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东莞市四大名园是哪四个 东莞市四大名园是哪四个区

广东四大名园

广东四大名园分别是佛山顺德清晖园、广州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具体介绍如下:

东莞市四大名园是哪四个 东莞市四大名园是哪四个区东莞市四大名园是哪四个 东莞市四大名园是哪四个区


1、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清晖路, 地处市中心。十大名园,位居广东四大名园之首。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

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馈交互融合。汇集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2、佛山梁园。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的精华部分组成,规模宏大,主于松风路先锋古道。

3、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建成于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余荫山房的园林部分有四座主体建筑,包括卧瓤庐、临池别馆、深柳堂和玲珑水榭,中间横卧一座小虹桥,把花园分成东西两部分。

4、东莞可园。

可园占地面积约有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另有草草草堂、擘红小榭、双清室、问花小院、博溪渔隐等景。

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园林艺术特色: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

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东莞可园,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可人适意

岭南四大名园分别指: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

粤游记,带大家领略岭南广府建筑艺术。这一次我们来到东莞可园。

可园, 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可园路32号。AAAA 旅游 景区。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原占地2200平方米,现扩大到近2万平方米。清一色的水磨青砖古建筑,充满清静典雅的美感。可园古建筑区了很多岭南园林的经典元素,长廊环绕,并且楼阁极多。

可园建筑特点体现于“ 可人适意 ”。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令人瞩目的建筑当属可堂,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非常庄严大气。建筑为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凭窗可远眺莞城景色。

可园陈列有“岭南画派鼻祖”居廉,居巢居园作画10年的多幅作品。还展出有东莞出土的汉代陶瓷,以及明清时期的木雕,砖雕,石雕等精品文物。

博悦旅途攻略: 曾多次走进东莞可园,感受山水园林,领略独特岭南建筑。可直接导航“东莞可园”。需要购门票:8元。走进可园,感受“可人适意”的园林艺术。如果喜欢岭南建筑的朋友,不妨一探东莞可园风采。

更多广东 旅游 攻略,欢迎关注:博悦旅途。

广东四大名园

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余荫山房。

史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的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代表着清代岭南园林的文化。其造园组景既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相地合宜”、“巧于因借”等传统,又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庭园”景观。

其他的广东园林还有很多,潮州莼园,潮阳三园林代表性的西园,以及澄海西塘、澳门卢家花园等。

广东四大名园

广东四大名园是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

1、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清晖路23号。以尽显岭南庭园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主体建筑包括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惜阴书屋、真砚斋、状元堂等。园内植物200多种,且有多棵百年古树、中外名木。

2、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建成于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是岭南园林的代表。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3、东莞可园:

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

4、佛山梁园:

梁园位于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园内群星草堂、客堂、秋爽轩、书斋等主体建筑玲珑雅致。漫步园内,但见回廊环绕,绿树婆娑,一池绿水,与船厅、桥亭相应成趣。

太湖石、石英石或伏或卧,奇异多姿。园内还将原寒香馆收藏的书法名帖陈列其中,丰富了名园的内涵。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文化背景:

岭南四大园林,也称为广东四大园林或粤中四大园林,是岭南园林设计和建设的代表,是岭南园林文化的完美表现。这四大园林指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园、和佛山市禅城区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四座古典园林。

岭南四大园林的景观集建设中,将古代建筑、园林、雕塑、诗词书法、灰雕等艺术表现于一体。将景观融为一体,碧水、绿树、古墙、漏窗、怪石、小桥、曲廊等。是用来与亭台楼阁互动的。

以上内容参考:

广东省四大名园是?

分类: 地区 >> 广东

解析:

广东四大名园:佛山梁园 东莞可园 顺德清晖园 番禺的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同治十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园景可分为东、西两半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东半部的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周围还有许多株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清晖园,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

该园原为明未壮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嘉庆年五年(1800年)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其后,复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精心管建,格局始臻定型。抗日期间,龙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趋残破。一九五九年, 广东书纪陶铸莅临视察,深为关注,批专款修复。一九九六年,顺德市委、市 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清晖园进行扩建,面积由七十多平方米增至二万二千多平方米,以重现名园精髓,以接待海外广大游客。

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主要景点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花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沫英涧、留芬阁等,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有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茏满目,与古色古香之楼阁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换,令连忘返。

梁园,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 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 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 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 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名园的精髓。

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是莞城人张敬修于咸丰八年所建,占地面积2200多平方米。园内亭台楼阁,设计精巧,清一色的青砖结构给人以古典优雅的美感,是岭南园林建筑的。

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2204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底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客居可园十年,创造了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

今天,可园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

广东四大明园分别是?

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十二石斋(梁园)合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

广东四大名园

余荫山房(番禺)

满洲窗收四时美景 夹墙竹兼内外情趣

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袖珍的,整座园子不到2000平方米。全园以“水景”为主题,堂、馆、轩、榭、廊堤、石山,皆倚清流而建。

山房旧主邬彬与其两个儿子都是举人,阅历丰富,财力雄厚,筑园时充分调用中西材质,如西洋花纹地砖、意大利进口彩色玻璃,俱为时新花样。而半透明的土产“玻璃”,则是将蚌壳的内侧磨成平滑均匀的薄片,与云母片拼嵌而成,富有岭南特色。全园主体建筑“深柳堂”中,木刻精品荟萃,其中在紫檀木雕屏上,还留有宰相“刘罗锅”的书法真迹。

