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立体鸡笼养殖视频(日本立体养殖蚯蚓视频)

本文目录一览:

饲养技术视频

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立体鸡笼养殖视频(日本立体养殖蚯蚓视频)立体鸡笼养殖视频(日本立体养殖蚯蚓视频)


饲养技术视频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养殖场应设在地势干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

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在四周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运动场整齐美观。

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池(河沙,石沙均可,本大岛农庄可传授保健砂的配方技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或0.1%,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及时,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鸡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鸡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鸡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鸡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鸡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鸡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鸡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鸡,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鸡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饲养方法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繁殖性能提高。在雏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亡损伤,应将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进行散养,为防受惊飞逸,可在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两侧翅膀的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养20只鸡需要多大的鸡笼

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饲养技术视频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养殖场应设在地势干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

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在四周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运动场整齐美观。

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池(河沙,石沙均可,本大岛农庄可传授保健砂的配方技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或0.1%,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及时,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鸡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鸡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鸡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鸡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鸡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鸡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鸡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鸡,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鸡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饲养方法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繁殖性能提高。在雏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亡损伤,应将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进行散养,为防受惊飞逸,可在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两侧翅膀的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鸡笼是饲养家禽的必要工具,特别是在养殖场中,鸡笼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下面介绍一下鸡笼的制作方法: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鸡笼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铁丝网,工具包括电钻、螺刀、铁丝钳、木工锯、木工刨等。

制作底板和框架

首先,用木材制作鸡笼的底板和框架。底板的大小应根据鸡笼的尺寸来确定,框架则需要根据底板的大小和高度来确定。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木工锯和刨子将其打磨,并用螺丝刀将底板和框架拼接起来。

制作铁丝网

接下来,需要制作铁丝网。使用铁丝钳将铁丝网的长度和宽度剪裁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电钻将铁丝网钉在框架上。需要注意的是,铁丝网的尺寸要比框架略大,以便于拉紧,同时铁丝网的网格大小也需要根据鸡的大小来确定。

制作门

在鸡笼的一侧,需要制作门,以便于进出。用木材制作门框和门扇,然后使用铁丝将门扇固定在门框上。需要注意的是,门的大小要根据鸡的数量来确定,门的高度要比鸡笼的高度高出一些。

安装配件

,需要安装一些配件,如饮水器、喂食器、鸡窝等。这些配件可以根据养鸡的需要来选择和安装,以便于保证鸡的健康和生产。

以上就是制作鸡笼的基本步骤。需要注意的是,鸡笼的大小、高度、铁丝网的网格大小等都需要根据养鸡的需要来确定,以便于保证鸡的舒适和健康。同时,制作鸡笼需要注意安全,如使用电锯时需要戴上护目镜和手套,以免发生伤害。

产蛋鸡笼:针对141日龄至产蛋结束的鸡,长为400mm,深为450mm,前高为450mm,后高为380mm,笼底倾斜度为7.5°,侧网的孔径高为25-30mm,宽为40-50mm。育成鸡笼:为41-140日龄的鸡制作鸡笼,层数均为3层,每个笼长为800mm,高为400mm,深为420mm。

一、鸡笼怎么搭建

1、产蛋鸡笼

(1)针对141日龄至产蛋结束的鸡,可制作专用的产蛋鸡笼。每个单笼长为400mm、深为450mm、前高为450mm、后高为380mm、笼底倾斜度为7.5°,笼门为前开,笼底网孔经间距为22mm,纬间距为60mm,顶侧、后网孔径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因此可灵活掌握。

