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他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名霸伦敦

莎士比亚的作家及年代

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在英国的斯特拉福城。他有浓厚的文化基础,但没读过大学。18岁时与一位26岁女子结婚,未满21岁时有了三个孩子;3年之后去伦敦成了演员、剧作家;30岁时开始走红;34岁时家庭经济宽裕,艺术取得成功,被公认为新崛起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独自生活在伦敦的20 年中,他的妻子一直住在斯特拉福。近40岁时,莎士比亚才回到斯特拉福直到。

他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名霸伦敦他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名霸伦敦


他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名霸伦敦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后大受观众欢迎,并为他赢得了很高声誉,让他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霸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1599年,莎士比亚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又获得了。

在以后的几年里,莎士比亚又写出了《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它们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活了52岁。在这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坛上的一位“巨人”。他继承并发扬古希腊罗马戏剧和英国民间戏剧的传统,不顾“三一律”之类的清规戒律,突破喜剧和悲剧的界限,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革新。针对中世纪封建制度和禁欲主义的束缚,他尊重妇女、歌颂爱情,塑造出一系列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可爱形象。在历史剧和悲剧中,他又刻划了一系列封建暴君的形象,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暴政。他还在戏剧中提倡人道以反对中古神道,把人比作天神,强调人的伟大和力量,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也常常在剧中揭露宗教的伪善。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特点,是幻想与真实的巧妙结合。在1848年后为了 “想使自己的英语知识达到完善的境地”,曾把“莎士比亚特殊风格的词句都搜寻出来加以分类”,进行学习。

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 看在上帝的面上,

请不要动我的坟墓,

妄动者将遭到诅咒,

保护者将受到祝福。”

莎士比亚是在哪个时代的人

文艺复兴、启蒙思想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两个不同时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要比启蒙运动早几百年.前者发生于萌芽时期,后者发生于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在英国,诗歌和戏剧空前的繁荣.

莎士比亚、但丁、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人”.

莎士比亚生活的是什么时期?

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时代,史称“文艺复兴”时期,就是欧洲中古时代的后期。因为欧洲中世纪封建主阶级排斥了古代希腊、罗文明,另起炉灶;僧侣们垄断了教育权,实行策,提倡禁欲主义,叫被压迫的劳动“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叫他们一心向往天上,放弃现世的权利,一任封建主和僧侣的剥削榨取。

威廉·莎士比亚的生平都有哪些?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下等的职业”。

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不过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而改写,或自己创作.他后来成了剧团的股东,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

扩展资料莎士比亚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 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

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庄重的演说词,经常阻碍了情节,《维洛那二绅士》的台词则被评论为做作不自然。

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

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的诠释。

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

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

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 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

参考资料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