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由来和风俗

春节还有哪些民间习俗

春节的民间习俗

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由来和风俗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由来和风俗


腊月二十三(1月20日 大寒),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1月21日),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1月22日),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1月23日),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1月24日),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1月25日),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1月26日),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1月27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1月28日),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1月29日),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1月30日),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1月31日),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2月1日),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2月2日),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2月3日 立春),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2月4日),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2月5日),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2月6日),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2月7日),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2月8日),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2月9日),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2月10日),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2月11日 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一、春节

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活动主要有拜年、贴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等。描写春节的诗作有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元宵节

春节习俗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习惯风俗,中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常见的春节习俗有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等,在春节期间,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习俗。

各地的民宿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地方是吃饺子有些地方是吃年糕。

春节有哪些习俗俗

农历的十二月为“腊月”,腊月里的民俗十分丰富,自农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往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过小年,然后是扫房、写春联、办年货等,直到除夕夜。1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这里所说的,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2腊月初八—腊八粥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现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3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4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此外,打扫卫生,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镜。扫尘后及时更衣。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5腊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且这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6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7腊月二十七—杀年鸡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8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9腊月二十九—蒸馒头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汉族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10腊月三十—熬一宿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在年三十晚上,中国人一般都会整晚通宵守岁。俗语叫做“三十儿晚上熬一宿”。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END正月初一至十五1正月初一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时跟除夕守岁直接相关的。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2正月初二关键词:姑爷节/祭财神(开斋日)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3正月初三关键词:羊日/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4正月初四关键词:迎接灶王爷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5正月初五关键词:迎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初六关键词:石头生日/送穷(送子)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初七关键词:人日/捞鱼生/摊煎饼/踏青/登高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初八关键日:谷日/顺星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初九关键词:天日/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初十关键词: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十一关键日:子婿日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十二关键词:搭灯棚从新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中大多丰富且多油。因此,从这天开始,人们开始饮食清淡,清肠润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将是元宵节,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家里将会买灯笼,搭灯棚。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十三关键词:买灯笼/点灯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三。元宵节的准备还在继续。在中国南方,这天要欣赏灯笼。络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在这天去城隍庙赏花灯。而这仅仅是元宵节的序幕。除了传统的红灯笼外,还有许多不同样式的花灯。灯展通常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十四关键词:猜灯谜今天是农历正月十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是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大人和孩子都喜爱解决这些问题。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正月十五关键词:闹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春节习俗多了像,准备各种年货放鞭炮,除夕包饺子,看联欢晚会儿,初一去拜年。

民俗二三事

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呢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农历一月一日) 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由来:

Primitive beliefs and sacrificial cult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New Year's Day.

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是春节形成的重要因素。

习俗:

such as Lunar New Year's dinner, keeping the age, New Year's money, temple fairs, flower lanterns and other customs.

如团年饭、守岁、压岁钱、庙会、赏花灯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Lantern Festival(龙灯节直译)

由来:

The custom of burning lamp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s related to the spread of Buddhism to the east.

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习俗:

Lantern Festival mainly includes a series of traditional folk activities,

such as watching lanterns, eating dumplings,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 and setting off fireworks.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农历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间) Tomb-Sweeping Day

由来:

The Qingming Festival originated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Spring and Autumn Festival in ancient times.

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习俗:

Tomb-sweeping, ancestor-sacrificing and outing are common basic etiquette and custom themes.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直译)

由来:

Dragon Boat Festival, with a long history, evolved from the dragon totem worship held in Baiyue in ancient times.

端午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百越举行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习俗:

The Dragon Boat picking and rice dumplings are the two main theme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Festival

由来: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riginated from the worship of celestial phenomena,

and evolved from the worship of the moon on the autumn evening in ancient times.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习俗: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moon, enjoying the moon, eating moon cakes,

playing with lanterns, appreciating osmanthus flowers and drinking osmanthus wine.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6、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重九节直译)

由来:

The origin of Chongyang Festival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 In ancient times,

there were activities of harvest sacrifice and Mars sacrifice in autumn and autumn.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习俗:

There are customs such as climbing high to pray for blessings, visiting chrysanthemums in autumn, wearing dogwood,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s and ancestors, and feasting for longevity.