(2)侧网的孔径高为25-30mm、宽为40 -50mm,这种网孔可防止鸡群相互啄,一般每个单笼可养3-4只鸡,笼体的总高为1.7m,门宽为210-240mm。

2、育成鸡笼

(1)为41-140日龄的鸡制作鸡笼,笼子的层数均为3层,高度为1.7-1.8m,每个单笼长为800mm,高为400mm,深为420mm。

(2)笼底网孔为20-40mm,笼顶、侧、后网孔径为25mm,笼门宽为140-150mm,一般为3-4层重叠,每个单笼可养殖育成雏7-15只左右。

3、育雏鸡笼

(1)在140左右日龄的雏鸡,一般可采用3-4 层重叠式笼进行饲养,总长度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笼架的脚高为100-150mm,每个单笼的笼长为700-1000mm,笼高为300-400mm,笼深为400-500mm。

(2)笼子的网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底网的孔径为12.5mm,侧网与顶网的孔径为25mm,笼门需要设在前面,笼门间隙可调的范围为20-35mm,每笼可养殖雏鸡30只左右,总体宽度为1.6-1.7m。

二、2米鸡笼养多少只鸡

1、2米鸡笼能养几只鸡

按照标准2米长、1.5米宽、高0.5米的鸡笼,较适宜的养殖数量为4-6只,充分利用鸡笼空间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只鸡的活动空间。

2、鸡舍养鸡的注意事项

(1)鸡舍通风

一般鸡舍的环境比较封闭,而养鸡所需要的饲料、鸡粪、之类的都会有味道散发,通风条件不好的鸡舍,会常年积累股味道,而有许多鸡病都是可以通过空气诱发、传染的,所以要做到每日进行通风,通风时注意通风口要缓慢打开和关闭。

(2)鸡舍控温

鸡舍温度与季节不适应引起的鸡病时常发生,所以要做好控温工作。夏季的时候不要通过洒水来降低鸡舍鸡瘟,这样会导致鸡舍处于湿热的状态,极容易造成群体感染发病,可以在鸡舍顶部加装隔离层、增加通风口、降低单个鸡笼养殖密度等方式来降温。到了冬季时在将鸡笼的密度提高,增加保暖设施,实现保温效果。

(3)消毒处理

鸡舍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全面大消毒,地面控制在一个季度消毒一次,鸡笼同样如此,且鸡笼每月清洗一次。水槽、饲料槽每天都要清洗干净,残留物不能让其过夜,每周定时消毒一次。

15平方米。按照标准2米长、1.5米宽、高0.5米的鸡笼,较适宜的养殖数量为4至6只,养20只鸡需要15平方米的鸡笼。鸡笼指养育肥鸡用的鸡栏。

鸡笼的制作方法

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饲养技术视频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养殖场应设在地势干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

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在四周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运动场整齐美观。

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池(河沙,石沙均可,本大岛农庄可传授保健砂的配方技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或0.1%,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及时,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鸡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鸡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鸡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鸡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鸡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鸡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鸡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鸡,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鸡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饲养方法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繁殖性能提高。在雏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亡损伤,应将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进行散养,为防受惊飞逸,可在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两侧翅膀的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鸡笼是饲养家禽的必要工具,特别是在养殖场中,鸡笼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下面介绍一下鸡笼的制作方法: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鸡笼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铁丝网,工具包括电钻、螺刀、铁丝钳、木工锯、木工刨等。

制作底板和框架

首先,用木材制作鸡笼的底板和框架。底板的大小应根据鸡笼的尺寸来确定,框架则需要根据底板的大小和高度来确定。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木工锯和刨子将其打磨,并用螺丝刀将底板和框架拼接起来。

制作铁丝网

接下来,需要制作铁丝网。使用铁丝钳将铁丝网的长度和宽度剪裁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电钻将铁丝网钉在框架上。需要注意的是,铁丝网的尺寸要比框架略大,以便于拉紧,同时铁丝网的网格大小也需要根据鸡的大小来确定。

制作门

在鸡笼的一侧,需要制作门,以便于进出。用木材制作门框和门扇,然后使用铁丝将门扇固定在门框上。需要注意的是,门的大小要根据鸡的数量来确定,门的高度要比鸡笼的高度高出一些。

