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钒精矿粉品位 钒矿好的品位是多少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巨鱼坪矿区钒矿详查

(1)概况

钒精矿粉品位 钒矿好的品位是多少钒精矿粉品位 钒矿好的品位是多少


勘查区位于张家界市城南西方位约40千米处,属张家界市永定区四都坪乡熊家塔村、乌木峪村管辖。矿区东部紧邻省道S228,有乡级公路通过,交通较方便。详查区面积5.07平方千米。

2005年至2013年,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5队开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钒矿,工作程度为详查,勘查资金为389万元。

大丰钒矿位于上林县境内,跨西燕乡、大丰镇及明亮乡3个乡镇。全长33km,宽约1km,面积约40km2。区域构造环境属于右江海西-印支期裂陷海(Ⅲ级)的桂西断陷(Ⅳ级)。矿床处于受南丹-昆仑关断裂带控制的丹池裂陷槽内,矿区位于裂陷槽南段。该矿床由广西第七地质队于1979年发现,后经该队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勘查,至1987年已查明为一大型钒矿床。

一、矿区地质

1.岩相古地理特征

志留纪末,由于广西运动的影响,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聚合,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南方板块,华南造山带的形成,结束了中国南方主要板块的活动过程,从此进入板内活动阶段。板内活动以张裂作用为主,伴随明显的走滑运动。矿区位于桂中大明山东侧北西向的南丹-昆仑关深断裂带上,该断裂为同沉积拉张断裂,正是该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丹池裂陷槽的形成及裂陷盆地中沉积相的分异和演化。

本区泥盆纪沉积初期所处古地理环境(图3-17)是:北为江南古陆,东南为云开古陆,南部为钦州舌形海槽,西为桂西古陆。

图3-17 大明山地区泥盆系沉积初期所处古地理位置示意图1—工作区;2—古陆(古岛);3—海槽;4—滨浅海;5—海侵方向

广西运动后,海水自钦州海槽向北东方向缓慢入侵,早泥盆世莲花山期,海水由南西进入本区,本区处于潮坪相带与潮下带-半局限盆地相带的过渡地带。沉积物为粗粒碎屑岩-细碎屑岩组合的滨岸碎屑沉积。至那高岭期,海域扩大。郁江期时则为早泥盆世普遍性海侵时期,本区已完全属于潮下带-半局限盆地环境,沉积物岩性为岩屑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合。

早泥盆世晚期的塘丁期及早纳标期,为广西泥盆纪早期重要的地壳剧烈拉张期,海侵扩大,岩相古地理发生明显变化,相带分异明显,出现了与北西向同生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的南丹台沟,本区即属于南丹台沟(图3-18),由灰黑色炭质泥岩夹薄层硅质岩及泥晶灰岩组成,发育微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生物为竹节石、菊石、三叶虫等。上林钒矿即产于塘丁组中下部层位的炭质泥岩中。

中泥盆世早期,继承了塘丁期、早纳标期的沉积环境,矿区仍为台沟环境,沉积物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夹硅质泥岩及泥晶灰岩透镜体。

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早期为广西泥盆纪时地壳又一次剧烈拉张期,海侵扩大、海水加深,是自泥盆纪以来最大的海侵期。该区继续保持台沟环境,岩性为硅质岩-泥岩-泥晶灰岩组合(罗富组)及硅质岩-硅质泥岩组合(榴江组),生物以竹节石为主。

到晚泥盆世又发生海退,虽然沉积环境仍为台沟,但岩性已为条带状、扁豆状灰岩取代。

至早石炭世,地壳再次拉张沉陷,海侵扩大,进入石炭纪演化阶段。

2.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下泥盆统郁江组及塘丁组,中泥盆统纳标组及罗富组,上泥盆统榴江组,第四系全新统桂平组。下泥盆统塘丁组下部是本区主要的含钒层位。

(1)下泥盆统郁江组(D1y)

