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哥本哈根理论是什么 哥本哈根学派解释

以玻尔为首的歌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是

玻尔的哥本哈根学派倡导将量子力学视为现代哲学领域重要的一门科学,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之一,而且与其他科学一样具有哲学意义。在其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中,探讨了量子力学与哲学之间的几个重要问题。以下是哥本哈根学派看待量子力学哲学意义的几点概述:

哥本哈根理论是什么 哥本哈根学派解释哥本哈根理论是什么 哥本哈根学派解释


哥本哈根理论是什么 哥本哈根学派解释


1. 波粒二象性:哥本哈根学派的关键理论之一是波粒二象性,它指出所有物质都具有波动性质和粒子性质,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会体现出来。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对微观粒子的解释,进一步推动人们思考宏观和微观世界之间的联系,探讨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哲学思想。

2. 不确定性原理:另一个重要理论是玻尔-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主张不能地同时确定量子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在这条原理的启示下,哥本哈根学派进一步强调了机会主义思想,对自然科学和哲学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3. 观察者效应:哥本哈根学派的另一个经典观点是观察者效应,即观察实验会影响结果。这一观点隐含着思想起源于观察者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引发思考了哲学、物理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4. 实体概念和概率概念的融合:针对量子力学中的实体概念和概率概念的矛盾,哥本哈根学派倡导将两个概念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基于概率的解释,并强调了概率在科学和哲学中的重要性。

总之,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研究极大程度地开拓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探求了现代科学的哲学意义和道德价值。在哲学领域,许多重要课题得到了深入的讨论和探究,例如自由意志、经验科学理论和认识论等问题。这一学派的思想和观点对于现代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对我们的现实世界和未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量子史话(24)什么是哥本哈根学派?什么是哥本哈根诠释?

1927年,量子力学的基本形式已经确立,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这两种力学体系,为量子世界从根基上提供了理论支撑。

这两种力学的重要性,就跟牛顿力学在经典物理学中的地位一样。而且人们也发现,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矩阵力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矩阵力学囊括了牛顿力学。

同时新力学也对物理现实做出了新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波恩的对波函数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以及玻尔的互补原理。

这三点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哥本哈根诠释,是目前公认的量子力学对世界本质的正统解释,那根本哈根诠释现在也成为了量子力学的同义词,哥本哈根诠释就等于量子力学。

那么哥本哈根诠释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其实在1955年,海森堡次使用这个名词以前,还没有这样的称呼。在这之后,这个词就迅速地流传,慢慢地就成为了量子力学的同义词。

那为什么叫哥本哈根诠释?而不叫哥廷根诠释?慕尼黑诠释?

原因就是玻尔和他在哥本哈根建立起来的研究所,这里吸引了大批为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青年才俊,培养了很多年轻的科学家。

当然就有海森堡和泡利,他俩也成为了莱比锡大学,苏黎世理工学院的物理系主任,包括哥廷根大学的波恩,他们都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一致。

玻尔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一直扮演者教父的角色,当时在所有年轻的研究生中就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条条大路通“漂普塘路17号”,这是玻尔研究所的地址。

因此就有了哥本哈根诠释,当然我们也会将这些持有哥本哈根诠释的人,称为哥本哈根学派。

下面我们说下,什么是哥本哈根诠释?下面的内容非常重要,这是你理解量子力学非常重要的一课。

概率解释和测不准原理,它俩直接击碎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性和因果性,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击碎了经典世界的客观现实性。

概率解释说,我们只能对量子客体的力学量做出统计学上的描述,比方说,我们无法说准确地说出在哪个位置一定可以找到电子,只能说,在某个地方电子出现的概率是多少。

而且电子出现在某个地方,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一切都是随机的,这不仅否定了现实的决定性,还否定了因果性。

再比方说,单个放射性原子衰变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准确地说出单个原子衰变的时间,只能在统计学上给出,大量的原子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而且单个原子在某个时刻衰变,是没有任何原因的。这又否定了决定性和因果性。

再比方说,激发态的电子往回跃迁的时间,也没有确定性,你无法说出这个电子会在哪个时刻往回跃迁,只能给出概率,而且电子在某个时刻跃迁,也是没有原因的。

等等,在微观世界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都不满足宏观世界的决定性和因果性。

不确定性原理说,不仅量子客体的力学量要用概率描述,而且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能准确地同时测量出量子客体的位置和动量信息。

你决定论不是说,只要我们能测量出宇宙中每一个粒子此刻的运动状态,根据它们所经历的相互作用,只要算力足够大,就能算出过去,现在和未来。

现在你连粒子的初始状态都无法准确测量了,谈何决定性。所以说不确定性原理,从根本上否定了决定论。

不确定性原理还说,既然我们无法同时准确的测量出量子客体的动量和位置信息,那么我们就认为测不到就是没有,比方说,我们不能同时准确的测量出电子的位置和动量,那就说明,电子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没有同时确定的动量和位置信息。

