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田中一光作品赏析_田中一光作品风格

日本三大国宝级艺术家是谁?

日本三大国宝级艺术家是:

田中一光作品赏析_田中一光作品风格田中一光作品赏析_田中一光作品风格


1、增田正

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创办了设计学院「Masuda Tadashi Design Institute」,对于战后日本的现代设计功不可没。

在设计上,强调借助色彩、形式的对比关系以突显主题,是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界最早广泛采用摄影作为设计形式和主题的代表人物。

2、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的设计核心是面和空间的关系,运用网格系统使画面展现高度次序性和工整性,充分展现出深厚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特点。

同时他偏好使用颜色相近而明亮的几何图形,以及取材自日本传统风景、戏剧场面、脸谱、书法、浮世绘等日本传统元素。

3、横尾忠则

横尾忠则是日本最早把民俗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并运用到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他用木刻式的黑白线稿设计插图,颜色则参照摄影技术,采用平涂方式上色。

所设计的海报等平面作品,一方面大量借鉴日本流传广泛的连环画形式和江户时期的浮世绘题材,独具强烈的日本民俗艺术特色和世俗色彩;另一方面,图形组合呈现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艺术的特征。两相结合,奇妙融合之下,展示出特有的日式普普风格。

田中一光作品

日本舞蹈,产经观世能。

田中一光,日本平面设计师,1930年出生于奈良市一个世代以“鱼万”为商号的商业之家。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1960年成为该中心的艺术指导。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

田中一光的设计风格是什么?

以民族文化文设计元素,创造出个人的强烈的设计风格,正是将日本文化传统中的精髓继承下来,而又大胆开拓出新表现方式,将平面分成若干的色块,通过变化色块的形状形成设计平面,并传达出历史的韵味。他的成就,不仅是基于造型基础,而且也是基于对历史遗产的深刻理解,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到位的把握,还有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后人的评价:他开创了一个时代,是他一人的巨臂,让世界知道日本的现代设计。这个世界,希望有自己风格的人不计其数,真正有自己特色的人却鲜有。街头的所谓流行时尚充斥着我们的视线,时尚变得廉价,个性也跟着掉价。我们太缺少一种将民族文化坚持到底的信念,甚至是一种维护自己风格或是特色的精神。

这6位日本设计师,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性冷淡风

性冷淡风不是真正的冷淡。

它的英文释义是normcore,由normal和core两个单词组成。normal是朴素,core是内涵,所以大致可以说性冷淡风是极简和深度并存的产物。

审美疲劳的当下,返璞归真的性冷淡风占领了自己的一角。在中土大陆上,日系极简的装修风格也迷住了一大波文艺青年,受到他们的追捧。但是如果你以为那就是性冷淡风,那就大错特错了。

冷淡无边,高潮无限。

第一期的设计捕手节选了6位日本设计大师的作品,他们堪称性冷淡风的鼻祖,用线条与图形让你的视觉不断高潮!

这张铁网的沙发是仓俣史朗的代表作,它叫做“告诉你月亮到底有多高”

银光皎洁,不知道坐上去舒服不舒服斯基

由透明玻璃简单拼接的椅子

正在跳舞的黑白柜子,好扭曲

田中一光是无印良品之父,他的作品有着温暖的色彩

无处不在的生活美学

婴儿

鱼作为MUJI设计总监,原研哉把设计理念融入了品牌之中

极简不止于此

此刻忽然很想读书

书的包装纸都如此的冷淡

出自深泽直人之手

坪井浩尚是一位信佛的设计师,主张静逸美学

樱花水痕的水杯

黑川雅之的工业设计将东西方审美融为一体

最著名的铸铁壶

图:来自网络

文:晚安签公众号

喜欢这篇文章的你别忘了点赞和分享↓

田中一光

看到这张海报,相信有些人都知道作者是谁,这一个名叫《日本舞蹈》的设计作品出自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先生。了解日本设计或者现代平面设计,不能不了解的一位大师。

说起田中一光的设计及作品,不得不了解他的少年时期,因为少年时光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非常大。

小时候,田中一光很喜欢电影和戏剧,因为喜欢喜欢戏剧中的人物角色,他自己曾尝试画出那些角色,那也是他最初的“海报”作品。

16岁的时候,因为对美术社设计的兴趣,田中一光就考上了京都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图案专业。但他似乎不太喜欢这个专业,总喜欢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在他17、8岁的时候,田中一光有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之中,也就是戏剧。

