类养殖的信息,比如一些轮补轮放一些基础的,应该知道,然后把鱼这种类爱好习性都给分清楚,因鱼制宜

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 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的是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 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的是


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 提出草鱼养殖管理措施的是


其实关键鱼塘有多大,给你个大概比例一亩塘投草鱼300尾,鲢鳙150尾,鲫300-503、控制鱼苗放养比例。0,鲤50-100尾,老塘有螺丝小鱼的,可以放5尾左右螺丝青,黑鱼也可以放个10尾

如何科学进行池塘鱼类养殖?采取什么主要措施?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

如何养草鱼?、、

具体养殖方法(四)采用水质改良机,充分利用塘泥(3)放养时间。鱼种应实行冬放,争取2月底前投放完毕,以减少鱼病的发生,并争取早开食。:

怎样养好草鱼苗

3、烂鳃病:细菌性疾病,主要变现为鳃组织发黑,有淤泥,鳃丝腐烂。

:养殖草鱼需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结构、水质变化、饲养管理和鱼病的防治。

,养殖草鱼密度和结构。养殖草鱼密度非常关键,密度过小,影响产量,密度过大,易引起水质恶化,造成缺氧和鱼病,而且也会影响产量。每亩水面放养尾重为80克左右的大规格1龄鱼种600~700尾,并且搭配鲢、鳙鱼200尾。当年草鱼长到尾重1千克以上,每亩产量可达600~700千克。

第二,养殖草鱼的水质管理。草鱼喜欢新鲜水质的池塘环境。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鲜水体,调节水质,为鱼塘增氧,保护池水溶氧量不低于4毫克/升,每周用5~10ppm生石灰全塘泼撒。每周要调整水的酸碱度,保(一)及时加注新水:经常及时地加水是培育和控制优良水质必不可少的措施。对精养鱼池而言,加水有4个作用:1.增加水深。2.增加了池水的透明度。3.降低藻类(特别是蓝藻、绿藻类)分泌的抗生素。4.直接增加水中溶解氧 使池水垂直、水平流转,解救或减轻鱼类浮头并增进食欲。持pH值在7~8.5之内,防止偏低引起草鱼厌食症。还要经常开动增氧机,防止鱼类浮头。

第三,养殖草鱼的饲料管理。草鱼饲料以全价草鱼颗粒料为主,以青绿饲料为辅。颗粒料含蛋白质应为30%以上,颗粒应适中,选择4~(1)鱼种进箱有个适应过程,一般刚进箱l~2天很不安宁,喜欢围绕箱壁洄游、跳跃,应采取潦水、诱饵等措施。6毫米。草鱼驯养喂食后,形成集中抢食的习惯。投喂要定时定点,每次投喂半小时。上午宜在9~10时投喂,下午宜4~5时投喂,每天投喂两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先喂青饲料,后喂颗粒饲料,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第四,养殖草鱼要加强鱼病防治。草鱼容易染上肠炎病,投喂的草料要严格消毒,并经常投喂一定量的保健和防病饵,每日一次,连喂3天。颗粒饲料在春夏季,高温多雨,容易受潮,要注意受潮后发霉变质。发霉饲料不能投喂,避免引起中毒,减少产量。

江河围网养殖草鱼技术

二、投饵:投喂量多质好的饵料,是养鱼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年投饵量。在投饵技术上,应实行“四定”投饵原则。

以养殖草鱼为主,混养其他鱼类!这种混养类型,主要对草鱼(包括团头鲂)投喂草类,利用草鱼、鲂鱼的粪便肥水,产生大量腐屑和浮游生物,养殖鲢鱼、鳙鱼。由于青饲料较容易解决,成本较低,已成为我国最普遍的混养类型。

2、饲养管理

亩放养大规格鱼种,当年上市销售!

一、混养和密养 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二、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放养规格500~750克每尾草鱼鱼种60尾,团头鲂50克以上鱼种200尾,鲢鱼150克左右鱼种300尾,还同时混养200克的鳙鱼100尾,鲤鱼和鲫鱼300尾!这样的亩产量将达到1000斤以上,当然需要投饵和增氧,还要严格的管理!

一、池塘施肥:池塘施肥是为了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增加腐屑食物链和牧食链的数量,作为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以及草食性鱼类的饵料。池塘施肥有以下二种类型:

(一)施基肥

(二)施追肥

1.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抓两头、带中间”的施肥原则。2.有机肥料必须发酵腐熟。3.追肥要量少次多,勤施少施。4.巧施磷肥,以磷促氮。(可以追施一定的磷肥,效果更好)

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足”。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即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数量多,质量好,且出现频率高。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cm~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匀:表示一年中应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不大。好:表示饵、肥料的质量。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过饱。

池塘日常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1.经常巡视池塘,观察鱼类动态。.做好鱼池清洁卫生工作。3.根据天气、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并及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4.撑握好池水的注排,保持适当的水位,做好防旱、防涝、防逃工作。5.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的测算和分配工作。6.种好池边(或饲料地)的青饲料。7.合理使用渔业机械,搞好渔机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用电安全。8.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池塘水质管理:

(三)合理使用增氧机

草鱼养殖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病害,有哪些预防措施?

