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唯物主义英雄史观_唯物主义英雄史观的内容

错误的。

唯物主义英雄史观_唯物主义英雄史观的内容唯物主义英雄史观_唯物主义英雄史观的内容


这个名词本来很简单,越是解释得一串一串的,反而让人糊涂。

其实就是字面,唯物历史主义,就是从生产生活资料的角度出发,来看历史的发展。而生产生活资料的创造者是人民,所以又叫人民史观。与之相对的是唯心历史主义,又叫英雄史观。前者认为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分析历史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后者认为少数历史人物的政治文化活动左右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由此可见,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当然也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因而也能够描述事物的这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具有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哪些根

这是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具体表现为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英雄史观得以产生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根源来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从社会历史跟原来看,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从阶级根源看,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于阶级偏见,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观来为自己服务.

英雄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个别杰出的人物创造的,他们夸大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广大群众的地位.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又是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作家的历史”的观点,并借此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但唯物史观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承认“人”创造历史的这一点上,而是更深入地考察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的关系,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进而区分了创造历史中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主导力量与非主导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题提供了理论前提,而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证明也就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思想的具体说明.

满意请采纳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事物质财富生 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广泛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第二,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第三,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主要人物,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历史剧的“剧中人”。

可以说,“剧作者”与“剧中人”的比喻是对所有历史人物和政治领袖历史地位及作用的最生动的揭示。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明显地打上了其个人印记,他们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

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

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也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三)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规律告诉人们: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受社会种种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制约。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

所谓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指要把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去认识和评价,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标准去苛求古人。

所谓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属的阶级中去考察,即要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做出一般分析,又要通过特定历史阶段的阶级关系对历史人物的特殊性格和特殊表现做出具体的说明

英雄史观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个是错的。

参考答案:错误。

拓展: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强调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英雄史观是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

观念的特点:

英雄史观在于突出显示英雄的功绩而弱化百姓的力量,这有助于个人形象的快速建立,通过建立起威望,给予百姓一种信仰。我们一向是一个重英雄、惜英雄的民族,我们一直有着敬英雄、爱英雄的传统。

英雄史观的建立有助于防止英雄被亵渎,通过对英雄的歌颂,能够有效建立起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英雄形象的建立也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因为宏伟的形象使得人们相信自己正处于一个安全的受到庇护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发展,提升生产水平。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个别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回答谁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别人物的关系,使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

不是。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历史唯心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心主义掩盖历史发展的真相,通常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

只有到了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才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才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具备地位

历史唯心主义宣扬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一直是权力阶层用以维护其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这是它的社会政治作用的基本的、主导的方面。

当这一种形态的唯心史观作为进步的社会集团的思想武器,去反对保守主义的精神支柱时,它具有科学性,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理性主义者在其发展时期宣传的人道主义的唯物史观,具有这种科学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