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高二上册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高二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

通过学习《宇宙的边疆》,进一步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二上册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上册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高二上册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备

A.解说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B.本文的说明顺序

课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作者认为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课文说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统一的。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C.基础知识

完成德阳《导学与探究》以下内容:

1. 自学“预习提示”1——2内容,用笔勾出要点。

2.完成“基础积累”1——2题,“基础集训”1——5题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作者扣住“宇宙的边疆”这一标题,是怎样通过对浩瀚宇宙的解说来探究“宇宙的边疆”之“谜”的?

子问题1:在认真阅读全文基础上,完成下面问题。

(1)宇宙有边疆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2)本文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子问题2:本文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子问题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子问题4: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5: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6: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子问题7: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在本文找出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子问题8:如何写解说词呢,写解说词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三、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也属于说明文的文体范畴。

学习要注意其特点: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关键,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几种方法

教师应怎样更好地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呢?现以《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为例,试加以阐述。

一、明确目标方向

明确品读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才具有较强的可作性。面对品味语言类练习题,要清楚出题人的用意所在,看他倾向于从哪方面去品味语言。面对一篇说明文,我们要准确把握该文的语言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品味。一般说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或生动)。比如,《动物游戏之谜》可以着重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宇宙的边疆》可以着重品味语言的生动性和情理性。

二、找出典型例子

明确品味的目标方向之后,教师就要学生找出典型例子。只有结合典型例子,才不至于使品味陷入架空分析。找得出典型例子,也充分说明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某种特点。但学生并不一定都能找出典型例子,这就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提示和。如《动物游戏之谜》,语言的准确性常体现在概念的精准、动词形容词的精当、修饰语限制语的恰到好处。教师可做:如“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其中“排演”“演习”二词用得精准,表明这种游戏是动物对未来生活的模仿、排练和演习;“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中“厮打”一词用得十分精当,突出了动物打架的特点;“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一句中“一定程度上”限制得好,避免读者理解为“能充分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

三、体会词句含义

找出典型例子之后,教师便要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特点。比如“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一句中“孤独”是说恒星是单独的一个,“有伴侣”是说恒星周围相对不远处有其他恒星。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准确写出恒星的分布特点,还显得生动活泼,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这类含蓄的语言,往往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理解这类语言,要根据语境,结合前后相关语句去揣摩该句意思;当然还要抓住关键成分。

抽象直白的语言,有时其含义也值得品味,如果轻易放弃,就无法发现作者的匠心和用意所在。比如“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一句中“调剂”是说动物在紧张的自然竞争中,穿游戏,以变换一下口味;“补偿”是说游戏可以补偿动物平时欠缺的自我娱乐需要。这两个动词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游戏给动物生活带来的意义,同时这两个词语也不能颠倒,应是先“调剂”后“补偿”。据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到位。

体会词句的含义,我们要揣摩作者的意思,说明对象的特点,并进一步比较作者语言所呈现的意思与特点,体会作者语言的妙处。

四、尝试替换方式

尝试替换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品味语言的方式。通过尝试各种替换方式,我们可以体会到原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如果不用比喻,怎样来说明光须?可能只会说“这些光须多而乱地分布在广大的空间里”,显然,这样表达远不如原文生动直观。

替换方式非常多,可以换词、换句式、换语言风格、换说明方法、换修辞手法、换词句顺序,等等。当然,尝试替换方式也要有针对性,切不可随意乱替换。

五、设想自己的语言

有时,对于某一意思,设想如果是叫自己去表达,该怎么写;再把自己所写与作者所写相比,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尝试替换方式和设想自己的语言两种方式都需要进行比较。我们只有善于比较,从多方面比较,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