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初一下学期数学题库及答案 初一数学重难点题型

那个~~~

初一下学期数学题库及答案 初一数学重难点题型初一下学期数学题库及答案 初一数学重难点题型


吉林电子出版社的《金卷名题》还可以,我们老师叫我们买的说是题很符合教材,再就是《第一课堂》虽然题量不大但都挺难的,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

金龙软件网有数学老师们开发的中学数学题库,试题数一两万,可以和开发老师们联系联系。

1.已知a=2^55,b=3^44,c=^33,d=6^22

比较abcd的大小

2.已知25^x=2000,80^y=2000,则1/x+1/y=?

3.设a,b,c,d都是自然数,且a^5=b^4,c^3=d^2,

a-c=17,求d-b的值

抱歉,只有奥赛,其他的都太简单了。

如果要书就是《培优教程》《学习高手》和

《尖子生题库》

试试《学习高手》吧,我也是用这个的。

黄冈

打不出来

<尖子生题库>很好的,书店有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1的平方根是()

A.0 B.1 C.±1 D.﹣1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

A.第二象限 B.x轴上 C.第四象限 D.y轴上

3.为了解某校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300名学生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300名学生的体重 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4.某商店一周中每天卖出的衬衣分别是:16件、19件、15件、18件、22件、30件、26件,为了反映这一周销售衬衣的变化情况,应制作的统计图是()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直方图

5.估算 ﹣2的值()

A.在1到2之间 B.在2到3之间 C.在3到4之间 D.在4到5之间

6.如图,直线a∥b,∠1=120°,∠2=40°,则∠3等于()

A.60° B.70° C.80° D.90°

7.将点A(2,﹣2)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B,再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点C的坐标为(﹣2,2)

②点C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③点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点C到x轴与y轴的距离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下列说法:①﹣2是4的平方根;②16的平方根是4;③﹣125的平方根是15;④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⑤ 的立方根是± ;⑥ 的平方根是9,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某次考试中,某班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

B.该班的总人数为40

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

D.及格(≥60分)人数是26

10.已知点A(1,0),B(0,2),点P在x轴上,且△PAB的面积为5,则点P的坐标是()

A. C. D.

11.某次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英得分不低于90分.设她答对了x道题,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不等式为()

A.10x﹣5(20﹣x)≥90 B.10x﹣5(20﹣x)>90 C.10x﹣(20﹣x)≥90 D.10x﹣(20﹣x)>90

12.适合不等式组 的全部整数解的和是()

A.﹣1 B.0 C.1 D.2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5分)

13.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14.若点A(a,3)在y轴上,则点B(a﹣3,a+2)在第象限.

15.已知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则m﹣n的平方根为.

16.一个班级有40人,一次数学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图中表示优秀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17.设实数x,y满足方程组 ,则x﹣y=.

18.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9分)

19.解方程组:

(1) ;

(2) .

20.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21.在我市中小学生“我的中国梦”读书活动中,某校对部分学生做了一次主题为“我最喜爱的图书”的调查活动,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类.学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不完整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其中(1)、(2)直接填答案即可):

(1)本次共调查了名学生;

(2)被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丁类图书的有人,最喜爱甲类图书的人数占本次被调查人数的%;

(3)在最喜爱丙类学生的图书的学生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倍,若这所学校约有学生1800人,请你估计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有多少人.

22.一个正数的x的平方根是2a﹣3与5﹣a,求a和x的值.

23.如图,已知AD∥BC,∠1=∠2,求证:∠3+∠4=180°.

24.如图,方格纸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B(5,0),C(3,3),D(1,4).

(1)描出A、B、C、D四点的位置,并顺次连接A、B、C、D;

(2)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直接写出结果)

(3)把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四边形A′B′C′D′在图中画出四边形A′B′C′D′,并写出A′B′C′D′的坐标.[(1)(3)问的图画在同一坐标系中].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1的平方根是()

A.0 B.1 C.±1 D.﹣1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2=1,

∴1的平方根是±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

A.第二象限 B.x轴上 C.第四象限 D.y轴上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特点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x轴上,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

3.为了解某校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300名学生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300名学生的体重 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分析】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察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察的事物.”.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

【解答】解:本题考察的对象是某校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故总体是某校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确定总体.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察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

4.某商店一周中每天卖出的衬衣分别是:16件、19件、15件、18件、22件、30件、26件,为了反映这一周销售衬衣的变化情况,应制作的统计图是()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直方图

【分析】由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

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直方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组的具体数目,分组的时候,数据是连续的;可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知

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能反映这一周销售衬衣的变化情况,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直方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5.估算 ﹣2的值()

A.在1到2之间 B.在2到3之间 C.在3到4之间 D.在4到5之间

【分析】先估算 的值,再估算 ﹣2,即可解答.

【解答】解:∵5< <6,

∴3< ﹣2<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估算 的值.

6.如图,直线a∥b,∠1=120°,∠2=40°,则∠3等于()

A.60° B.70° C.80° D.90°

【分析】由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4=12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4=∠2+∠3,所以∠3=∠4﹣∠2=80°.

【解答】解:如图,

∵a∥b,

∴∠1=∠4=120°,

∵∠4=∠2+∠3,

而∠2=40°,

∴120°=40°+∠3,

∴∠3=8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

7.将点A(2,﹣2)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B,再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点C的坐标为(﹣2,2)

②点C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③点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点C到x轴与y轴的距离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首先根据平移方法可得C(2﹣4,﹣2+4),进而得到C点坐标,再根据C点坐标分析四个说法即可.

【解答】解:将点A(2,﹣2)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B(2,﹣2+4)

即(2,2),

再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2﹣4,2),

即(﹣2,2),

①点C的坐标为(﹣2,2)说法正确;

②点C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说法正确;

③点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说法正确;

④点C到x轴与y轴的距离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关键是掌握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8.下列说法:①﹣2是4的平方根;②16的平方根是4;③﹣125的平方根是15;④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⑤ 的立方根是± ;⑥ 的平方根是9,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即可解答.

【解答】解:①﹣2是4的平方根,正确;②16的平方根是±4,故错误;③﹣125的平方根是﹣5,故错误;④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正确;⑤ 的立方根是 ,故错误;⑥ =9,9的平方根是±3,故错误;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①④,共2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9.某次考试中,某班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

B.该班的总人数为40

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

D.及格(≥60分)人数是26

【分析】观察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是14人,最多;

该班的总人数为各组人数的和;

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只有两人;

及格(≥60分)人数是36人.

【解答】解: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故正确;

B、2+4+8+12+14=40(人),该班的总人数为40人,故正确;

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有2人,故正确;

D、40﹣4=36(人),及格(≥60分)人数是36人,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10.已知点A(1,0),B(0,2),点P在x轴上,且△PAB的面积为5,则点P的坐标是()

A. C. D.

【分析】根据B点的坐标可知AP边上的高为2,而△PAB的面积为5,点P在x轴上,说明AP=5,已知点A的坐标,可求P点坐标.

【解答】解:∵A(1,0),B(0,2),点P在x轴上,

∴AP边上的高为2,

又△PAB的面积为5,

∴AP=5,

而点P可能在点A(1,0)的左边或者右边,

∴P.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利用三角形的底和高及面积,表示点的坐标.

11.某次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英得分不低于90分.设她答对了x道题,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不等式为()

A.10x﹣5(20﹣x)≥90 B.10x﹣5(20﹣x)>90 C.10x﹣(20﹣x)≥90 D.10x﹣(20﹣x)>90

【分析】小英答对题的得分:10x;小英答错或不答题的得分:﹣5(20﹣x).不等关系:小英得分不低于90分.

【解答】解:设她答对了x道题,根据题意,得

10x﹣5(20﹣x)≥90.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抓住关键词语,找到不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适合不等式组 的全部整数解的和是()

A.﹣1 B.0 C.1 D.2

【分析】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找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再相加即可.

【解答】解: ,

∵解不等式①得:x>﹣ ,

解不等式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

﹣1+0+1=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应用,关键是求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5分)

13.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3.

【分析】根据“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的原则可对不等式组的解集判断.

【解答】解:变形得: ,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

故答案为:x<﹣3.

