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童话里的小王子是谁_童话里的小王子蒙面唱将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

童话里的小王子是谁_童话里的小王子蒙面唱将童话里的小王子是谁_童话里的小王子蒙面唱将


圣·埃克苏佩里有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个生涯在他是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仅出版了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这些作品篇幅不多,体裁新颖,主题是:人的伟大在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建立在于人的行动。人的不折不挠的意志可以促成自身的奋发有为。在现代文学史,圣·埃克苏佩里被认为是最早关注人类状况的作家之一。

圣·埃克苏佩里写《小王子》时,自己为小说画了插图。插画拙扑稚气,梦境迷幻。法语版《小王子》1943年在美国出版。评论界和读者对这本书感到意外。一直写飞机的圣·埃克苏佩里这次写了一篇童话!童话往往是大人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而《小王子》是把故事讲给大人听。那几句不无幽默的献词是理解这本书的钥匙。

随着岁月的推移,《小王子》的寓意在严酷的现实中愈来愈明显。茫茫宇宙中,目前知道只有一个星球住着人,也只有一个人类文明,人的感情也全部倾注在这个星球上。在这个孤单、桀骜不驯的地球上,人既坚强而又脆弱,文明既可长存又易毁灭,这取决于人的智慧。这部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小作品又像预言似的提出,物质丰富弥补不了精神匮乏,人不能忘记精神实体。几十年后《小王子》在全世界成为大人、小孩、东方人、西方人都爱读的作品。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喜欢冒险和自由,是利用飞机将邮件传递到高山和沙漠的先锋。二次大战期间,法国被纳粹占领,他去了美国。1944年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踪,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则传奇。 除了飞行,用写作探索灵魂深处的寂寞是他的另一终生所爱。代表作品有童话《小王子》(1943),该书至今全球发行量已达五亿册,被誉为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最佳书籍。其它作品还有小说《南方邮航》(1928)、《夜航》(1931)、散文《人的大地》(1939,英译名《风沙星辰》)、小说《空军飞行员》(1942)、《要塞》等。 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人的大地》初次出现时,他那些雄奇壮丽的情景,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惊心动魄。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满天乱云中向往中途站,在璀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星球 —— 生的喜悦。 圣埃克苏佩里不是第一个描写航空的作家,却是第一个从航空探索人生与文明的作家;他不满足于只描写孤悬于满天乱云之中,与高山、海洋和风暴的生死角逐。他从高空中发现人类只是生存在一个大部分是山、沙、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滋长。文明像夕阳余辉似的脆弱,火山爆发、海陆变迁、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这些形成圣埃克苏佩里的看法:人生归根结蒂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我的行动,从今以后,一个接一个,组成我的未来”。这与萨特的存在主义非常相似,“人被抛入这个世界”,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人只是在实施自己的意图时才表明自己的存在,决定自己的未来。难怪萨特称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的大地》是存在主义小说的滥殇。而海德格也把出版50年来译成102种语言的《小王子》,看作是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小说。虽然圣埃克苏佩里本人不见得会用这个名称。

参考资料:

《小王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圣埃克絮佩里。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飞行员,生于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他以于1943年出版的童话《小王子》(Le Petit Prince)而闻名于世。在他的经典儿童小说《小王子》出版一年后,为祖国披甲对抗纳粹德军。在1944年7月31日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失踪。直到2004年4月,离奇失踪近60年的埃克苏佩里飞机残骸才在法国南部马赛海底附近被寻获。位于其家乡的里昂圣-埃克苏佩里机场是以他命名的。在他逝世50周年时,法国人将他与小王子的形象印在50法郎的钞票上。他的代表作《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第七章第六节)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初一下第22课。

圣-埃克絮佩里,一位法国飞行员。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他曾经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而且他还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有"蓝天白云的耕作者"之称。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二战时期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战场,就此失踪,再也没有回来。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望~~~采··~~纳哦

《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内容简介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小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和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童话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骗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法国作家,出生于里昂,1926年曾任职飞行员。法国把他看作是作家、民族英雄。他一生发表了几部篇幅不长的小说作品:《南方邮件》《夜航》《人的大地》《战争中的飞行员》和《要塞》等。1944年,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踪,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个传奇。对全世界的大小读者来说,他的盛名来自《小王子》。这部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自1943年发表以来,已被译成100多种文字,还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作者:[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著

李继宏/译

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书名:小王子

小王子的作者是法国,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是个作家也是飞行员

是圣`埃克苏佩里他是个著名的飞行家和作家

小王子是谁?

