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什么句式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划分

文言文湖心亭观雪字词翻译

1. 湖心亭看雪字词翻译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什么句式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划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什么句式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划分


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也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一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他们问我的姓名,我说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你痴迷山水,还有像你一样痴迷山水的人啊。”注释:1.更(gēng)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2.挐(ráo):通“桡”,撑(船)。 3.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4.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一白:全白。

6.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7.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更,还。

8.强(qiǎng):尽力 9.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0.客此:在此地客居。

11.舟子:船夫。 12.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通假字拏:同“桡”,撑(船)词类活用1.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古今异义1.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2. 《湖心亭看雪》 重点字词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晚上八点左右)后,我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撑着船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有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后和他们道别。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说到:“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这雪景,还有像您一样对这雪景痴情的人呢!”

3. 湖心亭看雪字词翻译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4. 观潮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字词翻译,通

希望有用 能采纳观潮一词多义 方: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方出神【 正】

方七百里【 面积】

观:

观潮【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

“敌船”为火所焚【只】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

“敌船”为火所焚【被。】

海涌银为郭【成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以:

以此夸能【凭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

势极雄豪【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

以此夸能【本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重点虚词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

以此夸能。介词,凭借。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

海涌银为郭。成为。

“敌船”为火所焚。被。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表承接。

词类活用

①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③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形容词作动词,高过)

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 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 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 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

⑧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尹 古义:名词,长官,官名。今义:一般作姓氏)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上下 古义: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区域,名词。今义:用来表示大约数目)

⑩海涌银为郭(郭 古义:城墙。今义:指姓氏。)

句式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

5“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

7震撼激射(省略句)

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

湖心亭看雪

词类活用

1.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活用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古今异义

1.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一:1.余拿一小舟:数词,一

2.上下一白:全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人称单数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划

5. 湖心亭观雪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6. 7篇文言文字词翻译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乘奔御风(驾) (2) 林寒涧肃( 寂静) (3)属引凄异 (连续 延长) (4)不以疾也(认为 快) (5) 至于夏水襄陵(漫上) (6)飞漱(冲刷) (7)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9)猿鸣三声泪沾裳(几) (10)有时朝发白帝(这个时候) (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12)清荣峻茂(水清, 树荣,山高,草盛) (1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2.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如果 今义:自从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 4.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 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 沿溯阻绝(断)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 哀转久绝(消失) 5.词类活用 (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6.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有命令必须火速传达,于是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填空: (1)①《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 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文中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3)由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文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①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说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从侧面描写山高,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9.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10.结合段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1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峡四季景色的特色: 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 13.试分析一下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4.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7.问答题: (1)本文中心: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7.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重点字词解释急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乘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的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看见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低声嘟哝:“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词句注释俱:都。绝:消失。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定,完了,结束。

余:人称代词,我 。独:独自拏(ráo):同“桡”,牵引。

撑(船)。一作“挐”。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一,数词。

痕,痕迹。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而已:罢了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顺承,就。是:表判断。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在此地客居。

及:到了……时候。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8. 湖心亭看雪一词多义及意思

注释

1.更: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2.挐:通“桡”,撑(船)

3.拥毳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4.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一白:全白。

6.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7.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8.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9.客此:在此地客居。

10.舟子:船夫。

11.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一词多义

1.是: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 是金陵人(表判断)

2.一: 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量词)

3.更:是日更定矣(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比,更加,进步)

4.白:一白(白色) 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

词类活用

客:原义为“客人”,此处为“客居”。“客此”即“客居于此”,名词作动词。

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古今异义

1.余:古义:我 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挐:古义:滑动、今义:拿

3.是日更定矣: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是

4.三大白:古义: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湖心亭看雪》中,一些词语的意思,通假字,古今意义、倒装句、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一词多义: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

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文学赏析:

此篇是张岱小品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全文只一百五十九字,堪称字字珠玑。此文篇幅虽小,意境却阔大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从此也可以见出小品文的审美意趣。

文章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大雪三日,自有许多可以值得写的景致。

作者却未像施耐庵在《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样极尽渲染之能,只用了“湖中人、鸟声俱绝”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

用字虽少,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加之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一定不会热烈、欢快到哪里去。这种自然氛围和内心情绪,奠定了全文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

以上内容参考

一、通假字

余挐一小舟 挐:通“桡”,撑船,划船。一作“拏”。

二、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古义:我。 今义:剩下的。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义:尽力。 今义:勉强。 白:古义:名词,酒杯。今义:形容颜色像霜雪一样,跟“黑”相对。

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拥毳衣炉火 拥:古义:穿着。今义:拥有

大喜 大:古义:非常。今义:体积大

三、词性活用

1.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 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3. 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四、一词多义

1.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2.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3. 一:1.余拏一小舟:数词,一 2.上下一白:全

4.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5.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6. 余:1.余住西湖:我,人称单数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7. 日:1.吞天沃日:太阳 2.大雪三日:天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前几天刚上完这篇课文,不明白LZ说的文言句式到底是什么东西= =

词类活用也不是本课重点、、起码我们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这两点都是一带而过,根本不用记

通假字只有“余【rao】一小舟”的“【rao】”(尤其这个字用出入法打不出来= =)通“桡”

这个语文书上应该是直接有注释的

古今异义是我自己理解总结的,不一定完全正确

是日更定矣 【是】古:这 今:表解释、分类

拥毳衣炉火 【拥】古:穿、穿着 今:表所有或一种动作

上下一白 【一】古:全、都 今:表数量

大喜曰 【大】古:非常、很 今:形容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古:还 今:更加,表递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尽力、痛快 今:勉强、

词类活用老师就真的连提都没提了╮(╯▽╰)╭

自认智商没高到可以自己找出来的词类活用百分百正确……

所以就不误人子弟乱写了咳&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的更有此人"什么意思

见余,大喜曰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意思是那两个人看2113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5261情人!”

【出处】《西湖梦寻》中的一文《湖心亭4102看雪》

【作者】明代·张岱

【思想感情】

1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165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