年轻的田中一光似乎找到了自己所爱的东西,一心扑在戏剧之上,不断练习、排练,经常因为排练忘记吃饭,然后用一个馒头番薯就解决,然后继续练到深夜。

然而,毕业后的田中一光没有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也没有找跟戏剧相关的工作,而是去了一家图案设计公司,做了一个图形设计师。

虽然没有成为戏剧家,但他少年时的这段经历却为他后来的设计理念和灵感奠定了重要基础。

看到田中一光的海报作品,我们能马上感受到一种文化标识,也就是浓厚的日本文化元素。

在我们所见到的田中一光 能剧 海报作品中,绝大部分都应用了 能面 这一日本传统形象,并以此作为海报的主体图形,能面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

(“能面” 是日本传统戏剧艺术“能”剧所使用面具。)

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设计作品,都有很高的标示性,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能接受这种设计,因为设计的本身已经超越了民族文化。

这也是田中一光一生所倡导的设计理念,根植于传统文化,又能与时俱进。

他一方面将日本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去,让全世界了解日本传统文化,接受日本设计。

另一方面,他又将现代设计概念引入日本,振兴了日本设计行业,这为战后的日本设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起田中一光不得不说的是无印良品,毕竟比起他的海报设计,无印良品更为普通人所知,只是很少人知道无印良品的缔造者正是田中一光,他是无印良品的创始人之一。

1980年田中一光以"最适合的形态展现产品本质"为指导思想提出无印良品的开发构想,所以他他也被称为无印良品之父。

·田中一光希望设计可以介入大众生活发挥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从日常角度人手,倡导“资源循环再利用”,为企业提供了将设计转化为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方法,更从基本观念人手向社会灌输了“合适就好”的生活方式新理念,这种思想在二战之后的日本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他的影响下无印良品则在生活的“基本”与“普遍”间寻得新的价值观,在造型的“朴素”与“简约”中塑造出了新的审美形式。

年轻的时候田中一光对平面设计师早川良雄非常崇拜,甚至早期的作品中能找到很多早川良雄的影子。

1963年田中一光开始独立,走上了自己的设计之路。

在此后几十年间,田中一光,创作出了大量优秀平面作品,对日本乃至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人评价田中一光的一生是这么说的: 他开创了一个时代,是他一人的巨臂,让世界知道日本的现代设计。

这就是田中一光,一个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荣誉设计、融于生活的伟大设计师。

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平面设计作品风格简论!!

田中一光在创作中格外注意视觉元素的表意功能,以脸作为表现对象的作品《日本舞蹈》,画面以方块等分,用几何性等分的形状,按理说是机械的、理性的,而田中在处理时却把代表眼睛的两个半圆同时向内侧倾斜,这一斜就产生了表情,形成满脸微笑的动的造型。嘴的大小两个圆稍微一错,就不仅与眼部的表情统一起来,而且使眼部的半圆形和嘴的半圆弧形的统一节奏有一个装饰音。长久地凝视这张脸,仿佛真能聆听到佳人的莺莺细语。又如《第二十八回产经观世能》,这张 海报的造型处理方法,具有明显的日本浮世绘版画"大首绘"的遗风,这是不同门类艺术互相借鉴的高品位的作品。

田中一光作品内

通览田中一光的作品,感受最强烈的是他大胆的想象和表现的洗练性。在四十多年丰富的设计活动中,他不断追求新的发想,继续这大胆的实验。细看他的作品,就会看到大和民族崇尚单纯简洁的艺术气质,没有那种罗可可式的繁琐和纤巧,更具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清澈浑朴,那种貌似不经意的随意性,那种去掉了雕饰的淳朴,那种追求线与色面本身的量感和张力,那种超乎西方传统的透视和素描意识,那种举重若轻地寓对比色于平和,在田中一光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表演海报

看了田中一光的书籍装帧的成就,就会清楚地感到他既新颖又不失严格的秩序感觉。继承了日本文化传统中最优秀的部分、又大胆开拓出新表现方式的田中一光,使我们明确地意识到:他的卓越,不仅是基于造型基础,而且也是基于对历史遗产的深刻理解。1904年日本的冈仓天心在圣路易斯的万国博览会,面对西欧的听众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看到阴影就想起伦勃朗,而我们看到波光就想起了尾形光琳?田中一光的世界正是继承了尾形光琳描绘的波浪的精细闪光,使其更加耀眼辉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解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到底是西湖在六月时的风光,这时的风景与其它的季节不太相同。荷叶就像与天空相接一般,呈现出无边无际的碧绿,阳光下的荷花看起来分外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创作背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于诗人与友人林子方离别之时。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品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隐喻含义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

“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

“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整首诗的隐喻含义是: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张国荣的御用设计师,拿遍600多个奖:我的设计不是贵,是超级贵

