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赋全文解析 鹪鹩赋创作意旨

《鵩鸟赋》原文及其赏析

原文: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鵩似鸮,不祥鸟也。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其辞曰:

赋全文解析 鹪鹩赋创作意旨赋全文解析 鹪鹩赋创作意旨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赏析:

赋前小序说明写作《鵩鸟赋》的缘由。这段文字也见于《汉书·贾谊传》。

第一段是简单的叙事。当一个人有着无法释怀的疑问时,总是希望有人倾听,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种慰藉。贾谊谪居独处,找不到别的倾听者,他只能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而这只鸟是注定无法给出答案的,它甚至也无法表示些许的同情,可见一个人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的孤独无助。鵩鸟虽然无法开口说话,但是贾谊让它具备了高妙的智慧,并且让自己能够洞透这只鸟儿的想法,这是汉赋里对话体的开始。鵩鸟所具有的思想不过是贾谊自己的思想,贾谊之所以要用这么曲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具有了诉说者与安慰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这篇赋序里所说的“为赋以自广”。诉说者所提出的问题是:他要到哪儿去,是凶还是吉?而安慰者却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不值得为生留恋,为死悲伤。在这种答非所问中,贾谊其实是在强调自己对于死亡的预感。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诉说,最后一次安慰自己:也许死并不那么可怕。

第二大段是虚拟的鵩鸟的回答,实际上是贾谊在阐发自己的思想。其中引用了很多的道家思想,如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等;生命的偶然性和死亡的超然性等;大人至人与世俗之人对人生追求的不同看法等。似乎都在渲染一种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种无欲无穷,幽远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境界。

这位安慰者提起了几部道家著作对于福祸、吉凶的看法,世间万物总是变动迁流,吉与凶、祸与福也总是互相转化,它举了历史上的三个例子:夫差国强而败勾践势弱而称霸、李斯游说成功而被五刑,傅说胥靡乃相武丁。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些正是贾谊关心的,第一个例子是帝王的兴衰史,后面两个,则是与贾谊身份相当的士大夫的悲喜剧。年未届而立的贾谊,在他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仕途生涯中早已尝到了这种大喜大悲的滋味,此时,在困顿之中,他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无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远精妙无从探究,则不如顺应万物的变化,或者走向另一种超越——相信人处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相对转化之中,在齐同万物、泯灭生死之中逍遥自得。接着贾谊从大人、至人、真人与一般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中得出的对比,可以看作是窥破生命,看透人生的一种感叹,表现自己要遗世独立,顺应自然的恬淡安然。“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搏。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在道家的经典里,这些道理早已说得很清楚。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是“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在活着的时候,如果已将好恶之心去除,那么死亡到来的那一刻,就寻常得跟生命中的其他时刻一样了。吉祥之兆与不祥之兆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仿佛是死神的使者所作的演说,这只不祥之鸟的面目没有狰狞,没有残忍,也许死亡就是这么安详。中国古人对死亡的看法不是在信仰里找到归宿,而是在智慧里找到归宿。

这篇赋引用了很多道家思想,比如第二段中的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等,而第三段中熔炉的比喻,则来自于庄子,庄子在《大宗师》中引述了一则寓言:“有个铜匠在冶炼铜汁,铜汁突然跳起来说‘我将要成为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铜匠一定认为是不祥的金属,将把它弃去不用。现在天地就像个大熔炉,万物都在里头熔炼,偶尔幻化人形,就跳起来大叫‘我是人!我是人!’天地也会认为是不祥的人,将弃去不用。”其中的思想可以用一句人们熟知的话来概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整个第三段都是在渲染一种无欲无求、悠逸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世界。

贾谊在《鵩鸟赋》一文中虽然含有道家对生死的看法,但又有所不同。虽然在文章中潇潇洒洒、海阔天空,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是一种出离的悲愤,正是这悲愤促使其在文章中处处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写得越欢娱,就越是衬出现实的凄凉;写得越洒脱,就越是衬出无力割舍的迷茫;写得越圆满,就越是衬出那颗颠沛潦倒的心,早已支离破碎。