为矿区出露的最老地层,分布于大明山脚。底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较高,具大型交错层理和冲洗层理。下部为浅灰色中层粉砂质泥岩、泥岩。上部为黄绿-黄褐色薄-中层泥岩、含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上部地层地表为灰黄色、紫红色粉砂质绢云母泥岩(局部夹生物碎屑泥质灰岩),顶部常夹深灰色生物碎屑微晶灰岩薄层或透镜体,发育水平层理、浪成波痕。在深部,郁江组顶部主要为一套含生物碎屑的泥质灰岩,局部为含硅质条带灰岩、灰岩,间夹泥岩薄层。厚232~653m。

图3-18 大明山地区早泥盆世塘丁期岩相古地理示意图

(据吴诒等,1987)

(2)下泥盆统塘丁组(D1t)

是本区的含矿地层,岩性为黑色炭质泥岩夹含炭硅质岩。根据含炭硅质岩夹层的多寡,本组地层又分为上、中、下3部分。其中以中部含炭硅质岩较多。

塘丁组下部:是本区的主要含钒层位。因风化程度不同,地表与中深部的岩石特征有差异。地表以灰黄色、黄色、紫黄色风化泥岩为主,局部为灰黑色。该层地表风化程度不一,风化地段炭质已部分或全部流失,岩石颜色变浅。未风化的地段仍出露黑色的炭质泥岩。风化深度一般为0~19m。中深部以炭质泥岩为主,夹少量含炭硅质岩或泥质灰岩。炭质泥岩呈黑色,质软,含水分多,可塑性强,可见浸染状、星点状、小团块状黄铁矿分布。含炭硅质岩呈黑色、灰黑色,向上硅质岩有增多的趋势。泥质灰岩呈灰黑色,含生物碎屑及星点状、小团块状黄铁矿。泥质灰岩夹层的层数不定,厚度不等,单层厚0.10~10cm,层数最多达20层。经钻探证实,由浅及深,泥质灰岩夹层的层数增多,厚度增大;炭质泥岩有逐渐相变成灰岩的趋势,钒矿化也随相变而减弱。

塘丁组中部:地表为灰黄色、灰黑色泥岩夹硅质岩。深部为炭质泥岩夹含炭硅质岩,或含炭硅质岩与炭质泥岩互层,局部夹泥质灰岩。含炭硅质岩为细粒结构、薄层构造;含少量星点状黄铁矿。

塘丁组上部:地表为黄色、灰黄色泥岩。深部为炭质泥岩,局部夹少量含炭硅质岩。炭质泥岩岩性与塘丁组中、下部炭质泥岩相似,但含炭、含水分较少,岩性稍硬,钒含量很低(V2O5<0.3%)。

总的来看,塘丁组以炭质泥岩为主,中部夹有含炭硅质岩。含炭硅质岩呈条带状、小扁豆状,沿走向、倾向变化均很大,在中部相对集中,但向上、向下分布范围可宽、可窄、时疏、时密,无规律可循。当硅质岩条带密集且分布范围大时,炭质泥岩就相对减少、变薄,钒矿化通常变差,矿体变薄以致尖灭。此外,塘丁组的炭质泥岩、含炭硅质岩向深部逐渐相变为泥质灰岩、硅质灰岩、泥岩。厚22.09~129.39m。与下伏郁江组整合接触。

(3)中泥盆统纳标组(D2n)

岩性以灰-灰黑色薄-中层泥岩、含炭泥岩为主,局部夹少量硅质泥岩及泥质灰岩薄层。见黄铁矿呈星点状、小团块状分布,底部含量较高。纳标组底部与塘丁组顶部岩性相似,为连续沉积,呈渐变过渡,因此,无明显标志层区分。厚31.46~128.62m。与下伏塘丁组整合接触。

(4)中泥盆统罗富组(D2l)

硅质岩、含泥硅质岩夹泥岩、硅质泥岩、硅质页岩。灰色、灰黄色、黄褐色,硅质岩为微粒结构,薄层状构造为主,水平层理、水平互层层理发育。泥岩夹层底部较多。在深部,硅质岩为灰色、灰黑色,局部含有少量炭质。厚28.91~57.97m。与下伏纳标组整合接触。

