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丁什么中获得诺贝尔奖 丁肇中诺贝尔奖演讲视频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是怎样获得诺贝尔奖的?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获得诺奖的成就主要是:

丁什么中获得诺贝尔奖 丁肇中诺贝尔奖演讲视频丁什么中获得诺贝尔奖 丁肇中诺贝尔奖演讲视频


1、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2、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1986年与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

4、丁肇中(美籍华人),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院外藉院士,因与芮契特教授几乎同时发现J粒子而共同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是第三位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丁肇中凭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

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与数学系学习。

1960年获硕士学位。

1962年获博士学位,在瑞士欧洲核子中心工作一年。

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1976年因和里克特彼此独立地发现一种称为ψ/J的新粒子,与里克特分享了197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获得什么诺贝尔奖

1976年,丁肇中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主要成就

1.发现反氘原子核。

2.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测试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之正确性,证实了电子,缈子(muon),及涛子(tau)为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点粒子。

3. 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

4. 研究光子产生矢量介子之机制,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

5. 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

都获得了诺贝尔奖,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丁肇中是研究物理学和李远哲是研究化学的二人都获得了诺贝尔奖,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李远哲,1936年11月1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退休教授。

杨振宁,李政道,丁_中,李远哲是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

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1957年“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

丁_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共同发现了J粒子)。

李远哲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不得自荐。

2017年9月25日,瑞典的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2万元),向获奖者给予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

丁肇中诺贝尔获奖的发言词是什么?

丁肇中诺贝尔奖发言词: 国王、王后陛下,王族们,各位朋友: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 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更是从实验中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而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主要成就

学术成果

发现反氘原子核。

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测试量子电动力学之正确性,证实了电子,缈子,及涛子为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点粒子。

3. 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

4. 研究光子产生矢量介子之机制,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

5. 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

6. 发现胶子喷流。

7.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研究胶子的性质。

8. 精确测量缈子的电荷不对称,验证标准模型。

9. 在LEP对撞机研究Z与W粒子的性质,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

10.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

培养人才

1983年起,丁肇中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合作组--L3组,准备在欧洲核子中心在1989年建成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将在质心系能量为1011eV能区中寻找新粒子,特别是电弱理论预言的黑格斯粒子(见黑格斯机制),并研究Z0及其他粒子物理新现象。L3组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600名物理学家参加。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回国选拔年青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并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接见丁肇中教授和丁苏珊博士

在欧洲核子中心做的L3实验,这是用的是一个周长27公里的加速器,1000亿电子伏特正电子与1000亿负电子对撞。它瞬间产生的热量,相当

于太阳表面温度的4000亿倍,也是宇宙诞生最初的1000亿分之一秒时的温度。实验仪器使用的磁铁是1万吨,探测器包括300吨铀,均来自苏联。这是首次由美国、苏联、中国、欧洲等19个国家600名科学家共同参加的大型国际合作。中国政府非常支持L3实验,提供了很大帮助,包括一台非常先进的计算机,同时还在上海硅酸盐工厂生产BGO晶体。 L3实验共发表了约300篇文章,有约300人因这一研究工程而获博士学位。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止2017年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至2017年,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数量(教职工、校友及工作人员)最多的10所高校分别是:1. 美国哈佛大学(133位);

2. 英国剑桥大学(97位);

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96位);

4.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94位) ;

5. 美国芝加哥大学(92位);

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88位);

7. 美国斯坦福大学(67位);

8(并列). 英国牛津大学(66位);

9美国加州理工学院(66位);

10. 美国耶鲁大学(58位)。

由来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成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由国王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诺贝尔遗嘱

诺贝尔在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的一切遗嘱中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设置

主要设置的奖项: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人获奖之所以难得,是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心血,一个团队都很难出成果,更别说单人,肯定付出了多倍努力,才能获得奖项。

单人获奖很难得,自打6年前,日本人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获奖之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没授予过单个人

因为这个就是需要这个人的贡献特别的突出,要比别的所有人都好才行

因为对于科研工作,很难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一般都是团队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