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正月十五夜的古诗词有哪些

元宵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载记的元宵节,写了唐代长安元宵节的情景,也描述了当时的生活。

正月十五夜的古诗词有哪些正月十五夜的古诗词有哪些


形容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生查子·元夕》、《十五夜观灯》、《观灯乐行》、《正月十五夜》、《上元夜》。

1、《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2、《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白话译文:

正月十五,锦里的人们欢聚一堂,家家户户大开宴席。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绚丽的彩灯挂满了街道两旁的房檐和所有的楼台亭阁,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灯海,与天上的繁星连在了一起。

连接银河的灯光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彩灯好似月亮悬挂空中。

街上的女子个个花枝招展,艳如满月的笑脸与明亮的彩灯相互映照。

3、《观灯乐行》(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白话译文:

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4、《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白话译文:

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城河桥上,灯如繁星,关锁尽开,任人通行。

马蹄飞扬暗中带起尘土,明月当空似乎在追随行人。

游玩赏月的歌伎都装扮得华美艳丽,边走边唱着《梅花落》。

京都的禁军们今天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壶不要催促天明。

5、《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白话译文:

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

哪家看见明月都不会干坐着,哪里有人家听闻有灯火闪烁不来看?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古诗有哪些?

有关元宵节古诗有《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正月十五夜》、《上元夜》、《十五夜观灯》、《正月十五夜灯》、《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青玉案·元夕》、《柳梢青·今年元夕》、《京都元夕》、《折桂令·元宵》、《汴京元夕》、《元宵》、《元宵》、《元夕影永冰灯》、《元夜踏灯》、《上元竹枝词》、《元夕无月》。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被选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民间传统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有唐代大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1、《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上元竹枝词》

清代: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3、《女冠子·元夕》

宋代: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1:上元夜六首·其一

[作者]崔液[朝代]唐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朝代]唐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很多地区。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12、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____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____元好问《京都元夕》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____李商隐《观灯乐行》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____蒋捷《女冠子·元夕》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箫鼓喧,人影参,满路飘香麝。____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马上元宵节到来,给大家带来20句描绘元宵的诗词。希望大家能喜欢,多多支持我,谢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有:《生查子·元夕》、《青玉案·元夕》、《正月十五夜》、《十五夜观灯》、《元宵》等。

1、《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3、《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5、《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01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崔液;《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踏莎行元夕》毛滂;《生查子》朱淑真;《正月十五夜灯》张祜;《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观灯乐行》李商隐;《汴京元夕》李梦阳;《上元竹枝词》佚名。

02

《元夕无月》丘逢甲;《京都元夕》元好问;《元夕二首》王守仁;《古蟾宫·元宵》王磐;《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佚名;《鹧鸪天·元宵后独酌》杨慎;《十五夜观灯》卢照邻;《元宵灯谜·南面而望》曹雪芹;《元宵灯谜·朝罢谁携两袖烟》曹雪芹;《元宵灯谜·能使妖魔胆尽催》曹雪芹;《元宵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曹雪芹;《元宵灯谜·天运无功理不穷》曹雪芹。

03

《元宵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曹雪芹;《望月婆罗门引·癸卯元宵》段克己;《水兰花慢·元宵感旧》段成己;《杂题上元竹枝词·风雨元宵意倍伤》王彦泓;《元夕·阖闾城里又元宵》朱应辰;《元宵漫兴》王磐;《元宵宴康砺峰太史宅次韵》骆文盛;《落梅·一从风信过元宵》潘德元;《元宵·满城箫鼓元宵节》沙可学;《青莲池上客·元宵内景闲闲看》马钰;《水龙吟·兵余重见元宵》邵亨贞。

04

《青玉案·戊戌元元宵客京师赋》张野;《水调歌头·过却元宵了》周权;《雪後霜晴元宵月色特奇》杨万里;《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苏轼;《元宵词·移得山三岛》黄夷简;《元宵词·琥珀盏中云母钟》黄夷简;《三登乐·过了元宵》杨元亨;《念奴娇·桂魄澄辉》杨元亨;《元宵薇山内弟酒边》陈著;《得子云和篇约元宵见访再用前韵以速之》吴芾;《元宵见访·花开本是待春来》吴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