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股权激励很多人放弃了 公司股权激励怎么兑现

为何有人放弃三峡能源的股权激励

这是个人的选择,有其私人原因。

股权激励很多人放弃了 公司股权激励怎么兑现股权激励很多人放弃了 公司股权激励怎么兑现


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5-06-24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樊建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投资;清洁能源、水利等。

股权激励,也称为期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常用的激励员工的方法之一。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三一重工裁16000人 股权激励对象离职

三一重工裁16000人 股权激励对象离职

三一重工近日又传出“优化”30%员工的消息。

近日,在中信建投2013年投资策略会上,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冯福章称:“前不久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向总(三一重工总经理向文波)提出公司已经优化了30%的人员,如果按照他说的人均节省10万的话,16个亿的成本就节省出来了。”

三一重工证券事务代表也出席了此次交流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会后向其询问16000人被“优化”的详细情况,她表示,这个数字还没有统计,具体数字要等到今年年报披露。

公司回应裁员

三一重工2011年年报披露,其在职员工为51827人。相比而言,“优化”16000人不是个小数目。事实上,从今年1月份开始,三一重工就被“裁员风波”缠绕,并不断发酵。

1月10日,有媒体“三一重工即将裁员30%,工资改革方案则砍了一半多的钱”。当晚公司即澄清称:“经核实,上述的相关内容严重失实。公司目前经营情况良好,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不存在裁员或降薪的情况。”

此后,一边是“裁员30%”的传闻一直未停止,一边是公司多位高层在多个场合公开否认三一重工裁员或变相裁员,然而在即将过去的这一直被质疑的一年中,公司并未书面披露更为详细的信息。

11月11日,向文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到现在为止所说的裁员风波,都是不存在的”。不过他承认,公司确实存在内部整顿调整。他解释称,比如说总部的人员大幅度精简,把这些人调到城市事业部去,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就不愿意,要离职。“离职我们给他补偿,外面就有传言说三一裁员了,不是这样。”

员工眼中的裁员

上市公司往往谈“裁员”色变,三一重工承认公司人员有大的变动,但一直否认裁员。

不过,在员工口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1月1号老板(梁稳根)签发的命令,要求业务员全部转到经销商这边。”一位在三一重工工作7年的员工告诉记者,三一重工通过将员工转给经销商的方式“优化”了大批员工,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其中销售人员和售后人员、大修厂员工,全部转给经销商。”他补充道。

三一重工高层近日告诉记者,转给经销商员工数量有几千人,具体数字没有统计。

“公司要求必须与三一解除合同,与经销商签订合同,看上去都是自愿辞职的。”上述员工对记者说,“了七年,一分钱补偿也没有。”

而且,他介绍说去年自己有8万多奖金公司之前一直没发,后来他同意与三一解除合同,与经销商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对低工资和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不满,他已经于今年4月从经销商处离职,他的8万多奖金在7月份终于拿到。

对此,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田勇律师告诉记者,因不满意单位调岗员工主动离职的案件中,用人单位依然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嫌疑。根据新劳动法,员工主动离职、公司提出且员工同意、公司提出员工不同意但强裁,三种不同的情形,公司需要支付的补偿别非常大。田勇律师称,三一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与经销商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操作方法是合法的。“重新建立劳动合同,一切从头开始算,当然工作年限也是从头开始的。与经销商签订合同后员工再离职,补偿会特别少。”他强调说。

股权激励对象离职

12月21日晚,三一重工公布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宣布审议通过了《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草案修订稿)》及配套实施办法。

根据该草案,公司拟向2108位激励对象授予1.55亿份A股股票期权,其中首次授予1.39亿份,预留1549万份;拟向1408位激励对象授予2334.59万股公司限制性股票。本次获得激励的员工,总数达到2533人。

12月24日晚,三一重工公布的新激励名单显示,公司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激励对象人调整为2068人,减少40人,授予股份总数减少135.91万份;限制性股票激励人数调整为1374人,减少34人,授予股票总数减少52.4万股。

“金”刚亮出,激励对象就发生这样的变动。而这一变动,前后仅经历了三天。

对此,三一重工解释称,变动是因为部分激励对象发生离职,已经不再满足被激励条件,另有部分员工是自愿放弃获授部分或全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不再作为激励对象。

;

股权激励靠谱吗?听说好多公司员工?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股权激励是一种好制度,就是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一起赚钱,例如,华为,就是员工持股,就是股权激励的成功案例。但是很多人玩的不好,失败的更多。希望采纳。

根据你的提问,华一中创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股权激励是一种好制度,就是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至于你说的公司这个东西不好避免,得看你老板,如果是格局大有野心的老板肯定还是可以的,这方面从日常的点滴之间你可以看出来。