【点评】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组时要注意解集的确定原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

14.若点A(a,3)在y轴上,则点B(a﹣3,a+2)在第二象限.

【分析】根据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求出a,然后确定出点B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解答】解:∵点A(a,3)在y轴上,

∴a=0,

∴点B的坐标为(﹣3,2),

∴点B(﹣3,2)在第二象限.

故答案为:二.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15.已知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则m﹣n的平方根为±1.

【分析】首先把 代入二元一次方程组 ,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m、n的值,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得: ,

①×2得:4m+2n=16③,

③﹣②得:5m=15,

m=3,

把m=3代入②得:n=2,

则m﹣n=3﹣2=1,

1的平方根是±1,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及平方根,关键是掌握方程组的解,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就是能使两个方程同时左右相等.

16.一个班级有40人,一次数学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图中表示优秀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162°.

【分析】优秀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的圆心角的度数等于优秀率乘以周角度数.

【解答】解:扇形图中表示优秀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360°=162°,

故答案为:162°.

【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了解扇形统计图中扇形所占的百分比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7.设实数x,y满足方程组 ,则x﹣y=10.

【分析】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含y的项系数分别是1,﹣1,可采用①+②消去y的方法解题,再代入代数式即可.

【解答】解:解方程组 ,

①+②得:x=9,

把x=9代入①得:y=﹣1,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

把x=9,y=﹣1代入x﹣y=9﹣(﹣1)=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方法.关键是根据方程组中未知数项系数的关系,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本题也可以采用代入消元法.

18.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是﹣3

【分析】首先解不等式组,即可确定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确定a的范围.

【解答】解: ,

解①得:x≥a,

解②得:x<2.

∵不等式组有四个整数解,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2,﹣1,0,1.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故答案是:﹣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9分)

19.解方程组:

(1) ;

(2) .

【分析】(1)①×3+②×2消去y后求出x,再将x代入①求出y即可得;

(2)令x+y=m,x﹣y=n可得关于m、n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m、n的值,从而得出关于x、y的方程组,解之可得x、y.

【解答】解:(1)解方程组 ,

①×3+②×2,得:19x=114,

解得:x=6,

将x=6代入①,得:18+4y=16,

解得:y=﹣ ,

∴方程组的解为: ;

(2)令x+y=m,x﹣y=n,原方程组可变形为 ,

将②整理,得:3m+n=6 ③,

①+③×4,得:13m=28,

解得:m= ,

将m= 代入③,得: +n=6,

解得:n=﹣ ,

则 ,

④+⑤,得:2x= ,

解得:x= ,

④﹣⑤,得:2y= ,

解得:y= ,

∴原方程组的解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是解方程组的基本技能,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换元法求解.

20.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首先解每个不等式,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确定整数解即可.

【解答】解: ,

解①得x≥ ,

解②得x<4,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x<4.

则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2,3.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1.在我市中小学生“我的中国梦”读书活动中,某校对部分学生做了一次主题为“我最喜爱的图书”的调查活动,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类.学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不完整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其中(1)、(2)直接填答案即可):

(1)本次共调查了200名学生;

(2)被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丁类图书的有15人,最喜爱甲类图书的人数占本次被调查人数的40%;

(3)在最喜爱丙类学生的图书的学生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倍,若这所学校约有学生1800人,请你估计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有多少人.

【分析】(1)由丙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调查的总学生数即可;

(2)由总学生数求出丁类的学生数,求出甲类占的百分比即可;

(3)设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1.5x人,x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40÷20%=200(名);

(2)根据题意得:丁类学生数为200﹣(80+65+40)=15(名);最喜爱甲类图书的人数占本次被调查人数的 ×100%=40%;

(3)设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1.5x人,x人,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x+1.5x=1800×20%,

解得:x=144,

此时1.5x=216,

则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为216人,144人.

故答案为:(1)200;(2)15;40

【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22.一个正数的x的平方根是2a﹣3与5﹣a,求a和x的值.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出2a﹣3+5﹣a=0,进而求出a的值,即可得出x的值.

【解答】解:∵一个正数的x的平方根是2a﹣3与5﹣a,

∴2a﹣3+5﹣a=0,

解得:a=﹣2,

∴2a﹣3=﹣7,

∴x=(﹣7)2=4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23.如图,已知AD∥BC,∠1=∠2,求证:∠3+∠4=180°.

【分析】欲证∠3+∠4=180°,需证BE∥DF,而由AD∥BC,易得∠1=∠3,又∠1=∠2,所以∠2=∠3,即可求证.

【解答】证明:∵AD∥BC,

∴∠1=∠3,

∵∠1=∠2,

∴∠2=∠3,

∴BE∥DF,

∴∠3+∠4=180°.

【点评】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灵活应用.

24.如图,方格纸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B(5,0),C(3,3),D(1,4).

(1)描出A、B、C、D四点的位置,并顺次连接A、B、C、D;

(2)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0;(直接写出结果)

(3)把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四边形A′B′C′D′在图中画出四边形A′B′C′D′,并写出A′B′C′D′的坐标.[(1)(3)问的图画在同一坐标系中].

【分析】(1)根据已知点坐标得出四边形ABCD;

(2)分割四边形,进而利用梯形面积求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

(3)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2)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4+3)×2+ ×3×2=10;

故答案为:10;

(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A′(﹣5,﹣1),B′(﹣1,﹣1),C′(﹣3,2),D′(﹣5,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四边形面积求法,根据题意得出对应点坐标是解题关键.

初一的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诗仙李白本性嗜酒,享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民间流传李白卖酒歌谣,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卖酒;与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完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谁能告诉我,李白原有多少酒。

最后喝完壶中酒时是1斗酒。与店加一倍前是0。5斗酒,第二次喝壶中酒时内是(1+0。5)斗酒。与店加一倍前是0。75斗酒第一次看花喝壶中酒时是1。75斗酒,第一次与店加一倍前是0。875斗酒。所以壶中原有0。875斗酒即7/8斗酒! 答案补充 设原有X斗酒则

[(2X-1)*2-1]*2-1=0

8X=7

X=7/8

壶中原有7/8斗酒

有3个人去投宿,

一晚30元.

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

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

然后,

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每人分到1元.

这样,

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

现在又退回1元,

也就是10-1=9,

每人只花了9元钱,

3个人每人9元,

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

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这是语言的误导题。

说每人花了3*9=27,再加上2y,等于29y,不对!

其实应该这样:

旅店方入账 借:主营业务收入 25y

贷:现金 25y

投宿人账业 借:差旅住宿费 25y

折扣现金 3y

坏账-现金丢失 2y

贷:职工薪酬-差旅费 30y

所以各位同事们啊出门在外千万不要忘记要发票阿!!

追问 2010-07-27 07:20 我还是不怎么明白啊。 补充 2010-07-27 07:20

换一个思路:

25÷3=25/3 正常情况下的每人平均花费

3÷3=1 实际退回顾客手中的钱数

2÷3=2/3 每个人损失的钱数

(25/3+1+2/3)*3=10*3=30

老板25元+服务生2元+退的3元=30元

1\魔术师说:“只要告诉我一个数,我便知道你的鞋子大小和年龄。要与 你自身有关系的。将自己的鞋子尺码数(要整数)乘以2,再加上39,然后乘以50,再加上56,最后减去自己的年龄。”

董饶听后迅速地计算着,他鞋码25,1983年生,按要求计算是:

(25X2+39)+56-1983=2523

他将这个数报出后,魔术师立即告诉他:今年23岁,鞋码25,接着一些人纷纷报出计算结果,魔术师一一猜中,无一失误。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设鞋码X,Y年出生,则:

(2X+39)*50+56-Y

=100X+2006-Y

该年是2006年,2006-Y即年龄

1.过桥

今有a b c d 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a 2 分;b 3 分;c 8 分;d 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的走法才能在 21 分 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答案: 先是a和b一起过桥,然后将b留在对岸,a独自返回。a返回后将手电筒交给c和d,让c和d一起过桥,c和d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b,让b将手电筒带回,最后a和b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分钟。

125 × 4 × 3 = 2000

这个式子显然不等,可是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吗?

答案:插入数字后的式子为:1725×4×3=20700

3.温馨四季

春夏 × 秋冬 = 春夏秋冬

春冬 × 秋夏 = 春夏秋冬

式中 春、夏、秋、冬 各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你能指出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吗?