标志性的山羊胡,小黑圆眼镜,简洁得体的着装,人称他是不乏“明星气质”的设计师

如今,70岁的他,眼神依旧如同二三十岁:激情锐利、充满智慧。

也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的设计,遍布在各大商超的货架上。

迄今拿过600多项国际设计大奖,自称 “自己的设计不是贵,是超级贵” ,却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logo设计作品

他的设计观,东西交融,雅俗共赏,堪称中国文化的传承人。

他说,不是我对中国文化理解有多深,是我知道怎样把它表达出来。

他就是陈幼坚,平面设计界的教父级人物,公认的全球十大著名设计师之一。

(王澍、贝聿铭、马岩松等大师均位列此“全球十大”榜单)

▲陈幼坚(Alan Chan)

01

设计“教父”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成功的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除了可口可乐,我们从小嗑到大的洽洽瓜子、至今也很爱喝的 维他奶 。

还有 李锦记、蓝月亮、尖叫 等,它们的logo标识均出自他手。

看得出都是年代感十足的经典之作。

▲农夫山泉尖叫系列

有人可能不知道,与诸多设计大师不同。

事实上, 设计教父陈幼坚并非科班出身的设计师, 也没有过系统的设计专业学习经历。

除了受到父亲对他的艺术启蒙, 其余经验全部来自于自己的亲身实践。

▲儿时与父亲的合照

20岁开始去外国人开的广告公司做助理学徒,边干边学奋斗了10年。

本想着继续干下去,但由于当时行业内的“免费比稿”风气盛行,让陈幼坚非常厌倦。

1980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年轻时候的陈幼坚

1986年,起初创业的达尔讯广告公司,正式更名为 “陈幼坚广告设计公司” 。

1996年,陈幼坚设计公司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评选为 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

▲上海外滩美术馆logo设计

▲国家大剧院logo设计

真的很难用一个词概括陈幼坚的作品,因为他的设计遍布全球各个领域。

如果非要举出一个最著名的,那就不得不提到他的“SEIKO书法钟”。

把精妙繁复的中国文化与工艺,用现代设计技巧重新铺排,创造了一个 具有中国书法精髓的时钟。

▲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

乍一看似乎平平无奇,等它的指针一“动”起来 ,你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分针与汉字楷书点画符号的交叉, 正好组成完整的中文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与其说这是个时钟,

不如说是写在圆形宣纸上的书法作品,

因为我在写书法或者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

同样有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

这也是我的灵感来源之一。”

——陈幼坚

02

拿过600多项国际设计大奖

原来生活中那么多眼熟的设计,都是陈幼坚大师的设计。

其实他的设计和艺术远不止此,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还有哪些经典的优秀作品。

▲部分海报作品

唱片封面设计

80年代的时候,陈幼坚为很多当红巨星都设计过唱片封面,其中有罗文、梅艳芳、张国荣、罗大佑等等。

▲罗文《射雕英雄传》封面

▲梅艳芳《飞跃舞台》封面

▲罗大佑《爱人同志》封面

其中和哥哥张国荣合作得最久,从出道到89年告别演唱会, 陈幼坚一直张国荣的御用设计师,包揽了他所有唱片的封面设计兼美术指导。

▲陈幼坚与哥哥的合照

1983年 《张国荣的一片痴…》

1984年 《Leslie》

1987年《Summer Romance'87》

1988年 《Virgin Snow》

1989年 《Salute》

1989年 《Final Encounter》

这张封面中的“FINAL”特效,放到现在做根本不是问题,当时却是陈幼坚用木头纯手工搭建出来的!

为什么说他的设计“贵”,起源就是80年代,唱片行业的报价他最高,几乎是行业标杆。

即便这样,找他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这大概就是实力吧~

海报设计

他的海报设计也是一绝!