在艺术上,《鵩鸟赋》的形式十分奇特,它以人鸟对话而展开。这种形式是受到庄子寓言的影响,同时也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此赋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以议论来抒写对生命忧患的思考,来阐发人生的哲理。议论之中也常运用一些贴切的比喻,来增强议论的形象性,也常用感叹语气来加强议论的情感性。此赋语言凝炼精警,形式上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也有散文化的倾向,体现着向汉大赋的过渡。

作者生平:

少年有为 破格提拔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就跟着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但失传了。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他又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贾谊才18岁,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

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后为汉朝廷尉),是原来秦朝名相李斯的同乡,又是李斯的学生。吴公了解到贾谊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优秀人才,对他非常器重,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十分宠爱。吴公是李斯的学生,也是很有学问的,贾谊在他门下学习,受到很大的教益。这时,贾谊为了勉励大家学习,传授《春秋左氏传》。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十分安定,被评定为天下第一。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高后吕雉死,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杀诸吕,迎立高帝刘邦庶子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第二年,即汉文帝刘恒元年(前179年),吴公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吴公没有忘记他的.得意门生,就向汉文帝推荐说:“贾谊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汉文帝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

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每当汉文帝提出问题让博士们议论时,许多老先生一时讲不出什么来,但是贾谊与众不同,因为他学识渊博,又敢想敢说,因此对文帝提出咨询的问题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说得有理有据。其他的博士们都认为贾谊说出了自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看法,非常佩服他的才能。这使汉文帝非常高兴,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是比博士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大体稳定,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向汉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建议,是针对汉承秦制而发的。他认为汉朝承袭了秦朝的败俗,废弃礼义,应该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他建议制订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改变官名等等。改正朔,就是改变秦以“水”为德,以十月为一年之始这样的历法;易服色,就是改变秦的服色尚黑的制度,主张汉的服色应该尚黄。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但是对贾谊的其他建议,文帝是采纳的。如文帝二年,贾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积贮疏》,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也就是弃农经商)以及“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对统治者不利,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以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即巩固汉王朝统治的目的。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这对恢复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了积极作用,在当时符合社会的发展。但是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统治者长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越往后它的消极作用就越明显。

在当时,贾谊还帮助汉文帝修改和订立了许多政策和法令,以及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汉文帝都采纳了。但这些法令和措施的实行,还是有阻力的。例如,遣列侯到自己的封地去,实行起来就很困难,很多功臣不愿离开京师。当时丞相陈平已死,功劳最大、权最重的是绛侯周勃,汉文帝让周勃带个头,就免了他的丞相职务,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样一来,列侯们才陆续离开京师。由于这个建议是贾谊提出的,这就难免得罪了这些功臣元老。

权贵毁谤 被贬长沙

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汉文帝看到贾谊是一个很有见识、年轻有为的人,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就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并把这个意思交给大臣们讨论。哪曾想到,这样一来;却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居安思危 切中时弊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想念贾谊,又把他从长沙召回长安。贾谊到长安后,文帝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了他。当时祭祀刚完,祭神的肉还摆在供桌上。文帝对鬼神的事感到有不少疑问,就问贾谊。贾谊是怎么回答的,史书上缺乏记载。只知贾谊关于鬼神的见解,使文帝感到很新鲜,听得很入神,甚至挪动座位(当时是席地而坐),凑到贾谊跟前,一直谈到半夜方止。事后,文帝感叹不已地说:“我好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学问赶上了他,现在听了他的谈话,还是不及他啊!”对于这件事,唐朝诗人李商隐很不以为然,写了一首绝句来抨击汉文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闲情赋》全文赏析

《闲情赋》此赋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作者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位美人身上。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原文(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 言。

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

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

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嗟温 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

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

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

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

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 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

