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二十八个基本笔画表 二十二个基本笔画

楷书28种基本笔画

楷书28种基本笔画如下:

二十八个基本笔画表 二十二个基本笔画二十八个基本笔画表 二十二个基本笔画


二十八个基本笔画表 二十二个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提、钩、弯钩、横折、竖钩、横钩、横折钩、撇点、竖折、撇折、提折、横折钩、弯、横折弯、斜钩、竖弯钩、横弯钩、竖提、横折弯钩、横折提、撇弯、撇折钩和竖弯。

楷书介绍:

楷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字体,也是现代汉字书写的标准字体之一。它的特点是笔画端正工整,结构平衡稳健,字形规范美观,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书法艺术形式。楷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经过历代书法家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楷书的基本特征和风格。

楷书的笔画构成较为简单,但要求每一笔都要规范、匀称,每个字的结构要平衡美观。楷书的字形规范统一,可以方便地进行阅读和传播,因此成为了现代汉字书写的标准字体之一。

楷书的演变过程:

1、汉隶:汉隶是楷书的前身,它起源于汉朝,是秦篆和楚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汉隶的笔画结构较为严谨,规范程度较高,有着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2、魏碑:魏碑是汉隶的一种变体,它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发展起来的。魏碑的笔画结构更加简化,字形更加规范,是楷书发展的重要阶段。

3、晋书:晋书是魏碑的演变形式,它在晋朝时期出现。晋书的笔画结构更加工整,字形更加规范,成为了后来楷书的基础。

4、唐楷:唐朝时期,楷书达到了一个高峰,被称为“唐楷”。唐楷的笔画结构更加平衡、匀称,字形更加规范美观,成为了后来楷书的主要形式。

5、宋楷:宋朝时期,楷书发生了一些变化,被称为“宋楷”。宋楷的笔画结构更加平稳、流畅,字形更加规范美观,成为了后来楷书的重要形式之一。

6、明清楷书:明清时期,楷书的笔画结构更加简化,字形更加规范美观,成为了现代楷书的基础。

汉字基本笔画有几种?

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表包括六种基本笔画和二十六种派生笔画,共48个基本笔画。六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提;二十六种派生笔画又称复合笔画,包括横折、横撇、横钩、横折钩、横折提、横折弯、横折折、横斜钩、横折弯钩、横撇弯钩、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横折折折、竖提、竖折、竖钩、竖弯、竖弯钩、竖折撇、竖折折、竖折折钩、撇点、撇折、斜钩、弯钩、卧钩。

二十八个基本笔画是什么?

详解基本笔画:

(1)横,(2)竖,(3)撇,(4)捺,(5)点,(6)提,(7)竖钩,(8)弧弯钩,(9)斜钩,(10)卧钩,(11)竖钩,(12)竖弯钩,(13)竖提,(14)横钩,(15)横折,(16)横折钩,(17)横撇,(18)横折,(19)撇点,(20)横折弯钩,(21)竖折,(22)竖折折钩,(23)横折提,(24)横折折撇,(25)横撇弯钩,(26)横折折折钩,(27)横折弯,(28)竖折撇。

28种基本笔画详解

(一)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五)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六)提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七)竖钩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

(八)弧弯钩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九)戈钩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十)卧钩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

(十四)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

(十五)横折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十六)横析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

(十七)横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

(十八)撇折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

(十九)撇点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点的角度要恰当。

(二十)横折弯钩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

(二十一)竖折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

(二十二)竖折折钩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

(二十三)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

(二十四)横折折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折向下撇出,要出尖。

(二十五)横撇弯钩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

24个笔画顺序表是怎样的?

24个笔画顺序表:

横、竖、撇(横撇、竖撇)点:(竖点、撇点)、捺有平捺等小区分,提有竖提.折分得多,有横折、又撇、横钩、折钩、横折钩、言挑、风钩(横折斜钩)、横弯(横折弯)、凹折(横折折)、九钩(横折弯钩)。

乙钩、耳钩、走之、建折、乃钩、凸折、易钩、竖折、竖弯、竖钩、儿钩、马钩、专折、鼎折、撇折、斜钩、心钩、弯钩等。

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28个基本笔画田字格写法

28个基本笔画田字格写法如下:

1、横画要写平稳。

2、竖画要写垂直。

3、撇画写得自然舒展。

4、捺画粗细分明。

5、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

6、提画写法下笔较重,由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7、竖钩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

8、弧弯钩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

9、戈钩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

10、卧钩下笔稍轻,先向右下。

11、竖弯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

12、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

13、竖提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斜提。

14、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

15、横折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

16、横析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

17、横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

18、撇折先下笔写短撇,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

19、撇点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下写长点。

20、横折弯钩下笔写横,顿笔折右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

21、竖折下笔写竖,顿笔后向右写横。

22、竖折折钩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

23、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

24、横折折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

25、横撇弯钩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

26、横折折折钩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钩。

27、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

28、竖折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右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出尖。

行书二十八基本笔画是什么?

一、大小长短:首先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

二、平正欹侧: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三、减省连结:行书与楷书另一大区别就是行书下笔收笔的连丝呼应,使得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组合,形成对比。

四、收放伸缩: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笔画(部分)收缩。

五、疏密匀豁:楷书一般是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得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点也是初学者容易犯错的,容易把字写得平均分布,毫无趣味性可言。

六、开合向背:所谓开,是指字的笔画有向外拓展的趋势;所谓合,是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米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颜行书外紧内松,结字以合(向)为主。其实每位书家的结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如此方显得生动。

七、有让有就:字内部之间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需要指出的是行书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如“鹤”、“衢”、“终”、“秋”、“旅”等字。

八、参错落:类楷书结字的规律,为了忌讳字的平齐,字的各部分适度错开位置,反而重心安稳,生动有趣,从中也体验到书法家创造性的表现。如“报”、“躯”、“虹”、“鸿”是上下错位,“半岁”是左右错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