是一本书的主人公,书名叫《小王子》,一本大人孩子都能看的童话,都说没有读《小王子》等于没过童年,而且是一生必读的50本图书之一。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

在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

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

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

不读可惜了,赶快买来看看吧。

每个人都是小王子 :)

那是本书 书里的主人公叫小王子 他有一朵他很爱的玫瑰~~~~~~~~~

《小王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圣埃克絮佩里。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飞行员,生于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他以于1943年出版的童话《小王子》(Le

Petit

Prince)而闻名于世。在他的经典儿童小说《小王子》出版一年后,为祖国披甲对抗纳粹德军。在1944年7月31日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失踪。直到2004年4月,离奇失踪近60年的埃克苏佩里飞机残骸才在法国南部马赛海底附近被寻获。位于其家乡的里昂圣-埃克苏佩里机场是以他命名的。在他逝世50周年时,法国人将他与小王子的形象印在50法郎的钞票上。他的代表作《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第七章第六节)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初一下第22课。

圣-埃克絮佩里,一位法国飞行员。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他曾经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而且他还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有"蓝天白云的耕作者"之称。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二战时期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战场,就此失踪,再也没有回来。

作者简介:

安冬·德·圣艾修伯里

公元1900年生于法国里昂,具有贵族血统。他一生冒险,是利用飞机将邮件传递到高山和沙漠的先锋,同时,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被纳粹所占领,他被派飞美国,执行勘察飞行员的勤务。他是一位相当沉浸飞行,喜欢跟死亡打交道的人。在他致命的、最后的飞行失事前,即已说过,他对死亡早已做好准备,甚至还“相当乐意”迎接死亡。公元1944年,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踪,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则传奇。

《小王子》是一本童话,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话;是一个寓言,也可以不是一个寓言。小王子是一个忧郁的小人儿,他来自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儿什么都好小好小,小王子很容易忧伤,他小小的生命柔情善感……

[法]圣艾修伯里

1900年生于法国里昂。他曾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为空军一员。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39年参加抗德战争,1940年流亡美国。1943年回到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1944年参加第八次飞行任务中,年仅44岁的他驾机飞上湛蓝的天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王子》,其阅读率在西方仅次于《圣经》。其他作品包括:《南线班机》(1930)、《夜航》(1931)、《城堡》(1940)和《战区飞行员》(1942)。

这是法国当代一部有名的童话——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为大人们写的童话故事”。但也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小王子

作者:[法]圣·德克旭贝里

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利的《小王子》一书,自从1943年在纽约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多次再版,经久不衰。《小王子》曾被多次改编成话剧和电影,盛演不断。《小王子》已被选入许多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成为青少年的必读书籍。人们不禁要问,产生《小王子》现象的原因何在?

我想,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对圣·埃克苏佩利评论中的一段话或许是对上述问题中肯的回答:“《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这是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在平淡的铺叙中展开。《小王子》这部精美的作品之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就在于其象征意义的或明或暗。

二正如法国文艺评论家阿?爱华德所指出的:“象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满足我们描写现实的愿望,同时也满足我们超越现实界限的愿望。它给我们具体的东西,同时也给我们抽象的东西。”圣·埃克苏佩利借助象征这一艺术形式,使用暗示的手法,在《小王子》一书中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既针砭了时弊,鞭挞了世界上的丑恶现象,“又展示了一个延绵不断的经验流中的人生本质”,试图指出一条通向人类文明“理想境界”的道路。

一、《小王子》中运用的象征是扎根于现实的。圣·埃克苏佩利以哲人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来研究长期积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经验。这篇童话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升华的人生哲学的集中表现。正如加缪在谈及神话时指出的:“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们一样,梅尔维尔把他的象征建立在具体之上,而不是在梦的质料之中。神话的创造才具有天才的特性,仅仅是因为他将神话置于厚实的现实之中,而不是置于想象的流云之中。”⑤圣·埃克苏佩利将童话置于丰富的现实生活之中,让象征在现实中扎根。