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

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

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

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

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

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

傥行行之有觌,交 欣惧于中襟;

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

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

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

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

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

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

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

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

炯炯不寐,众念徘徊。

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

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

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

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

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

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

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

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赏析

《闲情赋》的第一节极尽夸饰之能事描写美人之容貌与品行:“夫何飘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容貌举世无双,德行也远近闻名,“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既有冰清玉洁的气质,又有深谷兰花的芬芳,情怀超世出俗,志趣高尚入云。这与其说是写美人,不如说是在自我表白。这位美人就是作者理想的外化,是作者心志、情怀的投射与再造。屈原《离骚》中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 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显然是陶作的样板,只不过屈原是自赞自怜,而陶渊明含蓄地用自己的理想塑造出一位美人而已。“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美好时光易逝,人生旅途艰辛,百年之后都将同归尘土,何必郁郁于心!这是在劝慰美人,也是在劝慰自己。“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神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进一步状写美人的情态。

第二节写诗人对美人欲亲近又顾虑重重的复杂心情。“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 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一系列四字句,短促顿挫,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平素持重淡泊的男子,此时面对仪态万方的绝代佳人,心脏在急剧跳动。“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 言。欲自往以结誓,慎冒礼为□。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有心无胆,犹豫彷徨,正是陶渊明性格的写照。心烦意乱不得安宁,魂不守舍,须臾之间几番往返,末二句极得恋爱中人心之真态,令人好笑又感动。

第三节是全赋的高潮,一反作者朴素淡远的风格,炽热无比。“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霄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 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云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 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天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之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十愿连翩,一气呵成,要化己身为美人衣之领,腰之带,发之膏泽,眉之黛墨,身下之席,脚上之鞋,随身之影,照颜之烛,手中之扇,膝上之琴,只为了亲近美人,陪伴美人。一连串拟物手法的运用,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十种物事,寄托同一个美好心愿,十番转折,十种设想的结果,表达同一种担忧,尤为衬出心愿的强烈。

空怀十愿,无以表白,作者情绪渐渐变得低沉。“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讷,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轻松之余阴。倘行行之有觌,交 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悄想以空寻!”抒情主人公过分消极,仅仅停留于心愿,不敢付诸行动,很有无故寻愁觅恨的味道。凭空设想出一个情人 ,本就只是为了抒发心中那份郁郁不得志的情绪,本就只是枉自嗟怨,不会有什么结果也不求有什么结果。

第五节诗人由美人乏不可求回复到自己平生志愿之不得遂上来。“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 步徒倚以忘趣,色惨凄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瓢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悼,譬缘崖而无攀。”这里梦中情人 已退居次席,作者开始比较直接地表现自己不知路在何方的.迷惘,一事无成而时光易逝的惆怅。坐卧不安,神魂飘游,是为了那始终追求不到的梦中情人 一般美好而又缥缈的理想。

赋之末节,诗人经过一夜 辗转苦思,终于在无计可施中放弃了追求,也平复了烦燥不安的情绪。“ 于是毕昴盈轩,北风凄凄。久久不寐,众念徘徊。”四字句的再次夹入,表明情感的再度转折。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运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郡南》之馀歌;但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诗人极力使自己认为没有希望,万种相思只是徒然自寻烦恼,以让自己完全放弃努力也放弃心愿,让他胸中的郁闷与梦幻付诸清风流 水。发乎情而止乎礼,浮想联翩的白日梦终究没有什么意义,诗人要摒除各种杂念,保持一片纯心。

通观全赋,总体来讲作者的情调是低沉、消极的,即是“十愿”,也把那股火一般的情感深深压抑,以悲观的情绪来淡化。末几节更是将其消解至无,诗人之心仍然回复为一汪死水。

上林赋原文解析

上林赋原文解析如下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据《史记》记载,《子虚赋》写于梁孝王门下,《上林赋》写于武帝朝廷之上,是司马相如最著名的作品。《上林赋》以夸耀的笔调描写了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及汉天子游猎的盛大规模,歌颂了统一王朝的声威和气势。在写作上,它充分体现了汉大赋铺张夸饰的特点,规模宏大,叙述细腻。

