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孔子价值观名言 孔子价值观念

孔子思想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孔子思想核心价值观是仁。

孔子价值观名言 孔子价值观念孔子价值观名言 孔子价值观念


“仁”在《论语》中有相当丰富的涵义,一言以蔽之,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符合至高标准的一种外在表现。

孔子思想核心的价值观是仁与礼。孔子思想核心包括有仁义,舍生取义的观念。同时孔子的思想中也包含着克己复礼,注重礼制的思想。

孔子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相当于和谐,各个阶层之间要互相和谐,而不是发生冲突和制造矛盾。

强势是狼,弱势是狗的奴化思想。

孔子的名言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什么意思

1、三十而立,汉语成语,原意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出自《论语·为政》。

2、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生活状态。

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

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孔子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孔子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孔子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子

孔子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孔子的价值观“斯文主宰”,古时斯文:古指读书人,斯文就是有知识智慧的人,可以翻译为知识把握一切,现实生活中无论人类所有的成就不是什么宗教与主义造就,都是皆为知识所创。真实的孔子不是偏才,而是文武全才,一个真正的崇尚知识力量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老师说过哪些至理名言?

1.言必行,行必果

这一句常被用来表示:说话要算数,做事要有结果。好像很牛有木有?但你知道这样的人,孔子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吗?

来看原文,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具体来说,就是子贡问孔老师什么叫士。士是很牛的一种人,是有精神追求的。孔子说替老板出,把活办好,就是士,在家乡认为他孝,大家都跟他称兄道弟,这是二流的士,至于说了话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追求结果,啧啧啧 ,这种钻牛角尖的人,虽然也算是士了,不过是士中的小人罢了。

看到没有,言必信,行必果,不一定是好事啊。重要的还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啊。发现错了,还要一个劲的往前冲,那不是没脑子的傻瓜吗?

所以孟子老师说得很明白了: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做正义的事,什么信不信,果不果,何必那么执着呢?

2.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大家都用来表示办事要多过脑子。但这真的是孔老师提倡的吗?还是用全文来说话: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位有名的大夫,办事特别谨慎。具体可以参见脑洞老师的作品《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了》(好吧,这是一个小广告)。孔子老师听到了,表示想二次就够了,想三次,太不环保节能了。

所以想法太多耗内存,大家还是不要太墨迹了。想到就去做!不然,等你三思完,真的就后行了。

3.以德报怨

这句出自《论语·宪问》,现在大家都用来表达特别高尚伟大的情操。但脑洞老师知道,我们的孔老师其实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态度可不会这么伟大。看看原文,果然如此: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个人请教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我呸!报什么德,他弄我,我弄他,他对我好,我对他好!

看,这就是率真可爱的孔子老师。大家要像孔老师学习啊,对你好的,你要对他好!对你坏的,也不要拿热脸去贴冷!这就是脑洞老师的人生观!

另外,有人是提倡以德报怨的,这位就是老子先生。这位大爷神龙见首不见尾。说的全是玄乎不食人间烟火的话,你要信,那就信吧,反正我不信!

4.学而优则仕

这句是孔子老师的学生说的,现在这句话简单就是公务员的招生公告嘛,学习成绩好的快来招公务员当官啊。

但原文可不是这样的。原文是这样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优不是好,而是有余力。你当官的事情办好了,就去搞搞学习,你学习搞好了,也顺便去当当官。仅此而已。

5.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是孔子老师说的,但你真的听老师的话安心在家里做个宅男就不对了,因为孔子老师不是让你宅在家,而是让你不要没事乱窜门,如果真有要紧事,还是可以出门的。因为这一句全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事情,你该出门还是出门啊,别宅在家啃老了。尤其是年过三十还单着的,你倒是赶紧出门相亲去啊。非要把父母逼疯吗?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既然说到了相亲这档子事,那顺便说说有关生儿育女的一样事情。

比如这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不是《论语》里的,是儒家二代大神孟子说的。

这句话大家好理解啊,生不出后代就是的不孝嘛!古往今来,多少色狼用这句娶小老婆。但孟子老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们先看看完整版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个例子牵扯到一个历史事件,就是舜被当时的帝王尧看上了,调到工作,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本来是好事,但舜没有跟父母打招呼,尧也没有跟亲爱见面。就把这个事情办了。舜这样娶而不告就是无后。就是没有后辈的样子。后一句“君子以为犹告也”。就是说,不告诉就不告诉还能咋地,大家都点赞,认为跟告了是一样一样的。这个就牵到了舜的家庭问题了。这里不详说,只告诉大家舜跟父母的关系很不好。

看到没有,孟子老师说的无后不是指没后代,而是身为晚辈不像晚辈。要是知道后人拿着他老人家的话奉圣泡妞,孟老师还不得气晕过去。

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孔子安平乐道人生价值观的句子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明理、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