答案:春=2;夏=1;秋=8;冬=7

.破车下山

一个破车要走两英哩的路,上山及下山各一英哩,上山时平均速度每小时15英哩问当它下山走第二个英哩的路时要多快才能达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0英哩?是45英哩吗?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呦

答案: 无论如何破车的平均速度也不可能达到30英里/小时。因为当平均速度为30英里/小时时,破车上、下山的总时间应为1/15小时。而破车上山就用了1/15小时。所以说破车的平均速度是达不到30英里/小时的。

5.共卖多少鸡蛋

王老太上集市上去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蓝子里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蓝子里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共卖出多少个鸡蛋?

答案:王老太共卖了10个鸡蛋。

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试卷上有6道选择题,每题有3个选项,结果阅卷老师发现,在所有卷子中任选3张答卷,都有一道题的选择互不相同,请问最多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考试?

答案:最多有13人参加考试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里包含一个有趣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过路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再过了一生的十二分之一后,他开始长胡须;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后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有了儿子,但可惜儿子的寿命只有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再活了四年就结束了余生。

一、 设丢番图寿命为x岁,由题意得

x/6+x/12+x/7+5+x/2+4=x

化简这个方程,得75x/84+9=x。

解之,得x=84。

就是说,丢番图的寿命是84岁。

二、怎样合算

小臭班里的45个同学在石老师的带领下到一个风景点春游。他们准备买票时,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请游客购票:每张票票价2元;50人或5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票价按八折优惠。”很多同学提出:“我们应该怎样买票比较合算?”石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看谁能计算出来。”

二、 买46张个人票应付钱:2×46=92(元)。

买50张团体票应付钱:2×50×80%=80(元)。

买团体票比买个人票少付:92-80=12(元)。

即买团体票比买个人票少付12元,所以,应该买团体票。

三、分苹果

秋天到了,小猴征征种的苹果都成熟了,他挑了最好的苹果装在6个箱子中,准备送给好朋友童童和欣欣,6个箱子中分别装有11、12、14、16、17、20个苹果。因为童童小,吃东西少一些,所以他准备只把1/3的苹果分给童童,其余的分给欣欣,箱子不能拆分,你知道征征是怎么分的吗?

三、 6个箱子中共有苹果11+12+14+16+17+20=90(个),所以童童应分苹果90×1/3=30(个)。因为14+16=30(个),所以应该把装有14、16个苹果的两箱苹果分给童童,其余的分给欣欣。

四、谁将取胜

第三届动物运动会上,老虎和狮子在1200米的长跑比赛中成绩相同。为最后决出胜负,裁判老猴让老虎和狮子举行附加赛。这两头猛兽最后赛的是百米来回跑,共计200米远。老虎每跨一步为2米,狮子一步为3米,但老虎每跨三步,狮子却只能跨两步。

据以上的“情报”,你能提前判断出谁将取胜吗?

四、 老虎跨三步,跑2×3=6(米);狮子跨两步,跑3×2=6(米)。所以老虎和狮子跑的速度是一样的。但老虎正好以五十步跑完100米,而狮子则在跑到99米之处后还须再跨一步,到达102米处,然后往回跑。这样,狮子比老虎要多跑4米,故老虎取胜

五、学生的编号

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19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19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几年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五、19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1995年入学的三年级二班的,学号是1号,该生是女生。

有27颗珍珠,其中一颗是假的,但外观和真的一样,只是比真的珍珠轻一点.问:最少用天平称几次(不用砝码),就一定可以把假的珍珠找出来?(

3次

第一次把27颗珍珠分成3等份,取其中2份放天平两端称量,如果天平偏斜,则考虑轻的那9颗珍珠,如果不偏斜,则考虑没有称量的那9颗;同理,将这9颗珍珠再分成3等份,,取其中2份放天平两端称量,再次得到3颗"可疑"的珍珠,取出两颗称量,如果天平偏斜,则轻的是次品~否则没称量的是次品.

.有一水库,在单位时间内有一定量的水流进,同时也向外放水.按现在的放水量,水库中的水可使用40天.因最近库区降雨,使流入水库的水量增加20%,如果放水量也增加10%,那么仍可使用40天.问:如果按照原来的放水量放水,可使用多少天?

20天

设水库原有水为X,每天放出水a,放进水b,则根据题意可得:

X=40(a-b)

X=40(1.1a-1.2b) (两者同时成立)

所以解得

X=20a

即可以不进水只放20天.

1、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

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2、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

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

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共划行了10英里。渔夫相对于河水的划行速度为每小时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总共花了2小时划完这10英里。于是,他在下午4时找回了他那顶落水的草帽。

这种情况同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相类似。地球虽然旋转着穿越太空,但是这种运动对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同样的效应,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速度和距离的问题,地球的这种运动可以完全不予考虑.

3、 一架飞机从A城飞往B城,然后返回A城。在无风的情况下,它整个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每小时100英里。假设沿着从A城到B城的方向笔直地刮着一股持续的大风。如果在飞机往返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发动机的速度同往常完全一样,这股风将对飞机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有何影响?

怀特先生论证道:“这股风根本不会影响平均地速。在飞机从A城飞往B城的过程中,大风将加快飞机的速度,但在返回的过程中大风将以相等的数量减缓飞机的速度。”“这似乎言之有理,”布朗先生表示赞同,“但是,假如风速是每小时l00英里。飞机将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从A城飞往B城,但它返回时的速度将是零!飞机根本不能飞回来!”你能解释这似乎矛盾的现象吗?

答案

怀特先生说,这股风在一个方向上给飞机速度的增加量等于在另一个方向上给飞机速度的减少量。这是对的。但是,他说这股风对飞机整个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不发生影响,这就错了。

怀特先生的失误在于:他没有考虑飞机分别在这两种速度下所用的时间。

逆风的回程飞行所用的时间,要比顺风的去程飞行所用的时间长得多。其结果是,地速被减缓了的飞行过程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而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要低于无风时的情况。

风越大,平均地速降低得越厉害。当风速等于或超过飞机的速度时,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变为零,因为飞机不能往回飞了。

4、 《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 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雄、兔各几何?

原书的解法是;设头数是a,足数是b。则b/2-a是兔数,a-(b/2-a)是雉数。这个解法确实是奇妙的。原书在解这个问题时,很可能是采用了方程的方法。

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

x+y=b, 2x+4y=a

解之得

y=b/2-a,

x=a-(b/2-a)

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5、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看看知识如何转化为财富。

经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 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项支出共计40元。

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

答案:日租金360元。

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 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只有160*80-40*80=9600元。

当然,所谓“经调查得知”的行情实乃本人杜撰,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6 数学家维纳的年龄,全题如下: 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维纳的年龄是多少? 解答:咋一看,这道题很难,其实不然。设维纳的年龄是x,首先岁数的立方是四位数,这确定了一个范围。10的立方是1000,20的立方是8000,21的立方是9261,是四位数;22的立方是10648;所以10=

把1,2,3,4……1986,1987这1987个自然数均匀排成一个大圆圈,从1开始数:隔过1划2,3;隔过4划掉5,6,这样每隔一个数划掉两个数,转圈划下去,问:最后剩下哪个数。

答案:663

1、从十个苹果中拿取九个,有几种拿法?

答案:十个

解析:这道题就等于考虑哪个苹果不拿。

2、下诗出于清朝数学家徐子云的著作,请算出诗中有多少僧人?

巍巍古寺在云中,不知寺内多少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只碗,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答案:624

解析:三人共食一只碗:则吃饭时一人用三分之一个碗,

四人共吃一碗羹:则吃羹时一人用四分之一个碗,

两项合计,则每人用1/3+1/4=7/12个碗,

设共有和尚X人,依题意得:

7/12X=364

解之得,X=624

3、某食品店只有一台不等臂的天平和一只1千克的砝码,一名顾客欲买2千克糖果,售货员先将砝码置左盘,糖果置右盘,平衡后,将此次称得的糖果给顾客,再将砝码置右盘,糖果置左盘,平衡后,又将第二次称得的糖果给顾客,试问:这种称法便宜了谁?