《上林赋》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在内容上,它以宫殿、园囿、田猎为题材,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既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声威,又对最高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

在形式上,它摆脱了模仿楚辞的'俗套,以“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结构宏大,层次严密,语言富丽堂皇,句式亦多变化,加上对偶、排比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全篇显得气势磅礴,形成铺张扬厉的风格,确立了汉代大赋的体制。

鲁迅先生指出:“盖汉兴好楚声,武帝左右亲信,如朱买臣等,多以楚辞进,而相如独变其体,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汉文学史纲要》)这就概括了司马相如在文体创新方面的非凡成就。正是这种成就,使司马相如成为当之无愧的汉赋奠基人。

江淹《别赋》抒情赋原文以及赏析

《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别赋》与《恨赋》一样是江淹赋的代表作,也是南朝齐、梁间抒情赋的代表作。不难看到,它的特点不是作者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描写人间种种离别的情景。实际上,它的写法是铺陈离别其事其情的咏物赋,不仅描写,而且议论。作者的情感,与其说是伤感的同情,不如说是无奈的感慨,而且相当清醒。所以在思想上,作者把人间离别悲伤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之常情,叙述不同的离别现象,描写不同离别悲伤的感情特色、气氛及程度,并不对离别原因、背景及结果作出政治、社会的褒贬。在这方面,它具有齐、梁时代的一般特点,感慨多于不平,议论止于人情,比较委婉,比较软弱。而在艺术上,则力求精湛,讲究骈丽、融典、声韵和词藻。正是在这方面,它足以代表齐、梁时代的特点和成就。

本赋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开宗明义,点出题目,列出论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指出离别的距离远、时间长,更加悲伤。然后概述一般离别的双方,游子和思妇的处境与心情。接着便列举公卿、侠士、从军、去国、宦游、成仙、情恋等各类离别悲伤情景。最后归结到离别悲伤的深重,以至难以形容。显然,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列论,结构简明,层次清楚,在写作上便于对具体的类型进行具体描写,而本文的精彩恰在于此。

作者善于从不同方面对各类离别悲伤进行特征的描写。一般离别发生在游子离家、思妇空闺的情境。“行子肠断”是离开亲爱者与熟悉的生活环境,登上旅程,涉水越山,暑夏寒冬,一切陌生、奇异、无聊,引起孤独落寞的思念,“百感凄恻”。“居人愁卧”是生活环境依旧,丈夫离开了,忍受孤独空虚的煎熬,时光消逝,朝思梦想,一切熟悉、感伤、思愁,百无聊赖,“怳若有亡”。对行居双方的心理描写都采取人物对处境及时令光景的感受。旅途山水是变动的,空闺光景是习常的。变动有新鲜感,习常有亲切感,然而因为离别的失落感,全都变得黯然失色,无精打采。这样的描写是细致的,表现是富有特征的。

同样,对各类特殊的离别情境,作者也分别其各自特点,突出描写某一侧面,表现富有特征的离情。公卿饯别,设帐祖饮,贵客群集,歌舞绮丽,“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音乐十分动人,几乎成了盛大宴会娱乐。只是到了临别一刻,才悲伤地“感寂寞而伤神”。剑客侠士的复仇诀别,则是风云变色的慷慨赴义,不顾亲情与生死,呈现一种悲壮气氛。从军卫国的离别,则是另一番笔墨,只用两句写北边山水,在阻远隔绝中显得阔大;又用两句写攀桃李,送爱子,泪沾罗裙,仍然是写送“爱人”即征夫,不是母亲送子之词。《吴声歌曲·懊侬歌》有“爱子好情怀”句,正用“情人”之意。而中间六句写景物,渲染出家乡和乐,风光绚烂,充满温情,避开正面描写离别悲伤,更不触及慷慨赴死的爱国壮心,而委婉显出从军保卫家乡和乐生活的意义,突出家人的理解和爱心。他如出使异国,突出故国乡亲的思愁悲绪;宦游离别,侧重于闺妇的寂寞蹉跎及无望期盼;修道成仙的长逝,不无诙谐地点出凡心的依恋;私情苦恋则以春情秋思衬托。作者力求写出不同离怨的不同特征,不仅事不同,而且情不同,境不同,因而读来不类同,不重复,各有一种滋味,也有不同启迪。