合理投饵是提高草鱼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养殖户需要坚持“四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的投喂原则,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养殖草鱼,并提高草鱼的成活率。此外,在投喂时尽时使用投饵机,确保投喂得更加均匀。

一、常见的病害

(1)放养品种与密度。放养草鱼的网箱,每箱产量500公斤以上的,每平方米水体放养l 0~500克重的鱼种10~15尾,同时搭配10%左右的鲴鱼、鲤鱼、罗非鱼。

1、肠炎病: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肠道发红、充血或出血等,并且草鱼的摄食量会明显下降。

建议可内服赛科“君无影”物进行防治。

2、出血病:性疾病,小规格草鱼极易发生,主要表现为体表、鳃盖、肌肉、肠道充血等。

建议可用稳立克进行防治。

建议可在鱼塘全池池泼洒生石灰进行防治。内服君无影拌提高草鱼成鱼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1、选择外表完整、颜色鲜艳、逆水性强的草鱼进行养殖。2、放养的时候按照规格。料服喂

4、赤皮病: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鱼体表局部鳞片有脱落现象,病灶部位发红、出血。

可喷洒对应的杀虫即可,内服赛科“车静”拌料使用。

草鱼病害的预防措施

2、把好鱼苗质量关。对亲鱼进行灭活的注射,引进的鱼苗从有质量的保障的苗种基地进行引种。

4、把好饲料质量关,合理投喂。

技术问题,如何用网箱养殖草鱼?

1、对旧鱼塘做好地清淤、消毒工作。根据养殖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状况,选择生石灰或漂等物消毒。

网箱养殖草鱼方法如下:

1、鱼种放养

(2)鱼种消毒。鱼种进箱时,必须采用(二)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物消毒。也可给草鱼种进行活毒弱毒浸泡免疫,在13~19摄氏度水温中连续饲养25天,可获得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2)投饵初期需要驯食,每日2次,逐渐增加到每日3~4次,投喂量占饲养鱼类总体重的1~2%。投饵时要先潦水,造成音响然后投饵,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作用,养成响水开食的习惯。

(4)坚持“四定”投饵。定质:饵料要新鲜,鲜洁适口,不投腐烂变质饵料。定量:投喂量以投喂后1~2小时吃完为宜。。定时: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如粗精饲料同时使用,则应先粗后精。定位:草料要从网箱固定的活口投入,精料要投放在食台上。

3、网箱养鱼饲料。

提倡(3)辅投精料的网箱应设立食台,减少精料流失。食台由竹蔑或尼龙布制作,长60厘米,高20厘米,置于网箱。以青料代精料、青料精料结合、精料粗料结合的节粮型养殖方式。

提高草鱼成鱼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呢?

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

草鱼鱼种很容易发病,尤其是在池塘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较大,非常容易发病。要提高草鱼成活率,必须从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好防治鱼病的工作。 加强水质的割草勤点鱼大得很快的调控和管理。草鱼种喜好生活在水质较清新的环境中,在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水质条件。

1.定质。 2.定量。3.定时。4.定位。

怎样养殖鲫鱼、草鱼、白鲢鱼、鲤鱼、花鲢鱼、

建议可用消毒剂、生石灰以及内服君无影等效果明显。

混养形成食物链:鳙鱼白鲢吃其它鱼的粪便,草鱼鲤鱼,鲫鱼吃饲草鱼养殖方法:草鱼人工繁殖的亲鱼主要来源于原种场、江河、湖泊和水库。来源于自然水体的亲鱼通过对大规格草鱼进行挑选,将体色正常、鳍鳞完整、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体质健壮的草鱼作为后备亲鱼,经过强化培育后再进行催产。来源于人工养殖环境下的亲鱼通常为池塘或水池养殖达到性成熟年龄并处于育龄期间的健康草鱼。在收集和运输亲鱼过程中,作需小心,要选好网具、工具,避免鱼体受伤。料和草,鱼苗下塘初期,不要放黑鱼,否则可能鱼塘的鱼苗会被吃光。

5、寄生虫:寄生虫病,各种规格的草鱼都有可能发生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鳃丝不腐烂,粘液多,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寄生虫类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