圣·埃克苏佩利,首先是实干家,是功勋卓著的飞行员,其次是作家。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他切身经历的描写,而且也是其人生经验的总结。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飞行于安第斯山上空的云雾之间;他飞越大西洋和撒哈拉大沙漠,来往于欧美大陆。他曾在沙漠中濒临死亡,奋力挣扎,最后得到营救;大敌当前,他为救国救民,不顾伤残的身体,继续顽强地在天空中与法西斯的飞机搏斗,直到为国捐躯。圣·埃克苏佩利是“开拓航线的先锋,以其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法兰西之翼增添异彩。”“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发出真实的鸣响。”他的童话及其象征都植根于现实之中。不过,其中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寓意深邃。

文本中第一类象征直白而透明。诸如:醉心于权势的孤独的国王(政治权力的象征),贪得无厌、一味追求金钱的市侩(金融权力的象征),学究气十足、脱离实际的地理学家(精神权力的象征),孤芳自赏的虚荣迷,因循守旧、缺乏独立思考,但具有实干精神的点灯人,忠于职守的扳道工,以及盲目的铁路乘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人物。他们源于现实生活,性格突出,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更具有象征意义和普遍意义。

第二类象征需经过仔细揣摩、反复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类象征都取材于生活,且为我们所熟知。比如:“蛇”、“狐狸”、“花”、“回声”、“水与井”等象征什么?寓意何在?若停留在表面,就会莫明其妙;若经过思考,能像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那样,为这些象征在“历时性横组合轴”与“共时性纵组合轴”上定位,那么,就可理解这些象征的真正寓意了:“蛇”是具有强大威力、猜破一切谜底的死神;“狐狸”是最纯洁、最智慧的动物。作者通过他的嘴道出了交往的秘诀:为了交朋友,就必须经过“驯养”,建立联系,树立责任感,必须“用心灵洞察一切”;“花”是爱和幸福的象征,她置身大地,网织联系,认为人是一种无根的、只有虚假自由的生灵,只不过是风和命运的玩物。她娇弱而任性,需要友谊的抚慰和爱的浇灌;“回声”反映了生活在地球上感到的孤寂和惶恐心情。地球上如同荒漠一般空旷,没有人间的温暖和真情,令人茫然若失。“水与井”寓意深刻:“水”可以给飞行员解渴,是其生命的源泉,但对小王子来说,“水”仅仅是他的精神食粮。他们在沙漠中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发现并“唤醒”了一眼“井”。飞行员于荒漠之中,用这纯净的神奇之水接受“洗礼”,水“像一件礼物似地慰藉心田”,他从而得到了思想的净化。

第三类象征则具有深层意义,须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高度对该童话加以审视,进而深入挖掘,方能领悟其潜在于童话文本之中的深刻寓意。

1) 小王子是一个神奇人物,具有随意在星际之间遨游的超人能力。他满头金发、身着长袍,既无国籍,也无家园,生活在人类社会之外,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是无牵无挂而又天真无邪的传奇式的儿童形象。他是永保童贞的天使之化身,是智慧和真理之源泉,是作者理想之象征。

在小王子那不曾被玷污的、纯净的内心世界里,没有贫富之分,没有金钱的诱惑,更没有仇恨、贪欲的立足之地。他充满了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执着探求的欲望,他在沙漠之中与飞行员巧遇之后,就友谊、金钱、“爱的责任”、价值观念等问题不停地提问,而且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才肯罢休。正因如此,小王子才更容易引起世界各国儿童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心灵上的共鸣,被他们所接受并得到他们的认同,才具有更加普遍的象征意义和审美意义。

2) 小王子和飞行员之间的难以沟通或不理解,并非凭空臆造,这恰恰是作者着力揭示的客观存在的矛盾。此种“难以沟通”,不正是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们的内心世界之间格格不入的象征吗?

