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表征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类型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表征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表征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表征名词解释


(B)有条件的知识分类

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学者的认为,有条件的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确保成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教育和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和科学基础知识,例如,教育,生产力,教育,,,经济,文化,和互动的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教育的本质,目标,任务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实施过程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构成一个环节,教学的原则,模式,方法,手段,艺术风格,教学检查和评估。此外,还包括国内和国外教育的改革和充满活力的知识,例如,教育和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育改革的新成果,特别是创新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指导,在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包括教育和科研知识,例如,科研??,教育,特点和类型,选择的研究项目,编制,收集分析选择使用的方法,结果的表达。

(2)心理科学知识,例如,基本知识,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普通心理学的条件,特点和规律的小学和中学的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和道德发展往往当代认知心理学,适用于课堂教学心理学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包括学生群体的知识(所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知的常识和思维方式,学生如何学习,个别学生的特殊的学习异儿童和的知识)。

这些条件,教师的知识,是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有知识,以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复杂现象,不断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可以帮助教师本体论知识的思考和调整,使学科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更自由地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有丰富的知识条件,将大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 [5]

郁闷,我错了。 。 。 。 。 。 。 。 。 。 。

关于教育心理学考研里面“知识理解的类型” 哪位专业人士能告诉我下

一般所说的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知识的学习要通过理解。

由于学习的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 ①对言语的理解;②对事物意义的理解;③对事物类属性质的理解;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⑤对逻辑关系的理解;⑥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理解必须通过思维来实现。

1.符号表征理解: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理解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它们代表什么事物,什么观点; 2.概念理解: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理解:理解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要点

心理学树图(1—9章) 1 2 3 4 一 概 述 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历史发展 ①起源②发展过程③研究趋势 二 心 理 发 展 与 教 育 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人格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人格发展论的教育含义 心理发展的异与教育 智能异与教育 人格… 认知方式… 性别…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学习的一般概述 学习的基本含义 学习的分类体系 ①主体②水平③性质④结果 联结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①巴甫洛夫②主要规律③华生贡献④教育应用 作性条件作用说 ①桑代克②斯金纳③主要规律④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观察学习理论 ①早期探索②班都拉③基本过程与条件④教育应用 学习的认知理论 早期 ①格式塔学派②托尔曼③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①认知学习观②结构教学观③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②认知同化理论和先行组织策略③接受学习的界定和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①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②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学习的建构理论 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②学习观③教学观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 … 四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含义 分类 作用 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 人本… ①需求层次②自由学习 认知… ①期望-价值②成败归因③自我效能感④自我价值 培养与激发 五知识的建构 知识及知识建构 知识及其类型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 知识理解的过程 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性质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整合与深化 应用与迁移 六技能的形成 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 类型 作用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原型模拟 形成过程 培养方法 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主要类型 形成过程 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概念 结构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 精细加工… 复述… 编码与组织… 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时间管理策略 努力… 学业求助…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 成功智力… 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个体的智能与动机③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④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②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③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④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⑤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创造性及其培养 基本概念 基本结构 培养措施 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规范学习的含义 品德发展的实质 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规范的遵从 规范的认同 规范的内化 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不良的矫正 含义与类型 成因分析 纠正与教育 欢迎登陆教育网:dashikaoyan。

教育心理学问题!! 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1.按作的连续性不同: (1

你好!关于个分类,连续的动作技能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这个,简单举个例子,,你要通过路况来改变自己的控制,从而达到终目的,这样的就是连续的动作技能;又比如体,在一个方正的毯子上,你需要的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内部协调性,让动作更加完美,这个是第二种,不联系的动作技能。关于第二个分类,闭合性作技能与开放型作技能。

这个,还用上面的例子,时,你大部分的方向,都要通过外部路况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个,称之为开放型作,依赖于外部状况的改变而做出改变;体呢,你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协调内部稳定,脚痛,腰的感受,这些都能影响到你的发挥,而这些,是闭合性作的体现特点。关于第三个分类,更好理解。

徒手型作,比如太极,比如各种拳法,都是徒手作的代表。而器械型,就是健身房各种器械运动,你需要作器械来完成。

第四类,肌肉运动强度分类。用来引线穿针,这个,是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

而搬砖上房,这个就需要大肌肉群的协同运动来完成。不晓得讲清楚没有,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心理学分为几个类型

从宏观上来说心理学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也就是是理论型和实践型,理论的心理学主要的就是指心理学的各种理论知识,而实践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按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七类。普通心理学主要就是研究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说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能力,动机等。

教育学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规律性的学科。心理学主要就是研究团体中的一些心理现象,比如说从众,关系,情感等。

发展心理学主要就是研究人一生的发展历程或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所具有的规律,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等。医学心理学主要就是把心理学的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考虑在治疗过程中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主要就是研究心理的神经生物机制等等。工程心理学就我所知应该是心理学在建设等工程上的实践运用。

这些都是个人所了解的东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急求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

第二章

知识点:学习的类别,各种学习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强化的种类,学习理论关于学习与强化的分类,罗杰斯的学习分类

概念:学习,程序教学,自我效能感,替代性强化,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同化与顺应,近发展区,建构主义

问答题:1、试误说与顿悟说的比较;2、经典性条件作用与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3、学习理论及其意义;4、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及其意义;5、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评价;6、维果茨基的教学思想及其意义;7、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

知识点: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记忆的三种形式,干扰的两种形式,原理或规则学习的形式,问题解决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掌握的方式;程序性知识掌握的方式。

概念: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问题,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问答题: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2、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3、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异;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5、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四章