安装配件

,需要安装一些配件,如饮水器、喂食器、鸡窝等。这些配件可以根据养鸡的需要来选择和安装,以便于保证鸡的健康和生产。

以上就是制作鸡笼的基本步骤。需要注意的是,鸡笼的大小、高度、铁丝网的网格大小等都需要根据养鸡的需要来确定,以便于保证鸡的舒适和健康。同时,制作鸡笼需要注意安全,如使用电锯时需要戴上护目镜和手套,以免发生伤害。

鸡笼怎么搭建,2米鸡笼养多少只鸡

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饲养技术视频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养殖场应设在地势干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

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在四周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运动场整齐美观。

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池(河沙,石沙均可,本大岛农庄可传授保健砂的配方技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或0.1%,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及时,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鸡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鸡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鸡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鸡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鸡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鸡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鸡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鸡,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鸡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饲养方法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繁殖性能提高。在雏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亡损伤,应将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进行散养,为防受惊飞逸,可在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两侧翅膀的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鸡笼是饲养家禽的必要工具,特别是在养殖场中,鸡笼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下面介绍一下鸡笼的制作方法: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鸡笼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铁丝网,工具包括电钻、螺刀、铁丝钳、木工锯、木工刨等。

制作底板和框架

首先,用木材制作鸡笼的底板和框架。底板的大小应根据鸡笼的尺寸来确定,框架则需要根据底板的大小和高度来确定。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木工锯和刨子将其打磨,并用螺丝刀将底板和框架拼接起来。

制作铁丝网

接下来,需要制作铁丝网。使用铁丝钳将铁丝网的长度和宽度剪裁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电钻将铁丝网钉在框架上。需要注意的是,铁丝网的尺寸要比框架略大,以便于拉紧,同时铁丝网的网格大小也需要根据鸡的大小来确定。

制作门

在鸡笼的一侧,需要制作门,以便于进出。用木材制作门框和门扇,然后使用铁丝将门扇固定在门框上。需要注意的是,门的大小要根据鸡的数量来确定,门的高度要比鸡笼的高度高出一些。

安装配件

,需要安装一些配件,如饮水器、喂食器、鸡窝等。这些配件可以根据养鸡的需要来选择和安装,以便于保证鸡的健康和生产。

以上就是制作鸡笼的基本步骤。需要注意的是,鸡笼的大小、高度、铁丝网的网格大小等都需要根据养鸡的需要来确定,以便于保证鸡的舒适和健康。同时,制作鸡笼需要注意安全,如使用电锯时需要戴上护目镜和手套,以免发生伤害。

产蛋鸡笼:针对141日龄至产蛋结束的鸡,长为400mm,深为450mm,前高为450mm,后高为380mm,笼底倾斜度为7.5°,侧网的孔径高为25-30mm,宽为40-50mm。育成鸡笼:为41-140日龄的鸡制作鸡笼,层数均为3层,每个笼长为800mm,高为400mm,深为420mm。

一、鸡笼怎么搭建

1、产蛋鸡笼

(1)针对141日龄至产蛋结束的鸡,可制作专用的产蛋鸡笼。每个单笼长为400mm、深为450mm、前高为450mm、后高为380mm、笼底倾斜度为7.5°,笼门为前开,笼底网孔经间距为22mm,纬间距为60mm,顶侧、后网孔径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因此可灵活掌握。

(2)侧网的孔径高为25-30mm、宽为40 -50mm,这种网孔可防止鸡群相互啄,一般每个单笼可养3-4只鸡,笼体的总高为1.7m,门宽为210-240mm。

2、育成鸡笼

(1)为41-140日龄的鸡制作鸡笼,笼子的层数均为3层,高度为1.7-1.8m,每个单笼长为800mm,高为400mm,深为420mm。

(2)笼底网孔为20-40mm,笼顶、侧、后网孔径为25mm,笼门宽为140-150mm,一般为3-4层重叠,每个单笼可养殖育成雏7-15只左右。

3、育雏鸡笼

(1)在140左右日龄的雏鸡,一般可采用3-4 层重叠式笼进行饲养,总长度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笼架的脚高为100-150mm,每个单笼的笼长为700-1000mm,笼高为300-400mm,笼深为400-500mm。