世界的复杂性和现实的残酷性致使小王子得不到他所提出问题的满意答案,为此他感到忧郁不安,甚至悲伤地哭泣。感情脆弱,固然是其哀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却是他探求真理的执着与荒诞世界的抵触、撞击乃至势不两立。小王子的价值观与大人们的价值观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以小王子为代表的儿童的精神世界纯洁无瑕,充满真情和温馨。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经受现代文明的污染并且摆脱了“大人们的逻辑”的束缚。至于大人们的精神世界,尽是“清规戒律”,尽是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大人们屈从于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有的甚至是惟利是图,丧失了真情。在这截然相异的两个精神世界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连接的桥梁,何以进行沟通,何以相互理解呢?请看下例: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漂亮的粉红色的砖房,窗户上摆着绣球花,屋顶上落着成群的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有多么漂亮。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此时他们就会叫起来:“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这个例子表明,儿童丝毫没有市场交换价值的概念,大人们则认为物品的交换价值是第一性的。换言之,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语言符号系统仅有“富于诗意的价值”;而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语言符号系统却被“实用功能”所主宰。因此,当小王子使用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绝对诗意价值(或者说象征意义)的能指”与飞行员对话时,他否认后者语言中“所指的一切直接的意义、约定俗成的价值”,而失去童心的后者却只能使用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指”⑽回答小王子的提问。这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在两个截然相反、分别属于两个特殊对话者的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怎么能建立联系、进行交流和沟通呢?这就是小王子与飞行员初遇时无法沟通的症结之所在。

小王子属于儿童世界,没有任何约束和桎梏,他使用不受社会法典限制的“非大人”的语言通行无阻。小王子虽然接受了“大人们世界”语言系统中的能指符号,但却随意借助这些能指符号,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即表达他赋予了新的含义的所指。另外,儿童世界中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独特的评价体系。儿童们以此去判断客观事物,从而有别于世人和那些凡夫俗子。“蟒蛇吞吃大象”不等于“帽子”的例子即是最好的说明。关于飞行员儿时所绘“蟒蛇吞吃大象”的图画,大人们都把它当作“帽子”,这个在童话一开始时由飞行员讲述的故事在“大人们”看来滑稽可笑,但它却成了童年时代的作者测验大人们是否有“正确理解能力”的一个试题。其实,故事的逻辑是按儿童世界的“非大人”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大人们参照约定俗成的法则,不可能理解儿童世界独特的能指含义。只有童心未泯或恢复了童心的大人们,才能与小王子相互理解,进行交流,沟通思想。飞行员在找回了失去的童心,用心灵去观察一切之后,才真正与小王子建立了联系(当然,其间已经经过了“驯化”阶段)。他肩负着“责任感”,进而发出了“爱是一种责任”的呼吁。让人类“多一份爱心”,少一份仇恨和残杀,便是圣·埃克苏佩利撰写“小王子”这部传世之作的主旨。同时,作者在这部战争中完成的作品里,通过对“人类之爱”的呼吁,不点名地谴责了法西斯的罪恶行径。

3) “沙漠”则是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净土,是脱离尘世污染的人间天堂的象征。这种环境最适合人们进行反思和遐想,从而完成现实与想象的交融和转换。飞行员与小王子二者都认同的生活氛围包括:天空、星星、寂静、黑夜。而“沙漠”恰似天空,无比辽阔,远离尘世,是布道和听道的最佳场所和圣地。谎言的诱惑、金钱的毒害、惟利是图的价值观在这里没有立锥之地。那么,造成现代社会中灾难重重、生灵涂炭以及形形色色畸形人物肆虐于世的根源何在?回答很简单:其根源就在于现代文明毁坏了人们纯洁的心灵,使人们欲壑难填,使人们相互疏远,忘却了友爱、团结和真诚。在小王子半途而废的神奇旅行之中,在回归沙漠后,飞行员———一个尚未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终于发现了本质的东西及其所蕴含着的更深层的象征意义。沙漠中时而出现的幻影象征着没有冲突、没有战争、没有矛盾、到处充满着友谊和人类之爱的美好世界和未来。但能否将幻影变成现实,对作者来说,就仍是一个大写的未知数。但作者始终认为,沙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4) “小王子之死”象征着纯朴的心灵与圣洁的沙漠之融合,象征着从错综复杂、荒诞无稽的人际关系中的超然解脱,象征着一个新的生命走向美好未来的开始。同时,“小王子之死”也是地球上成千上万个像“莫扎特一样的天才”受到充满铜臭味的“现代文明”的摧残而夭折的象征。最初,小王子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开始了寻求真理的神奇旅行。历经各种考验之后,他发现,到处是荒唐与龌龊,到处是黑暗和被扭曲了的心灵。为此,他灰心丧气,在哀婉而留恋、安详而静谧的氛围中离开了人世。对于他,停留在地球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人类世界美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摧残;真情与友谊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破坏;纯洁与高尚无时无刻不在遭到玷污。小王子之死,意味着他对横遭污染、满目疮痍的人类社会的断然拒绝。

