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琵琶拍照比赛视频大全集 琵琶拍照比赛视频大全集图片

乐器琵琶照片怎么拍

乐器琵琶的照片一般是竖直拍摄或者斜45°拍摄。

琵琶拍照比赛视频大全集 琵琶拍照比赛视频大全集图片琵琶拍照比赛视频大全集 琵琶拍照比赛视频大全集图片


琵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它本身就是长结构的乐器,弹奏时也是抱在怀中,与弹奏者相辅相成,体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国风之美。所以给琵琶拍照时也选择竖直拍或者倾斜一定角度来拍,如果弹奏者能搭配古风的汉服就更加完美了。

琵琶是弹拨乐器,它的技法是所有民族乐器中为繁杂也是比较难的,它需要复杂的手指动作和左右手的配合,学琵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学弹琵琶入门视频教程

学弹琵琶入门视频教程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近代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2023敦煌杯琵琶大赛时间

2023敦煌杯琵琶大赛时间:7月18号。

敦煌杯是属于的比赛,琵琶比赛敦煌杯含金量很高。“敦煌杯”民族器乐(二胡/琵琶/古筝)系列比赛,是目前全国琵琶大赛中影响力的比赛之一。

由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主办,评委均由国内外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组成,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比赛以展示专业高度,传承发展琵琶演奏艺术,发现培养琵琶艺术人才为宗旨。来自音乐学院、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全国各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以及海内外琵琶3000余名选手参与了紧张激烈的比赛。

第四届“敦煌杯”琵琶艺术菁英展演由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于原因,这次展演首次采用了云端线上比赛的方式进行。分职业组与非职业组进行,初赛为自选曲目,复赛和决赛均为指定曲目。

琵琶弹挑正确指法视频

琵琶弹挑正确指法视频如下:

初练弹挑时,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对弹挑在演奏中的运用和发挥局限极大。另外对弹挑的派生指产生联锁反应,后患无穷。

练习弹挑指法时要注意手形姿势: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这时为了使拇、食指甲与弦身接触时,在横的角度方面易于相仿之故)

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拇指短而食指长,要使两指一般齐,食指须呈微弯);不要把食指放在下面作左下方弹、拇指放在上面作向右上方挑(这种姿势叫“鸡眼”,两指发音量与音色异很大),而要把拇、食指端捏成“凤眼”,因为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易于使拇、食两指指甲端在弦身的同一点上触弹,发音量及音色易于一致。

练习弹挑时,保持手形基本不动。初练时,尤其不要用前臂及腕部运力,而仅靠拇指和食的指关节运动。所以弹挑时必须首先练好拇、食指的指关节的运动与用力。因为弹挑时是用指甲尖端来触弹弦身,指关节离指甲尖端较近,手指的运动幅度较小,每作一次弹或挑所耗费的时间可以缩短,易于作快速的弹挑。

同时,在练好指关节的用力 方法 后,也能在动作非常快速、运动幅度极小的情况下作出强弱的变化来。特别是“滚”指,是在弦上作连续而均匀、迅速的弹挑,产生一种类似长音的效果,对弹挑音色、音量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在初练弹挑时,一定要做到音量一致,节奏均匀。

求琵琶的教学视频DVD及琵琶名曲欣赏DVD

1琵琶刘德海

1937年8月13号刘德海出生在上海(东部)。刘德海从小就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功底。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诚为师,得到了林先生的真传。1957年考入了音乐学院,除继续向林石诚先生学习外,还师从曹安和、杨大钧二位名师。1962年自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民乐教师。1964年调到音乐学院任教。1970年任乐团的琵琶演奏员。

刘德海次接触古曲《十面埋伏》 演奏时,非常喜爱。但他感觉到此曲不能完全生动热烈地表达刘邦、项羽的“垓下之战”。于是,他考虑再三,决定把这首古曲《十面埋伏》进行了改编。他根据琵琶演奏的特点,加以变奏展开,在演奏时还使用了煞弦、绞弦等特殊技法,使这首琵琶曲把那次大战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在当时对刘德海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创举,因为它本来就是一首名曲,如果改不好的话,将身败名裂,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但刘德海充满自信,为了充分发扬琵琶演奏的特点,他依然决定对此曲进行修改,使此曲丰富、饱满,令人听起来有身临其战之感。1975年,刘德海首次演出了经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时,大获成功。从此人们不知不觉的就把《十面埋伏》和刘德海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把这首自编自弹的乐曲带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让世界都了解了琵琶,也让世界了解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同时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琵琶林石城

林石城(1922— )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上海南汇人。自13岁随父学习二胡、三弦、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后拜浦东派琵琶沈浩初为师,技艺逐渐成熟。1956年到音乐学院任教,为民乐戏,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琵琶教育生涯。曾整理和编写了浦东派琵琶的《养正轩琵琶谱》(1983)、《鞠士林琵琶谱》(1984),并擅长演奏《思春》、《夕阳箫鼓》、《青海拿天鹅》、《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浦东派的代表性乐曲。他还改编、移植和创作了一批琵琶曲目,有根据江南丝竹改编的《三六》、《行街四合》、《中花老六板》;根据古筝移植的《出水莲》、《高山流水》、《陈杏元和番》;根据古曲整理的《苏武牧羊》、《青莲乐府》、《汉宫秋月》;移植自民间乐曲和民歌的《龙船》、《迎春舞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了《青春舞曲》、《歌唱大丰收》、《豪情奔放》等乐曲。编著有《琵琶演奏法》(1959)、《琵琶曲谱》(1959)、《工尺谱常识》(1960)、《琵琶三十课》、《琵琶教学法》(1989)等琵琶教学论著。发表有《一份珍贵的琵琶古谱〈高和江东〉》、《浦东琵琶初探》、《试谈阿炳三首琵琶曲的演奏艺术》等大量论文。长期以来,他还和音乐学院、北京民族乐器厂、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对旧有的琵琶的的背料长度、音箱形态、横档位置、面板厚度、复手材料及金属弦的鉴定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教四十年,培养了刘德海、叶绪然、吴俊生、李、潘亚伯等一大批当今琵琶界的中间力量,成为我国现、当代琵琶界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