(2)笼子的网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底网的孔径为12.5mm,侧网与顶网的孔径为25mm,笼门需要设在前面,笼门间隙可调的范围为20-35mm,每笼可养殖雏鸡30只左右,总体宽度为1.6-1.7m。

二、2米鸡笼养多少只鸡

1、2米鸡笼能养几只鸡

按照标准2米长、1.5米宽、高0.5米的鸡笼,较适宜的养殖数量为4-6只,充分利用鸡笼空间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只鸡的活动空间。

2、鸡舍养鸡的注意事项

(1)鸡舍通风

一般鸡舍的环境比较封闭,而养鸡所需要的饲料、鸡粪、之类的都会有味道散发,通风条件不好的鸡舍,会常年积累股味道,而有许多鸡病都是可以通过空气诱发、传染的,所以要做到每日进行通风,通风时注意通风口要缓慢打开和关闭。

(2)鸡舍控温

鸡舍温度与季节不适应引起的鸡病时常发生,所以要做好控温工作。夏季的时候不要通过洒水来降低鸡舍鸡瘟,这样会导致鸡舍处于湿热的状态,极容易造成群体感染发病,可以在鸡舍顶部加装隔离层、增加通风口、降低单个鸡笼养殖密度等方式来降温。到了冬季时在将鸡笼的密度提高,增加保暖设施,实现保温效果。

(3)消毒处理

鸡舍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全面大消毒,地面控制在一个季度消毒一次,鸡笼同样如此,且鸡笼每月清洗一次。水槽、饲料槽每天都要清洗干净,残留物不能让其过夜,每周定时消毒一次。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饲养技术视频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养殖场应设在地势干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

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在四周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运动场整齐美观。

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池(河沙,石沙均可,本大岛农庄可传授保健砂的配方技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或0.1%,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及时,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鸡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鸡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鸡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鸡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鸡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鸡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鸡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鸡,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鸡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饲养方法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繁殖性能提高。在雏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亡损伤,应将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进行散养,为防受惊飞逸,可在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两侧翅膀的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鸡笼是饲养家禽的必要工具,特别是在养殖场中,鸡笼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下面介绍一下鸡笼的制作方法: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鸡笼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铁丝网,工具包括电钻、螺刀、铁丝钳、木工锯、木工刨等。

制作底板和框架

首先,用木材制作鸡笼的底板和框架。底板的大小应根据鸡笼的尺寸来确定,框架则需要根据底板的大小和高度来确定。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木工锯和刨子将其打磨,并用螺丝刀将底板和框架拼接起来。

制作铁丝网

接下来,需要制作铁丝网。使用铁丝钳将铁丝网的长度和宽度剪裁成所需尺寸,然后使用电钻将铁丝网钉在框架上。需要注意的是,铁丝网的尺寸要比框架略大,以便于拉紧,同时铁丝网的网格大小也需要根据鸡的大小来确定。

制作门

在鸡笼的一侧,需要制作门,以便于进出。用木材制作门框和门扇,然后使用铁丝将门扇固定在门框上。需要注意的是,门的大小要根据鸡的数量来确定,门的高度要比鸡笼的高度高出一些。

安装配件

,需要安装一些配件,如饮水器、喂食器、鸡窝等。这些配件可以根据养鸡的需要来选择和安装,以便于保证鸡的健康和生产。

以上就是制作鸡笼的基本步骤。需要注意的是,鸡笼的大小、高度、铁丝网的网格大小等都需要根据养鸡的需要来确定,以便于保证鸡的舒适和健康。同时,制作鸡笼需要注意安全,如使用电锯时需要戴上护目镜和手套,以免发生伤害。

