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了了晴山见 纷纷宿雾空什么意思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翻译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什么意思?

樵归妇腰斧,渔罢叟收筒。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意思是在晴朗的天气中,山峰清晰可见,原本萦绕在山间的雾气已经消散了。

了了晴山见 纷纷宿雾空什么意思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翻译了了晴山见 纷纷宿雾空什么意思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翻译


宋代 赵蕃

【出处】

这句话的出处是宋代诗人赵蕃的《早行示同舟》。

【原文节选】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

但取登临适,何须吟啸工。

平生钓台路,明日与君同。”

【译文】

“天空晴朗,山峰清晰可见,原本萦绕在山间的雾气已经消散了。

樵夫们背着自己的斧头回家,妇女们也把锄头收拾好了,渔民们收起了自己的渔具。

只要登高远眺,就不必去吟咏了。

【赏析】

【创作背景】

只看文章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解读。赵蕃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和理学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民间生活艰辛,他常常以描写自然景观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诗是他离开官场后隐居于玉山时所写,借用了山水田园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注释】

了了:形容清晰、明亮。

宿雾:山间萦绕的雾气。

樵归:指樵夫回家。

吟啸:吟诵、高声朗读。

钓台:指垂钓的地方。

【生活启示】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这句话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这也启示我们,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风光,欣赏自然之美,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在现代中,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很容易忽略周围的美景。有时候我们会忙于工作或生活琐事,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风景,因此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压抑感。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观察、欣赏自然风光,或者去旅行、走路,感受周围的景色,也许能让我们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恢复身心的平衡,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自然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许多自然景观正在被破坏和消失。因此,我们需要尽力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自然的美丽。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什么意思啊?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以八十七岁高龄辞世。景定三年(1262),秘阁修撰郑协等请谥,朝廷追谥“文节”。 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意思是晴天来时空气清新可视度高,山的风貌可以显现,朝阳初现,宿雾纷纷消散。出自宋代赵蕃《早行示同舟》:“了了晴山这个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要珍惜晴朗的好天气,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生活中的点滴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推崇。见,纷纷宿雾空。樵归妇腰斧,渔罢叟收筒。但取登临适,何须吟啸工。平生钓台路,明日与君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侨居信州(州治在今江西玉山上饶)。北宋朝散大夫赵旸曾孙,南宋中期诗人、学者、理学家。

以曾祖荫入仕,初任州文学,后任浮梁县尉、连江县主簿、太和县主簿。调任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罢官。后绝意仕途,归隐玉山。

宋理宗即位(1224年),召为太社令,不拜;特改奉议郎,直秘阁,皆辞。朝廷下诏予祠,依直秘阁致仕。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以八十七岁高龄辞世。景定三年(1262),秘阁修撰郑协等请谥,朝廷追谥“文节”。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

早行示同舟的原文及翻译

平生钓台路,明日与君同。

早行示同舟原文:

了了晴山见,纷纷宿雾空。

但取登临适,何须吟啸工。

《早行示同舟》翻译、赏析和诗意

明白了晴山见,纷纷夜雾空。

二、作者: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我一生都在钓鱼的路上,明天我也会和你一起前往。”号章泉,原籍郑州,侨居信州(州治在今江西玉山上饶)。北宋朝散大夫赵旸曾孙,南宋中期诗人、学者、理学家。

以曾祖荫入仕,初任州文学,后任浮梁县尉、连江县主簿、太和县主簿。调任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罢官。后绝意仕途,归隐玉山。

宋理宗即位(1224年),召为太社令,不拜;特改奉议郎,直秘阁,皆辞。朝廷下诏予祠,依直秘阁致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