(5)上泥盆统榴江组(D3l)

硅质岩夹硅质泥岩。黄色、灰色,微粒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底部夹1~3层含锰硅质岩,锰质经次生富集后,常形成小型淋滤堆积型锰矿。厚度大于168.07m。与下伏罗富组整合接触。

(6)全新统桂平组(Qhg)

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亚黏土、砂质黏土。厚度为0~15.6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3.构造

矿区位于大明山复式背斜的北东翼。大明山背斜轴向北西,长60km,宽10~17km,轴面近直立,轴线呈波状弯曲。核部由上寒武统黄洞口组和下奥陶统六陈组复理石-类复理石的砂页岩及少量加里东期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两翼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砂泥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及少量的火山岩、侵入岩组成。

矿区位于大明山背斜北东翼,除次级褶皱笔架山鼻状背斜外,一般构造不发育,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岩层走向300°~330°,倾向北东,倾角较缓,一般20°~35°。

笔架山鼻状背斜见于矿区南侧笔架山—罗勘一带,背斜呈短轴状,平面形态似“鼻状”,轴向近东西,向东倾伏;两翼对称,其地层倾角14°~35°。核部地层为下泥盆统砂泥岩、炭质泥岩、含炭硅质岩;两翼地层为中泥盆统—二叠系砂泥岩、硅质岩、灰岩等。受其影响,该地段地层走向呈“3”字形弯曲,并发育一些波及不深的小褶曲。

区域上断裂发育,以北西向断裂规模最大。北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有杨圩-樟木坪断裂(属南丹-昆仑关断裂带的一部分)、杨三-天马断裂(属田林-巴马断裂带的一部分)。两条断裂均属区域性同沉积断裂,早期具张性,后期具压扭性,其活动始于华力西期,强烈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继续活动,导致丹池裂陷盆地及南丹台沟的形成,以及昆仑关岩体的侵入和马头断陷盆地的形成。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可见一些小断裂和层间破碎带。

断裂规模一般不大,长350~450m,宽5~40m,多为扭性和压扭性的逆断层。部分断层构造对钒矿体起破坏作用,破坏了矿层的连续性。

层间破碎带主要出现在99~213线,位于郁江组与塘丁组、塘丁组与纳标组分界面及其附近,少数位于矿层中(表3-7)。宽度一般为0.30~1.56m,破碎带中多有石英脉或方解石脉充填。矿层中如果发育层间破碎带,破碎带部位钒矿化变弱。

表3-7 矿区部分层间破碎带发育情况一览 二、矿床地质

(一)矿体特征

大丰钒矿区,控制钒矿化长度33km,除北部463线、383线,南部240线、440线、506线未见矿外,其余地段均有钒矿体存在。控制工业矿体7个(图3-19),总长度26.95km。

钒矿体赋存于塘丁组(D1t)中下部,矿层底板距郁江组(D1y)顶界0~17m,一般为2~8m。矿体平面上呈长条状、条带状,剖面上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走向北西—北北西,略呈“3”字形展布(图3-19,图3-20)。倾向北东—北北东,倾角缓,为10°~40°,一般为20°~35°。其中③号矿体规模最大,长14.34km(349~208线),矿体连续,矿体厚1.06~28.29m,平均厚15.21m。矿层出露地表,延深200~780m;V2O5品位为0.718%~1.804%(单工程平均),平均品位为1.061%,品位变化系数(Vc)为0.27。矿体沿走向、倾向厚度和品位变化不大;矿体主要位于50~150m标高之间,最低见矿标高为-40.24m,矿层夹石少。③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长度占全区矿体总长度的53%,V2O5储量占全矿区总储量的70%,其余各矿体特征见表3-8。

图3-19 西燕-巷贤矿区钒矿体分布图(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2003)