▲海报展现场照片

2002年, 为北京申奥设计的招贴画。

五环颜色环绕着天坛,体现了运动的感觉,又有北京的特色。

2001年 设计的名古屋学校讲座海报。

中间圆圈的红色文字是关于展出的主题地点相关信息,也 恰恰是这个圆圈,让它和周围的文字形成共生。

左上是「名」,中间上面小十字线加上圆圈就是「古」字,右下和圆圈的组合是「屋」字,合起来就是名古屋。

下面这个是给一字体设计公司 设计的杂志封面 ,很有趣。

“左”字是用很多右字拼出来的,而“右”字又是由很多左字拼出来的。

并且版式上也有对比,图一是横向,图二是竖向。

1990年陈幼坚 个展「东情西韵」的海报。

海报主体是一个汉字“东”,代表East,海报颠倒后上方的英文字母“W”,代表West(西)。

利用纸的边缘,作为竖线,海报的左上部似乎是隐藏的陈字偏旁“阝”。

▲ "East Meets West" 展览

2002年再次办此展的时候,换了一种表现方式,表达的含义还是不变。

1997年 公司宣传海报。

用汉字“一”和用毛笔摆出来的阿拉伯数字“1”结合起来,形成汉字“十”。强调从“十”分出来的“一”。

意指陈幼坚设计公司是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

1998年 “设计与生活展览”海报 。

表达了深圳和香港是兄弟,像筷子一样缺一不可,用两只筷子代表深圳和香港两地密切的关系。

纪念好朋友田中一光设计的海报。

主体由田中一光里的“一”和英文名中的“I”组合而成。

陈幼坚和田中一光是很好的朋友,包括他去日本开个展也由田中一光引荐。田中一光逝世后,陈幼坚为了纪念他,设计了下面这张海报。

品牌视觉&产品设计

说起他的经典作品,还得提到“茶”。他做过不少关于茶的设计。

竹叶青 四川成都绿茶品牌

2008年起,陈幼坚为竹叶青品牌,做了一系列沿用至今的 品牌视觉和店面空间设计 。

此品牌标识灵感,来源于每一根竹叶青泡在茶杯中的形态。

根根竖起,犹如茶在水中舞蹈,是竹叶青绿茶独有的特色。

在论道的包装盒上,选用了玻璃材质作为包装的长封条,打开方式如中国古代时期的珍贵宝物,精致大气。

▲竹叶青高端茶系列“论道”

▲最新的竹叶青茶包装

路易威登LV茶道 硬箱

陈幼坚设计过一款“茶之道”硬箱。

用价值百万的全球限量品,将中国茶文化和LV经典的品牌文化“旅行”做了结合。

灵感来源于中国的“茶”字,整个陈列的结构就是根据“茶”字演变而来。

在旅途中,打开它就能体现品茶的实用功能,而关起来则是一个经典细腻、韵致典雅的装饰艺术品。

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也相当出彩。

SEIBU 品牌标识

1983年 Canton Disco俱乐部标识

03

堪称中国文化的传承人

熟悉陈幼坚设计的人都知道,作品里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表现出东西合璧的唯美。

他将自己的这种设计表达风格归纳为:东西文化交融的 “东情西韵” 。

▲工作室的logo正是手中“四喜娃娃”的造型

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段二者配合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这在当时为整个中国设计行业的审美树立了风向标,不少人称他,是“一本活的设计界教科书”。

▲《当下 Now》腕表

审美和文化, 是他看来做设计很重要的两个条件, 审美决定视觉风格,而文化决定了作品是否有内涵。

▲陈幼坚的摄影作品

他的设计“贵”,却很多人愿意买单。这无疑是商业和设计合作的最佳典范。

他说过,只做打动人的设计。

要用心来做,发自内心的东西自然最容易感动人。

设计不是迎合品牌客户的想法,而是真正了解消费市场,才能去印证作品的真实。

当然,生活与商业也可以应用在艺术设计中。

▲Whampoa Club的窗柩设计

▲陈幼坚 “我的日记”展

对于大家疯狂跟风的所谓潮流设计。

他认为, 创意、概念是最重要的;了解市场、懂文化,是最基本的。

我们在"当下"做设计,卖给"当下" 社会 圈,但是“当下的潮流”只是一个工具。例如字体的表达、颜色的表达、纸张的表达、外形的表达。

而概念就不一样了,它不一定只是当下的。

好设计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被淘汰。

▲澳门顶级私人会所“红伶”

▲陈幼坚设计的S chair

如今已经70岁的陈幼坚,像个“老顽童”一样,依旧活跃在众多设计领域,时不时的搞个联名。

▲陈幼坚跨界设计口红

生活中他还培养了很多小爱好,比如逛旧货市场、看画展、玩摄影。

简直活成了所有人都羡慕的“老年生活”!

从业50年,他用自己的独特天分,在设计界为中国赢得众多美誉。

这么多年,从设计往艺术领域延展,发展艺术也许是陈幼坚对钟爱设计的升华。

看似一种随心而为,其实是他的坚持。

回顾自己的设计、艺术生涯时,陈幼坚说自己每一天都没有停过,跑到这个阶段,很有使命感,一直没放弃。

▲杂志封面上的他

“从第一天20多岁出来打工到现在,

可以有今天,我非常感恩”。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寻找,

不断增加自己的能量,从外表到内心。

剩下的时间,我应该利用我有生的时间,

将我学来的东西进行分享。”

——陈幼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