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教师资体育学科知识点:运动解剖学

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教师资体育学科知识点:运动解剖学”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及地位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标准解剖学姿势及方位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称为上。 下:靠近足底称为下。

前:靠近腹面称为前。 后:靠近背面称为后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 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

桡侧:指前臂的外侧。 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三、基本切面和基本轴

(一)人体的基本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描述人体或环节运动时一般都以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

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要绕垂直轴作旋内或旋外运动。

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作外展或内收运动。

冠状轴(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二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作屈和伸运动。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若沿正中线把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正中矢状面,简称正中面。

冠状面(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或额状面)。

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称水平面。由于沿人体长轴横切的切面,故也称人体横切面。

四、人体基本组成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供能、储能的场所。

中心体:细胞分裂期间,中心体可以,参与细胞分裂。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紧密,以支持和连接为主要功能。如:肌腱、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肌组织:广泛分布于骨骼、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骨骼肌:附在骨面,横纹明显,受躯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

心肌:分布于内脏,横纹不明显,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内壁,无横纹,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教师资栏目为您:

临床知识点: 12个人体解剖学常见简单题

1.试述骨的基本结构。

答: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形式。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骨外膜包裹着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的外表面,骨内膜衬覆骨髓腔壁的内表面。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2.从体表如何确定棘突和肋骨的序数?

答:①体表确定棘突:肩胛冈内侧端连线处为第3胸椎棘突,两侧髂嵴点连线处为第4腰椎棘突,髂后上棘连线处为第2骶椎棘突,后正中线上棘突突出的为第7颈椎棘突。

②体表计数肋:胸骨角平对第2肋软骨,男性 平对第4肋间隙或第5肋,肩胛骨上角平对第2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3.试述胸骨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答: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的横嵴。其两侧平对第2胸肋关节,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平面通过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可作为纵隔分部和一些胸腔内器官分段的体表标志。

4.哪些肌肉瘫痪可导致“翼状肩”、“方形肩”、“爪形手”、“猿手”特征,试述其原因。

答:①翼状肩:前锯肌作用为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胸长神经损伤后,前锯肌瘫痪,斜方肌作用相对加强而导致“翼状肩”。

②方形肩:三角肌可使肩部呈圆隆形,腋神经损伤后,三角肌瘫痪导致“方形肩”。

有关系统解剖学应该怎么学?

我也是医学院的。这个的确蛮难的,很多人挂这门。主要就是要记得太多,知识点很零散。对照彩色图谱看书应该会好些。其实哦,这东西也没别的办法,背吧。其实兴趣和信心也很重要,一定要相信自己,并且不要对他失去兴趣哦。祝你好运,加油!!

2021年解剖学基础重要必考点有哪些?

2021年解剖学基础重要必考点有如下:

1、标准知识(解剖学姿势):该姿势为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2、方位术语:

①上与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②前与后:近腹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者为后(也称背侧)。

③内与外:凡有内腔的器官,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④浅与深:已体表为准,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

⑤内侧与外侧: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线者为外侧。

⑥近侧与远侧:描述四肢各部结构时,已近躯干者为近侧。

3、切面术语:

①矢状面:是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若将人体沿正中线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②横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切为上、下两部分,又称水平面。

③额状面:是从左、右方向上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又称冠状面。

4、轴:①垂直轴:与人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②矢状轴: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

③冠状轴:也称额状轴,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

5、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形态学的范围。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 骨与骨连结

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 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解剖基础知识

1、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子肾小管、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

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黏膜。纤毛能定向摆动,杯状细胞能分泌黏液,可以黏附尘粒,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

4、变移上皮:又称移行上皮,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泌尿道黏膜。

5、结缔组织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具有连接、支持、营养、运 输、保护等多种功能。

6、骨组织:是人体坚硬的一种结缔组织,由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构成。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骨内有骨髓腔。体内90%的钙盐存在于骨组织中。

7、“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分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气管异物。

8、弹性软骨:耳廓、会厌。

9、透明软骨:喉、气管、支气管、肋软骨。

10、纤维软骨:耻骨联合、椎间盘。

11、实质多属腺体,表面包以结缔组织的被膜,如肝、胰、肾及腺。

12、颅骨共23块。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 骨与骨连结

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 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运动解剖学是运动形态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重点研究运动器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具体研究课题有:关节运动幅度与肌肉发力的关系、机械力对骨组织的影响、运动训练时肌肉内血管形态的变化、运动对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形态的变化以及旋转运动和直线加速运动对平衡器官的影响等。