善于抓住特征,善于选择素材,还必须有相应的语言艺术技巧,方可描写出色。这是一篇骈赋,首先要求通篇骈对精巧整饬,又必须运用参差灵活的句法使文章语调句序活泼不呆板。同时,由于类型描写,集中一点,字句不宜多,选词必须精练,含意才能丰富,而又要传声绘色的文采,因此要词藻又不要堆砌,要用典故又不可艰僻。应当说,作者的语言艺术造诣使本文成功地做到了:骈对精整,文句活泼,词采绚丽,用典得当,而且声韵铿锵,和谐动听。

齐、梁骈文基本形成四六句的格式。本文除通篇四六为主的骈对句之外,很注意四六句的搭配运用、虚词和语气词的调节作用以及句子的语法结构变化。例如“况秦吴兮绝国”四句,去掉虚词、语气词,便是四言四句:“秦吴绝国,燕宋千里,春苔始生,秋风暂起。”加了“况”、“复”、“或”、“乍”及“兮”字,主要不是句意明确与否,而是语气情调明显了,变得舒缓沉重,抒 *** 彩浓厚了。一般地说,四言句在中古汉语中结构紧凑,比较简洁斩截,本文多用于论叙;六言句则多转折,比较舒缓流走。本文主要是描述,所以用六言句多,并且句子结构灵活变化,造成语调抑扬、节奏活泼的艺术效果。如“日下壁而沉彩”二句是主谓结构,语调是“日下壁——而——沉彩”;下接“见红兰之受露”二句是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语调是“见——红兰——之——受露”;两两相对而语调抑扬,效果显然。正因注意效果,本文起结用散句以增强气势,中间也屡用楚歌的三三兮字句,而且在四六搭配上,不拘泥于固定的四四六六或四六四六的格式,因情取式,因势造句,往往连用六字对句而变化句式,需要时也用一色的排句。

词采绚丽是本文显著特色和成就。词汇丰富是写作骈文必须的条件,无论顺对逆对,正对反对,都要求适当的词汇,并且在对仗中显出文采。本文并不堆砌词藻,而是准确使用适当的词语进行叙事述情,传声绘色,因而在描写不同特征的离别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显出丰富多彩的词藻。如写行子居人的离愁,一是旅途山水,一是闺中光景,各用清词丽语描述出来,便形成两相对衬的画幅。词语是构成形象的材料和手段,其功能如同颜色、音响及光线,不在多,而在恰当。事实上,本文有不少词语是重复的,屡次出现,但由于使用适当,各尽其职,令人不觉重复,却有文采。例如日、月,有“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秋月如珪,明月白露”等,写时令光景,词语、材料不免相同,关键在于使用适当。其他传声绘色的词语也这样。

用词语熔铸典故,是文学语言精练的重要修辞手段。本文用典同样显示了作者的语言修养。本文用典很多,方式不同,但很少用僻典,不用生典,也不追求旧典翻新。作者只是要求精练和适当。有的运用熟典,一读便知,而熔练精当。如“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用“伯牙鼓琴而渊鱼出听,瓠巴鼓瑟而六马仰秣”的故事,见于《韩诗外传》、《荀子》及《淮南子》等典籍,是熟典,涵意是形容音乐动听,这里同其涵意,而以“惊”、“耸”二字突现动听的用意,避免直用形容音乐动听的词语,使文章词采丰富而表现生动。有的熟典只是点出即止,例如“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分别指春秋战国的刺客聂政、豫让、专诸、荆轲,其人其事久传习知,所以点出其事发生场所,不予陈述,读者从上下文联系便明白。再如“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以及“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等,都是点出典故,化于文章,用意明显,却使文采增辉,形象鲜明。

