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联合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公约_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

你知道哪些关于保护地球的协定或者法规?

关于保护地球的协定或法规有很多。这里我只举几个例子。

联合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公约_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联合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公约_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


一、《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这是联合国框架公约的一部分,旨在促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它要求各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二、《北京生物多样性公约》

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它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遏制生物多样性损失,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

三、《水源保护法》

这是我国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保护水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它要求各地区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维护水质标准,保护水源地,监管水资源开发利用。

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这是联合国框架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它要求各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它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

(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同时植物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将葡萄糖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2)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这些都是清洁可循环利用的能源,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符合题意可选;

②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化石燃料的使用是二氧化碳的最大来源,少使用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可选;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里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符合题意可选;故选①②③.

(3)由于深井或深洞内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碳,人进入后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故进入之前要做灯火实验;

故答案为:(1)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光合、呼吸;

(2)①②③.(3)灯火

经过多数缔约国的共同努力,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联

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极地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地区面积扩大,动植物种类减少,这是温室效应不断加剧的后果.根据题意.

故选: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规定缔约国对气候变化承担什么责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规定缔约国对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各国应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未来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公约》规定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用,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促进和方便有关技术转让的进行。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基本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1、“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3、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4、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5、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柏林授权),缔约国经过近3年谈判,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确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

即: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其目的是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排,同时协助发展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通过项目提高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或通过造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排放的减少和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计入发达国家的减排量。根据《马拉喀什协议》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和更新造林活动实现的年减排量不得超过其1990年排放量的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