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影响的基础或/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骨、关节、骨骼肌、心脏、血管、肝脏、肾脏、肺、大脑、脊髓和内分泌及感觉器官等的形态学基础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超微结构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骨和软骨形态学及其计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对骨和软骨影响的微细结构的观察;应用组织、细胞的形态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对运动引起的骨和软冒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骨和软骨超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和生化标志物及基因表达等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关节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功能、创伤和修复的形态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的纤维类型、关节和骨骼肌神经支配、疲劳、创伤与修复的基础研究;关节肌工作与发力特征,尤其是六大关节与脊柱肌群工作的力学特征及不同项目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极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心血管重塑的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心脏肥大的生物学机制,运动性心脏与病理性心脏的区别,近年来有趋向于运动心脏的心肌间质成分变化机制、心脏内分泌调节机制、运动与血管重塑的调节、心肌和平滑肌活细胞代谢特征以及心肌和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等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内脏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与肝脏、胰脏、肺、肾、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内脏器官分子研究水平以及向胃、肠形态结构与功能及消化道菌落种群研究的发展趋势。

运动与神经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与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皮质、脊髓灰质神经元微细结构与疲劳和学习记忆的影响。近年来有趋向于超微结构以及分子和基因表达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形态选材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的身高、体重、机体各环节围度、长度与比例,骨龄、皮纹以及其遗传特征与不同项目运动员体型特征和选材指标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运动员“基因解剖学”及DNb多态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器官的机械运动规律,心脏、血管的弹性结构、力学特征,变化与内脏器官状态、胃肠蠕动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机械信号与细胞及分子变化机制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伤病的形态学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折愈合、膝关节半月板的形态结构、关节软骨和韧节的修补与置换、末端病的形态结构变化、椎间盘的结构与运动损伤的关系等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干细胞移植与基因导入治愈运动性伤病基础研究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健身增强机体器官功能和对疾病器官形态与功能逆转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重要器官如运动与骨的生长发育和骨折愈合;运动与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运动与骨骼肌的伸展性、弹性以及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的手段与方法研究;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逆转的基础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胃、肝、肾、肺等器官功能增强和疾病逆转的基础研宄并向基因水平发展的趋势。

运动与细胞凋亡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与骨、软骨、骨骼肌、心肌、脑、肾、肝等组织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氧化应激的研究。近年来有趋向于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途经、基因调控以及疾病、凋亡与运动逆转等水平发展的趋势。

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课程。解剖学重在描述人体正常结构形态及位置,包括了整个医学的30%左右的名词,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时,感觉不太好学,如何学好解剖学呢,给大家几个建议:

首先,结构和功能相联系记忆。解剖学的专业名词确实非常多,各种结节、棘、隆起、突、孔裂、沟、凹等,非常枯燥,确实不好记忆。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把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去记忆,任何结构之所以长成一定形态,都是和其功能相适应的。刚才所列举的这些结构都和肌肉的附着点有联系,往往是肌肉的起止点。例如股骨大转子附着的肌肉有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然后根据肌肉的另一端附着位置就可以大致判断肌肉的功能。

其次,密切联系临床。大部分医学生终是要做临床医生的,我们强调的解剖学上一些重要的结构都有其临床意义。例如,女性腹膜腔在直立时的点是直肠陷凹,腹膜腔积液会首先积聚于此。在临床上,如果需要判定积液的性质,就可以通过后穹隆进行穿刺,抽取积液,进行检测,尤其对宫外孕破裂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第三,善于归纳总结。例如,我们讲完肌肉的功能以后,要有意识的把参与重要关节运动的肌肉总结一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肌肉的功能,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比较大的实用价值。很多同学喜欢健身,那你就知道如果想锻炼哪块肌肉,该做什么运动,或做哪些运动,参与的肌肉有哪些。做到学以致用,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我们只提到了比较重要的几点,希望能给你学习解剖时一些帮助。

人体解剖学常考的知识点或题目有哪些?求指点,谢谢!

解剖学复习纲要

层次结构类

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

二,颞区:1、皮肤,2、浅筋膜,3、颞浅筋膜,4、颞深筋膜,5、颞肌,6、颅骨外膜,7(后同额顶枕区)

三,手掌掌心部: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分支,6、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7、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7的桡侧:四条蚓状肌发出到达2345指背腱膜),8、掌中隔,9、掌中间隙,鱼际间隙,10、外侧骨间伸肌肌腱及内侧骨间伸肌及肌腱,11、掌深弓,12、指间掌侧肌3块,指间背侧肌4块,13、掌骨

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

五,阴囊及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

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

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