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早穿皮袄午穿纱(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锅炉吃西瓜的地方位于)

本文目录一览:

早穿皮袄午穿纱下一句是什么?

早穿皮袄午穿纱下一句是围着火炉吃西瓜。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主要指新疆地区天气中的温度昼夜温大。沿海地区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沿海地区海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

早穿皮袄午穿纱(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锅炉吃西瓜的地方位于)早穿皮袄午穿纱(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锅炉吃西瓜的地方位于)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用来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沙漠地带一天之内温及其悬殊的语句。这种气候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尤为常见。造成这种结果的物理原因就是在沙漠,隔壁上,到处都是沙石,而沙石的比热容相对于其他东西来说要小,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温度的变化较大。

所以在白天日照的时候温度升高非常迅速,而到了傍晚太阳下山后,被晒的炽热的沙石却迅速降温。这种物理现象导致沙漠地区的温度在一天当中变化极大。而有意思的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皮袄和纱衣都是非常流行的服饰,而西瓜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又特别的可口。

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非常贴合生活现象的谚语。

为什么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意思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大。

新疆地区地表多为砂石和干泥土,比热容较小,因此在早晨和晚上,冰冷的地表把太阳的热量大量并快速地吸收,使气温较冷。而到了中午,太阳放出的热量开始减小时,地表就马上开始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出现一天之中气温变化巨大的现象。

扩展资料:

新疆地理环境

1、位置

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163.1585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5000多千米。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为占地面积的县。

2、地形

新疆地形喻称“三山夹两盆”。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人们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盆地为东疆。

新疆的艾丁湖是的陆地点,低于海平面155米。新疆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远的地方,直线距离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

3、气候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由此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新疆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544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量832.7亿立方米。均水资源量4000立方米,为人均的2倍;但是,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每平方公里5.3万立方米,列倒数第3位。

新疆早晚温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多达2500~3500小时)。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冷的地区之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平均气温为33℃以上,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2017年6月15日“火洲”火焰山景区内的“定海神针”显示当地的温度达70℃。

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疆

网:生态专家:新疆水资源利用已近极限

网:新疆高温达45℃ 火焰山“定海神针”达70℃

“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是什么意思

说的是一天中温度变化很大。早上温度很低,要穿棉袄,中午温度高,穿的很薄。

这句话现在泛指的是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说的是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反应出这种气候昼夜温大的气候特点。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扩展资料: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

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平均气温为33℃以上,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哪个地区

早穿皮袄午穿纱是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指的是我国新疆,这句谚语指出了我国新疆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新疆地带,多沙漠和沙石,缺少水分,而沙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沙石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快,导致中午温度高,炎热;相反,沙石释放热量降温快,导致早上和夜晚的温度很低,所以需穿皮袄。

新疆尔自治区,是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陆地面积的省级行政区,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西北边陲,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景点有天山、高昌古城、等。

早穿皮袄午穿纱是什么意思?

“早穿皮袄午穿纱”指的是,由于气温昼夜变化剧烈,造成一天中衣服的迅速更迭。在内陆干旱地区里,白天太阳热量几乎全部用来升高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分蒸发耗热量极少),温度猛升;夜间地面向太空辐射热量而冷却,因天上无云,地面和大气降温十分迅速。例如盆地西缘的托克逊,9月份午后气温平均25.7℃,有些日子可以升到30℃以上(曾达36.8℃),确实可以穿“纱”,但清晨气温平均只有9.3℃,有些日子可以降到0~5℃(曾降到-5.1℃),这种温度下棉衣是很冷的。

早穿皮袄午穿纱原因是什么

01

早穿棉袄午穿纱这句话原意是形容新疆地区(地区)在一天内的温变化极大。因为在新疆地区(地区)主要是沙地,水分少,缺乏大江大河。水的比热容大,沙的比热容小。中午的时候太阳辐射的热量被吸收的少,所以温度高,人们就穿得很少,一件纱衣就OK了,但到了晚上,沙地可以释放的能量也很少,(那个地方的大气逆辐射又很小,天气比较晴朗)所以晚上温度低,那时候人们就需要穿上棉袄御寒。

02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主要指新疆地这种情况多发于于内陆地区,那里地表多为砂石和干泥土,比热容(物理名词)较小,因此在早晨和晚上,冰冷的地表把太阳的热量大量并快速地吸收,使气温较冷。而到了中午,太阳放出的热量开始减少时,地表就马上开始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出现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情形。

03

新疆就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新疆的日温就很大。

04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