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和读音

格物致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é wù zhì zhī,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和读音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和读音


成语出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白话释义

《礼记·大学》:“先要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

扩展资料:

历史观点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事物的原理,从中获得知识与感悟。“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句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达到最完善的理解、知识,需要推究事物的原理,明白事物的原理后,就能得到知识了。

格物致知的意思

致知一般理解为达到完善的理解。南宋朱熹将“致知”理解为:致,推极也。格物一般理解为探究万物的规律或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

格物致知的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

格物致知处事方法

“格物”就是一个磨刀石样的东西,最初,我们带着心去石上把那些心、念、意、欲一类的东西磨掉,这是所谓“以我观物”的过程,但格物到了最后,却是要超脱出这个状态,达到“以物观物”,物如如显现。格物时有物,格了便无物。

又比如说,格物如撞钟,致知如听钟声。“格物”是事,是要下力气去做的,而“致知”却不是事,自然而来。

所以格物简单说来,用自己学得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周围的人物和事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完善的三观。致知就是懂得“本心”分辨是非真假,与此同时,在与别的人和事接触时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而后才能诚意,就是实实在在不欺骗自己“本心”。其次才能正心,就是内心不存在虚妄和幻想。最后才能修身,做一个有德的人。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

重视成语学习,加强成语积累,本应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学生是不太了解成语意思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

1、 格物致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2、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3、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