答案:顾客

解析:解:设天平两臂为L>M,两次称分别为X千克,Y千克,依杠杆原理

L=MX,YL=M

X=L/M,Y=M/L

X+Y=L/M+M/L>2

、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

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看看知识如何转化为财富。

经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 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项支出共计40元。

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

答案:日租金360元。

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 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只有160*80-40*80=9600元。

当然,所谓“经调查得知”的行情实乃本人杜撰,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2、下诗出于清朝数学家徐子云的著作,请算出诗中有多少僧人?

巍巍古寺在云中,不知寺内多少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只碗,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答案:624

解析:三人共食一只碗:则吃饭时一人用三分之一个碗,

四人共吃一碗羹:则吃羹时一人用四分之一个碗,

两项合计,则每人用1/3+1/4=7/12个碗,

设共有和尚X人,依题意得:

7/12X=364

解之得,X=624

3、某食品店只有一台不等臂的天平和一只1千克的砝码,一名顾客欲买2千克糖果,售货员先将砝码置左盘,糖果置右盘,平衡后,将此次称得的糖果给顾客,再将砝码置右盘,糖果置左盘,平衡后,又将第二次称得的糖果给顾客,试问:这种称法便宜了谁?

答案:顾客

解析:解:设天平两臂为L>M,两次称分别为X千克,Y千克,依杠杆原理

L=MX,YL=M

X=L/M,Y=M/L

X+Y=L/M+M/L>2

小明购物,买甲乙商品共a元,买乙丙商品共b元,买甲丙商品共c元,问甲、乙、丙商品各几元?

答案:甲=1/2(a+b+c)-b

乙=1/2(a+b+c)-c

丙=1/2(a+b+c)-a

一位老师追备好了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然后给3名学生每人戴上一顶帽子,把另外两顶帽子藏起来,然后让3名学生各自猜出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3人睁开眼睛互相看了一下,踌躇了一会儿,然后3人几乎同时说出了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请问:他们3人是如何判定自己头上的帽子的?他们头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

答案:若三人中有2黑帽子 那么第三的人一定立刻说出自己戴的帽子的颜色 白色,若1看到23有一黑一白 那么如果自己是黑帽子 23就会有一个人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所以 123都带白帽子 。

初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结分人

1~8 9~16 17~18 19~20 21~22 23~24 25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确定事件(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是 ( B )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 B、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

C、掷一枚正方体的骰子,点数为8 D、他乡遇故知

2、下列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D )

3、要了解我市初一消失、的视力状况,从中任意抽出了5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那么样本是指 ( D )

A、我市所有初一学生 B、被抽查的500名学生

C、我市所有的初一学生的视力状况 D、被抽查的5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

4、现有长度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D )

A、1 B、2 C、3 D、4

5、已知 ,则有 ( C )

A、 B、 C、 D、

6、如图,∠CAB=∠DBA,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 B )

A、AC=BD B、BC=AD

C、∠ABC=∠DAB D、∠ACB=∠BDA

7、某种商品进件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准备打折销售,如果要使该商品的利润率恰好为5%,则该商品应该打 ( C )

A、6折 B、7折 C、8折 D、9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 是方程 的一个解;

B、方程 可化为 ;

C、 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D、当 为已知数时,方程 的解是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9、了解我国中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适合用___抽样调查___的方式。

10、请你写出一个解 为的二元一次方程_____2x-y=1____。

11、如图,∠1+∠2+∠3+∠4=__360°___度。

12一个池塘里养了一些鱼,为了估算该池塘中有多少条鱼,养鱼人第一次从池塘中捕捞一网共40条鱼,它们全被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池中,经过一段时间,等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第二次从池塘中捕捞了三网,一共捕到100条鱼,其中带有标记的鱼有2条,则该池塘中约有鱼__138_条。

13、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BCE的周长为14,BC=6,则AB的长为__12___。

14、要加工3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6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5小时,完成了任务。如果甲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y个零件,而且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5个,那么根据题意得到的方程组是___________。

15、如图,在△ABC中,AB=AC,∠A=4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BC,则∠CDE=__35°___。

16、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CA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①②______。(注:将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共20分)

17、解方程(组):

(1) (2)

解:两边同初以24

4(2x+1)-3(5x-1)=24

8x+4-15x+3=24

-7x=24-4-3

-7x=17

X=-7/17

18、在解方程组 时,由于粗心,甲看错了方程组中的a,而得到解为 ;乙看错了方程组中的b而得到解为 。

(1)求正确的a、b值;

(2)求原方程组的解。

(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如图,直线 分别表示我市的“张杨公路”和“港丰公路”,A、B为两个工厂,现计划建一个储物仓库C,使储物仓库到二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并且到A、B两国工厂的距离相等,请你用直尺圆规确定C点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在纸上

20、有下列正多边形: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六边形;④正十二边形,从中任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图形结合在一起作平面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每种图形可重复使用:。请你设计4种符合上述条件的平面镶嵌方案,并指出每一种设计方案所用到的正多边形的序号(不需要作出平面镶嵌图形)。

①正三角形和②正方形镶嵌成正五边形

正十四边形 正二十边形 正十八边形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1、如图。在△ABC中,AB=AC,F为AC上一点,FD⊥BC于D,DE⊥AB于E,∠AFD=145°,求∠A和∠EDF的值。

22、甲乙两名同学进行投掷飞镖比赛,每人各投掷10次,中靶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分数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甲(次数)

(2)分别写出甲、乙两名同学这10次投捉飞镖比赛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在下面的网格图中,画出甲、乙投捉飞镖的折线图;

(4)从折线图的走势看,请你分析哪位同学的潜力较大。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四边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四边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四边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a),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说明理由;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四边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b),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24、如图24—1,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A、B。转盘被均匀地分成4等份,每份分别标上1、2、3、4四个数字,转盘B被均匀地分成6等份,每份分别标上1、2、3、4、5、6六个数字,有人为甲、乙两人设计了一个游戏,其规则如下:

①同时自由转动转盘A、B,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一个数字(如果指针恰好指在分格线上,那么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向某一数字为止)。

②用转盘A、B所指的两个数字相乘,如果得到的积是偶数,那么甲胜;如果得到的积是奇数,那么乙胜。

(1)你认为这样的规则是否公平?如果不公平,那么甲和乙谁赢的机会大?

(2)如果不改变转盘内的数字,请你适当改变游戏规则②,使游戏对双方都公平;

(3)如果不改变题中的游戏规则,请你适当改变转盘上的数字,并在图24—2的转盘上标明你所选的数字,使游戏对双方都公平。

(本题满分8分)

25、小明为书房买灯,现有两种灯可供选择,其中一种是10瓦(即0.01千瓦)的节能灯,售价78元/盏;另一种是60瓦(即0.06千瓦),售价为26元/盏,假设两种灯的照明亮度一样,使用寿命都可以达到2800十时,已知小明家所在地的电价是每千瓦0.52元。

(1)设照明时间是x小时时,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用一盏节能灯的费用和用一盏白炽灯的费用(注: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2)小明在这两种灯中选购一盏,

①当照明时间是多少时,使用两种灯的费用一样多;

②当x=1500小时时,选用____灯的费用低;当x=2500小时时,选用_____灯的费用低;

③由①②猜想:当照明时间_____小时时,选用白炽灯的费用低;当照明时间____小时时,选用节能灯的费用低;

(3)小明想在这两种灯中选购两盏,精密度照明时间是3000小时,每盏灯的使用寿命是2800小时,请你帮他设计费用最低的选灯方案,并说明理由。

求七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100道【50道也可以】,带答案的【尽量字数题目少点】,急用,谢谢~

只有这么多,不过有答案。

1、 甲有书的本数是乙有书的本数的3倍,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有82本书,求甲、乙两人各有书多少本。

解:设乙有书x本,则甲有书3x本

X+3X=82×2

2、一只两层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的书一样多,求上、下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解:设下层有书X本,则上层有书3X本

3X-60=X+60

3、有甲、乙两缸金鱼,甲缸的金鱼条数是乙缸的一半,如从乙缸里取出9条金鱼放人甲缸,这样两缸鱼的条数相等,求甲缸原有金鱼多少条.

