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杭州西湖的资料简单介绍 杭州西湖简短介绍

杭州西湖简介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之一,与南京的玄武湖和嘉兴的南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6.39平方公里,东西宽2.8公里,南北长3.2公里,环湖近15公里。中间的湖被孤山、白堤、苏堤和杨公堤隔开。按面积大小分为五个水面,分别是外西湖、西丽湖、北丽湖、小南湖、月湖。苏堤、白堤穿湖而过,小营岛、胡鑫亭、阮公墩三个小岛耸立在外西湖中央。赵茜的雷峰塔和宝石山的保_塔在湖中相映成趣,形成了。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西湖的简介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西部,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之一,与南京的玄武湖和嘉兴的南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6.39平方公里,东西宽2.8公里,南北长3.2公里,环湖近15公里。中间的湖被孤山、白堤、苏堤和杨公堤隔开。按面积大小分为五个水面,分别是外西湖、西丽湖、北丽湖、小南湖、月湖。苏堤、白堤穿湖而过,小营岛、胡鑫亭、阮公墩三个小岛耸立在外西湖中央。赵茜的雷峰塔和宝石山的保_塔在湖中相映成趣,形成了。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 景点介绍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也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6.39平方公里,东西宽2.8公里,南北长3.2公里,环湖15公里。这个湖被孤山、白蒂、苏堤和杨公堤分开。按湖区大小可分为外西湖、西丽湖、北丽湖、小南湖、月湖。苏堤、白堤穿湖而过,周晓颖、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岛分别位于外西湖、雷峰塔、赵茜的抱石山保护中心。“一山两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就是通过两塔的对比形成的。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名字的由来

西湖最早叫武林水。055-79000:“钱塘,杜在西。巫山,自武林水,向东入海,行八百里。”后来又有千水湖、钱塘湖、明升湖、金牛湖、韩石湖、尚湖、方胜湖、习字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湖、小金果湖、仁美湖、贤者湖、岳明湖等各种名称,但历代普遍认可并有文献记载的只有两个。第一,因湖在杭城以西,故名西湖。“西湖”最早的名字出现在白居易的诗《汉书地理志》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中。北宋以后,大部分名诗都以西湖命名,钱塘湖的名字逐渐不为人知。苏轼《杭州回舫》是第一次在官方文献中使用“西湖”这一名称。 自然环境

西湖形成的原因在古籍中比较简单。《乞开杭州西湖状》明代卷一:“西湖三面环山,溪落溪*袁泉下路百余条,湖保存完好。”现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普遍的看法是,西湖是一个由海湾逐渐演变而来的泻湖。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在考察了西湖的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形成的原因。他说:“西湖原是钱塘江左岸的一个小海湾。后来由于钱塘江沉积的泥沙,慢慢堵塞了河口,变成了泻湖。”竺可桢还从沉积速率推断西湖形成于12000年前。朱认为,西湖形成之初,三面山溪汇入西湖后逐渐被泥沙填平,湖面逐渐缩小。如果不是历代不断疏浚,西湖早就荒废了。1924年,地质学家张发表了《西湖游览记》,补充了朱教授的观点,认为西湖的形成始于潮汐力作用下堤坝的形成,而后滩地的变化维持了湖面。两者都是西湖形成的重要条件。 然而,泻湖在现代科学调查中受到质疑。1950年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滨公园钻探的三个岛屿进行了分析,认为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在现在的湖滨公园周边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岩堆积在宝石山和西湖(大部分)的底部。火山口塌陷后形成马蹄形核心低洼水,即西湖的雏形。1979年,地质学家分析了从湖岸钻孔收集的岩石样本,用于微古生物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化石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泻湖、中期海湾和晚期泻湖。随着钱塘江沙脊的发展,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衰弱。现代西湖的形成。

西湖周围的山丘属于天目山。根据岩性差异和山体高度,可分为内圈和外圈。有北峰、天马山、天柱山、五云山等。外,属于高丘陵地形。山体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岩屑砂岩、应时砂岩组成,岩性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山峰和山脊非常漂亮。溪流纵横交错,水很干净。是西湖泉水最多的区域。内圈有飞来峰、南峰、黄愚、凤凰山、巫山。这座山地势低,多丘陵。山体为向斜,主要由石炭纪和二叠纪石灰岩组成,易被水侵蚀,形成岩盐、水雾、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除了喀斯特山,内圈还有蕉岭山和抱石山,由火山碎屑岩组成,海拔100米左右。

杭州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简介如下: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平均水深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西湖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西湖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西湖及周边分布着100多处公园景点,历代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著名景点有断桥、雷峰塔、西泠印社、长桥、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

2007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气候特点: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6.2℃,年均无霜期245天。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间,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空气湿润。

西湖生态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

关于西湖的资料 杭州西湖的简介

1、杭州西湖是我国十大名胜之一,面积5.6平方公里。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经过历代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左刹、丛林及园林艺术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3、早在南宋年间,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4、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种桃柳。每当春天的黎明时刻,月落星稀,晨钟初响,悠扬悦耳。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晓霭迷茫;放眼晓雾中的湖光山色,耳闻百鸟和鸣的啾啾之声,使人飘飘欲仙。

5、断桥残雪,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6、三潭印月是在苏东坡治理西湖后,作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塔状如花瓶,浮漾水中。塔面有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月明之夜,塔内点起灯火,水面上就会映出很多月亮。其景扑朔迷离,忽兮晃兮,胜似仙境。

7、杭州为吴越古都,又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人物辈出,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和传诵千古的诗篇,与西子湖畔大量名胜古迹如在西子湖畔的岳王墓、秋谨墓等,互为印证。另外,还有游客必往的灵隐寺、虎跑泉、六和塔等,构成以西湖为主体的30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如今的西湖正以其更加妩媚的美姿,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宾朋游人。

西湖的资料简介

西湖简介: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西湖简介

西湖无疑是杭州之美的代表,很有名的“西湖十景”环绕湖边,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组成了杭州旅行的核心地带。可以花上半天或一天在湖边徜徉一番,无论怎么玩,都让人心情舒畅。

西湖北岸集中了不少景点,通常从东北角的断桥残雪出发往西一路逛到岳王庙。你可以沿着白堤一路走到孤山,看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放鹤亭等人文景点,在楼外楼吃地道的西湖醋鱼,从西泠桥下岛,不远便是岳王庙和曲院风荷。

西湖值得玩的有

柳浪闻莺

在西湖东岸钱王祠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濒湖一带,范围约0.54公顷,以观赏滨湖的柳林景观为主题。

“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12-13世纪)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

双峰插云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