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视频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介绍

天问一号传回火星彩照上热搜,天问一号还有哪些功能与特色?

天问一号在着陆区获得高分辨率、高精度数据,将会支撑形貌与地质构造、矿物、次表层结构与水冰分布、表面气象特征等多方面科学研究取得突破。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视频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介绍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视频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介绍


“天问一号” 是自主发射的台火星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携带有13台有效载荷,将完成 “绕、落、巡” 三项任务,对火星的地表地形、矿物组成、水冰分布、浅层结构、大气环境、磁场分布等进行探测。在这次访谈中,我们采访了 “天问一号” 首席科学家潘永信院士和 “天问一号” 有效载荷系统负责人王赤院士,共同探讨火星探测中的科学问题,以及火星探测的布局与方向。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牛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步,环绕火星成功。

它的功能是:七个轨道飞行器带着的科学载荷可以用做全球人群的普查和探测。这六个火星飞行器携带的科学有效载荷可以在陆地上进行某一个地区和比较细致的巡逻和探测。它的特点是:火星飞行器正在使用的热控材料是我们的自主研发的型的隔热材料叫做纳米气凝胶,具有重量轻、隔热功能超级好。

功能:这七个轨道飞行器携带的科学载荷可以用于全球人口普查探测。这六个火星飞行器需要携带的科学有效载荷可以在着陆区进行区域和精细巡逻探测。

特点:火星飞行器上使用的热控材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具有重量轻、隔热性能好的特点。

3.25亿公里的深空,天问一号传回与火星的合影,五星红旗格外鲜艳

这些年来,我们的航天 科技 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例如我们在2020年年底完成了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从月球取样返回地球的壮举,嫦娥五号探测器登陆月球、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探测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等过程一气呵成。接下来我们还在2025年前后完成“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的相关工作,在2030年之前要完成“嫦娥八号”发射。其中“嫦娥六号”将要到月球的高价值地区采样返回地球,“嫦娥七号”主要是对月球极区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情况进行探测,而“嫦娥八号”将进行月球极区的科学探测以及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随着 科技 的进步,我们的深空 探索 能力也越来越强,月球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抵达远的地方,比月球更加遥远的火星上面也已经出现了我们的探测器,那就是天问一号探测器。截至2022年1月3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轨运行557天,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3.25亿公里,而祝融号火星车的工作时间也达到了255个火星日,累计行驶距离达到了1524米,天问一号任务一共传回了大约600GB原始科学数据。虽然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仅为3个月,但现在它已经超预期运行,而且现在它的状况依旧良好,所以接下来它还将继续在火星展开 探索 。

此前我们谈论火星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到NASA、ESA等航天机构,因为在天问一号探测器之前,我们并没有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运行,那时候我们看到的火星照片基本上都是来自NASA或者ESA等航天机构分享出来的,但是自从我们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以后,我们看到了“国产”的火星照片。

天问一号探测器是我们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整个探测器由天问一号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即祝融号火星车)组成,总重量达到5吨左右,由于总重量非常大,火星的距离非常远,所以需要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来发射升空。虽然我们此前未曾将探测器送上火星,但是在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探测器登陆月球等关键技术,所以在 探索 火星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很顺利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次就完成了“绕、落、巡”三大任务,这是全世界未曾尝试过的壮举,因为之前其他发射的探测器要么单独发射一个轨道器(比如说欧空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要么单独发射着陆器、火星车(比如说美国的好奇号火星车)。

其中,祝融号火星车搭载了6台科学载荷,包括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导航地形相机、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由于祝融号火星车采用了主动悬架,6个车轮都可以独立驱动、独立转向。除了可以前进、后退、四轮转向行驶外,祝融号火星车还具备蟹行运动能力,可以灵活避障以及大角度爬坡,还可以利用车体升降摆脱沉陷。在出现车轮故障的时候,祝融号火星车还可以将出现故障的车轮抬离地面,继续行驶。所以与其他的火星车相比,祝融号火星车的移动能力都要强大一些。而天问一号轨道器则搭载了7台用于火星科学探测的载荷,除了可以拍摄火星照片、收集火星数据外,轨道器还为祝融号火星车提供中继通讯服务。

在距离地球3.25亿公里远的宇宙深空,天问一号轨道器正在环绕火星飞行,祝融号火星车正在火星表面行驶、 探索 ,在2022年虎年春节前夕,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轨道传回了一组视频,向全国致以新春祝福。

这次传回的视频是由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相机拍摄的,这个相机被安装在“杆”端部,主要是为了对环绕器舱外关键部件进行状态监测和评估,也可以拍拍照片、视频啥的。在传回的画面中,天问一号轨道器的3000牛发动机、推进剂贮箱、姿控发动机等部件状态都良好,轨道器上面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探测器在飞跃火星的北极上空时还拍摄到了火星北极的冰盖,在橘红色的火星地貌衬托下,白色的冰盖显得格外显眼。

每次看到火星的照片、数据,可能都会有朋友希望看到有关火星生命的进展,不管是大型的生物还是原始的微生物,只要被我们发现,将会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因为足以说明在浩瀚宇宙深处,地球可能真的不是的生命星球,在环境相对优越的星球上面可能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外星生命。因为在地球的一些环境极为恶劣的区域,比如说寒冷的南极冰下海洋或者热液火山口湖都存在一些能够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按理来说,在外星球上面应该也存在类似的那些生物。

