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10以内加减法意义 10以内加减法各种类型

10以内直加直减是什么意思

直加直减就是一种数学计算的方法。就是两位数直接加或直接减,即两位数加减法。

10以内加减法意义 10以内加减法各种类型10以内加减法意义 10以内加减法各种类型


可以理解为直接计算的加减法的意思,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人的计算能力比较强一些,直接就可以算出这些加法和减法,也可以理解为单纯的加减法的意思,也就是相当于直接可以算的加减法,通过直接的计算加减法的方式,就可以把一些东西减掉和加上的。

学校布置10以内加减法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是什么

训练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运算,学校布置10以内加减法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有关练习题。

10以内的分解与组成的意义

分与合也就是数的分解与合成,它是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可以运用分与合来快速算出答案,帮助孩子理解算理

例如,5+3=,因为5和3可以组成8,所以5+3=8;又如10-6=,因为10可以分成6和4,所以10-6=4。

什么是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探索加法表与减法表的意义

一年级学习加法时,曾经结合现实情境探讨过“两数相加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但没有探讨过加法结合律。在第一学段没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概念,那么如何解释加法或减法的算理呢?事实上,在计算教学中,应该尽早学生去探索、发现比交换律和结合律更丰富、更本原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这些运算规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是探索加减法算法的重要基础,而且探索和应用这些运算规律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什么是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在10以内的加法表中蕴含着加法的运算规律,所以利用加法表可以探索、发现加法的运算规律。⒈如果看加法表的每一列,可以发现:两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减少1,另一个加数增加1,和不变。两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减少2,另一个加数增加2,和不变。两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减少3,另一个加数增加3,和不变。……一般地说,两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减少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增加这个数,和不变。如,9+1=6+4相同的数量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所以上面的等式与下面的等式是等价的:(6+3)+1=6+(3+1)即:两数相加,把其中一个加数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加......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中班学10以内加减法目的是什么

从简单的加减法开始训练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

中班的小朋友的年龄一般为4到5岁。

老师教学中通常会在游戏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使孩子更容易学会。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谈】 正负数加减法视频教学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学生系统学习1~5各数的认识和相应加减法之后,继续学习6~10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就有所依托。主要内容有:6~10各数的认识和相应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几部分。分析显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5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难点是正确说出算理,重点是提高口算的正确率与速度。现结合教学谈几点思考与做法。

一、注重知识结构的分析

学生已有“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求剩下数”用减法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从看图数数计算过渡到想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材编排首先是利用教具(学具)的拼摆,分析数的分与合;其次是通过直观图引进加减法算式,呈现算理;再次是通过练习强化算理,提高计算速度。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迁移模式。

二、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低年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教材编排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呈现学习内容,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教学资源,利用实物教具、挂图、课件等展示问题情境。比如,6、7的加减法,教材选用了采集标本、摘向日葵、摘石榴、蝴蝶采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作为素材,教学时,我把第47页的图编成一个小故事,分几个场景制作课件呈现给学生。如,在美丽的森林里,一群小朋友去采集标本,其中有4人在捉蝴蝶,有2人在捉虫子;左边飞着2只蝴蝶,右边飞着5只蝴蝶。观察:看了这幅图,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年龄特点相结合的理念。

三、注重学习方式的选择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观察和操作来进行,所以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图形、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对6~10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下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学生掌握:一是利用数的组成;二是用学具拼摆;三是对实物、图形的观察、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允许学生先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再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比如,教学6、7的加减法时,根据情境提出以下问题:1?郾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2?郾画面上一共有几只蝴蝶?学生用小棒、玉米粒、图片等学具,经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同桌互帮等方式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说,我数图上的小朋友人数,数得6人。有的说,我对着图上的人数手指,数得6人。有的说,我用摆小棒的方法,数得7只蝴蝶。还有的说,图上捉蝴蝶的有4人,捉虫子的有2人,4和2合起来是6人。左边有2只蝴蝶,右边有5只蝴蝶,2和5合起来是7只。交流中,学生利用“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的知识,引出加法算式,再次感知加法的含义。

四、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本单元内容都以可读性强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信息,这些图除了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方法及过程等功用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读图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学生学习读图并提问: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连加法时,让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的句式读图;在教学连减法时,教学生用“有……去掉……再去掉……还剩……”的句式读图。这样读图,有助于学生弄清算理,体会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练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五、注重练习方式的灵活有效

本单元教材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加减法意义和巩固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在教学中要尽量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设计练习时要讲究层次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弹性,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刚入学的学生的练习应以游戏、竞赛、对口令、小组比赛等形式为主。比如,让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说对口令等方法掌握算理;设计“熊宝宝过生日”游戏:熊宝宝住在10号房间,它要过生日了,熊妈妈给小动物们发了一些口算卡片,请小动物们计算卡片上的题,得数是10的可以参加熊宝宝的生日。请小朋友们帮小动物算一算,看哪些小动物可以和熊宝宝过生日?这样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练习口算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作者单位

临沧市二中小学幼教部

◇责任编辑:李瑞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