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杨升庵的故事和诗歌 杨升庵诗词全部

求杨慎(杨升庵)《泸山观火炬咏怀》一诗的详细解释、赏析。落实到字词。

这是描写西昌彝族人火把节的诗。 泸山,西昌城南5公里处。惊破天门夜未关。极言其壮。火把照耀天地,光辉动人,故云夜未关。第三句一转,问,谁敲得粉碎?第四句答之,满天星斗,即是点点火把也。

杨升庵的故事和诗歌 杨升庵诗词全部杨升庵的故事和诗歌 杨升庵诗词全部


杨升庵的故事和诗歌 杨升庵诗词全部


杨升庵对美食赞美的诗句?

2.描写金婚的诗句 (1) 《玉楼春 贞白召饮,庆其结婚三十年,茄庵其自号也》 清代:汪东 知君才似丰年玉。耽玩闺房情意足。茄花蕙叶自相当,不羡南山松与竹。 碧双栖畔春盈目。笑指黄云新麦熟。年年酿酒泻珍珠,直到金婚还献祝。

津津有味朝齑暮盐 囫囵吞枣 大快朵颐 香飘四溢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侈衣美食 赞美樱桃美味的诗句 :“秀色可餐”意思是秀色可以使人忘饥,形容女子十分秀丽或景色非常优美。 语本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2.描写金婚的诗句 (1) 《玉楼春 贞白召饮,庆其结婚三十年,茄庵其自号也》 清代:汪东 知君才似丰年玉。耽玩闺房情意足。茄花蕙叶自相当,不羡南山松与竹。 碧双栖畔春盈目。笑指黄云新麦熟。年年酿酒泻珍珠,直到金婚还献祝。

津津有味朝齑暮盐 囫囵吞枣 大快朵颐 香飘四溢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侈衣美食 赞美樱桃美味的诗句 :“秀色可餐”意思是秀色可以使人忘饥,形容女子十分秀丽或景色非常优美。 语本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杨慎,杨壮元明朝人的家风和家训

杨慎:一曲诗词传天下 "四重""四足"教子孙

杨升庵

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年)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明嘉靖三年(1524年),在明朝的“大礼议”事件中,因触怒嘉靖被终身流放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云南戍所。

杨升庵一生勤奋好学,博涉百家,其诗、词及散曲创作水平很高,尤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名扬于世。《明史·杨慎传》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据统计,杨升庵生平著述达百余种,涉及文学、哲学、史学、地理、民俗等,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升庵纪念地桂湖

桂湖园林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是杨升庵在故里的纪念地。“桂湖”因杨升庵在此沿湖遍植桂树而得名。历经明、清及近现代修建,桂湖现有升庵祠、升庵书屋、黄峨馆及楼台亭阁等古迹20余处,基本保存了清道光十九年的建筑和布局。其中,升庵祠为桂湖的主体建筑。

桂湖面积46500平方米,水域占16300平方米,是一座花木扶疏、楼阁掩映的园林。粉荷凌波,桂蕊飘香,是桂湖独具的特色。

杨升庵·新都杨氏家训

“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的新都杨升庵家族,历来清白传家。也正是在这种优良家风的润泽下,逐渐孕育出世代相传的家规家训。如今,在杨氏家族现存的光绪乙未本《杨氏族谱》和辛未本《新都杨氏家谱》两本家谱中,除记录着杨氏先祖清廉为官的事迹之外,也记载了杨氏的家规家训。

“四重”家训。杨升庵曾祖母熊夫人曾留下“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的“四重”家训,教育子孙敦睦人伦,兴家立业。

“四足”家训。杨升庵流放云南前夕,借前人创作的《四足歌》,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教育子孙淡泊名利,节俭持家。

临终遗训。杨升庵于嘉靖三十八年(1599年)卒于戍所,临终时,他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告诫子孙重义轻利、见义勇为。

此外,新都杨氏还有一条不成文的爱乡族规:凡是入朝或在外为官,均不能忘记新都父老乡亲,每次回乡,必捐资为故乡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

●视频脚本

四川新都杨升庵:“四足”重千钧 勤廉传佳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曲抚今追昔、大气磅礴的千古绝唱,这是一份洞穿历史、笑看风云的豪迈情怀。491年前,一位词人在湖北江陵长江之畔挥毫写下这篇传世之作,他就是一代大家杨升庵。

杨升庵,本名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后人习惯称其为“杨升庵”。

杨氏家族家学渊源、家风淳正。杨升庵23岁便考取状元,是明朝四川地区的状元,曾任经筵讲官,也就是为讲书的官员。受父辈影响,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公元1524年,在明朝的斗争“大礼议”事件中,触怒嘉靖,被罢官杖责,并终身流放云南。

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研究会秘书长 张德全: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崩,因其无子,便由其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嘉靖。嘉靖继位以后,杨廷和(杨升庵父亲)就根据封建礼仪,要求尊他自己的生父为“本生父”或“皇叔父”,当时杨升庵和父亲同朝为官,也支持父亲的提议。但是嘉靖一意孤行,想要尊他自己的生父为,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发生了“大礼议”事件。在事件中杨氏父子触怒了嘉靖,终杨廷和被迫辞官还乡,而杨升庵则两次被杖,并充军云南,赦免。

杨升庵流放云南前夕,与妻子告别时,亲笔书写家传的《四足歌》,作为对子孙的谆谆教诲。

《四足歌》中这样写道:

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画栋的不久栖,雕梁的有坏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风和雨。再休想高楼大厦,但得个不漏足矣。

淡饭充吾饥,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馐的有断时。只求他粗茶淡饭随时济。再休想鹅掌豚蹄,但得个不饥足矣。

丑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只求她温良恭俭敬姑嫜。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个贤惠足矣。

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聪明的惹是非,刚强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寻生计。再休想英雄豪杰,但得个孝顺足矣。

杨升庵在滇南三十多年,恪守清贫而不忘初心。他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平生著述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杨升庵个人虽淡泊名利,却时时关心民间疾苦。当时,昆明一带的豪绅以修浚海口为名,勾结地方官吏强占民田,敛财肥私,杨升庵正义凛然地写下《海口行》、《后海口行》等诗篇痛加抨击,诗中写道“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他还写信给云南巡抚,请他制止这种坑害的恶行。

在云南期间,杨升庵竭尽全力传播中原文化。他常常独自深入边地各处游历,与当地各民族倾心长谈。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滇士从者如云,其中有的“杨门七子”,对当时文化落后的云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在云南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杨升庵的民间故事。人们赞誉他不畏权贵的风骨,钦佩他广博多才的学识,学习他知足常乐的高贵品质。

杨慎字升庵,在安宁温泉题了一首诗,不会读,希望有学识的大神帮帮忙翻译一下

杨慎诗原文:

黟岫灵砂址,

华清礜石汤。

佳名虽许并,

仙液讵堪方。

大井元通脉,

曹溪且让香。

流温涵水碧,

气郁谢硫黄。

清暑南薫际,

囘暄北陆傍。

体应偕鹭洁,

心不假犀凉。

春酝熏兰斚,

云腴泛茗枪。

弄珠馀浣女,

鱠玉賸渔郎。

瑶草蟠千嵗,

琼芝缀九房。

温泉真此地,

难老更何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