虽然火星与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火星也具有孕育生命的潜力,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连火星生命的证据都还没找到,所以火星到底是否存在生命,还不知道。不过,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火星具有孕育生命的潜力,而且探测器也发现了一些疑似与生命有关的现象,例如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岩石样本中发现了地球常见碳类型,这个发现增加了火星存在生命可能性。如果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哪怕是微生物,随着我们未来不断 探索 火星,或者将火星的样本带回地球进行研究,我们可能就会找到它们的踪迹了。

为何人类执着探测火星?西瓜视频带你看火星有何特别之处

地球这颗蔚蓝色的星球至少已经存在46亿年了,换句话说,地球的寿命已经达到了46亿岁,芒芒宇宙,人类恰恰选择了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试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复存在,我们又将去哪里生存呢?这一疑问促使了人类对其他星球的探索。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金星,是离地球近的行星,和地球也相似。而火星,则离太阳系较远,表面环境也较为恶劣,砂砾遍布,乍看研究价值不比金星。

然而,比起金星这颗地球的“姐妹星”,人类却更执着于对火星的研究。

每过26个月,就会有一段奔向火星的窗口期。西瓜视频创作人捕月说在本期视频里,将带领我们对火星这颗星球做个更为客观详尽的了解,看火星有何特别,知晓人类为何对火星情有独钟。

1960年,首先展开了对火星探测的历史,当年10月,历史上火星探测器由发射。

近年来,很多也陆续开启了探火的旅程,比如印度,其PSLV火箭在2013年11月5日发射了探测器Mangalyaan。

2019年11月14日,河北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火星探测任务次亮相。“天问一号”7月23日在河北省文昌发射,开启了我国对火星的探测旅程。不久之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完成了第二次修正。

火星上有四季变化。天文学家赫歇尔曾经在1781年利用火星上的标记,他根据这些标记跟着火星自转也发生移动这一特点,得出火星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火星的自转轴也是斜的,自转轴角度也和我们身处的地球的倾斜角度不多。

火星的大气层组成成分和地球有相似处。火星大气层成分有二氧化碳、氮、氩、氧与水,其中二氧化碳占大部分,而火星大气层都有氮这一特点和地球相同。

然而,在金星的大气中,超过90%的成分都是二氧化碳,导致金星的大气压足足有地球的92倍之高,温室效应也非常严重。西瓜视频中也有所提及。

火星并不缺水。根据美国地质学网站的消息,研究人员在火星某处地下发现了由沙尘与冰,而其中冰的含量超过九成,这是巨大的含量。

火星有生物体存在的“有力证据”。美国宇航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重新分析了1.3万年前撞击南极洲的一枚陨星,发现了可能证明火星曾存在生命体——细菌的证据。

火星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而火星上的细菌不只是参加光合作用,更可借助化学能等多种丰富形式的能量转换等进行生存。

金星在人类历史上曾被赋予很多美好的想象,然而金星的表面温度非常之高,不利于物种生存,反倒是是曾长期被看低的火星,在科学认知的深入后,人们渐渐发现它与地球有太多相似之处。

天问一号在120万公里外拍摄的地月合影为何呈现新月状?

据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正常,地面测控捕获及时、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有序通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探测器已脱离地球引力影响范围,进入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150万公里。

7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空间技术研究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从分享出了的黑白合影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月球与地球大致的样子——漆黑的夜空中,有两个新月状天体,其中地球相对较大,月球相对较小它们都呈新月状。

类给地月合影早在43年前就有了,下图这种地月合影照是由旅行者1号在1977年9月18日为地球与月球拍摄的。巧合的是,这张照片的地球和月亮也是新月状。这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儿有个问题:就像我们地球人看星星一样,地球月亮不应该呈现球状的吗?为何天问一号看到的却呈现新月状?

对此有人这样解释。这些画面中,看到的月球与地球之所像“月牙”的景象,是因为月球与地球属于行星天体,它们本身并不是像太阳等恒星那样自身可以发光的天体,只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是太阳光照射,再加上这些天体并不是透明的,所以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与月球的一侧,朝向太阳的一侧会很明亮,而另一侧背向太阳的一面就很阴暗。所以,我们看到的地球与月球都呈新月状。其实,这个解释并不完备的。比如,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也有很多行星,为何它们不呈现新月状?

正确的答案是这样的:天问一号当时拍摄这张照片时,正好处于地球与月亮都处于夜晚的那一侧,但这一侧的地表和月表还有一部分处于白天的明亮部分,所以就拍成了新月状,请看看上面这张图就明白了。

此外还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地球看星星是要透过地球大气的,这些大气会对我们的视野产生散射影响,当行星很遥远时,我们看到的行星就会呈现球体状;其二,是天问一号的视频灵敏度太高了,以至于会对地球这种行星的另外一侧形成很明显的明暗不同的感光效果,故而呈现新月状。

因此,只要角度合适,当然也能拍到地球与月亮都是球状的图片。如上图这张照片就是2019年由的龙江2号卫星拍摄的,据称这是迄今为止的地月合影照。

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实拍影像发布 “祝融号”累计行驶多少米?

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实拍影像。截至27日上午,“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42个火星日,累计行驶236米。

截至27日上午,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338天,地火距离3.6亿千米,“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42个火星日,累计行驶236米。环绕器和火星车工作状态良好。

后续,火星车将继续按开展移动、感知、科学探测,环绕器继续运行在中继轨道,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中继通信,并开展环绕探测。

天问一号之前的地月合影:

2020年7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空间技术研究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千米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以上内容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