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是什么 官渡之战双方各多少人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官渡之战参战人物介绍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官渡之战参战人物介绍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是什么 官渡之战双方各多少人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是什么 官渡之战双方各多少人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是什么 官渡之战双方各多少人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是什么 官渡之战双方各多少人


战役地点

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位于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官渡战役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对比

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

袁绍 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千,合计5.8万。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而张《汉记》云:战后曹“杀绍卒凡八万人。”也证明 袁绍 军在10万以上。

曹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精锐部队(包括徐晃、张辽、许褚、 关羽 ),《三国志——武帝纪》所说的“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就是指的这部分。

原来在河水(即今黄河,但与现黄河位置有一些别)一线驻守的部队是:

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其中骑兵1千人)。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

参战人物

曹军 曹(统帅) 郭嘉 杨阜 荀攸 荀(留守许都) 董昭 贾诩 刘延(东郡太守,守白马) 程昱(留守鄄城) 关羽 (中途叛降归走 刘备 ) 张辽(先锋) 阎柔 鲜于辅 徐晃(先锋、游击和奇袭部队) 史涣 曹洪(守卫官渡) 荀攸 夏侯渊 曹仁(守卫许都) 乐进 于禁 李典 许褚(近卫部队) 袁绍 军 袁绍 (统帅) 袁谭 郭图沮授(监军,被俘) 田丰(后被 袁绍 ) 许攸(中途投奔曹) 颜良(白马之役中战) 文丑(延津之役中战) 韩猛 蒋奇(乌巢之役中战) 淳于琼(乌巢之役中战) 眭元进(乌巢之役中战) 韩莒子(乌巢之役中战) 吕威璜(乌巢之役中战) 赵睿(乌巢之役中战) 何茂(投降) 王摩(投降) 高览(投降) 张(投降) 蒋义渠 审配(其二子被俘) 刘备 (以客将身份参战)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官渡之战伤亡情况

在这场官渡之战中,是当仁不让的获益者,他吞并了 袁绍 的势力范围,成为了北方的霸权者,势力也逐渐开始了发展壮大之旅。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据不完全统计, 袁绍 在这场官渡之战中,陆续不断的投入兵力,直到整个战役的完成不多投入近11万的兵力,而曹的当时的实力比较弱,在这场大战 计投入约2万左右。 从比例上来看, 袁绍 的兵力投入几乎是曹兵力的5倍左右。从这个数量上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 袁绍 的兵力多,实力强,曹的兵力少,实力弱,对战之中 袁绍 占据优势,按道理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胜方一目了然。 但是实际结果却是, 袁绍 的11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不到1万的兵力,而曹的兵力也损失过半,2万兵力留下一半左右。 那通过兵力投入对影响有一定的规律么?显然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的,不然就不会有兵不在多贵于精这句话了,兵力只是决定胜败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有用兵遣将的谋略。

官渡之战伤亡情况

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 曹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一直深得曹赏识,起初曹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沮授因想要回到 袁绍 阵营而被曹。 2、曹在 袁绍 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 袁绍 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 袁绍 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 袁绍 率军平定。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双方兵力问题

袁绍军约11万人,曹军约2万人。伤亡情况: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中,曹的兵力和袁绍究竟相多少呢?

相的是比较多的,曹的兵力大概只有袁绍的1/10,袁绍有10万人左右。

袁绍的兵力是曹兵力的5倍,实力距是非常大的,所以才会成为以少胜多的案例。

相还是很大的,不过以曹的实力,根本不足为奇。

三国三大战役 曹VS袁绍的官渡之战逆天(兵力1:5)

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也是有很多的战役流传至今的,比如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便是在时期发生的,也是东汉末年时期三国三大战役之一,那么另外两大战役我想还有很多人都是并不清楚的吧?下面我就来一一为你解释一下,一起走进当时古战场之中!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一、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199年-公元201年

参战双方:曹VS袁绍

兵力对比:曹2万VS袁绍11万

伤亡情况:曹军伤亡8000,袁绍伤亡10万

公元196年,曹挟持汉献帝,效仿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力发展非常悬殊,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人,占据北方部分地区。而袁绍袁本初当时可以说是所有诸侯中强的一个,盘踞北方,有挥师南下争天下的想法,而当时的曹军团便是他的拦路虎,双方决战是再所难免,公元199年,袁绍发兵10万举兵南下攻打曹,官渡之战便由此展开序幕!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非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有当时东汉末年时期强的两支军团袁绍军团和曹军团的pk,双方兵力为1:5,兵力悬殊,但是曹凭借其聪明才干和谋略(其实是靠荀彧等人的出谋划策),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也让曹完成了北方地区的一统,在三国历史的发展之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二、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参战双方:孙刘联军VS曹大军

兵力对比:孙刘联军5万VS曹80万

曹在一统北方之后,其野心膨胀,决定向南开展他的一统大业,公元208年初,开始训练水军,为南征做准备,同年7月举兵80万开始南下,这个时候的刘备屯兵樊城,在长坂坡遭遇曹,双方展开大战,由张飞在长坂坡创下“我就是张翼德,有谁敢来决一战”的经典典故,刘备得已逃脱,曹向孙权下战书,孙权迎战,又因为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只能联合刘备,在赤壁一决胜负,也便有了赤壁之战的诞生,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时孙权威主导,周瑜为孙刘联军的军事统帅,诸葛亮作为辅助,是在赤壁火烧曹80万大军,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在此战役出流传出多个历史故事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三、夷陵之战

时间:221年—222年

参战双方:蜀国VS东吴

兵力对比:蜀国5万VS东吴5万

结果:东吴大胜,蜀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219年,孙权偷袭荆州,杀掉了关羽,刘备是悲痛不已,为了夺取荆州为关羽报仇,亲自率领数万大军攻打东吴,这就是夷陵之战。孙权派遣使者前去求和被拒绝,于是展开防守,被陆逊是“火烧连营”八百里,打败而归,是逃到白帝城之中,刘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刘备也是病逝于白帝城之中,夷陵之战也就这样告一段落!

官渡之战 曹与袁绍兵力之比为多少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 曹 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上的优势。建安二 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 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 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自然不甘屈居于曹之下,他决心同曹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曹的曹军-------------大约只有两万人。

官渡之战兵力对比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自然不甘屈居于曹之下,他决心同曹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编辑本段]四、官渡之战前期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 难 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从容击败刘备回渡。 [编辑本段]五、曹首胜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颜良仓促应战被斩杀(此处颜良虽为关羽斩杀,但不能被认为单挑,而是关羽骑赤兔马飞奔上前杀了颜良,另说关羽上前与颜良对话讲明自己是刘备义弟,然后突然斩杀颜良),袁军溃败。曹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于乱军,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编辑本段]六、战局转机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3个月,曹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给予曹方面决心,使得曹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编辑本段]七、乌巢奇袭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建议曹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励士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结束。

曹 2万袁绍10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