在南朝文坛,在古代文学史上,齐、梁是诗赋艺术跃进的时代。江淹是以善于摹拟和艺术出色著称的代表作家。虽然历来评论都对江淹善于摹拟不无微词,甚至有嘲弄他“江郎才尽”的传说,说他的文采是从郭璞或张华那里得来的,自己并无才华和创造,没有独特的风格;但是江淹自己则申明,摹拟是学习前人艺术的一条途径,一种方法,应当学习前人各种艺术经验,吸取不同风格(见《杂体诗三十首序》)。他对于诗赋语言艺术技巧确乎认真钻研,造诣很高。《别赋》及《恨赋》其实就是显示他艺术素养和才华的文章,应当说,本文也的确是一篇文采焕发的好作品。

〔注〕

黯然:神情忧伤,容颜失色。销魂:失魂落魄,精神涣散。

秦吴:指周代秦国和吴国,一在今陕西,一在今江浙,故云“绝国”,谓隔绝不通的国家。

燕宋:周代燕国在今河北北部,宋国在今河南东部,相距遥远。

行子:离家外出的游子、旅人,指丈夫。

凝滞:遇阻困顿。

逶迟:行缓慢貌。

棹:船桨,指行船。容与:形容行进徐缓。讵前:怎么前进,意即前进很慢。

不息:不能喘息,呼吸困难。

御:用,指饮酒。

横:横放,意为搁置不弹。玉柱:琴柱,指琴。沾轼:泪落在车前横木上。

居人:指在家的妻室。

怳:同“恍”,恍惚。

轩:门窗。

楸:楸树,落叶乔木。罹:遭受。

楹:厅堂前部的柱子。层楹指一间间高楼。

意:想。

一绪:同一情绪。

事:指离别的具体现象。万族:万类,指各种各样情况。

朱轩:指贵官所乘红色车厢。绣轴:指有锦绣帷幕的车子。

帐饮:古时贵官显达出行,送别时在城郊水边设帐饯饮,敬酒祝行。这句用典故。汉宣帝时,太子太傅疏广和侄子疏受一起告老还乡,公卿大夫为他们在长安城东门外设帐饯饮,送行车辆数百。

东都:《汉书·疏广传》云:“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注引苏林曰:“长安东都门也。”实指长安城东门,并非长安城有“东都门”,也不指东汉都城洛阳的“东都”。

金谷:指晋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涧的别墅金谷园。晋惠帝元康六年(296),石崇在金谷园送王诩回长安,举行盛大宴会。

羽:舞者所执鸟羽,为舞具,与琴为乐器相对。琴、羽为二物。张,亦如下文之“陈”。陈,陈列,也指演奏。

燕赵歌:古时传言燕国、赵国多出歌舞乐伎美女。这句是说燕赵乐妓美女歌唱悲伤动人。

“惊驷马”二句:《韩诗外传》载,“昔伯牙鼓琴而渊鱼出听,瓠巴鼓瑟而六马仰秣”,是说古代音乐家俞伯牙、瓠巴二人演奏琴瑟超妙,使深潜的鱼浮出水面来听,吃着草料的马仰头欣赏。此用来形容音乐动听。惊,惊动。