这种说法直接否定了于观测者的客观现实性,把客观现实性和观测者联系在了一起,只有我们能够测量到的量,才会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

玻尔的互补原理更绝,他说,客观现实性不能与观测者,也就是在没有观测之前,没有客观现实性。

比如在没有观察电子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我们不能对它现在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描述,甚至你可以认为电子不存在,只有我们用实验手段观测了电子以后,我们才能说它是粒子,或者是波。

因为在没有观测之前,微观粒子会存在叠加态当中,没有确定的本征值,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在没有观测电子之前,它没有位置信息,没有速度信息,只有观察了以后,我们才能说电子存在,才能说它现在是波还是粒子,才能认为电子其他的力学量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说法简直匪夷所思,其实爱因斯坦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哥本哈根否定客观现实性的存在。像否定决定性和因果性,爱因斯坦虽然也无法接受,他也说了“上帝不骰”,但还不至于让爱因斯坦血压飙升。毕竟,早在16年,爱因斯坦就已经发现了量子论中违反因果性和决定性的现象。

但否定客观现实性,爱因斯坦是真的万万没想到, 所以爱因斯坦气地说,难道我没有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吗?爱因斯坦认为,客观现实性于观测者。难道没有人类,地球就不是真实存在的?

难道没有人类,宇宙就不存在了?相信你听了,哥本哈根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以后,也觉得难以接受,但是哥本哈根诠释就是这样,它现在依旧是量子力学对世界主流的解释,目前还没有发现有违背实验的情况。

所以,我们现在有两条路可以走,无条件地接受哥本哈根诠释,另外一个就是像爱因斯坦一样,站起来反击哥本哈根诠释。

那我也就完成了,科普量子力学的任务。剩下的内容其实你也不必往下继续看了。

但是我们相信,绝大部分的人跟爱因斯坦一样,无法接受哥本哈根诠释,更不愿意抛弃客观现实性,那我们就继续寻求对现实本质的其他解释,跟随爱因斯坦的脚步决战量子之巅。

不必往下继续看了。

但是我们相信,绝大部分的人跟爱因斯坦一样,无法接受哥本哈根诠释,更不愿意抛弃客观现实性,那我们就继续寻求对现实本质的其他解释,跟随爱因斯坦的脚步决战量子之巅。

何谓“哥本哈根精神”?

哥本哈根精神就是以尼尔斯波尔为代表的量子力学学派,坚持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设想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

哥本哈根精神指的是自由的判断和辩论,是由尼耳斯·玻尔提出的。

这种精神是20世纪初由丹麦的科学家尼尔斯提出来的,他认为这种精神是一种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

什么是“哥本哈根经典解释”?

哥本哈根诠释是建立在由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MaxBorn所提出的“波函数的概率表达”上,之后发展为的不确定性原理,即震动中的微粒子——量子的类弦的决定论诠释。

拓展资料:

1.核心:

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和玻尔的互补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于整个宇宙的认识。

2.哥本哈根诠释包含了几个重要的观点:

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完全地表述。波函数代表一个观察者对于量子系统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按照玻恩定则,量子系统的描述是概率性的。一个的概率是波函数的平方。(马克·玻恩)

不确定性原理阐明,在量子系统里,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确定。(海森堡)

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互补原理,一个实验可以展示出物质的粒子行为,或波动行为;但不能同时展示出两种行为。(尼尔斯·玻尔)

测量仪器是经典仪器,只能测量经典性质,像位置,动量等等。

对应原理:大尺度宏观系统的量子物理行为应该近似于经典行为。(尼尔斯·玻尔与海森堡)

参考资料:

哥本哈根解释-百度百科

哥本哈根学派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哥布哈根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的。1921年,在量子物理学家玻尔的倡议下成立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由此建立了哥本哈根学派。该学派在创始人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的玻尔带领下对量子物理学有着深入广泛的研究。其中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是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并且它对量子力学的解释被称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玻尔本人不仅对早期量子论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他的认识论和方对量子力学的创建起了推动和指导作用,他提出的的“互补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支柱。玻尔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成了量子理论研究中心,由此该学派成为当时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在定量方面首先表述为海森伯的不确定关系。这类由作用量量子h表述的数学关系,在1927年9月玻尔提出的互补原理中从哲学得到了概和总结,用来解释量子现象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所谓互补原理也就是波动性和粒子性的互相补充。该学派提出的量子跃迁语言和不确定性原理(即测不准关系)及其在哲学意义上的扩展(互补原理)在物理学界得到普遍的采用。因此,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以及哲学观点,理所当然是诸多学派的主体,是正统的、主要的解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