解:设乙缸有X条,则甲缸有1/2X条

X-9=1/2X+9

4、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时间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时间迟到1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解:设计划时间为X小时

60×(X-1)=40×(X+1)

5、新河口小学的同学去种向日葵,五年级种的棵数比四年级种的3倍少1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62棵,两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解:设四年级种树X棵,则五年级种(3X-10)棵

(3X-10)-X=62

6、熊猫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40台,要比原计划多生产6天,如果每天生产60台,可以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成,求原计划生产时间和这批电视机的总台数.

解:设原计划生产时间为X天

40×(X+6)=60×(X-4)

7、甲仓存粮32吨,乙仓存粮57吨,以后甲仓每天存人4吨,乙仓每天存人9吨.几天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

解:设X天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

(32+4X)×2=57+9X

8、一把直尺和一把小刀共1.9元,4把直尺和6把小刀共9元,每把直尺和每把小刀各多少元?

解:设直尺每把x元,小刀每把就是(1.9—x)元

4X+6×(1.9—X)=9

9、甲、乙两个粮仓存粮数相等,从甲仓运出130吨、从乙仓运出230吨后,甲粮仓剩粮是乙粮仓剩粮的3倍,原来每个粮仓各存粮多少吨?

解:设原来每个粮仓各存粮X吨

X-130=(X-230)×3

10、师徒俩要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比徒弟每小时多加工10个.工作中师傅停工5小时,因此徒弟比师傅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求两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设两人各加工X个零件

X/(50-40)=X/50+5-1

11、买2.5千克苹果和2千克橘子共用去13.6元,已知每千克苹果比每千克橘子贵2.2元,这两种水果的单价各是每千克多少元?

解:设橘子每千克X元,则苹果每千克(X+2.2)元

2.5×(X+2.2)+2X=13.6

12、买4支钢笔和9支圆珠笔共付24元,已知买2支钢笔的钱可买3支圆珠笔,两种笔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解:设钢笔每支X元,则圆珠笔每支2X/3

4X+9×2X/3=24

1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求原两位数.

解:设十位上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2X,这个原两位数为(10X+2X)

10×2X+X=(10X+2X)+36

14、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1,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的和是这个两位数的0.2倍.求这个两位数.

解: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1)

X+(X-1)=[X+10×(X-1)] ×0.2

15、有四只盒子,共装了45个小球.如变动一下,第一盒减少2个;第二盒增加2个;第三盒增加一倍;第四盒减少一半,那么这四只盒子里的球就一样多了.原来每只盒子中各有几个球?

解:设现在每只盒子中各有x个球,原来各盒中球的个数分别为(x—2)个、(x+2)个、(x÷2)个、2x个

(x—2)+ (x+2)+ (x÷2)+ 2x=45

16、25除以一个数的2倍,商是3余1,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

(25-1)÷2X=3

17、甲、乙分别从相距18千米的A、B两地同时同向而行,乙在前甲在后.当甲追上乙时行了1.5小时.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求甲车速度.

解:设甲车速度为X小时/小时

(X-48)×1.5=18

18、甲、乙两车同时由A地到B地,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车先出发2小时后乙车才出发,两车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的距离.

解:设A、B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

(X-30×2)/30=X/45

19、师徒俩加工同一种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12个,工作了3小时后,师傅开始工作,6小时后,两人加工的零件同样多,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设师傅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

6X=12×(3+6)

20、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再注入15升后,两桶油质量相等;如乙桶油再注人145升,则乙桶油的质量是甲桶油的3倍,求原来两桶油各有多少升.

解:设甲桶原来有X升油,则乙桶原来有(X-15)升油

X+15+145=3X

21、一个工程队由6个粗木工和1个细木工组成.完成某项任务后,粗木工每人得200元,细木工每人工资比全队的平均工资多30元.求细木工每人得多少元.

解:设细木工每人得X元

(200×6+X)/(6+1)=X-30

初一100道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1.25×(8+10)

=1.25×8+1.25×10

=10+12.5=22.5

9123-(123+8.8)

=9123-123-8.8

=9000-8.8

=8991.2

1.24×8.3+8.3×1.76

=8.3×(1.24+1.76)

=8.3×3=24.9

9999×1001

=9999×(1000+1)

=9999×1000+9999×1

=10008999

14.8×6.3-6.3×6.5+8.3×3.7

=(14.8-6.5)×6.3+8.3×3.7

=8.3×6.3+8.3×3.7

8.3×(6.3+3.7)

=8.3×10

=83

1.24+0.78+8.76

=(1.24+8.76)+0.78

=10+0.78

=10.78

933-157-43

=933-(157+43)

=933-200

=733

4821-998

=4821-1000+2

=3823

I32×125×25

=4×8×125×25

=(4×25)×(8×125)

=100×1000

=100000

9048÷268

=(2600+2600+2600+1248)÷26

=2600÷26+2600÷26+2600÷26+1248÷269

=100+100+100+48

=348

2881÷ 43

=(1290+1591)÷ 434

=1290÷43+1591÷43

=30+37

3.2×42.3×3.75-12.5×0.423×16

=3.2×42.3×3.75-1.25×42.3×1.6

=42.3×(3.2×3.75-1.25×1.6)

=42.3×(4×0.8×3.75-1.25×4×0.4)

=42.3×(4×0.4×2×3.75-1.25×4×0.4)

=42.3×(4x0.4x7.5-1.25x4x0.4)

=42.3×[4×0.4×(7.5-1.25)]

=42.3×[4×0.4×6.25]

=42.3×(4×2.5)

=4237

1.8+18÷1.5-0.5×0.3

=1.8+12-0.15

=13.8-0.15

=13.65

6.5×8+3.5×8-47

=52+28-47

=80-47

(80-9.8)×5分之2-1.32

=70.2X2/5-1.32

=28.08-1.32

=26.76

8×7分之4÷[1÷(3.2-2.95)]

=8×4/7÷[1÷0.25]

=8×4/7÷4

=8/7

2700×(506-499)÷900

=2700×7÷900

=18900÷900

=21

33.02-(148.4-90.85)÷2.5

=33.02-57.55÷2.5

=33.02-23.02

=10

(1÷1-1)÷5.1

=(1-1)÷5.1

=0÷5.1

=0

18.1+(3-0.299÷0.23)×1

=18.1+1.7×1

=18.1+1.7

=19.8

[-18]+29+[-52]+60= 19

[-3]+[-2]+[-1]+0+1+2= -3

[-301]+125+301+[-75]= 50

[-1]+[-1/2]+3/4+[-1/4]= -1

[-7/2]+5/6+[-0.5]+4/5+19/6= 1.25

[-26.54]+[-6.14]+18.54+6.14= -8

1.125+[-17/5]+[-1/8]+[-0.6]= -3

[-98+76+(-87)]*23[56+(-75)-(7)]-(8+4+3)

5+21*8/2-6-59

68/21-8-11*8+61

-2/9-7/9-56

4.6-(-3/4+1.6-4-3/4)

1/2+3+5/6-7/12

[2/3-4-1/4*(-0.4)]/1/3+2

22+(-4)+(-2)+4*3

-2*8-8*1/2+8/1/8

(2/3+1/2)/(-1/12)*(-12)

(-28)/(-6+4)+(-1)

2/(-2)+0/7-(-8)*(-2)

(1/4-5/6+1/3+2/3)/1/2

18-6/(-3)*(-2)

(5+3/8*8/30/(-2)-3

(-84)/2*(-3)/(-6)

1/2*(-4/15)/2/3

-3x+2y-5x-7y

1437×27+27×563 〔75-(12+18)〕÷15

2160÷〔(83-79)×18〕 280+840÷24×5

325÷13×(266-250) 85×(95-1440÷24)

58870÷(105+20×2) 1437×27+27×563

81432÷(13×52+78) [37.85-(7.85+6.4)] ×30

156×[(17.7-7.2)÷3] (947-599)+76×64

36×(913-276÷23) [192-(54+38)]×67

[(7.1-5.6)×0.9-1.15]÷2.5 81432÷(13×52+78)