表3-8 矿体特征一览 图3-20 西燕-巷贤矿区钒矿233勘探线剖面(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2003)

(二)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

按矿石的自然类型划分,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

氧化矿石主要分布于中部(199~159线)地势较高的山头,出露最大标高170m,工程揭露最低氧化标高148.3m,高差21.7m。工程揭露的氧化矿深度为0~11.9m。氧化矿石呈黄色、褐黄色、灰白色、灰色和深灰色,风化越强颜色越浅,局部含较多的褐铁矿。氧化矿石炭质流失,泥质含量增高,V2O5品位相对较高。

原生矿石:分布于中深部,于地势低的部位直接出露地表。控制斜深200~710m,最低见矿标高为-40.24m。矿石呈灰黑-黑色,炭质成分较高,发育大量浸染状、星点状、团粒状黄铁矿,呈他形-自形晶,均匀-不均匀分布于矿石中。

根据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含量又可分为3类:炭质泥岩矿石、硅质炭质泥岩矿石、黏土炭质泥岩矿石,以炭质泥岩矿石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含炭硅质岩、含钙炭质泥岩、泥质灰岩等矿石类型,但在这些类型的矿石中V2O5含量一般仅达边界品位。

2.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石的矿物成分较简单,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含量66%左右)及炭质(含量15%,以有机质为主),次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含量8%左右)、黄铁矿(5%左右)、绢云母及高岭石,少-微量矿物有褐铁矿、赤铁矿、方解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电气石、磷灰石、锆石及白钛石等。矿石中未发现钒的独立矿物。

伊利石是矿石中最主要的矿物,其结晶细小,主要为隐晶-显微鳞片状、细小针状,粒度一般为0.001mm×0.02mm至0.06mm,少数粒度大者为后期蚀变绢云母及白云母,粒度可达(0.01~0.02)mm×0.1mm及0.04mm×0.1mm。可见伊利石与黏土矿物组成的席状交织结构。伊利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3-9。

表3-9 伊利石多项分析 由表3-9可知,矿区内伊利石为贫钾、富水的铝硅酸盐矿物,其钒含量较高,为原矿石平均品位(1.13%)的两倍,与钒矿化关系密切,是区内矿石中钒的最主要载体。

矿区内石英有两种产出形态,一为原岩中的碎屑石英,另一为后期硅化石英。碎屑石英呈他形、次棱角状-次浑圆状,明显均匀地分散于黏土矿物中,粒度较均匀,一般为0.02~0.08mm,大者0.1mm(较少见);而后期石英则明显地呈不均匀状态产于矿石中,呈星散状产出,或呈不规则状、细脉状、团块状产出,其粒度较细,一般为0.01~0.04mm,大者达0.06~0.12mm或0.1mm×0.24mm,硅化石英中见黄铁矿、绿泥石伴生,偶见磷灰石伴生。

3.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区氧化矿石及原生矿石化学组分含量见表3-10和表3-11。

表3-10 氧化矿石多项分析 表3-11 原生矿石的化学成分多项分析

*1cal=4.1855J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V2O5,在原生矿石中V2O5为1.13%,氧化矿石中V2O5含量稍高,达1.37%,V2O5单样含量为0.5%~2.248%,常见变化范围多为0.988%~1.331%,全区平均品位为1.061%。矿石中其他组分主要为SiO2(48.10%~64.87%)、Al2O3(11.88%~17.63%)、总C(在原生矿石中达14.90%)、TFe2O3(4.26%),此外,原生矿石中含S较高,达4.04%,总体上是富Si、Al、C,贫Ca、Mg;矿石化学成分的另一特征是随空间的不同而变化,V2O5、总C、泥质含量自北往南由低到高,这种变化特征与矿区西北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东南以碎屑岩沉积为主是一致的。