耸,耸起。秣,马料。赤鳞,鱼鳞变红,夸张形容鱼激动。

造:临,到。

惭恩:受恩未报,感到惭愧。

报士:替人报仇之士。

韩国:齐国侠士聂政,受韩国严仲子百金结交,感知遇而替他到韩国去刺杀仇人侠累后自尽。赵厕:战国时,豫让受晋国智伯礼遇,智伯被赵襄子灭亡,豫让改名换姓,装成罪奴,隐藏在赵国宫中厕所,伺机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吴宫:春秋时,刺客专诸为吴国公子光在宴会上,用藏在鱼腹中的匕首刺杀吴王僚,自己当场被杀。燕市:战国时卫国荆轲在燕国街市上与朋友饮宴歌唱,后受燕太子丹的厚遇,受遣刺杀秦王不成,被秦王杀死。

割慈:割断父母慈爱。忍爱:忍心离别妻子儿女。

邦:国家。里:乡里。

沥泣:流泪哭泣。

抆血:眼泪流尽,继之以血,所以擦血。形容极度悲伤。

衔感:满含感激之情。一剑:指以剑术为恩人报仇,以报答恩情。

买价:买取声价。泉里:黄泉下,指赴死地。

负羽:背着弓箭。

辽水:即今辽河,在辽宁省。

雁山:指今山西北部雁门山。辽水、雁山都喻指从军出征的北方边塞。

陌上:指家乡田野小道。薰:散发香气。以上二句形容家乡和平光景。

耀景:光辉照耀。景:日光。

腾文:形容露珠依附草木闪烁光彩。

镜:映照。朱尘:尘土。照烂:明亮。

袭:笼罩。青气:春天雾气。烟煴:迷漫貌。

绝国:隔绝遥远的国家,指远方异国。

讵相见期:哪会有重逢再见的日期。以上二句用战国时音乐家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臣之所能令悲者,无故生离,远赴绝国,无相见期。”

乔木:古以乔木为故乡标志。王充《论衡·佚文》:“睹乔木知旧都。”

北梁:指诀别地点。李善《文选注》引《楚辞》:“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

左右:指仆从。

斑荆:荆草铺地,席荆而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国伍举与声子友好,伍举离郑奔晋,在郑国郊外遇见声子也前往晋国,两人“斑荆相与食”,商谈归楚之事。这里是说可以席荆相谈,但只会增添伤感。赠:通“增”。

曲:山角。

湄:水边。

君:尊称丈夫。淄右:淄水西边。淄水在今山东省。

妾:妻子自称。河阳:黄河北面。

琼佩:美玉的佩饰。

金炉:指薰香的铜香炉。

结绶:佩结绶带官印,指做官。

瑶草:一种香草,妻子自喻青春年华。徒芳:白白浪费芳香。

惭:指对琴有愧,无心弹琴。

晦:使帐帷减色变灰暗。高台:指闺楼。流黄:指黄色绢丝的帐帷。

春宫:义同“春闺”,五臣本作“春闺”。閟:关闭。青苔色:无人来往,台阶一片青苔颜色,即谓长满青苔。

簟(diàn店):竹席。

釭(gāng缸):灯。

织锦曲: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流放流沙,他的妻子苏蕙把思念之情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给他。

回文诗:一种诗体,排列文字,正反竖横斜读,都成诗章,故称“回文”。此即指苏蕙诗。

傥:倘使。华阴:华阴山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上士:得道之士。

服食:吃丹药。还山:一作“还仙”。

寂:寂静无声,道家悟道的境界。《老子》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未传:未获真传。

丹灶:道家炼丹的炉灶。不顾:专心不旁顾。

金鼎:炼金为丹的鼎。

汉:云汉,银河,指天上。相传仙人王子乔驾鹤上天。

骖(cān参):原为拉车的骖马,此用作动词,拉车。骖鸾:鸾拉的乘车。相传神仙洪崖先生乘鸾车。

谢:辞别。依然:依恋不舍貌。

芍药之诗:指《诗经·郑风·溱洧》。其中说:“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是男女相爱的情歌。

佳人之歌:指汉代李延年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赞美绝代佳人,此用以表示爱慕美人的情恋。

桑中:指《诗经·鄘风·桑中》。诗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之语,写男女约会。卫女:卫国女子,指《桑中》的女主人公。鄘与卫相近,故称。