5.4÷[2.6×(3.7-2.9)+0.62] (947-599)+76×64 60-(9.5+28.9)]÷0.18 2.881÷0.43-0.24×3.5 20×[(2.44-1.8)÷0.4+0.15] 28-(3.4 1.25×2.4) 0.8×〔15.5-(3.21 5.79)〕 (31.8 3.2×4)÷5 194-64.8÷1.8×0.9 36.72÷4.25×9.9 3.416÷(0.016×35) 0.8×[(10-6.76)÷1.2]

(136+64)×(65-345÷23) (6.8-6.8×0.55)÷8.5

0.12× 4.8÷0.12×4.8 (58+37)÷(64-9×5)

812-700÷(9+31×11) (3.2×1.5+2.5)÷1.6

85+14×(14+208÷26) 120-36×4÷18+35

(284+16)×(512-8208÷18) 9.72×1.6-18.305÷7

4/7÷[1/3×(3/5-3/10)] (4/5+1/4)÷7/3+7/10

12.78-0÷( 13.4+156.6 ) 37.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3.2×(1.5+2.5)÷1.6

85+14×(14+208÷26) (58+37)÷(64-9×5)

(6.8-6.8×0.55)÷8.5 (284+16)×(512-8208÷18)

0.12× 4.8÷0.12×4.8 (3.2×1.5+2.5)÷1.6

120-36×4÷18+35 10.15-10.75×0.4-5.7

5.8×(3.87-0.13)+4.2×3.74 347+45×2-4160÷52

32.52-(6+9.728÷3.2)×2.5 87(58+37)÷(64-9×5)

[(7.1-5.6)×0.9-1.15] ÷2.5 (3.2×1.5+2.5)÷1.6

5.4÷[2.6×(3.7-2.9)+0.62] 12×6÷(12-7.2)-6

3.2×6+(1.5+2.5)÷1.6 (3.2×1.5+2.5)÷1.6

5.8×(3.87-0.13)+4.2×3.74

33.02-(148.4-90.85)÷2.5

1)23+(-73)

(2)(-84)+(-49)

(3)7+(-2.04)

(4)4.23+(-7.57)

(5)(-7/3)+(-7/6)

(6)9/4+(-3/2)

(7)3.75+(2.25)+5/4

(8)-3.75+(+5/4)+(-1.5)

(9)(-17/4)+(-10/3)+(+13/3)+(11/3)

(10)(-1.8)+(+0.2)+(-1.7)+(0.1)+(+1.8)+(+1.4)

(11)(+1.3)-(+17/7)

(12)(-2)-(+2/3)

(13)|(-7.2)-(-6.3)+(1.1)|

(14)|(-5/4)-(-3/4)|-|1-5/4-|-3/4|)

(15)(-2/199)*(-7/6-3/2+8/3)

(16)4a)*(-3b)*(5c)*1/6

1. 3/7 × 49/9 - 4/3

2. 8/9 × 15/36 + 1/27

3. 12× 5/6 – 2/9 ×3

4. 8× 5/4 + 1/4

5. 6÷ 3/8 – 3/8 ÷6

6. 4/7 × 5/9 + 3/7 × 5/9

7. 5/2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 × 5/6 + 5/6

10. 3/4 × 8/9 - 1/3

0.12χ+1.8×0.9=7.2 (9-5χ)×0.3=1.02 6.4χ-χ=28+4.4

11. 7 × 5/49 + 3/14

12. 6 ×( 1/2 + 2/3 )

13. 8 × 4/5 + 8 × 11/5

14. 31 × 5/6 – 5/6

15. 9/7 - ( 2/7 – 10/21 )

16. 5/9 × 18 – 14 × 2/7

17. 4/5 × 25/16 + 2/3 × 3/4

18. 14 × 8/7 – 5/6 × 12/15

19. 17/32 – 3/4 × 9/24

20. 3 × 2/9 + 1/3

21. 5/7 × 3/25 + 3/7

22. 3/14 ×× 2/3 + 1/6

23. 1/5 × 2/3 + 5/6

24. 9/22 + 1/11 ÷ 1/2

25. 5/3 × 11/5 + 4/3

26. 45 × 2/3 + 1/3 × 15

27. 7/19 + 12/19 × 5/6

28. 1/4 + 3/4 ÷ 2/3

29. 8/7 × 21/16 + 1/2

30. 101 × 1/5 – 1/5 × 21

31.50+160÷40 (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7.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38.85+14×(14+208÷26)

39.(284+16)×(512-8208÷18)

40.120-36×4÷18+35

41.(58+37)÷(64-9×5)

42.(6.8-6.8×0.55)÷8.5

43.0.12× 4.8÷0.12×4.8

44.(3.2×1.5+2.5)÷1.6 (2)3.2×(1.5+2.5)÷1.6

45.6-1.6÷4= 5.38+7.85-5.37=

46.7.2÷0.8-1.2×5= 6-1.19×3-0.43=

47.6.5×(4.8-1.2×4)= 0.68×1.9+0.32×1.9

48.10.15-10.75×0.4-5.7

49.5.8×(3.87-0.13)+4.2×3.74

50.32.52-(6+9.728÷3.2)×2.5

51.-5+58+13+90+78-(-56)+50

52.-7*2-57/(3

53.(-7)*2/(1/3)+79/(3+6/4)

54.123+456+789+98/(-4)

55.369/33-(-54-31/15.5)

56.39+{3x[42/2x(3x8)]}

57.9x8x7/5x(4+6)

58.11x22/(4+12/2)

59.94+(-60)/10

1.

a^3-2b^3+ab(2a-b)

=a^3+2a^2b-2b^3-ab^2

=a^2(a+2b)-b^2(2b+a)

=(a+2b)(a^2-b^2)

=(a+2b)(a+b)(a-b)

2.

(x^2+y^2)^2-4y(x^2+y^2)+4y^2

=(x^2+y^2-2y)^2

3.

(x^2+2x)^2+3(x^2+2x)+x^2+2x+3

=(x^2+2x)^2+4(x^2+2x)+3

=(x^2+2x+3)(x^2+2x+1)

=(x^2+2x+3)(x+1)^2

4.

(a+1)(a+2)+(2a+1)(a-2)-12

=a^2+3a+2+2a^2-3a-2-12

=3a^2-12

=3(a+2)(a-2)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1. 3/7 × 49/9 - 4/3

2. 8/9 × 15/36 + 1/27

3. 12× 5/6 – 2/9 ×3

4. 8× 5/4 + 1/4

5. 6÷ 3/8 – 3/8 ÷6

6. 4/7 × 5/9 + 3/7 × 5/9

7. 5/2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 × 5/6 + 5/6

10. 3/4 × 8/9 - 1/3

0.12χ+1.8×0.9=7.2 (9-5χ)×0.3=1.02 6.4χ-χ=28+4.4

11. 7 × 5/49 + 3/14

12. 6 ×( 1/2 + 2/3 )

13. 8 × 4/5 + 8 × 11/5

14. 31 × 5/6 – 5/6

15. 9/7 - ( 2/7 – 10/21 )

16. 5/9 × 18 – 14 × 2/7

17. 4/5 × 25/16 + 2/3 × 3/4

18. 14 × 8/7 – 5/6 × 12/15

19. 17/32 – 3/4 × 9/24

20. 3 × 2/9 + 1/3

21. 5/7 × 3/25 + 3/7

22. 3/14 ×× 2/3 + 1/6

23. 1/5 × 2/3 + 5/6

24. 9/22 + 1/11 ÷ 1/2

25. 5/3 × 11/5 + 4/3

26. 45 × 2/3 + 1/3 × 15

27. 7/19 + 12/19 × 5/6

28. 1/4 + 3/4 ÷ 2/3

29. 8/7 × 21/16 + 1/2

30. 101 × 1/5 – 1/5 × 21

31.50+160÷40 (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7.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38.85+14×(14+208÷26)

39.(284+16)×(512-8208÷18)

40.120-36×4÷18+35

41.(58+37)÷(64-9×5)

42.(6.8-6.8×0.55)÷8.5

43.0.12× 4.8÷0.12×4.8

44.(3.2×1.5+2.5)÷1.6 (2)3.2×(1.5+2.5)÷1.6

45.6-1.6÷4= 5.38+7.85-5.37=

46.7.2÷0.8-1.2×5= 6-1.19×3-0.43=

47.6.5×(4.8-1.2×4)= 0.68×1.9+0.32×1.9

48.10.15-10.75×0.4-5.7

49.5.8×(3.87-0.13)+4.2×3.74

50.32.52-(6+9.728÷3.2)×2.5

51.-5+58+13+90+78-(-56)+50

52.-7*2-57/(3

53.(-7)*2/(1/3)+79/(3+6/4)

54.123+456+789+98/(-4)

55.369/33-(-54-31/15.5)

56.39+{3x[42/2x(3x8)]}

57.9x8x7/5x(4+6)

58.11x22/(4+12/2)

59.94+(-60)/10

1.

a^3-2b^3+ab(2a-b)

=a^3+2a^2b-2b^3-ab^2

=a^2(a+2b)-b^2(2b+a)

=(a+2b)(a^2-b^2)

=(a+2b)(a+b)(a-b)

2.