矿石中伴生有用组分为总碳及银。钒矿石中含碳总量为14.9%,测定其发热量为818~1688cal/g,平均为1256cal/g,已达石煤要求。银在氧化矿石中含量小于2×10-6,无综合利用价值,但原生矿石中含Ag大于5×10-6,单工程组合样最高达170×10-6,矿体平均为13.4×10-6,已达综合利用价值。

有害元素为S、As。S在原生矿石中含量为4.04%,As小于0.01%,含量均较低,对矿石的选冶性能影响不大。

4.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主要有泥质结构、显微鳞片-泥质结构、隐晶-泥质结构、微-细粒结构及生物碎屑泥质结构,局部见席状交织结构。

泥质结构、显微鳞片-泥质结构:普遍存在于本区炭质泥岩矿石中,黑色泥炭质均匀分布,伊利石呈显微鳞片状,具定向排列,并见伊利石与黏土矿物组成的席状交织结构。大小为0.004~0.10mm。

隐晶-泥质结构:镜下见黑色泥炭质的基底上散布着少量的隐晶质黏土矿物。

微-细粒结构:主要存在于含炭硅质岩中,石英重结晶呈不规则微-细粒状,一般为0.01~0.04mm,大者达0.1mm,粒间呈镶嵌接触。

生物碎屑泥质结构:矿石中富含生物碎屑,最高含量占45%,生物碎屑主要为竹节石,次为腕足类、双壳类。大者可达3.5cm,小者小于1mm。大部分生物碎屑由泥质、少量硅质组成,有的因风化流失而呈孔洞状,溶孔呈塔尖状、长条状、椭圆状或不规则状,其中有的被黄铁矿、褐铁矿充填。不均匀散布。

(2)矿石构造

主要有薄层状构造、皱纹状、显微皱纹状构造、纹层-条带状构造、孔洞状构造及脉状、团块状构造。

薄层状构造:普遍存在于本区矿石中,组成矿石的泥岩与含炭硅质岩呈薄层状相间产出,单层厚1~5cm,层间整合接触。

皱纹状、显微皱纹状构造:微细的黏土矿物呈显微皱纹状分布于泥炭质中构成显微皱纹状构造;或生物碎屑呈皱纹状分布于泥炭质中,构成皱纹状构造。

纹层-条带状构造:由石英组成的硅质条纹或条带与岩石中伊利石定向排列的条纹、条带相间排列组成,硅质条纹宽0.1~1.4mm。

孔洞状构造:矿石中富含的生物化石及生物碎屑因风化淋失而呈孔洞状,其中有的被赤铁矿或褐铁矿充填。

脉状、团块状构造: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矿物集合体呈细脉状或大小不一的团块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矿石中。

5.钒的赋存状态

经研究未发现钒的独立矿物,说明钒是呈分散状态存在的。前已述及,伊利石为钒的主要载体矿物。

原矿经焙烧去炭,再用水和酸浸泡,结果水浸钒析出率仅2.25%;酸浸钒析出率为13.5%。经计算钒与炭的相关系数(r)为0.47。说明钒与炭关系不太密切。

因黏土矿物是一种良好的吸附体,对原矿进行水浸、酸浸试验。水浸钒析出率仅2%;酸浸钒析出率小于10%,Al2O3析出率小于7%,K2O析出率小于2%。结果表明伊利石吸附的钒也很少,绝大部分钒未被分解析出。

用氢氟酸溶矿可以破坏伊利石的晶格,结果是钒与铝的析出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钒几乎全部析出,钒、铝、钾的析出量成正消长关系,V2O5/Al2O3比值稳定,钒与铝的相关系数(r)为0.7,说明钒与铝关系密切。

综上述可知,当伊利石基本未被破坏时,铝、钾、钒基本不转入溶液,钒析出率很低。当伊利石被溶解时,钒则随铝、钾同时进入溶液,而且随着HF浓度的增高,伊利石被溶解得越充分,钒的析出越完全。因此可以认为,矿石中的钒绝大部分是以类质同像形式替代铝而存在于伊利石的晶格中,仅少量的钒为炭质及黏土矿物吸附。

