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被试内因素与被试间因素的混合设计适用哪种统计分析方法?

1、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分析(具体根据因素的水平数选择),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采用单变量方分析,单因素或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均采用重复测量方分析,混合实验设计也采用重复测量方分析。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2、总之,只要实验设计中涉及被试内变量,均可以采用重复测量方分析。

实验心理学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实验心理学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是指实验者将被试分成不同的组,每组被试都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组被试的结果用来比较不同组间的异。

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实验者将被试分成一组,每个被试都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个被试的结果用来比较同一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

混合设计:混合设计是指实验者将被试分成不同的组,每组被试都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个被试的结果用来比较不同组间和同一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

如果觉得可以的话给我个点个赞!谢谢!

没办法做被试内设计。

第一点,因为你在题干中说的自变量的两个因素“认知编码方式 × 年级”,“年级”这个因素本身就是被试间变量。所以做不了被试内设计。只能做混合或组间。

第二点,认知编码方式这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指的是双重编码理论的两种编码方式吗?需要告知一下操作性定义。

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区别

被试间是每个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结合,被试内是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的结合。被试内的优势是所需被试少,减少随机误,但缺点是无法进行有遗留效果的实验处理;被试间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所需被试多,但可以进行有遗留效果的处理。

遗留效果就是前一种实验处理结合会对后一种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你先让被试接受一种学习方式,再让他接受另一种,那么前者肯定会对后者产生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

被试间设计就是我炒了两个菜,甲尝一个菜,乙尝另一个菜。

被试内设计就是我炒了两个菜,甲乙俩菜都尝了呗。

被试间设计的优缺点

被试间设计的优点:

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而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因此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由实验顺序造成的误.

被试间设计的缺点:

⑴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巨大:由于每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都需要不同的被试,当实验因素增加时,实验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就会迅速增加.

⑵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因此被试间设计从根本上是不能排除个体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的,而匹配和随机化技术也只是尽可能地缓解而不是根治这一问题.

(1)被试间设计: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称为被试间设计。这种设计的优点:比较安全、保守。在被试间设计中,两种或多种实验条件之间不可能通过被试相互“污染”。缺点:被试间存在个体异。组与组的被试要尽可能相似,需要采用匹配或随机分组的方法,克服个体异。

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区别: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被试者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被试者不能分组,每个被试者都要参加自变量的所有状态中去。被试间涉及是指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者得分组,自变量有几种状态就分几个组。

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被试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被试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异对实验的影响。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被试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异;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设计的优缺点:

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法,而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因此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由实验顺序造成的误。

由于每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都需要不同的被试,当实验因素增加时,实验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就会迅速增加;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被试间设计从根本上是不能排除个体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的,而匹配和随机化技术也只是尽可能地缓解而不是根治这一问题。

心理学中的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的定义是什么,两个分别举一例。

被试间因素,是被试之间存在的不同的别,需要加以控制,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在实验设计中,又叫做控制因素。

被试内因素,是被试之间存在的不影响测量结果的别。

在实验中,被试间因素又叫组间设计,被试内因素又叫做组内设计。

不举例子了,麻烦。

自己去想吧。

采纳我哦,亲。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

优点:

1、被试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

2、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敏感。

3、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4、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异对实验的影响。反应时、知觉长度等存在明显个体异的任务,需要考虑被试内设计。

缺点:

1、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从而造成练习效应或者疲劳效应。

2、被试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异。

3、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

4、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例如学习某一技能是不可逆的。

完全的

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又称“重复测量设计”。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被试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ABBA平衡法。在随机区组分配中,实验条件以随机的方式排序,而为了平衡练习效应,每一种排列都必须呈现很多次。

例如按性别分为两个区组,区组间有不同的因素(性别),每个区组的人再随机分配到实验条件中,由此可以分离出组间变异,从而减少了均方误(Mean Squared Error, MSE),使得实验控制的效果不会被区组异掩盖。随机区组设计的关键在于组内同质,组间有别

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区别

被试间是每个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结合,被试内是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的结合。被试内的优势是所需被试少,减少随机误,但缺点是无法进行有遗留效果的实验处理;被试间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所需被试多,但可以进行有遗留效果的处理。 扩展资料 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between-groups design)。被试间设计中的因素被称为被试间因素(between-subject factors)或被试间变量(between-subject variables)。例如,年龄、性别等被试变量,以及物类型、记忆术、心理治疗方法、数学方法等(或任务)变量,都只能作为被试间因素或被试间变量来研究。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亦称“组州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实验设计类型。将所有被试轮流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接受实验处理,即将所有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进行实验。优点是可有效地控制被试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设计对于研究阶段性的练习较为理想。缺点是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后继的`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而带来实验顺序的问题i相同的被试要重复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练习或疲劳效应。用完全的平衡方法或拉丁方方法,可克服实验顺序带来的缺点。如在视、听觉的反应时实验中,可让一组被试轮流对灯光和声音作反应,并用“视听听视、听视视听”的操作顺序加以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