(x^2+y^2)^2-4y(x^2+y^2)+4y^2

=(x^2+y^2-2y)^2

3.

(x^2+2x)^2+3(x^2+2x)+x^2+2x+3

=(x^2+2x)^2+4(x^2+2x)+3

=(x^2+2x+3)(x^2+2x+1)

=(x^2+2x+3)(x+1)^2

4.

(a+1)(a+2)+(2a+1)(a-2)-12

=a^2+3a+2+2a^2-3a-2-12

=3a^2-12

=3(a+2)(a-2)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初一上册100道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2x+17=35

3x-67=11

12+8x=52

0.8x-4.2=2.2

2x+5=10

3x-15=75

4x+40=320

3x+77=122

5x-1.6=0.6

6x-4=20

10x-0.6=2.4

500-12x=140

1) 66x+17y=3967

25x+y=1200

答案:x=48 y=47

(2) 18x+23y=2303

74x-y=1998

答案:x=27 y=79

(3) 44x+90y=7796

44x+y=3476

答案:x=79 y=48

(4) 76x-66y=4082

30x-y=2940

答案:x=98 y=51

(5) 67x+54y=8546

71x-y=5680

答案:x=80 y=59

(6) 42x-95y=-1410

21x-y=1575

答案:x=75 y=48

(7) 47x-40y=853

34x-y=2006

答案:x=59 y=48

(8) 19x-32y=-1786

75x+y=4950

答案:x=66 y=95

(9) 97x+24y=7202

58x-y=2900

答案:x=50 y=98

(10) 42x+85y=6362

63x-y=1638

答案:x=26 y=62

(11) 85x-92y=-2518

27x-y=486

答案:x=18 y=44

(12) 79x+40y=2419

56x-y=1176

答案:x=21 y=19

(13) 80x-87y=2156

22x-y=880

答案:x=40 y=12

(14) 32x+62y=5134

57x+y=2850

答案:x=50 y=57

初一50道数学计算题+答案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及答案【同步达纲练习】

1.选择题:

(1)把-2-(+3)-(-5)+(-4)+(+3)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正确的是( )

A.-2-3-5-4+3 B.-2+3+5-4+3 C.-2-3+5-4+3 D.-2-3-5+4+3

(2)计算(-5)-(+3)+(-9)-(-7)+ 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10 B.-9 C.8 D.-23

(3)-7,-12,+2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8 B.-4 C.4 D.38

(4)若 +(b+3)2=0,则b-a- 的值是( )

A.-4 B.-2 C.-1 D.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负数相减,等于绝对值相减 B.两个负数的差一定大于零 C.正数减去负数,实际是两个正数的代数和 D.负数减去正数,等于负数加上正数的绝对值

(6)算式-3-5不能读作( )

A.-3与5的差 B.-3与-5的和 C.-3与-5的差 D.-3减去5

2.填空题:(4′×4=16′)

(1)-4+7-9=- - + ;

(2)6-11+4+2=- + - + ;

(3)(-5)+(+8)-(+2)-(-3)= + - + ;

(4)5-(-3 )-(+7)-2 =5+ - - + - .

3.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8′×2=16′)

(1)(-21)+(+16)-(-13)-(+7)+(-6);

(2)-2 -(- )+(-0.5)+(+2)-(+ )-2.

4.计算题(6′×4=24′)

(1)-1+2-3+4-5+6-7;

(2)-50-28+(-24)-(-22);

(3)-19.8-(-20.3)-(+20.2)-10.8;

(4)0.25- +(-1 )-(+3 ).

5.当x=-3.7,y=-1.8,z=-1.5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5′×4=20′)

(1)x+y-z;

(2)-x-y+z;

(3)-x+y+z;

(4)x-y-z.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及答案【素质优化训练】

(1) (-7)-(+5)+(+3)-(-9)=-7 5 3 9;

(2)-(+2 )-(-1 )-(+3 )+(- ) =( 2 )+( 1 )+( 3 )+( );

(3)-14 5 (-3)=-12;

(4)-12 (-7) (-5) (-6)=-16;

(5)b-a-(+c)+(-d)= a b c d;

2.当x= ,y=- ,z=- 时,分别求出下列代数式的值;

(1)x-(-y)+(-z);

(2)x+(-y)-(+z);

(3)-(-x)-y+z;

(4)-x-(-y)+z.

3.就下列给的三组数,验证等式: a-(b-c+d)=a-b+c-d是否成立.

(1)a=-2,b=-1,c=3,d=5; (2)a=23 ,b=-8,c=-1 ,d=1 .

4.计算题

(1)-1-23.33-(+76.76);

(2)1-2*2*2*2;

(3)(-6-24.3)-(-12+9.1)+(0-2.1);

(4)-1+8-7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C;(2)B;(3)D;(4)A;(5)C;(6)C 2.(1)4,(-7),(-9) (2)(-6),(-11),(-4),2; (3)-5,8,2,3; (4)3,7,2; 3.略4.(1)-4; (2)-80; (3)-30.5 (4)-5 5.(1)-4; (2)4; (3)0.4; (4)-0.4.

【素质优化训练】 1.(1)-,+,+; (2)-,+,-,-; (3)+,+; (4)-,+,+; (5)-,+,-,-. 2.(1) (2) (3) (4)- 3.(1) (2)都成立. 4.(1)- (2) (3)-29.5 (4)-1 第(4)题注意同号的数、互为相反数先分别结合。

初一下320道数学计算题(带答案)