不能说靠不靠谱,好比说我们未来要有猪肉吃,但我们要先抓到猪才有肉吃,没有抓到就没得吃,股权激励没钱分,就是大家说的啦,有钱分就不是啦。

首 先 看 准 公 司 , 不 要 去 黑 心 公 司 。 其 次 , 不 放 心 就 拿 工 资 , 放 心 就 拿 股 权 , 跟 H R 或 者 你 们 老 板 商 量 好 。

股权激励真的能激励吗?真实效果如何?律师谈谈见解

股权激励拒绝会有啥后果

后果为助长懒惰、带来负能量、增加人力成本、造成权力失控、带来法律风险。

1、助长懒惰,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确保做得好的人有更多的回报,做得的人有更少的回报或者没有回报。

2、带来负能量,公司言而无信,核心在于老板的言而无信,所以企业经营要逐步过渡到法治,进而代替人治,避免权力的滥用。

3、增加人力成本,企业拿股权来奖励员工,没有考核机制给员工做分红,只是分存量,不是分增量。分存量是增加成本,提高风险。分增量是提高效益,降低风险。

4、造成权力失控,公司进行多次私募股权融资,导致公司创始人股份被进一步稀释,从而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这也是不少企业老板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比较顾忌的问题。

5、带来法律风险,与员工之间的激励方式只停留在口头承诺上,导致员工与企业之间法律诉讼不断。

高于市价推股权激励怎么分析?是好是坏?

股权激励行权价高于当前市价,说明管理层对于公司的未来有信心,对股价是一种利好。

股权激励行权就是公司管理层或者员工达到原来制定的股权激励条件,比如业绩增长目标,那么就可以获得股权激励,在规定的时间里以原来确定的行权价,买入获得的股权激励的股份。行权价就是原来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规定的一个价格,一般远远低于股票现价,但是有严格的限售日期。目的是为了激励管理层或者员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一般来说推出高于市价的激励是说明管理层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是有信心的,也就是对今后股价在他们经营努力下是能上涨超过激励价格的。但是也有另一点问题,现在信心很足,但到实行期权的时候,市场股价没高过行权价格,他们是可以放弃的。

根据您的提问,华一中创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一般来说推出高于市价的激励是说明管理层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是有信心的,也就是对今后股价在他们经营努力下是能上涨超过激励价格的。但是也有另一点问题,现在信心很足,但到实行期权的时候,市场股价没高过行权价格,他们是可以放弃的。

拉高吸筹。炒热度,然后......谁痛谁知道。从现在的经济层面、军事层面、因际形势层面,你觉得什么能是相对可靠的?像大盘一样,一利好涨三天,然后连跌一周。

违规激励监事13公司股权激励非改即停

由于激励对象包含监事,天力士股权激励方案因违背近期出台的《股权激励审核备忘录2号》相关规定而中止,据统计,在第二批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这一“硬伤”的还有13家。分析人士指出,这13家公司将或者选择对其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修改,或者选择放弃其股权激励方案。

本月初,连发两道对股权激励进行从严审批,天士力则成为继特变电工之后又一家中止其股权激励的公司。据天力士5月24日公告,其中止股权激励的原因正是与近期出台的股权激励审核备忘录的相关规定不符。从该公司2月19日发布的股权激励草案内容来看,该公司的激励对象包括5名监事,而这正是其触及股权激励新规进而中止股权激励的“硬伤”所在。

据悉,在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中明确规定:为确保上市公司监事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监事不得成为股权激励对象。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在公司经营运作中,监事只对公司具有监督职能,并不参与公司的业务决策和具体管理,而股权激励是为了激励公司高管等进一步提高公司业绩,因此将监事排除在激励对象之外,不仅不会影响到股权激励的目的,还能够更好确保上市公司监事独立性。

但在股权激励新规出台之前,上市公司制定其股权激励方案时,对于监事具有独立性这一特征并没有很大的重视。从第二批公布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司来看,有13家公司都将监事包括在其股权激励对象当中。

据统计,这13家公司中,激励对象包括3名监事的共有6家,分别是金螳螂、太阳纸业、广宇集团、东华合创、万业企业与通威股份。报喜鸟、新湖中宝、獐子岛、华星化工以及新海宜等5家公司的激励对象中包含了2名监事。迪马股份激励对象中有1名监事,而新湖创业的监事对象中监事高达5名。

13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监事所获股票期权占总量的比例超过10%,分别是金螳螂的3名监事所获股票期权占总量的比例为10%,万业企业和新湖创业分别为12.32%和13.67%。

8家公司预留激励股份“超限”