(三)围岩蚀变及热水沉积岩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次有方解石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

硅化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可以认为,当热水作用的硅化强烈时就形成了矿区的硅质岩,当热水蚀变作用弱时,就形成了一般的硅化。前已述及,硅质岩以塘丁组(D1t)中部较发育,钒矿主要产于塘丁组下部,该层也有含炭硅质岩产出,表明钒矿体上下盘围岩中都有硅质岩,但以上盘更发育。含炭硅质岩为黑-灰黑色,细粒镶嵌状结构,微-薄层状构造、纹层-条带状构造,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泥质、炭质及星点状黄铁矿。而硅化则呈细脉状、不规则细脉状、团块状及浸染状产出。石英细脉可见呈追踪张裂状,脉细者宽仅0.05mm左右,宽者可达0.1~1.0m,如层间破碎带所见(表3-7)。石英粒度一般为0.01~0.08mm,大者达0.1~0.25mm。呈他形粒状、镶嵌状产出。石英集合体中常有黄铁矿伴生,还有少量绿泥石、绢云母与之伴生,偶见磷灰石、白云母伴生。层间破碎带产出的石英脉同样,既有产于矿体下盘,如郁江组(D1y)与塘丁组(D1t)界线附近者,也有产于矿层上盘者,且与硅质岩一样,矿层上盘相对更发育。

黄铁矿化较硅化弱,但较常见,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在岩石中呈浸染状产出,少量黄铁矿集合体呈不规则脉状、小团块状,并见石英-黄铁矿细脉穿插于岩石中。黄铁矿呈他形-半自形或半自形-自形粒状,镜下见多为四边形或多边形切面,部分黄铁矿已氧化成褐铁矿。粒度一般为0.01mm至0.1mm×0.2mm,大者达1mm。无论是浸染状还是脉状黄铁矿,均与石英关系密切,二者紧密共生。

方解石化表现为方解石呈细脉状、不规则脉状、团块状产于层间破碎带中。绿泥石化则为绿泥石呈小团块产出,并常与硅化石英伴生。绢云母化仅局部见及。

三、矿床成因

关于上林大丰钒矿区矿床成因类型前人做过一些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1987年提出为炭质、硅质页岩中沉积型钒矿床的认识,后于2003年又提出是产于浅海槽盆相近陆带的沉积-成岩型同生沉积矿床,郜兆典(2000)提出为海相热水沉积矿床。作者通过工作,也认为本区钒矿为海相热水沉积矿床,其依据如下:

1)海相热水沉积矿床一般产于拉张环境,常与裂谷、裂陷槽等构造环境有关,矿床产于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次级盆地中,而沉积盆地的最大拉张裂陷期是热水沉积成矿活动的最有利时期。上林钒矿产于右江裂谷盆地的丹池裂陷槽中,并受南丹-昆仑关区域性同沉积断裂带的控制,成矿环境有利。吴诒等(1987)的研究指出,广西在泥盆纪时以早泥盆世晚期塘丁期至中泥盆世早期及晚泥盆世早期为地壳剧烈拉张活动期。因而这两个时期也是区内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的最有利时期。事实上区内钒矿就赋存于早泥盆世的塘丁组中,是热水沉积成矿最有利的时期。

2)塘丁组中见有钙屑浊积岩,发育粒序层理及各种重力流滑动构造,在郁江组与上覆塘丁组界面附近发育层间破碎带等现象表明有同沉积构造活动发生,正是这种同沉积断裂构造控制了海盆及海盆中次级洼陷的形成以及矿体的分布。因此区内发育的同沉积断裂构造是区内热水沉积成矿的构造标志。

3)塘丁组岩性为黑色炭质泥岩夹含炭硅质岩。其中硅质岩具微-细粒结构、微-薄层状构造、纹层状、条带状构造,具热水沉积岩特征。钒存在于炭质泥岩中。这种含钒高炭质泥岩与含炭硅质岩组合,特别是硅质岩的产出,为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在岩石学上的标志。

