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墨守成规和墨子有什么关系 墨守成规对应的人物是谁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谁

1、“墨守成规”这一成语,是从春秋战国时墨子的一个故事来的,亦作“墨守成法 ”。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墨守成规和墨子有什么关系 墨守成规对应的人物是谁墨守成规和墨子有什么关系 墨守成规对应的人物是谁


2、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时的宋国人,曾为宋国大夫。他自称“北方之鄙人”,年幼时做过木匠,造过车辆和多种守城器械,技术精良,和当时的著名巧匠鲁班(即公输般)齐名。小时候流浪到宋国都城睢阳的大街上为人释典为生。宋国有一个叫墨文的大夫,是宋襄公之兄目夷之后。目夷又名墨台,墨文便以墨为姓。墨文在大街上听他释典释得很好,便收留了他。一天,他为墨文收拾书房,见桌案上有许多竹简和羊皮纸书,便拿起来展开念诵。墨文见了,便让他一篇一篇地念下去,他竟然把那些书简和羊皮纸书一字不漏地念完了。墨文很吃惊,视其为出奇的天才,不敢自己使用,便将他举荐给宋景公。宋景公将他召到宫中测试,见他果然是奇才,便让他做了宋国的太庙小吏。他的太庙小吏做得很出色。人们觉得他是一个奇人,便叫他“奇人乌”。他听了心里不舒服,便根据墨文的姓改名为“墨翟”。翟是深山里一种长尾野鸡,可见他仍有飞翔之志。几年后,宋景公见他确实有学问,让他做了宋国大夫。但充满权术的官场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倒使他很厌恶,他又离开了宋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人人相爱,不要战争。他不赞成儒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那一套学说,常与儒家学派进行辩论,而和他的门徒们自创一派,史称“墨家”。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和墨守成规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墨子

词目 墨守成规

发音 mò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墨守成规的墨指的是墨子及其弟子守城的规矩,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涵盖了很多学科,我们学过的《墨子救宋》就是出自《墨子》,也是墨守成规这个成语的出处所在。

1、墨守成规:这句成语是从墨子的一个故事来的。

2、墨子名翟(di),战国时的鲁国人,为宋国大夫(有的说是宋国人)。他做过木匠,造过车辆和守城器械,技术精良,和当时的著名巧匠鲁班(即公输般)齐名。(参看“班门弄斧”)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人人相爱,不要战争。他不赞成儒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学说,常与儒家学派进行辩论,而和他的门徒们自创一派,即所谓“墨家”。据《墨子》记载,墨子为了传播他的学说,推行他的主张,常常不辞劳累,四处奔走。(参看“墨突不黔”)

4、《墨子》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气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的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鲁班不肯认输,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5、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词。如“墨守成规”,形容顽固地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成规”就是陈旧的现成的办法、制度。《晋书》载:“温峤与陶侃书曰: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秉成规”。

6、上述故事,讲墨子从齐国赶往楚国,十天十夜,“手足重茧”。这“手足重茧”也是一句成语。“茧”同“趼”,手掌或脚底因紧握或多走而生出的硬皮,叫“茧子”,或“老茧”。老茧磨破,上面又生出新茧,茧子叠茧子,就叫“重茧”。“手足重茧”形容长途奔走的辛苦。或作“手足胼胝”(参看“过门不入”)。《庄子·无道篇》作“百舍重茧”。古人通常以三十里(约一天的路程)为一舍(住宿旅舍一次),因为急忙赶路,忍劳耐苦,奔百余里才不得不歇宿,叫“百舍”。

1、墨子。

2、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3、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词。如“墨守成规”,形容顽固地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成规”就是陈旧的现成的办法、制度。《晋书》载:“温峤与陶侃书曰: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秉成规”。

墨守成规描写的是谁的典故?

【典 故】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成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2]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这是关于墨子的典故,后来不知咋的就成了贬义词了= =

墨守:是一个典故 成规:是另一个典故

和墨守成规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墨子

词目 墨守成规

发音 mò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词目墨守成规

发音mòshǒuchéngguī

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墨守成规

成语.墨守成规.的拼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成语.墨守成规.的典故: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成语.墨守成规.的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