产蛋鸡笼:针对141日龄至产蛋结束的鸡,长为400mm,深为450mm,前高为450mm,后高为380mm,笼底倾斜度为7.5°,侧网的孔径高为25-30mm,宽为40-50mm。育成鸡笼:为41-140日龄的鸡制作鸡笼,层数均为3层,每个笼长为800mm,高为400mm,深为420mm。

一、鸡笼怎么搭建

1、产蛋鸡笼

(1)针对141日龄至产蛋结束的鸡,可制作专用的产蛋鸡笼。每个单笼长为400mm、深为450mm、前高为450mm、后高为380mm、笼底倾斜度为7.5°,笼门为前开,笼底网孔经间距为22mm,纬间距为60mm,顶侧、后网孔径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因此可灵活掌握。

(2)侧网的孔径高为25-30mm、宽为40 -50mm,这种网孔可防止鸡群相互啄,一般每个单笼可养3-4只鸡,笼体的总高为1.7m,门宽为210-240mm。

2、育成鸡笼

(1)为41-140日龄的鸡制作鸡笼,笼子的层数均为3层,高度为1.7-1.8m,每个单笼长为800mm,高为400mm,深为420mm。

(2)笼底网孔为20-40mm,笼顶、侧、后网孔径为25mm,笼门宽为140-150mm,一般为3-4层重叠,每个单笼可养殖育成雏7-15只左右。

3、育雏鸡笼

(1)在140左右日龄的雏鸡,一般可采用3-4 层重叠式笼进行饲养,总长度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笼架的脚高为100-150mm,每个单笼的笼长为700-1000mm,笼高为300-400mm,笼深为400-500mm。

(2)笼子的网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底网的孔径为12.5mm,侧网与顶网的孔径为25mm,笼门需要设在前面,笼门间隙可调的范围为20-35mm,每笼可养殖雏鸡30只左右,总体宽度为1.6-1.7m。

二、2米鸡笼养多少只鸡

1、2米鸡笼能养几只鸡

按照标准2米长、1.5米宽、高0.5米的鸡笼,较适宜的养殖数量为4-6只,充分利用鸡笼空间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只鸡的活动空间。

2、鸡舍养鸡的注意事项

(1)鸡舍通风

一般鸡舍的环境比较封闭,而养鸡所需要的饲料、鸡粪、之类的都会有味道散发,通风条件不好的鸡舍,会常年积累股味道,而有许多鸡病都是可以通过空气诱发、传染的,所以要做到每日进行通风,通风时注意通风口要缓慢打开和关闭。

(2)鸡舍控温

鸡舍温度与季节不适应引起的鸡病时常发生,所以要做好控温工作。夏季的时候不要通过洒水来降低鸡舍鸡瘟,这样会导致鸡舍处于湿热的状态,极容易造成群体感染发病,可以在鸡舍顶部加装隔离层、增加通风口、降低单个鸡笼养殖密度等方式来降温。到了冬季时在将鸡笼的密度提高,增加保暖设施,实现保温效果。

(3)消毒处理

鸡舍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全面大消毒,地面控制在一个季度消毒一次,鸡笼同样如此,且鸡笼每月清洗一次。水槽、饲料槽每天都要清洗干净,残留物不能让其过夜,每周定时消毒一次。

15平方米。按照标准2米长、1.5米宽、高0.5米的鸡笼,较适宜的养殖数量为4至6只,养20只鸡需要15平方米的鸡笼。鸡笼指养育肥鸡用的鸡栏。

笼养肉鸡是现在饲养肉鸡常用的方法,笼养肉鸡有什么饲养管理要点?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一起来看看。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消毒

雏鸡进场前5天清洗消毒,避免用火碱等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然后用甲醛熏蒸,并将门窗封严,24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对料槽、饮水器清洗消毒,雏鸡到场后。

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接种期24小时以上。

温度

立体养殖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温就越大。

育雏一般都在层,因为层温度,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

雏鸡进场芝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

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

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

互相挤压,身体发抖;