供宾友休憩的“卧瓢庐”为山房精华所在。室内的大窗类似现在的百叶窗设计,可推拉闭合,能通风透气。朝向庭院的满洲窗可让人一日看尽四时美景,堪称一绝:透过一层蓝色玻璃看园中,门栏窗棂好似披上薄薄一层冷霜,犹如冬日雪景;若将两扇叠在一起,通过两层蓝色玻璃看室外,满院枝叶顿时转为赭红,酷似秋日枫林;而推开窗户,南国春夏景致,扑面而至,迎窗开卷,字皆鲜碧。

园内另一大特色是“夹墙竹”,即在两堵墙壁之内栽数株粉竹,既能控制其长势,又能拂挡尘嚣。更妙的是,由内院观之,修篁如在园外,由外围赏之,又分明是园中景物,亦内亦外,暗合“亦是亦非”的审美哲学,乃园林“借景”手法中的高明招数。

可园(东莞)

环碧廊巧破八阵图 草草草堂藏笔砚香

可园占地仅三亩三,但却有1楼、6阁、5亭、6台、5池、3桥、19厅、15房,通过130余道式样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联成一体,四通八达,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沿着暗中通明、高低回转的环碧廊,可通游全园,若逢雨天,也不需雨具,为可园一宝。

可园中别出心裁的设计比比皆是。比如会客之所可轩,地板正中有一个洞,夏天时有工人在隔壁鼓风,风由洞中导入室内,这可能是原始的“空调”。再比如双清室,整个地面、天花、窗扇皆用象征吉祥的繁体“亚”字为图,稀奇别致。园中的邀山阁高十五六米,一度是东莞建筑。而绿绮楼曾因珍藏有一方1300多年历史的唐朝古琴“绿绮台琴”而闻名。该琴原是明武宗的御琴,流落民间多年,辛亥革命后被东莞篆刻师邓尔雅购得,至今仍由邓家善藏于。

除建筑之外,可园能载入史册的是它对岭南画派的重要贡献。岭南画坛先师居廉、居巢作为园主张敬修的幕宾,曾在可园的草草草堂客居多年,创立花鸟画中的撞粉、撞水法。在此一住10年的居廉,还曾介绍岭南画派创立人之一陈树人到可园习画。

如今,“二居”在可园留下的遗迹有双清室中五彩玻璃上的篆字诗,但原诗残缺不全。“二居”曾为可园门窗花楣木椅作画,至今犹存。重修草草草堂时,墙根还残留有当年作画时的颜色斑点。草堂中有一精细万字壁架,连一根头发也插不进去,是画家当年放颜料的地方。现在草草草堂已经成为专门的陈列室,常年展出“二居”以及张氏族人的书画作品。

清晖园(顺德)

紫洞船厅仅此一例 八景玻璃存世无双

在四大园林中面积的清晖园,去年凭“清晖毓秀”跻身“佛山新八景”。园中清代“百寿桃”木雕、疏竹圆光罩门饰等令人目不暇接。传为昔日未出阁的居住的船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系楼船式双层砖木建筑,形似珠江河上特有的“紫洞艇”,据专家考证,此种造法,全国仅一例。

清晖园中随处可见的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原料全部从意大利、法国进口,价格昂贵,工艺精湛。其中名贵的当属镶嵌在沐英涧入口上方的一套刻有清代旧“羊城八景”的彩绘蚀花金片玻璃。这套“羊城八景”于乾隆年间评定,包括“波罗浴日”、“珠江夜月”、“景泰僧归”、“大通烟雨”、“金山古寺”、“白云晚望”、“蒲涧濂泉”、“石门返照”。这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已被鉴定为一级保护文物。

全园建筑留芬阁,首层玻璃窗上雕刻有清代八仙图,可惜现在仅余六仙。园中还有一处“红蕖书屋”,四壁皆是落地玻璃花窗,所用玻璃材质是从广州西关等地“淘”来的古董,用色鲜亮,造型万千,颇为耐看。

四大园林中,清晖园还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巡时惟一造访之处。1984年1月,曾在王震、杨尚昆的陪同下进园小坐,听取时任顺德县委的欧广源的汇报。因此,今年8月,清晖园特别开辟了一处“在顺德”展览厅,以资纪念。20年转瞬即逝,园内的白兰、丹桂依旧芳香四溢,闻之忘暑。

梁园(佛山)

百年石斋总成一梦 秀水犹在奇石镇宅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寒香馆”、“汾江草庐”等4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经历战乱、日军轰炸和拆古建新潮流的冲击,如今濒于湮没。仅存的群星草堂群体,经过抢救保护才重见天日。梁园以宅第、祠堂、园林浑然一体而闻名,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或许因为创始人是书画家的缘故,梁园以淡雅取胜,尤以奇石巧布著称。

相传过去梁园中曾有奇石400余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梁氏宅园之一“十二石斋”,据传也是因藏有12块色泽纯黄的石头而得名。但几经劫难,园中的奇石大都下落不明。今日梁园的“石庭”中,还散布着太湖、英德、灵壁等嶙峋突兀的怪石,一石一景,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等造型,虽为替代品,但仍为其他三大名园所罕见。谢晋导演的《》曾经在这里拍过戏。

梁园中还有岭南古园中少见的大型水面,沿岸数楹修舍,青砖素瓦,小窗幽户,清爽怡人。临水建筑“荷香小榭”中,放置着一棵1500年高龄的荔枝根。据说当年梁园主人曾费尽心血从江西九江搜揽到一块湖心巨石,如衡山九面,面面不同,乃石中孤品。此石曾没在土中数尺,30多人凿了6日,巨石才露出全貌,需要募集50人才抬得动。可惜这块石头已经不知所终,现今取代的湖心石产自英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