上宫:即《桑中》所说上宫,是约会地点。陈娥:陈国美女子。陈与卫亦邻近,故称。

渌波:清澈的水波。

南浦:南边水口。《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用作男女送别之处。

珪:古代玉制礼器,圆形。

别方:离别的地方去向。

别理:离别的原因道理。千名:繁多名目。

必盈:指伤怨发展到极点才了。

渊:汉代赋家王褒,字子渊。云:汉代赋家扬雄,字子云。

严:汉代作家严安。乐:汉代作家徐乐。金闺:指汉代皇宫的金马门,是文臣学士待诏的地方。彦:俊才。

兰台:汉代皇宫藏书处。

凌云之称:汉武帝读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十分赞赏,“飘飘有凌云之气”。此用其事,表示写赋才能极高。

雕龙之声:战国时驺衍、驺奭善辩,有谈天衍、雕龙奭之称。此用其事,形容词令如辩,声誉甚高。

谁:一作“讵”。摹:描写。

寒窑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寒窑赋》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寒窑赋》原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寒窑赋》译文

天气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人早晚的命运是很难说的。蜈蚣虽然有百十条腿,但爬行却不如蛇(快)。

家鸡的羽翅很大,但却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好马可以驰骋千里,但是没有人驾驭是不能来回的。每个人都有远大的志向,但是要有机会才可以飞黄腾达。

就算是文章再好,孔子尚且被困于陈蔡。打仗的方法再多,姜太公也是先在渭水河畔钓鱼。

偷盗的人活长了,不是善良的人。颜回的命短,却不是凶恶之徒。尧舜虽然是至圣的明君,却生下了不肖的儿子。瞽叟虽然顽皮呆板,但却生下世称大圣的儿子。

张良原本是老百姓,萧何称他是治县的能手。晏子身高不足五尺,却被封为齐国丞相。

孔明居住在草庐中,却能做西蜀的军师。韩信双手没有捉鸡的力气,却被封为汉朝的大将。

冯唐虽然有治国安邦的志向,到死也没有个一官半职。李广虽然有箭射猛虎的威名,却一直没有封侯。楚王项羽虽然兵强,难免吴江自刎。汉王刘邦虽兵弱,却有江山万里。

满腹的学问,一生没有中榜。只有一点的知识,在少年却已经当官。有的人是先富而后贫,有的人是有先贫而后富。

蛟龙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和鱼虾在一起。君子失宠时,委曲于小人的手下。天气不好的时候,太阳,月亮都没有光辉。大地不的时宜的时候,寸草不长。

补充:

河水不流畅时,水浪滔滔。人不的时宜时,即不能发财也不能做官。过去的时候,我在洛阳,白天在寺庙里读书,夜晚在破窑里住宿。

身上穿的破布衣服尚且不能掩盖我的全身,淡如水的米粥不能摊薄我的肚子。逼我好的人憎恨我,比我低的人讨厌我,都说我是贫贱的人!

我说:不是我贫贱,是时运和命运啊!等到我中了状元,官位到了最高,位列三公(三公,国代最高的官员)有鞭打百官的禅杖,有斩杀吝啬之徒的宝剑,出去的时候有士兵为我拿着鞭子,进家的时候有人为我提着衣服,想穿衣服有的是绫罗绸缎,先吃东西的时候有的是山珍海味。

上面的人宠信我,下面的人奉承我,人人都仰慕我,都说我是贵人!

“孔子尚困于陈邦”,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国的蔡地。

“太公垂钓于渭水”,姜尚为得到周文王的注意,在为谁钓鱼。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盗跖,古代的一个盗匪。他活的名比较长,相传活了70岁。

“颜回命短”,颜回,孔子的弟子,从才华出众,可惜命短。

“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尧舜都是上古的明君,相传舜的儿子大禹是暴君。

《寒窑赋》全文赏析

《寒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