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

在周,温度降至30~C,以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密度大,要比平养温度低1~2~C,应避免造成热应激而买食量下降。

分群

立体养殖肉鸡多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

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

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

通风

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发生,立体养殖单位鸡舍面积的密度大,所以通风更重要,雏鸡进场后24小时内由于整体育雏空间大,可以不通风。

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阴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适时不断调整,达到舍内空气无异味、不刺眼、不缺氧、较舒适的感觉,给鸡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设备使用

大、中型养鸡场都具有先进的设备,但光有先进的设备,不一定能养好鸡,随着规模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失败也屡见不鲜,其关键在于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作员不但要熟悉设备的原理,还要勤观察。

因为温控器与鸡舍内温度的数值有一定的误,要把这个误值调到最小,这样才能使鸡舍的温度调到鸡最适宜生长的温度。

另外,作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及鸡在各阶段的饲养程序,并能及时发现和维修设备出现的故障,一旦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饮水

鸡苗进舍后确保2小时内能饮到水,对部分弱苗,可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让其饮水,目的是让雏鸡尽快学会喝水。

另外自动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滴头太低,雏鸡就会站在滴头的接水杯中而弄湿,滴头太高,弱雏饮不;

另外还要适当调整饮水线上的减压阀,压力太大,雏鸡害怕会躲开,也浪费水资源,压力太小,末端的雏鸡饮水量就有可能达不到标准。

随着鸡龄增大,适当增加水压。

雏鸡次饮水应用25℃温开水,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饮水器要经常冲洗,整个育雏期,饮水不能间断,从育雏的第二天开始,饮水中加入防雏鸡白痢的物。

开食及饲喂

雏鸡入舍后一定要先饮水,后喂料,这样做有利于雏鸡的消化。

饮水后2~3小时,再将饲料放入开食盘中,供雏鸡啄食,立体养殖平均25只雏鸡一个小食槽,一定要少喂勤添,以防止饲料污染和霉变。

开食槽一般用七天左右,然后换成长条槽,长条槽面积大,吃到时,饲料少了雏鸡采食速度开始减慢,所以要勤用毛刷把饲料扫到离鸡近的一面,利于雏鸡吃料,也防止饲料霉变。

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为了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食效,在马上吃光但尚未吃光时给料。

雏鸡前三天严格按饲养标准定时、定量给料,防止肉鸡生长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发育不完整,以至于鸡的后期抗病能力,出栏前三天,可自由采食。

光照

立体养殖鸡舍采用人工光照,便于控制光照时间,育雏前七天,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滴为22小时,目的是让雏鸡习惯黑暗环境,不至于因突然停电造成鸡群惊慌而发生挤压伤亡,而后在出栏前一周逐渐增至24小时光照

肉鸡养殖场的整改建议

1、严把温度关

温度控制是关系养鸡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雏鸡的饮食、活动和休息,造成卵黄吸收不良,抗病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甚至亡。具体办法:看鸡施温,在最适宜的温度时,始终看见有5%左右的鸡张口呼吸,鸡只在鸡舍内分布均匀。控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与肉鸡鸡背同高处,不同日龄的温度要求是:1--3日龄34--35℃;4--7日龄32--33℃;8--14日龄30--31℃;15--21日龄28--29℃;22--28日龄26--27℃;28天以后不低于24℃,严寒冬季,可适当提高舍内温度1--2℃。

2、严把湿度关

1—7日龄鸡舍相对湿度要求在65%左右,7天后随着鸡的饮水量和排粪量增加,水分也相应提高,一般要求在60%左右。高温高湿易因雏鸡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而闷气、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高温低湿易引起雏鸡腹内蛋白吸收不良,绒毛干枯发脆,脚趾干瘪脱水且易受寒气侵袭患呼吸道病。

