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细胞工程】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研究内容

细胞工程主要有哪些内容

1.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细胞工程】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研究内容【细胞工程】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研究内容


2.细胞融合(新的物种或品系、单克隆抗体)

3.细胞核移植(无性繁殖、克隆动物)

4.染色体工程(多倍体育种,例:八倍体小黑麦)

5.胚胎工程(优良品种、婴儿)

6.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

7.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

细胞工程技术的研究内容

1、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该技术显著的价值在于优良植物的快速繁育与代谢产物的大量制备方面。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上的培养: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细胞工程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有哪些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是指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作,重组细胞结构和内含物,以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即通过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或基因移植以及组织和细胞培养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一起代表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沿,伴随着植物、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相继问世,细胞工程在生命科学、农业、医、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DNA或基因,人工设计细胞的信号传导与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乃至整个基因组与细胞的人工设计与合成,从而刷新了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并将带来生物计算机、细胞制厂、生物炼制石油等技术与产业革命。

细胞工程包括哪些

问题一:细胞工程有哪些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

常用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工程】

常用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问题二:细胞工程领域有哪些 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微生物细胞工程;

研究的内容有:1转基因动植物;2染色体工程;3组织、器官或细胞培养;4原生质体培养;5植物胚胎培养;6动物胚胎移植、胚胎培养和动物;7克隆动物;

问题三:细胞工程有哪些具体应用 细胞工程的应用

(一)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1.在疫苗生产上的应用 疫苗是一种其主要成分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它是利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生产的成熟的一种产品。例如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插入哺乳动物细胞内进行高效表达,已生产出乙型肝炎疫苗。

2.在干扰素生产上的应用 干扰素是以一种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3.繁育优良品种 目前,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 和胚胎的液氮超低温( -196摄氏度)保存技术的综合使用,使优良公畜、禽的交配数与交配范围大为扩展,并且突破了动物交配的季节限制常另外,可以从优良母畜或公畜中分离出卵细胞与 ,在体外受精,然后再将人工控制的新型受精卵种植到种质较的母畜内,繁殖优良新个体。综合利用各项技术,如胚胎分割技术、核移植细胞融合技术、显微作技术等,在细胞程度改造卵细胞,有可能创造出高产奶牛、瘦肉型猪等新品种。特别是干细胞的建立,更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4.临床医学与物 自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首次获得单克隆抗体以来,许多人类无能为力的性疾病碰到了克星。用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出多种中非常细微的株间异,鉴定细菌的种型和亚种。这些都是传统血清法或动物免疫法所做不到的,而且诊断异常准确,误诊率大大降低。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1. 在果树园林花卉 林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细胞工程技术主要是微繁殖和去技术。几乎所有的果树都患有病,而且多是通过营养体繁殖代代相传的。用去苗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的侵害,恢复种性并加速繁殖速度。近年来,对经济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重视。采用这一技术可比常规方法提前数年进行大面积种植。特别是有些林木的种子休眠期很长,常规育种十分费时。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使现代花卉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60年,科学家首次利用微繁殖技术将兰花的愈伤组织培养成植株后,很快形成了以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兰花工业。现在,世界兰花市场上有150多种产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快速微繁殖技术得到的苗。从此,市场供应摆脱了气候、地理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限制。

2.粮食与蔬菜生产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是迄今人类受益多的一个方面。我国在这一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程度,以花单倍体育种途径,培育出的水稻品种或品系有近百个,小麦有30个左右。在常规的杂交育种中,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8~10年,而用细胞工程技术对的花进行离体培养,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一般提前2~3年,而且有利优良性状的筛选。前面已介绍过的微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其技术比较成熟,并已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蔬菜是人类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蔬菜通常以种子、块根、块茎、插扦或分根等传统方式进行繁殖,化费成本低。但是,在引种与繁育、品种的种性提纯与复壮、育种过程的某些中间环节,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仍大有作为。

3.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A 生产香料利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能生产西多种香料物质。例如,在热带栀子花的细胞培养中产生的单萜葡萄苷、格尼帕甙和乌口树甙的产量很高。

B 生产调料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已能生产较多的天然调料,例如在甜叶菊的培养细胞中能积累甜菊苷,此物质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味道大约是制糖的300倍。...>>

问题四:细胞工程需要的工具有哪些,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质粒(小型环状DNA分子)

问题五:细胞工程?指什么 指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的原理和方法。

问题六:举例说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细胞工程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已经渗入到生物工程的各个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在农林、园艺和医学等领域中,细胞工程正在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1、粮食与蔬菜生产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是迄今人类受益多的一个方面。在这一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花单倍体育种途径,培育出的水稻品种或品系有近百个,小麦有30个左右。其中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锈病、抗病等优良性状。

在常规的杂交育种中,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8~10年,而用细胞工程技术对的花进行离体培养,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一般提前2~3年,而且有利优良性状的筛选。前面已介绍过的微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其技术比较成熟,并已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已解决了马铃薯的退化问题,日本麒麟公司已能在1000升容器中大量培养无微型马铃薯块茎作为种薯,实现种薯生产的自动化。通过植物体细胞的遗传变异,筛选各种有经济意义的突变体,为创造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选育发挥了作用。现已选育出优质的番茄、抗寒的亚麻、以及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系。有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改良作物的品质,使它更适合人类的营养需求。

蔬菜是人类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蔬菜通常以种子、块根、块茎、插扦或分根等传统方式进行繁殖,化费成本低。但是,在引种与繁育、品种的种性提纯与复壮、育种过程的某些中间环节,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仍大有作为。例如,从国外引进蔬菜新品种,初往往只有几粒种子或很少量的块根、块茎等。要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必须先大量增殖,这就可应用微繁殖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群体。在常规育种过程中,也可应用原生质体或单倍体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后代,简化制种程序。另外,还可结合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蔬菜品种。

2、园林花卉

在果树、林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细胞工程技术主要是微繁殖和去技术。几乎所有的果树都患有病,而且多是通过营养体繁殖代代相传的。用去苗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的侵害,恢复种性并加速繁殖速度。目前,香蕉、柑橘、山楂、葡萄、桃、梨、荔枝、龙眼、核桃等十余种果树的苗去技术,已基本成熟。香蕉去苗的微繁殖技术已成为产业化商品化的先例之一。因为香蕉是三倍体植物,必须通过无性繁殖延续后代,传统方法一般采用芽繁殖,感病严重,繁殖率低;而采用去的微繁殖技术不仅改进了品质,亩产量约提高30%~50%,很容易被蕉农接受。

近年来,对经济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重视。采用这一技术可比常规方法提前数年进行大面积种植。特别是有些林木的种子休眠期很长,常规育种十分费时。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研究成功的林木植物苗已达百余种,如松属、桉树属、杨属中的许多种,还有泡桐、槐树、银杏、茶、棕榈、咖啡、椰子树等。其中桉树、杨树和花旗松等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澳大利亚已实现桉树苗造林,用幼芽培养每年可繁殖40万株。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使现代花卉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60年,科学家首次利用微繁殖技术将兰花的愈伤组织培养成植株后,很快形成了以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兰花工业。现在,世界兰花市场上有150多种产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快速微繁殖技术得到的苗。从此,市场供应摆脱了气候、地理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限制。至今,已的花卉苗有360余种。已投入商业化生产的有几十种。对康乃馨、月季、唐昌蒲、菊花、非洲紫罗兰等品种的研究较为成熟,有的也已商品化,并有大量产品销往港澳及地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