近日中止其股权激励方案的天力士,除激励对象包含监事成为触及股权激励新规的“硬伤”外,该公司预留股票期权数超过其股票期权总数的10%也成为其“违规”的另一因素。

据统计,在第二批披露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司中,有8家上市公司因预留激励股份超限而与股权激励新规不符,而多家公司的预留股票期权远远超过“预留比例”10%的上限。

统计数据显示,8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预留比例超过30%,包括新海宜和报喜鸟分别为30%和37.6%的预留股票期权比例,而中期和冠城大通的预留股票期权比例更是高达45.45%和54.67%。此外,还有4家上市公司的预留比例超过10%,其中包括沃尔核材、广宇集团、凤竹纺织和华星化工。

由于近期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明确规定:公司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得预留股份,确有需要预留股份的,预留比例不得超过本次股权激励拟授予权益数量的10%,因此这8家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也面临变数。

两公司激励基金购限制性股票“触规”

华菱管线和抚顺特钢两家公司,由于其股权激励方案拟通过计提激励基金来购买限制性股票而违背了近期出台的股权激励新规。

华菱管线在其股权激励方案中称,在满足激励规定的授予条件下,公司将以该期限制性股票授予时相应业绩年度的超额净利润为基数,计提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励额度(税后利润中支出),同时要求激励对象自筹资金,激励对象个人自筹资金和公司用于购股的激励额度比例为1:1。

抚顺特钢在其股权激励方案中称,将委托管理人在公司股权激励额度和激励对象自筹资金额度内,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A股股票授予激励对象。激励对象自筹资金额度等于其个人股权激励额度,即激励对象个人自筹比例为50%。

而由于《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明确规定:提取的激励基金不得用于资助激励对象购买限制性股票或者行使股票期权,因此上述两家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也与新规不符。

实施股权激励时必然会遇到的六大难题怎么解决

根据你的提问,经股网的专家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根据多年的服务经验,整理出以下四个实施股权激励的误区。希望企业家朋友学习后能够避免。

误区一 推行股权激励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推行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相反。一个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企业若贸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甚至会引发企业生存危机。

一方面,大多中小出版企业“船小好调头”,决策权与控制权可以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的经营权和决策权掌握在部分管理层手中,造成企业的个人决策多于集体决策以及经营决策的经常性转变,造成企业发展的不稳定。企业得不到有效监管时,很难保证股权激励的透明,所以只有建立了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经理人员约束机制,这种股权激励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选择好的实施时机才能使股权激励更好地发挥作用。激励在不同时间进行,其作用与效果是有很大别的。超前的激励可能会使员工感到无足轻重;迟来的激励可能会让员工觉得多此一举,使激励失去意义,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激励如同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选择何时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误区二 激励对象越宽泛越好

在制定股权激励时,如何确定被激励人员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中小出版企业往往容易把股权激励当成员工,利益均沾,鼓励大家入股,内部融资,而企业中个别员工对股权激励缺乏认识,只图眼前利益,不愿与公司长期发展。导致了很多中小出版企业无法实施股权激励,即使分配了股权也留不住人才。应当明确,股权激励属于长期激励的一种形式,直接目的是吸引和激励人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忠诚、团结奋进的核心团队,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业绩、实现可持续发展,它的目的并不是为员工提供待遇或者实现企业内部融资。

目前很多企业采取的方法是,划定一定的持股范围,比如主要经营层、中层管理人员等,在划定范围内的员工自然就具有享受股权激励的资格。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划定范围内的人员中也存在参不齐的现象,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考评体系,对不同的人员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明确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并与股权激励数量挂钩,适当拉开距。出版企业可以从给予激励对象分红权开始,根据情况逐步变成期权和真正的股权。

误区三 持股时间一成不变

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有了一部分股份,但是企业也会有“一次持股,终身享受”的担忧,也就是担心员工持有股份以后,具备了被雇用者和企业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如果工作表现不好,反而比原来更加难以约束。有的人拿到股份后就不像以前那样努力了,企业里只领分红不作贡献的人越多,这个企业的未来就越危险。

要解决上述问题,出版企业就必须建立股权流动机制和相应的考评体系。所谓“股权流动机制”主要是依据“以岗定股、股随岗走”的原则,对员工持有、增减、退出股份的条件、时间、价格等做出一系列约定的一种机制。其核心目的就是要体现员工股权激励的特性,把持股与员工的工作表现有效结合起来,并且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误区四 考核标准越高越好

合理的考核指标能够激励管理层努力经营,但又不至于让他们认为高不可攀而放弃努力。大多数中小出版企业没有上市,股票不流通,对以股票净资产定价来决定企业业绩的激励机制难以实施,这时企业可以选取关键财务指标来代替以股票作为计量标准,这样的评价在企业监管到位基础上会更有效。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适合于本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应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这些规定应是善意的,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而非一味地从高从严。

以上就是经股网的专家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股网,一家以股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家股权门户”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