你可以参考下百度文库里初一数学

因为不大清楚你是只要计算,是速算还是什么的

地址在下面

希望可以帮到你

:wenku.baidu./list/582

初一上册500道数学计算题【带答案】

2x+17=35

3x-64=11

12+8x=52

0.8x-4.2=2.2

2x+5=10

3x-15=75

4x+4o=320

3x+77=122

5x-1.6=0.6

6x-4=20

10x-0.6=2.4

500-12x=140

1) 66x+17y=3967

25x+y=1200

答案:x=48 y=47

(2) 18x+23y=2303

74x-y=1998

答案:x=27 y=79

(3) 44x+90y=7796

44x+y=3476

答案:x=79 y=48

(4) 76x-66y=4082

30x-y=2940

答案:x=98 y=51

(5) 67x+54y=8546

71x-y=5680

答案:x=80 y=59

(6) 42x-95y=-1410

21x-y=1575

答案:x=75 y=48

(7) 47x-40y=853

34x-y=2006

答案:x=59 y=48

(8) 19x-32y=-1786

75x+y=4950

答案:x=66 y=95

(9) 97x+24y=7202

58x-y=2900

答案:x=50 y=98

(10) 42x+85y=6362

63x-y=1638

答案:x=26 y=62

(11) 85x-92y=-2518

27x-y=486

答案:x=18 y=44

(12) 79x+40y=2419

56x-y=1176

答案:x=21 y=19

(13) 80x-87y=2156

22x-y=880

答案:x=40 y=12

(14) 32x+62y=5134

57x+y=2850

答案:x=50 y=57

(15) 83x-49y=82

59x+y=2183

答案:x=37 y=61

(16) 91x+70y=5845

95x-y=4275

答案:x=45 y=25

(17) 29x+44y=5281

88x-y=3608

答案:x=41 y=93

(18) 25x-95y=-4355

40x-y=2000

答案:x=50 y=59

(19) 54x+68y=3284

78x+y=1404

答案:x=18 y=34

(20) 70x+13y=3520

52x+y=2132

答案:x=41 y=50

(21) 48x-54y=-3186

24x+y=1080

答案:x=45 y=99

(22) 36x+77y=7619

47x-y=799

答案:x=17 y=91

(23) 13x-42y=-2717

31x-y=1333

答案:x=43 y=78

(24) 28x+28y=3332

52x-y=4628

答案:x=89 y=30

(25) 62x-98y=-2564

46x-y=2024

答案:x=44 y=54

(26) 79x-76y=-4388

26x-y=832

答案:x=32 y=91

(27) 63x-40y=-821

42x-y=546

答案:x=13 y=41

(28) 69x-96y=-1209

42x+y=3822

答案:x=91 y=78

(29) 85x+67y=7338

11x+y=308

答案:x=28 y=74

(30) 78x+74y=12928

14x+y=1218

答案:x=87 y=83

(31) 39x+42y=5331

59x-y=5841

答案:x=99 y=35

(32) 29x+18y=1916

58x+y=2320

答案:x=40 y=42

(33) 40x+31y=6043

45x-y=3555

答案:x=79 y=93

(34) 47x+50y=8598

45x+y=3780

答案:x=84 y=93

(35) 45x-30y=-1455

29x-y=725

答案:x=25 y=86

(36) 11x-43y=-1361

47x+y=799

答案:x=17 y=36

(37) 33x+59y=3254

94x+y=1034

答案:x=11 y=49

(38) 89x-74y=-2735

68x+y=1020

答案:x=15 y=55

(39) 94x+71y=7517

78x+y=3822

答案:x=49 y=41

(40) 28x-62y=-4934

46x+y=552

答案:x=12 y=85

(41) 75x+43y=8472

17x-y=1394

答案:x=82 y=54

(42) 41x-38y=-1180

29x+y=1450

答案:x=50 y=85

(43) 22x-59y=824

63x+y=4725

答案:x=75 y=14

(44) 95x-56y=-401

90x+y=1530

答案:x=17 y=36

(45) 93x-52y=-852

29x+y=464

答案:x=16 y=45

(46) 93x+12y=8823

54x+y=4914

答案:x=91 y=30

(47) 21x-63y=84

20x+y=1880

答案:x=94 y=30

(48) 48x+93y=9756

38x-y=950

答案:x=25 y=92

(49) 99x-67y=4011

75x-y=5475

答案:x=73 y=48

(50) 83x+64y=9291

90x-y=3690

答案:x=41 y=92

3X+18=52 x=34/3

4Y+11=22 y=11/4

3X*9=5 x=5/27

8Z/6=48 z=36

3X+7=59 x=52/3

4Y-69=81 y=75/4

8X*6=5 x=5/48

7Z/9=4 y=63/7

15X+8-5X=54 x=4.6

5Y*5=27 y=27/40

8x+2=10 x=1

x*8=88 x=11

y-90=1 y=91

2x-98=2 x=50

6x*6=12 x=1/3

5-6=5x x=-1/5

6*x=42 x=7

55-y=33 y=22

11*3x=60 x=20/11

8-y=2 y=-6

1.x+2=3

2.x+32=33

3.x+6=18

4.4+x=47

5.19-x=8

6.98-x=13

7.66-x=10

8.5x=10

9.3x=27

10.7x=7

11.8x=8

12.9x=9

13.10x=100

14.66x=660

15.7x=49

16.2x=4

17.3x=9

18.4x=16

19.5x=25

20.6x=36

21.8x=64

22.9x=81

23.10x=100

24.11x=121

25.12x=144

26.13x=169

27.14x=196

28.15x=225

29.16x=256

30.17x=289

31.18x=324

32.19x=361

33.20x=400

31.21x=441

32.22x=484

33.111x=12321

34.1111x=1234321

35.11111x=123454321

36.111111x=12345654321

37.46/x=23

38.64/x=8

39.99/x=11

40.1235467564x=0

41.2x+1= -2+x

42.4x-3(20-x)=3

43..-2(x-1)=4

44.3X+189=521

45.4Y+119=22 5

46.3X+77=59

47.4Y-6985=81

48.X=0.1

49.5X=55.5

50.Y=50-85

答案给你。。就这些了不好意思喔

求100道初一数学计算题(附答案)

:wenku.baidu./view/6138f6c75fbfc77da269b1d3.

到这个网址下载吧 ,已经找好了 免费的

100道初中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①5√8-2√32+√50

=5*3√2-2*4√2+5√2

=√2(15-8+5)

=12√2

②√6-√3/2-√2/3

=√6-√6/2-√6/3

=√6/6

③(√45+√27)-(√4/3+√125)

=(3√5+3√3)-(2√3/3+5√5)

=-2√5+7√5/3

④(√4a-√50b)-2(√b/2+√9a)

=(2√a-5√2b)-2(√2b/2+3√a)

=-4√a-6√2b

⑤√4x*(√3x/2-√x/6)

=2√x(√6x/2-√6x/6)

=2√x*(√6x/3)

=2/3*|x|*√6

⑥(x√y-y√x)÷√xy

=x√y÷√xy-y√x÷√xy

=√x-√y

⑦(3√7+2√3)(2√3-3√7)

=(2√3)^2-(3√7)^2

=12-63

=-51

⑧(√32-3√3)(4√2+√27)

=(4√2-3√3)(4√2+3√3)

=(4√2)^2-(3√3)^2

=32-27

=5

⑨(3√6-√4)?

=(3√6)^2-2*3√6*√4+(√4)^2

=54-12√6+4

=58-12√6

⑩(1+√2-√3)(1-√2+√3)

=[1+(√2-√3)][1-(√2-√3)]

=1-(√2-√3)^2

=1-(2+3+2√6)

=-4-2√6

(1)5√12×√18

=5*2√3*3√2

=30√6;

(2)-6√45×(-4√48)

=6*3√5*4*4√3

=288√15;

(3)√(12a)×√(3a) /4

=√(36a^2)/4

=6a/4

=3a/2.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9.

9x^2(x-1)^2-3(x^2-x)-56

=9x^2(x-1)^2-3x(x-1)-56

=[3x(x-1)-8][3x(x-1)+7]

=(3x^2-3x-8)(3x^2-3x+7)

有理数练习

练习一(B级)

(一)计算题:

(1)23+(-73) (2)(-84)+(-49) (3)7+(-2.04) (4)4.23+(-7.57) (5)(-7/3)+(-7/6) (6)9/4+(-3/2) (7)3.75+(2.25)+5/4 (8)-3.75+(+5/4)+(-1.5)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9.

9x^2(x-1)^2-3(x^2-x)-56

=9x^2(x-1)^2-3x(x-1)-56

=[3x(x-1)-8][3x(x-1)+7]

=(3x^2-3x-8)(3x^2-3x+7)

望采纳~~

初一数学计算题目及答案

(1) 66x+17y=3967

25x+y=1200

答案:x=48 y=47

(2) 18x+23y=2303

74x-y=1998

答案:x=27 y=79

(3) 44x+90y=7796

44x+y=3476

答案:x=79 y=48

(4) 76x-66y=4082

30x-y=2940

答案:x=98 y=51

(5) 67x+54y=8546

71x-y=5680

答案:x=80 y=59

(6) 42x-95y=-1410

21x-y=1575

答案:x=75 y=48

(7) 47x-40y=853

34x-y=2006

答案:x=59 y=48

(8) 19x-32y=-1786

75x+y=4950

答案:x=66 y=95

(9) 97x+24y=7202

58x-y=2900

答案:x=50 y=98

4X+3X+3X-2=53

10X=53+2

10X=55

X=5.5

-1/5X=4(1-1/4)

1-1/5X=4-X

-1/5+X=4-1

4/5X=3

X=15/4

[(x-140)*0.57+140*0.43]/x=0.5

0.57x-79.8+60.2=0.5x

0.07x=19.6

x=280

(X+22)/(8X-22)=2/5

5*(X+22)=2*(8X-22)

5X+110=16X-44

11X=154

X=14

3x=152+x+3xX40%

3x=152+x+6/5x

3x-x-6/5x=152

4/5x=152

别眼花勒..默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