3、严把密度关

网上平养时1—2周龄40只/㎡、3—4周龄30只/㎡、5—6周龄25只/㎡、7周龄至上市20只/㎡;立体笼养时1—2周龄60只/㎡、3—4周龄40只/㎡、5—6周龄30只/㎡、7周龄至上市25只/㎡。适宜的相对密度,会使鸡只有充足的采食、饮水、休息,降低应激反应,确保鸡群健康。

4、严把通风关

要求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加大通风量。通风有助于释放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在现代化鸡舍一般采用自动环控设置,风速按照0.5m/s控制,能确保鸡舍内氨气浓度在10mg/m³、浓度在2mg/m³、二氧化碳浓度在1500mg/m³以内。在冬季通风时一般要求做选择在外界温度较高时,且舍内温度要比要求温度略高于1--2℃,可以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5、严把防疫关

一是做好空舍消毒。对耐腐蚀的墙壁、地面,用2-3%火碱或10%石灰水进行消毒,对鸡架饮水设施(饮水器、饮水管道)等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将所有养鸡设备放入鸡舍进行密闭薰蒸消毒24-48小时。具体作是:每立方米用14克、甲醛28毫升,分多点设置,用瓷器盛装,舍温升到20度以上,湿度达到70%以上熏蒸消毒。二是做好带鸡消毒。每1--3天应用0.2%--0.4%的带鸡消毒1次,在每日温度的晌午进行,10日龄前的小鸡要用温水带鸡消毒,即可除尘除臭,又可调节舍内湿度。三是做好疫病预防。7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2倍量点眼;9日龄刺鸡痘(每年在5—10月份)2倍量刺中;12日龄早8点开始全群停水,停水2小时候后用传染性法氏囊2倍量饮水;16日龄禽流感H5N1亚型颈部皮射0.3ml/只;21日龄传染性法氏囊2倍量饮水;28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2倍量饮水。防疫前后共3天时间不要带鸡消毒、饮水消毒,不要用抗物。四是做好人员消毒。养殖场首先严禁外来人员出入或窜舍。场区及工作检查人员出入,必须进行脚盆、水盆、紫外线全面消毒,穿戴工作服有序进入,不得高声喧哗,随意乱窜。

6、严把饮水关

进鸡后饮凉开水(26度左右)3-5天,鸡一般饮水的温度26℃左右,水温达舍温之后鸡宁可挨渴也不喝,同时还有洗澡现象。饮水器应该摆放均匀,在鸡1.5m活动范围内,不能断水;经常调节饮水器高度,7日龄内使饮水器边缘与鸡背同高,7日龄以上饮水器底部与鸡背同高。饮水器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做到每天一次清洗饮水器。为便于发现鸡群的问题,有条件时,每天记录鸡群饮水量。

7、严把光照关

光照强度是影响鸡群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太强是造成鸡只猝和腹水症多发的主要诱因,太弱又影响采食和生长。一般遵循前期强后期弱的光照原则,建议:1—3日龄为18W/㎡;4—14日龄3W/㎡;15天至出栏1W/㎡。光照实行0—3日龄24小时光照制;4日龄后23小时光照制;全封闭鸡舍实行:0—3日龄24小时光照制,以后实行1h黑暗与2h光照间歇制。

8、严把喂料关

少添勤添是增加采食量的最主要的方式。添料次数要求30天以后每天喂2次,20-30天每天喂3次,10-20天每天喂4次,1-10天由每天8次逐渐降到4次。料桶数量要充足,料盘按50--80只/个设置,每次加料为容量的1/3,即减少饲料浪费,又避免饲料变质。

9、严把无害化关

鸡、粪污会成为传播疾病的根源,老鼠、狗、猫、苍蝇、蚊子、飞鸟和野生动物会成为传播媒介。目前,对于鸡处置最简单的方法是深埋,如一次存栏10000只肉鸡场,修建一个直径为1.85m的圆形化尸池,加盖密封即可。对鸡粪的处理方法是修建1个100㎡且具有防渗、防漏、防雨设施的贮粪棚,内有堆积发酵、凉晒、干粪收集功能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