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颉颃是什么意思(颉颃龃龉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颉颃 是什么意思啊

颉颃 :

jié hánɡ

1.亦作"颉亢"。 2.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3.引申为雀跃貌。 4.谓不相上下,相抗衡。 5.引申为较量。 6.刚直不屈貌。 7.谓傲视。 8.谓奇怪之辞,游移不定之辞。

颃颉是什么意思

颃颉,原意是指鸟上下飞。后来借指不相上下或互相抗衡。又作:颉颃(xié háng)。

注:颃颉(háng jié),颉不能读作xié。

颉(jié)作姓使用。

请问“颉(xié) 颃(háng)”是什么意思?

颉 xié 直项也。从页,吉声。——《说文》

就是颈项僵直的意思

颃,háng人颈也。或作亢。――《说文》

颈项

颉颃xiéháng

(1) 鸟向上向下飞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诗·邶风·燕燕》

何缘交颈为鸳鸯!期颉颃兮共撬翔。——《警世通言》

又如颉地颃空,借措建筑物的构件有的向下,有的向上。

(2) 引申为不相上下,相抗衡

藩夏连辉,颉顽名辈。——《晋书·文苑传序》

故颉颃以傲世。——《东方朔画赞》

浙江才士,二人不相颉颃。——《英烈传》

(3) 对抗,如颉颃作用

颉颃作用(对抗作用):一种物质的作用被另一种物质所阻抑的现象。

自然中普遍存在着颉颃作用,当两种因素并存时,或者多种因素并存时对系统的影响可能会表现为颉颃,一种对系统的发展促进,一种抑止,两种因素从事物的两端相对发展。有一种竞争的关系,有时一方占优势,有时难以分清是谁的作用更大。

微生物间颉颃现象的发现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起,微生物间的颉颃现象被各国学者陆续发现并报道。1874年罗伯茨(william Roberts)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首次发表颉颃现象的报道。他记载了真菌的生长常常抑制细菌的生长。这一观察还专门谈到一种青霉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并且预示了50年后弗莱明的工作。可是它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医史学者所发现。1876年,廷德尔(Tyndall)报道了青霉菌溶解细菌的现象,并指出在霉菌和细菌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中,霉菌通常是胜利者。1877年巴斯德(Pasteur)和朱伯特(Joubert)首先进行了初步治疗尝试。他们发现,给动物接种无害细菌,结果抑制了炭疽病状的发生,并报道了微生物之间的颉颃现象。1885年,巴比斯(Babes)和科尼尔(Cornil)研究细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了交叉划线技术。这一技术通常用来研究抗生素的作用和相互营养。加雷(Garre)在1887年利用这一技术发现铜绿假单胞杆菌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能扩散的物质,它能够抑制包括葡萄球菌在内的各种细菌的生长。对这种由铜绿假单胞杆菌产生的能扩散物质的兴趣,使19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涌现了研究这种微生物的抗菌活性的大量论文。其中最有名的是埃默里奇(Emmerich)和洛(O.Low)在1899年发表的论文。他们利用假单胞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局部治疗伤口感染,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到20世纪初已经发现并证明了微生物间颉颃现象大量存在,并且证实在某种情况下,这种作用是由会扩散的抗生物质引起的。各式各样的青霉菌菌株和铜绿单胞杆菌成了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并对它们用于治疗疾病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价。

人体运动时肌肉之间也存在颉颃作用,一种肌肉要收缩,另外一种肌肉要伸张,如曲臂动作就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反向对抗。

食品上有个协同和颉颃效应。若两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使感觉效果超过各自刺激的感觉叠加的水平,这种现象称协同效应,也称相乘效应。若两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产生与协同效应相反的感觉效果,称为颉颃效应。

煮饭时有点糊,加根葱煮可使焦糊气味减轻,这是嗅觉的颉颃作用。

(4)倔强,傲慢,如“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傲世”。

"胡颉颃"是什么?

凤求凰

作者: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颉颃(xiéháng)应该是上下飞翔的意思,至于胡颉颃吗嘛,我觉得“胡”在这里应该是“怎么”的意思吧,因为它的上一句“何缘交颈为鸳鸯”中“何”也是一个疑问词,刚好能对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