4)区内钒矿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具薄层状、皱纹状、纹层状构造;矿体与含炭硅质岩密切伴生;围岩蚀变较弱,有硅化及弱的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在矿体顶、底板均见及,但以底板稍强,如底板岩石普遍发育团块状及浸染状黄铁矿,而硅质岩可看作是强烈硅化的产物,以矿体上盘较发育。这些特征是本区热水沉积成矿的矿床学标志。

5)根据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铝和钒同是岩石圈中的亲石元素,与氧都有较强的亲和力。钒在元素周期表中属第五族元素,但在自然界里可以呈V3+、V4+、V5+出现。上林钒矿区富有机碳和黄铁矿,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属于相对封闭及较强的还原环境,因而钒可以呈V3+的形式稳定存在,为V和Al的类质同像替代创造了条件,因为V3+和Al在晶体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近之处(表3-12)。

表3-12 V和Al晶体化学性质比较 由于上述性质的相近,特别是离子半径差别较小,更有利于二者之间类质同像的进行。当深部含钒热水上涌到达海底相对封闭的洼地时,钒就呈V3+形式存在,并以类质同像形式代替Al3+进入晶格,形成了含钒的黏土矿物———含钒伊利石。最后在洼陷中富集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的大型钒矿床。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石煤钒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

目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你对我省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五氧化二钒是高毒物质,钒矿的开采和冶炼常常伴随重金属和放射性,尤其是我省铜仁地区钒矿的放射性水平较高,企业没有放射性污染防护措施,存在较大的放射性危害隐患。我省钒矿的品味很低(0.7%—1.2%),使用现有冶炼工艺生产一吨五氧化二钒会产生200吨以上的废渣;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和氨等有毒有害物质,治理难度大;废水中含重金属、氨氮和酸。全国对钒矿的开采和冶炼都十分谨慎。

我省铜仁地区一些县具有较丰富的钒矿资源,自2004年来,这些地方出现大量企业规模小,冶炼工艺较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非法钒矿开采和冶炼企业。为此,我厅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钒矿资源开发及冶炼管理的紧急通知》(黔环发〔2005〕8号),要求有关部门对钒矿开采、冶炼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责令停产、停建,并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同时严格把好项目的环评审批关,提出了五项准入条件: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钒矿采选综合回收率必须达到60%以上;2.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经过地质勘查工作后具备必要的资源保障,并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3.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批准证书;4.有成熟可靠的污染防治技术,外排污染物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伴生放射性钒矿开采和冶炼有专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包括伴生放射性尾矿库退役治理措施),对共伴生矿有成熟的综合开采冶炼技术;5.有符合生产、安全和环保需要的管理制度及人员。凡不符合以上五项条件之一的钒矿开采和冶炼项目,各级环保、发改、经贸、国土资源和其他有关部门坚决不予核准、审批。

因此,松桃石煤钒矿综合利用项目必须符合以上五项准

入规定,相关部门方可受理、审批相关手续,否则一律不予批准

钒矿炼钒工艺采用的是传统的钠化焙烧冶炼方法,其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危害较大,对植被和农作物产生毁灭性影响;废水中含有六价铬、镉、砷等一类污染物,对人畜危害极大,还易形成酸雨。另外钒矿品位极低,炼一吨五氧化二钒,将产生108吨废渣,这些废渣污染极重。对人体有危害,怀孕的话也对孩子不利。

钒矿的开采工业品位为0.7%,边界品位为0.5%。

工业品位是矿产工业指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为工业利用提供符合要求的矿石的最低平均品位,其产品的销售收入能够抵偿生产所发生的费用,此即经济平衡品位。即指单个勘探工程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工业品位的确定与矿床特征、开采条件、矿石类型及其选冶加工技术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而变化。

钒矿成色好的值钱,不知道你们那边的成色怎么样

品 种 规 格 产地/牌号 参考价 日期

钒 ≥99.5% 国产 2800-3000(元/千克) 2008-08-1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