综上所述,《小王子》一书蕴含着许多全方位、多层面的象征。它们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直白的象征,自然生动,饶有一针见血的意味;含蓄的象征,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深邃的象征,事近而喻远,深奥难解。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思想的局限,作者不便直抒胸臆,其真知灼见只好通过寓意深刻的象征来表述。

二、《小王子》的象征意义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呢?

首先,《小王子》的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是通过童话结构模式来完成的。作者承袭了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中的约定俗成的“叙事性范型”,以童话形式为载体,让“英雄离家远游”,去“追寻奇迹”⑾,其旨趣在于,使用童话这一超历史、超文化的“超语言”,以象征手法展示人生经验的起讫和转折,将“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示给他人”,进而捍卫人类文明中被扭曲、被破坏了的价值观。列维?斯特劳斯把神话比喻为交响乐的总谱,既有横向上的旋律,又有纵向上的和声。童话亦是如此,其意义,或者说象征意义,是在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中得到确立的。

《小王子》的叙事结构模式如下:

英雄离家远游:先后到七个星球去旅行。

追寻奇迹:英雄经历考验和诱惑,未达目的,继续前进。

找到答案:直至来到地球上,终于找到了答案。

结局:英雄之“死”。

从童话规则的角度审视上述叙事结构模象征意义上奏效的机制。就大致构架而言,上述模式与普洛普在《童话形态学》中提出的模式相似:英雄远走———寻求奇迹———经历磨难———结局;但又有所不同:这里小王子执着追寻的既不是什么“奇迹”,也不是什么魔力无边的器具,而是以“打破沙锅问到底”⒂的精神去探求某种道德和哲学的秘密———人生的真谛;这里,没有什么三头六臂的魔王和巨龙,小王子所遇到的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陷或有毛病、荒唐可笑的人,因而令其失望,他不得不继续到其它星球去探寻;最后来到地球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爱是一种责任”,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找到友谊和幸福,“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肉眼是看不见事物本质的。”结局部分,一反童话中英雄找到幸福,与心上人结为百年之好,多子多孙的大团圆的常规,而是在凄婉而阴郁的氛围中,以小王子之“死”———或者说离去———来了结一切。童话中这一含蓄的结尾预示着小王子并没有死,他或许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消除了丑恶现象,人间充满了温暖、真情和友谊,他可能还会回来。

与其它童话的模式相似,《小王子》具有童话的普遍意义和象征意义,传示了人类世代秉承的集体的、普遍的审美理想;与其它童话有所不同的是它注入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经验和价值取向。圣·埃克苏佩利在与天奋斗,与飞机奋斗,与社会奋斗的过程中,看破了红尘,彻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为了表达其人生经验和价值观,他选择了童话这一模式,变习见为新知并运用象征手段,加以升华,使之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哲理意义。

童话模式传输的是具有深层含义、象征性极强的信息,可谓“辞约而质丰”。应该说,童话是神话的赓续。对于原始初民,自然界是神话的异己力量;对于现代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也是神话的异己力量。于是出现了“现代文学趋于神话”的倾向,“新寓言派”作家形成了强大的阵容。⒃《小王子》的作者,利用童话或者说神话这种形式,通过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表现现代社会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灵扭曲和摧残,就是其中的一例。在《小王子》这篇给“曾经是儿童的大人”看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而且闪烁着哲理的光辉。透过嘲讽的词句和象征性的隐喻,读者可以领会到作者清醒的理智及其对恶势力摧残人世的憎恶和对荒诞的现实社会的失望。

