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研究交通流理论的意义 交通流基本理论

交通密度资料应用

交通密度指的是一个车道单位长度内某一瞬时存在的车辆数。它对了解交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交通密度是研究交通流理论和制定交通控制措施的重要基础数据。交通密度是描述交通流的三参数之一,调查交通密度即可对道路的三参数函数关系进行研究,掌握交通的运行规律,以便预测未来交通运营发展情况,制定交通控制措施。2、交通密度是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是反映道路的交通拥挤程度的直观的指标,直接反映了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因此,了解道路的交通密度,就可以对道路的交通状况做出评价。同时对改善道路的各种设施提供参考。3、交通密度指标,可以反映路上交通堵塞状况。当道路上交通严重拥挤,车辆运行处于停滞状态时,交通流量与车辆运行速度等于零,这时用流量与速度两参数已无法描述交通状况,用交通密度则可表示出这样的状况。4、交通密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十分有用。主要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和摄影法两种,此外也可通过测定交通量、车速等来计算交通密度。

研究交通流理论的意义 交通流基本理论研究交通流理论的意义 交通流基本理论


研究交通流理论的意义 交通流基本理论


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现象。以下是汽车行驶的相关介绍:1、常规时速:行驶速度一般在发动机转速的50~80%的范围内省油平均速度一般城市50km\u002Fh高速公路100km\u002Fh。2、意义:汽车行车速度是描述交通的三个参数之一在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汽车行车速度也可泛指机动车行车速度。为适应不同途汽车行车速度主要有地点车速、路段车速和设计速之分。地点车速是汽车通过道路某指定地点的瞬时速度。一组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数为平均地点车速。

交通流理论的主要内容

交通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概率论的应用、排队论的应用、车流波动理论和跟车理论。 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车辆列队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用数学模式表达而且加以阐明的一种理论。因考察的对象是单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以是一种微观的分析方法。在连续行车情况下,后车要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而经常随着前车改变车速,这种改变可简略地表达为:

什么是交通工程学?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交通流理论的理论发展

交通流理论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起初是应用概率论分析交通流量和车速的关系。从40年代起,交通流理论在运筹学和计算技术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进展,概率论方法、流体力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都分别应用于交通流的研究。1959年12月在美国底特律召开了次交通流理论会议,有美、英、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国代表参加。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交通流理论形成的标志。以后平均每三年召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都印文集。

交通流理论控制【现代交通流理论与控制概论】

本书由交通理论领域专家BorisKemer编著而成。Botis Kemer出生在莫斯科,1992年到德国,并供职于戴姆勒AG公司,在1996―2002年间提出了现代交通流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三相交通理论。全书即是对三相交通理论全面的描述,该理论着重研究如何解释高速公路上交通拥堵转捩(Traffic break.down)的物理原理以及拥堵交通流的性质,这里的相定义为某种时空状态。基于这一理论,书中解释了交通转槟以及导致拥堵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实测结果一致。此外,作者对比了三相交通理论与早期的交通流理论,论证并解释了为什么早期基于运输工程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不能充分地描述实际测得的交通转桉。,讲述了在该理论框架下的高速功率交通控制方法,为交通工程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公路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流与运输网络中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

全书具体描述了Kemer和他的-课题组是如何分析公路数据的以及怎么来发展相关理论的。书中通过图片将相关概念清晰地表达出来,专业术语表使得物理、数学以及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更容易地理解全书内容。全书共13章,除第1章引言与第13章结论与展望外,共分2大部分,具体为:部分,三相交通理论,包括第2-7章:2.三相交通理论的定义;3.交通转槟瓶颈;4.瓶颈处自由流的公路容量有限数;5.移动的拥堵事故;6.三相交通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条件;7.时空交通拥堵图。第二部分,三相交通理论对运输工程的影响,包括第8-12章:8.第二部分引论一三相交通理论概论;9.基于三相交通理论的高速公路交通管制;10.早期基于运输工程的理论_基本图方法;11.三相交通流模型;12.三相交通理论与基本图交通流建模方法衔接。

本书适合于运输系统与复杂动力系统领域的学生、工程师以及教师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