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将节日装点得喜气洋洋。

这个中国大地恐怕到处不见得都一样吧,特别是中国是一个很多民族的大国家呀有56个民族呢,起码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的,就算是汉族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

我们这边就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在婆家过年,正月初二去娘家。初三初四就是一般的亲戚互相拜年的。但是我们江西抚州地区的人,就是初三从来不拜年,自己不给别人拜年,别人也不能给他拜年。

1、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2、万象更新: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3、万象回春:其意义多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

4、春回地暖:形容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5、三阳开泰:意思是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6、新年伊始:新的一年开始。

放爆竹

关于春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十分重视。然而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地大物博,根据地貌风情的不同,各地的春节风俗都不太一样。

您好,亲~春节的习俗有扫尘、贴门画、贴春联、燃放爆竹、拜年等。【摘要】

春节的习俗【提问】

您好,亲~春节的习俗有扫尘、贴门画、贴春联、燃放爆竹、拜年等。【回答】

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北京年俗——踩岁:

踩岁有“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年三十将芝麻秸铺于院内,踩踏出入,噼啪作响,称为踩岁。此举最早是为了防盗,后来演变成“踩祟”习俗。

东北年俗——龙灯会:

龙灯会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四季丰收。龙是五瑞兽之首,龙灯会是东北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高潮。扎龙灯、画彩磷、描龙须、衔龙珠、插彩旗、内燃烛,拿着龙灯跳龙舞,满城游行,希望得到神龙保佑。

山东年俗——照虚耗:

照虚耗意在为全家祛除邪恶。虚耗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恶鬼,需要用光照驱散。在山东的龙口、黄县一带,女主人在大年初一早晨手持红烛,先照照炕席,再把家里角落照一遍,用光明驱逐黑暗和邪气恶鬼。

浙江年俗——运河灯会:

运河灯会为水乡增添了许多新年喜气。运河灯会起源于唐末宋初,浙江一地最为著名,不仅有陆上彩灯,还有水上船灯、船上花灯、河面水灯。每逢灯会,贴心愿、看表演、猜灯谜、品小吃,街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河里流光溢彩、交相辉映。

安徽年俗——嬉与灯:

嬉与灯有“年年有余”之意。以竹架糊上锦纸,油彩绘上鱼鳞,鱼头书“王”,内置花灯,摇头摆尾,游走出行。百姓随其两侧,欢歌笑语,气氛欢腾。

山西年俗——垒(lěi)旺火:

垒旺火寓意年年兴旺。将煤炭垒成宝瓶状,里添柴火,外披彩花,上贴红字:旺气冲天。在除夕夜鞭炮齐鸣之时点燃,火舌兴旺,既御寒,又壮观,寄托了人们对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的愿望。

湖北年俗——采莲船:

采莲船是湖北洪湖人民模仿驾船采莲而创作的歌舞,船用细竹竿和彩纸裱糊而成,行船时乐队齐奏、彩船紧跟,撑篙大汉、坐船姑娘一唱一和,把船艄婆婆滑稽配合,边舞边唱,好不热闹。

河南年俗——祭灶:

“二十三,祭灶官”。这天在外的人要赶回家,由男人主祭,做祭灶汤,供芝麻酥,烙火烧,夹在公鸡两翼,供于灶神前,燃香表,放鞭炮,送灶爷骑马上天,自此神煞上天,百无禁忌,安心过年。

陕西年俗——蒸面花:

蒸面花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通常由家中最年长的妇女制作,是祭拜祖先、走亲访友不可或缺的礼俗食物。枣山馍馍,下托回云纹,中加大红枣,祝愿家中粮食堆积如山,五谷丰登。

甘肃年俗——社火:

场面震天动地,好不热闹。社火源自花灯戏和高山剧,有千百年历史。传统社火队由一个村或几户人家推出龙灯、掌灯、锣鼓、高跷、小跷、旱船、狮子、秧歌等。就地或串村、串户表演,如今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整个年节的高潮。

四川年俗——初七游草堂:

秉承传统,雅俗共赏。相传早年杜甫与友人于正月初七在草堂故居作诗,互表思念之情。因而每逢此日,四川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至草堂吊唁“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云南年俗——汲薪水:

汲薪水是来自女儿的祝福。在云南大年初一凌晨,各家的新媳妇或大姑娘都会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插上香,将包着红纸的钱币投向水里,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水让全家人饮用,祈求全家人健康、吉利。

西藏年俗——挂经幡:

挂经幡意在向天求福。新年清晨,藏族人民把印有佛经的经幡挂在树上或山顶,随风飘舞,犹如诵读经文,不停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全家平安。

广东年俗——掼(guàn)春盛:

掼春盛表达了娘家对女儿的祝福。所谓春盛,其实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年初一由出嫁女儿的娘家兄弟送到婆家,内装桔子和甘蔗等物,意在祝愿女儿日子节节高。

藏族人民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一般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里。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摘要】

各地区的春节习俗【提问】

藏族人民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一般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里。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回答】

1.广东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2.广西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3.甘肃

有新年舞社火的习俗,社火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

4.辽宁

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

5.黑龙江

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饺子,还要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在初五这天也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

6.福建

乡村农家的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

7.山西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全国各地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