另外,童话模式“脱离”了由以开始的语言基础,不管人们对一种语言以及产生这语言的民族文化多么无知,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读者定然会把童话看作是童话。⒄童话价值可以在各种译文中得到保留,因此,童话具有普遍意义。童话这种特定模式不受时间限制,它可以说明现在、过去和未来,可谓“事近而喻远”。

第二,作者使用二项对立关系为其象征营造有利的氛围。作者借助二项对立关系(例如:小王子与飞行员的对立关系或者说儿童与大人的对立关系,小王子与形形色色有心理缺陷的人的对立关系,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鲜花与莠草的对立关系,小王子与玫瑰花的对立关系以及小王子与狐狸及小王子与蛇的对立关系),来烘托有关象征意义的氛围,来解释世界和人生,展示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定势。例如:飞行员与小王子在沙漠中巧遇后,作者通过描写他们对许多具体事物的不同看法及各自价值观的相互矛盾与冲突,展示了两者的对立关系,从而为其中的象征提供了必要的语境。圣·埃克苏佩利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传递具有深层含义的象征意义(如:对世界文明的评价、作者的价值观、对友谊与真情的看法、对生与死的观念),从而对现代社会的丑恶现象(包括法西斯对人类和文明的摧残,现代文明的惨遭污染以及蛊惑人心的拜金主义等)进行冷嘲热讽和鞭劈入里的批判。

第三,圣·埃克苏佩利正是运用“神话思维”即“隐喻思维”的规律中“部分代全体的原则”⒅进行创作的。童话的形象思维,有一种所谓的拼合能力,这里没有抽象的说教,直接用具体形象的经验范畴(花、猴面包树、水等)去代替抽象的逻辑范畴(爱情、恶之苗、生命之源),通过加工过的“原始意象”,来表达作者的审美定势。这里的具体形象只不过是象征意义的外壳或包装而已,它们同时具有感性的和精神的内容。例如:“花”就是“真情”、“友爱”、“人类之爱”的外壳,“水”就是“生命之源”、“精神食粮”、“净化灵魂、进行洗礼之圣液”的载体,它们包涵着更广更深的意义,从而体现了“部分代全体的原则”。

平淡的叙述、简洁的表现手法与深奥的象征、深刻的哲理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也正是其成功之所在。童话的素材存在于作者的心灵之中,只有恰当的表现形式,才使圣·埃克苏佩利成为充满诗意的童话作者,才使《小王子》成为一部引导读者参与写作活动、补充作者未直述之意图的可写的作品⒆。

三《小王子》中的诸多象征是否仍有现实意义?回答是肯定的。1939年,圣·埃克苏佩利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战斗当中。在战斗间隙,他又拿起笔作刀枪。如果说,《战区飞行员》是对《我的奋斗》最有力回击的话,那么“《小王子》中‘爱是一种责任’的命题更是用一种高度凝练的方式正当其时地提出了有着紧迫和深远意义的思想。”?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声战斗号令”。

从《小王子》一书1943年首次在美国出版,迄今半个世界已经逝去。但是,书中的诸多象征在今天仍然颇具生命力,因为《小王子》一书所唾弃的形形色色具有心理缺陷的典型人物远未销声匿迹,书中所鞭挞的丑恶现象远未被消除净尽。这正是圣·埃克苏佩里希望人们“不要以轻率的态度来对待这部作品

真想有更深入了解的话建议去百度“小王子”吧转转

白马王子(白雪公主) 青蛙王子 稻草人王子(哈尔的移动城保)

天鹅王子

白马王子,青蛙王子,恶魔王子、稻草人王子 、黑马王子 ……

自己去书中找!

白马王子 青蛙王子 稻草人王子 黑马王子

天鹅王子 恶魔王子……

邪恶王子、勇敢王子

白马王子青蛙王子

青蛙王子

白马王子

恶魔王子

白雪公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