知识点:麦基奇的学习策略分类,元认知的成份,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概念:学习策略,元认知,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问答题:1、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2、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

第五章

知识点:智力的二因素论,卡特尔的智力类型,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戴斯的PASS理论,国内关于智力的结构,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头脑风暴法

概念:智力,创造力,

问答题: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现实意义;2、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3、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4、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

第七章

知识点:迁移的类型,迁移理论关于迁移的实质及代表人物

概念:迁移,学习定势

问答题: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第九章

知识点:学习动机的种类,动机理论中关于动机的基本观点及代表人物

概念:学习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

问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十一章

知识点: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教学评价的类型. 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化发展、学习理论、学习心理。

1、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在于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于考生而言,可能皮亚杰的理论相对较容易理解,因为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很多都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联,比如孩子的“自我中心性”、“客体永恒性”和“守恒性”等。

而维果斯基的理论就相对晦涩难懂,因为其理论是从种系以及文化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认知发展的,典型的是他区分了人类的两种心理机能:人和动物均有的低级心理机能及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

2、学生的化发展:重点在于埃里克森的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一理论流派的观点也是相对难理解的,因此,考生们需要结合实际事例来理解各个阶段的发展冲突与任务。

比如,婴儿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这就需要父母要充分满足婴儿的一切需求,这样婴儿才会建立起对外界环境的信任。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近发展区”。

6、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近发展区”。

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导语:有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相关人员需要认真掌握,以下是我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异。

7.皮亚杰: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①应答,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作,通过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作用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异性

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

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性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

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维果斯基“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异就是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终跨越“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近发展区,使之完成终任务。

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

学习理论

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

(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

(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斯金纳的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有特定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作(不与人任何特定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或事件。

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

(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3.认知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

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内容上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材料本身),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

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曾宪的性学习材料。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工程是个信息加工过程,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况、作、反馈八个阶段。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老师是“助产士”“催化剂”

人本主义对新课改的启示: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持有一种动态的评价。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核心:只是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教育启示:(1)知识不是的真理(2)学习具有建构性、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学习心理

1.学习动机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活跃成分)和学习期待(诱因)

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诱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2)根据动机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根据动机作用时间: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学习动机

(4)根据作用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学习动机

(5)根据学业成绩动机,奥苏贝尔分:认识内驱力(为了获得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和自尊心),附属内驱力(家长教师的赞许)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任务中,学习效率岁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2)一般来讲,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3.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马斯洛提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提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50℅的任务有可能选择。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

识记:能力和工作难度是稳定的,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况是内在,努力程度是可控制,其他都是不可控制

(5)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兴起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核心的成分)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③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反馈。④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⑤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学习策略定义: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学习策略特点:作性和监控性有机统一(基本特点);外显性和内隐性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多形式的复习

(2)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首字连词法,位置记忆法);做笔记(较为普遍的方法);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 ③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1)策略:设定目标

(2)监控策略: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

(3)调节策略:及时发现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努力管理策略:激发自己的动机,正确归因,自我奖励

(4)学业求助策略:向别人求助询问

学习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6.学习迁移定义: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

学习迁移类型: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

正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产生影响(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况水平分:

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自下而上,即下位较低层次对较高层次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自上而下,即上位较高层次对较低层次产生影响。

;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论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发展概况以及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2、学生与学习心理

主要包括中学生的认知、个性与化等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学习的基本理论,如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心理健康等。

3、教学与教师心理

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管理心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的实质、类别、过程、条件等);

2.学习理论;

3.认知领域学习心理(陈述性知识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

4.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

5.品德心理;

6.个别异与因材施教

7.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

【名词解释】之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1、学习(14):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个体经验,并有经验引起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2、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会引起烦恼。

3、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反应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变弱。

4、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

5、正强化: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产生的作用即正强化。

6、负强化(11):某在有机体做出一个作反应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该产生的作用即负强化。

7、先行组织者(02、08):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性的学习材料。

8、知识:一般仅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

9、技能:指经过练习而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作程序

10、动作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作活动方式

11、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12、具体概念(加涅):能够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概念

(定义概念: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而获得的概念)

13、概念形成:是个体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从大量具体例证出发,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14、概念的同化(04、10):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获得新概念的过程

15、问题解决:一般指问题情境中超越过去所学原理的简单运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

(由一定的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分4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1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17、程序性知识(14):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18、命题和命题网络:命题是知识的基本单元,一个命题相当于一个观念,知识之间互相联系就构成了庞大的命题网络。

19、模式与模式识别: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一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物体、字母、图形、声音等都可以是模式。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类型)

20、学习策略(11):是个人学习方法和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作水平的技能。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和方法能使学习、记忆及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活动较为有效地进行

22、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深加工策略,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的东西而对学习材料做充实意义性的添加、构建和生发。

23、元认知策略(12):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测和控制。元认知策略对认知策略起着补充作用,它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

24、元记忆: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

25、学习迁移(01、07):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6、正迁移:又称积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或促进作用

27、负迁移:又称消极迁移(干扰),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阻碍作用

28、共同要素说(12):桑代克提出了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认为先后两次学习只有在内容上有共同元素或共同成分时才能发生迁移。

29、概括原理说:贾德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而且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水下击靶实验)

30、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可以促进学习迁移,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31、智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机能,是认知方面的能力,是认知活动中一般、基本的能力。

32、品德(10):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

33、道德认识(13):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包括对自己的言行)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

34、耶基斯-多得森法则: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35、场独立性:场独立性是指内部信息加工较少受外界参照物影响的认知方式。

36、习得性无力感(09):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